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⑤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一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 1.第二代生物燃料的优势是什么?(2分) 2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3.说说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2分) 4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你对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请 写出来。(至少写两条)(2分) 五、(2012年山东临沂) 天外飞来准晶体 巴雅尔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准晶体的发现者一以色列科学家谢西曼他于1982年首次在实 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正常的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形式是立方体、六边形或其他规 则的、可无缝拼合的模式。而准晶体的结构很特殊,小范围内看不出规则模式,但大范围可 以体现出规则的,可拼合的模式。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 却很差,容易像非晶体的玻璃那样破裂 自然界中形成的准晶体是在2008年发现的,在一块来自俄罗斯东部的奇怪岩石内,意大利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已知的准晶体类型一一AL63CU24FE13。更惊人的事情还在后面,最近意 大利和美国科学家对这块岩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定,发现岩石里的氧同位素的特征与某些碳质 陨石类似,换句话说,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该陨石很可能是45亿年前太阳系早期 动荡环境的产物 含有准晶体的陨石是如何形成的?这依然是个谜,太阳系中绝大部分陨石都是小行星带中没 有形成大天体的物质,但这块陨石中的铝的形式很古怪,不可能是在小行星带的环境中产生 的,在其他的陨石中也没有发现这种铝的形式,既然陨石来自地球之外,那么这种含有准晶
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⑤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 1.第二代生物燃料的优势是什么?(2 分) 答: 2.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2 分) 答: 3.说说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2 分) 答: 4.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你对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请 写出来。(至少写两条)(2 分) 答: 五、(2012 年山东临沂) 天外飞来准晶体 巴雅尔 2011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准晶体的发现者—以色列科学家谢西曼,他于 1982 年首次在实 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正常的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形式是立方体、六边形或其他规 则的、可无缝拼合的模式。而准晶体的结构很特殊,小范围内看不出规则模式,但大范围可 以体现出规则的,可拼合的模式。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 却很差,容易像非晶体的玻璃那样破裂。 自然界中形成的准晶体是在 2008 年发现的,在一块来自俄罗斯东部的奇怪岩石内,意大利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已知的准晶体类型——AL63CU24FE13。更惊人的事情还在后面,最近意 大利和美国科学家对这块岩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定,发现岩石里的氧同位素的特征与某些碳质 陨石类似,换句话说,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该陨石很可能是 45 亿年前太阳系早期 动荡环境的产物。 含有准晶体的陨石是如何形成的?这依然是个谜,太阳系中绝大部分陨石都是小行星带中没 有形成大天体的物质,但这块陨石中的铝的形式很古怪,不可能是在小行星带的环境中产生 的,在其他的陨石中也没有发现这种铝的形式,既然陨石来自地球之外,那么这种含有准晶
体的陨石的起源一定不寻常。研究人员猜测,也许这块陨石所在的前身星球上曾经发生过高 速的撞击事件,在极端的环境中产生了这种陨石。 这块陨石告诉我们,罕见的准晶体其实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在几十亿年中保持稳定。 1准晶体有什么突出特征?(4分) 2第一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3分) 3第二段画线句中的“很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下列说法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一项是()(3分) A.因为首次发现并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科学家谢西曼获得了201年诺贝尔化学奖 B在自然界中也发现了含有准晶体的岩石,不过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 C对于含有准晶体的陨石形成的原因,科学家们已有了明确的研究定论 D.罕见的准晶体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很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六、(2012年山东聊城) 细菌与安全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 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 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一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 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121摄氏度下加热15分 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 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 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度左右15秒。经过这样处理, 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 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度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 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 的情况。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 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体的陨石的起源一定不寻常。研究人员猜测,也许这块陨石所在的前身星球上曾经发生过高 速的撞击事件,在极端的环境中产生了这种陨石。 这块陨石告诉我们,罕见的准晶体其实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在几十亿年中保持稳定。 1.准晶体有什么突出特征?(4 分) 2.第一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3 分) 3.第二段画线句中的“很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4.