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 间150分钟。 第Ⅰ卷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A.坍圮(pi)卓(z)著呼天抢地( giang)咸与(y0)维新宁缺毋(v)滥 B.生肖(x10)克(ke)扣梵(fom)文混(hon)水摸鱼正当防卫(dg) C.嘈(c)杂泡(p)桐订(dimg)正歃(h)血为盟徇(xm)私舞弊 D.愤懑(nmn)闷(memn)热滂(pagg)沱 自作(gy)自受(e)骜不驯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吊书袋 精兵简政 闲情逸志 万事俱备,只 欠东风 B.互联网 遮天避日 莫逆之交 言者无罪,闻 者足戒 C.蒸馏水 直抒胸意 察言观色 螳螂捕蝉,黄 雀在后 D.洽谈会 德艺双馨 征稿启事 二人同心,其 力断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眼看签订的竣工日期快到了,可是工程量太大,难以按约交付使用,公司领 导紧急从其他工地 了三百人,确保工程按时竣工。 ②青少年的思想比较 ,有负面影响的活动还是不宜参加,“经风雨 见世面”的说法固然不错,但是不能不考虑让他们经什么样的“风雨”。 ③水到了摄氏零度以下 会结冰,这也是客观规律,不会随人的主观 意志而变化,除非变换客观条件。 A.调动单纯肯 B.调集简 定单C定纯 C.调动简单肯 D.调集单 定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汉书》、《后汉书》与《三国志》被称作前四史,它们与《资 治通鉴》一样都是被称为“正史”的二十四史的组成部分。 B.到宋代,词发展到极盛时期,苏轼以诗为词,拓宽了题材,开阔了意境 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开创豪放一派。辛弃疾、张孝祥均为豪放派词人。 C.“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对《红楼梦》创作甘苦的自我感叹 D.《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 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天津市 2014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 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吊书袋 精兵简政 闲情逸志 万事俱备,只 欠东风 B.互联网 遮天避日 莫逆之交 言者无罪,闻 者足戒 C.蒸馏水 直抒胸意 察言观色 螳螂捕蝉,黄 雀在后 D.洽谈会 德艺双馨 征稿启事 二人同心,其 力断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眼看签订的竣工日期快到了,可是工程量太大,难以按约交付使用,公司领 导紧急从其他工地 了三百人,确保工程按时竣工。 ② 青少年的思想比较 ,有负面影响的活动还是不宜参加,“经风雨, 见世面”的说法固然不错,但是不能不考虑让他们经什么样的“风雨”。 ③ 水到了摄氏零度以下 会结冰,这也是客观规律,不会随人的主观 意志而变化,除非变换客观条件。 A.调动 单纯 肯 定 B.调集 简 单 一定 C.调动 简单 肯 定 D.调集 单 纯 一定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汉书》、《后汉书》与《三国志》被称作前四史,它们与《资 治通鉴》一样都是被称为“正史”的二十四史的组成部分。 B.到宋代,词发展到极盛时期,苏轼以诗为词,拓宽了题材,开阔了意境,一 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开创豪放一派。辛弃疾、张孝祥均为豪放派词人。 C.“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对《红楼梦》创作甘苦的自我感叹。 D.《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 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就解读三中全会教育改革问题,潘杰表示,小学低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可以 给孩子留有更多时间接受素质教育,启蒙独立思考能力,发掘更多的特长和创造 力,更加多元地健康成长 B.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 入状态等特点,与 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 费 C.最新修订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2013年1月1日起,一代居民身份证将 停止使用。目前,仍有少数人没有办理二代身份证,他们主要是老人、外出务工 者和偏远地区的群众。 D.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要求成年子女要经常看望年迈的父母,否则, 将可能被父母起诉。据称,修订该法律的原因是被子女抛弃或忽视的年迈父母比 比皆是所致。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博弈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 出最合理的策略的一种理论。“博弈”这一说法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 赛、对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听上去有点玄奥,实际上却具有重要 现实意义。博弈论大师看经济社会问题犹如棋局,常常寓深刻道理于游戏之中。 所以,博弈论多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入手,娓娓道来,并不乏味。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假设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 财物被盗。警方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赃物。但是,他们矢 口否认曾杀过人。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后进行审讯。检察官给出如下条件:由于 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一年刑期。但是,如果你单独坦 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三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十年刑。如果你拒不 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十年刑,他只判三个月的监禁。但是,如 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五年刑。两个囚犯面临着两难的选 择—一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 但是由于两人在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所以,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 选择坦白交代这一最佳策略。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最短的监禁,但前提是 同伙抵赖,这显然比自己抵赖坐十年牢要好。这种策略是损人利己的策略。不仅 如此,坦白还有更多的好处。如果对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赖了,那自己就得坐十年 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坦白交代,即使两人同时坦白,至多也只 判五年。所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 局(被判一年刑)就不会出现 在这个“囚徒困境”中,每个局中人选择了自己的最优策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 大化。所有局中人的策略构成了一个最优的策略组合,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 种均衡。这种由所有局中人(也称当事人、参与者)的最佳策略构成的战略组合, 被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也叫“纳什均衡”① “纳什均衡”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 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从 纳什均衡”我们引出了一条真理: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 己也不利他。两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从“纳什 均衡”的普遍意义中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司空见惯的经济贸易、国防政治和日常生 活中的博弈现象,博弈双方在决策时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是无法实
A.就解读三中全会教育改革问题,潘杰表示,小学低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可以 给孩子留有更多时间接受素质教育,启蒙独立思考能力,发掘更多的特长和创造 力,更加多元地健康成长。 B.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 入状态等特点,与 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 费。 C.最新修订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2013 年 1 月 1 日起,一代居民身份证将 停止使用。目前,仍有少数人没有办理二代身份证,他们主要是老人、外出务工 者和偏远地区的群众。 D.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要求成年子女要经常看望年迈的父母,否则, 将可能被父母起诉。据称,修订该法律的原因是被子女抛弃或忽视的年迈父母比 比皆是所致。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8 题。 “博弈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 出最合理的策略的一种理论。“博弈”这一说法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 赛、对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听上去有点玄奥,实际上却具有重要 现实意义。博弈论大师看经济社会问题犹如棋局,常常寓深刻道理于游戏之中。 所以,博弈论多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入手,娓娓道来,并不乏味。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假设