下列说法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一项是( )(3 分) A.因为首次发现并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科学家谢西曼获得了 2011 年诺贝尔化学奖。 B.在自然界中也发现了含有准晶体的岩石,不过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 C.对于含有准晶体的陨石形成的原因,科学家们已有了明确的研究定论。 D.罕见的准晶体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很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六、(2012 年山东聊城) 细菌与安全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 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 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 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 121 摄氏度下加热 15 分 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 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 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 72 度左右 15 秒。经过这样处理, 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 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 135 度以上,1 秒钟就可以杀 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 的情况。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 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 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 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西方的 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否则, 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 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 细菌。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 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 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 细菌的抵抗力。 1细菌与安全有什么关系?(2分) 2第②段中“到目前为止”的作用如何?(2分) 3第③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如何?(3分) 4第④段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进行比较,目的是什么?(3分) 5本文认为应该保持怎样的良好卫生习惯?(4分) 七、(2012年牡丹江) 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 (1)人类的活动给地球带来了文明,也改变了地球的环境。我们相信,如果没有人类,地球不 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这使我们想到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人类因为某些原因突然从地球上消 失,人类活动终止了,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毁灭”的第一周 (2)人类突然消失后,全世界核电站紧急用燃料一周内将用完,柴油发电机无法工作,导致核 反应器外的水无法循环冷却。随后,全世界几百个核反应堆将发生灾难,核反应堆冷却系统 的柴油发动机由于失去燃料供应,将会全部罢工,核反应堆将一个接一个由于过热而燃烧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 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 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西方的 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否则, 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 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 细菌。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 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 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 细菌的抵抗力。 1.细菌与安全有什么关系?(2 分) 2.第②段中“到目前为止”的作用如何?(2 分) 3.第③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如何?(3 分) 4.第④段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进行比较,目的是什么?(3 分) 5.本文认为应该保持怎样的良好卫生习惯?(4 分) 七、(2012 年牡丹江) 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 ⑴人类的活动给地球带来了文明,也改变了地球的环境。我们相信,如果没有人类,地球不 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这使我们想到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人类因为某些原因突然从地球上消 失,人类活动终止了,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毁灭”的第一周 ⑵人类突然消失后,全世界核电站紧急用燃料一周内将用完,柴油发电机无法工作,导致核 反应器外的水无法循环冷却。随后,全世界几百个核反应堆将发生灾难,核反应堆冷却系统 的柴油发动机由于失去燃料供应,将会全部罢工,核反应堆将一个接一个由于过热而燃烧
熔化甚至爆炸,地球上将同时发生数百起切尔诺贝利式的核泄漏灾难。 城市建筑将坍塌 (3)沿海城市将最先“覆灭”。因为抽水用的水泵不再运转,地铁、地下公路等地下世界将成 为水世界 (4)水和野草从根基腐蚀掉整个城市,任何用木头建造的建筑物将开始坍塌,尤其是在白蚁繁 盛的地区。城市中的许多建筑物将在20年内倒塌,30年后几乎所有民宅都会成为废墟。在 个世纪内,几乎所有的汽车都将生锈腐烂掉。 (5)玻璃和钢结构建筑会在200年之内倒塌。而曾经是巴黎标志性建筑的埃菲尔铁塔也将会被 严重的锈蚀所摧毁。当然,所有的桥梁也将遭受类似的命运。 (6)500年后,城市的核心区已被森林所覆盖。那些处于温带气候条件下的城市中将只能看到 茂密的森林,曾经辉煌的摩天大楼和高大教堂将只剩下一片片的残骸。 地球重新变成动植物的天堂 ⑦)当人类消失后,一些依赖人类生存的动物将会遭受苦难,譬如老鼠、蟑螂、八哥、母牛 绵羊和其他农场动物。寄居人类身上的头虱将会在一年之内灭绝,艾滋病毒也将从地球上绝 迹。地球会变成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上万种濒危物种逐渐恢复到原有的数量 人类文明记录将消失 (8)100年后,绝大部分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一一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几 乎不会留下人类曾经存在的痕迹。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如果它们正巧被掩埋在沙土层中,由 于缺少空气和水,它们或许仍可以幸存成千上万年,并且1万年后仍然可以被阅读 人类最长久的遗产 (9)事实上,在人类的所有发明中,塑料袋也许是最拒绝被大自然力量毁灭的人类遗产之 即使过去1万年,大多数塑料袋仍然不会消失。如果这时有外星人来到地球,那么他们将只 能找到一些青铜雕像的残骸、不锈钢器具和大量的塑料垃圾。当然,要找到这些遗存之物, 他们必须进行广泛的挖掘或是潜入到海水底部。 0这个假设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0D人类在改造地球时不要忘 了 1.全文用了很多表示猜测的词语,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试说说加点的词语能否删 除?为什么?(2分) (1)城市中的许多建筑物将在20年倒塌,30年后几乎所有民宅都会成为废墟
熔化甚至爆炸,地球上将同时发生数百起切尔诺贝利式的核泄漏灾难。 城市建筑将坍塌 ⑶沿海城市将最先“覆灭”。因为抽水用的水泵不再运转,地铁、地下公路等地下世界将成 为水世界。 ⑷水和野草从根基腐蚀掉整个城市,任何用木头建造的建筑物将开始坍塌,尤其是在白蚁繁 盛的地区。城市中的许多建筑物将在 20 年内倒塌,30 年后几乎所有民宅都会成为废墟。在 一个世纪内,几乎所有的汽车都将生锈腐烂掉。 ⑸玻璃和钢结构建筑会在 200 年之内倒塌。而曾经是巴黎标志性建筑的埃菲尔铁塔也将会被 严重的锈蚀所摧毁。当然,所有的桥梁也将遭受类似的命运。 ⑹500 年后,城市的核心区已被森林所覆盖。那些处于温带气候条件下的城市中将只能看到 茂密的森林,曾经辉煌的摩天大楼和高大教堂将只剩下一片片的残骸。 地球重新变成动植物的天堂 ⑺当人类消失后,一些依赖人类生存的动物将会遭受苦难,譬如老鼠、蟑螂、八哥、母牛、 绵羊和其他农场动物。寄居人类身上的头虱将会在一年之内灭绝,艾滋病毒也将从地球上绝 迹。地球会变成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上万种濒危物种逐渐恢复到原有的数量。 人类文明记录将消失 ⑻100 年后,绝大部分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几 乎不会留下人类曾经存在的痕迹。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如果它们正巧被掩埋在沙土层中,由 于缺少空气和水,它们或许仍可以幸存成千上万年,并且 1 万年后仍然可以被阅读。 人类最长久的遗产 ⑼事实上,在人类的所有发明中,塑料袋也许是最拒绝被大自然力量毁灭的人类遗产之一。 即使过去 1 万年,大多数塑料袋仍然不会消失。如果这时有外星人来到地球,那么他们将只 能找到一些青铜雕像的残骸、不锈钢器具和大量的塑料垃圾。当然,要找到这些遗存之物, 他们必须进行广泛的挖掘或是潜入到海水底部。 ⑽这个假设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⑾人类在改造地球时不要忘 了: 。 1.全文用了很多表示猜测的词语,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试说说加点的词语能否删 除?为什么?(2 分) ⑴城市中的许多建筑物将在 20 年倒塌,30 年后几乎所有民宅都会成为废墟
(2)100年后,绝大部分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 2.全文用了许多表示事件的数量关系词语,作者这样列出来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文章最后说这个假设给我们带来了启示,请你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续写一个结尾,提醒 人们在改造地球时不要忘记什么?(2分) 4.联系现实,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请你假想一下假如人类消失,地球还会有怎样的变化? (文中提过的不可以再写)(2分) 八、(2012年重庆市) 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 元无心 ①梨、苹果、香蕉、土豆等果蔬汁很容易变色。变色后不仅难看,味道也受到影响。怎么办? 加点柠檬汁 ②果蔬中都含有多少不等的多酚化合物。去皮之后,这些化合物就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生 成醌(kun)化合物。这种醌化合物很容易互相连接,成为“褐色素”,从而使这些食物变色。 而柠檬汁中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它可以把醌还原为初始的多酚状态:也可以直接被氧 化,从而消耗掉多酚周围的氧气,以此来保护多酚免受氧气的攻击。这样,抗坏血酸牺牲了 自我,保护了脆弱的多酚,保持了果蔬“新鲜”的颜色 ③在食品工业中,人们根据柠檬汁的作用机理,就可以直接添加抗坏血酸。在超市销售的果 汁和蔬菜汁,很多酒添加了抗坏血酸,以保持其外观和风味。 ④抗坏血酸的作用不仅于此。人们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加入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两种作用: 是与肌红蛋白反应,使之呈现诱人的红色:二是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加入抗坏 血酸,可以促进前一个反应的进行,从而加快“发色”的过程。许多人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 “致癌物”。其实,它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的亚硝胺才是 种致癌物。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 盐“可能”的致癌风险。在不需要亚硝酸盐的肉类食品中,有时也会加入抗坏血酸。因为肉 中油脂氧化会释放出不好的味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哈喇味”。如果加入了抗坏血酸,它 就会抢先消耗周围的氧气,从而保护油脂不被氧化,有助于保持肉味的“新鲜
⑵100 年后,绝大部分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 2.全文用了许多表示事件的数量关系词语,作者这样列出来的目的是什么?(2 分) 3.文章最后说这个假设给我们带来了启示,请你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续写一个结尾,提醒 人们在改造地球时不要忘记什么?(2 分) 4.联系现实,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请你假想一下假如人类消失,地球还会有怎样的变化? (文中提过的不可以再写)(2 分) 八、(2012 年重庆市) 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 元无心 ①梨、苹果、香蕉、土豆等果蔬汁很容易变色。变色后不仅难看,味道也受到影响。怎么办? 加点柠檬汁。 ②果蔬中都含有多少不等的多酚化合物。去皮之后,这些化合物就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生 成醌(kūn)化合物。这种醌化合物很容易互相连接,成为“褐色素”,从而使这些食物变色。 而柠檬汁中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它可以把醌还原为初始的多酚状态;也可以直接被氧 化,从而消耗掉多酚周围的氧气,以此来保护多酚免受氧气的攻击。这样,抗坏血酸牺牲了 自我,保护了脆弱的多酚,保持了果蔬“新鲜”的颜色。 ③在食品工业中,人们根据柠檬汁的作用机理,就可以直接添加抗坏血酸。在超市销售的果 汁和蔬菜汁,很多酒添加了抗坏血酸,以保持其外观和风味。 ④抗坏血酸的作用不仅于此。人们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加入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两种作用: 一是与肌红蛋白反应,使之呈现诱人的红色;二是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加入抗坏 血酸,可以促进前一个反应的进行,从而加快“发色”的过程。许多人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 “致癌物”。其实,它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的亚硝胺才是一 种致癌物。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 盐“可能”的致癌风险。在不需要亚硝酸盐的肉类食品中,有时也会加入抗坏血酸。因为肉 中油脂氧化会释放出不好的味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哈喇味”。如果加入了抗坏血酸,它 就会抢先消耗周围的氧气,从而保护油脂不被氧化,有助于保持肉味的“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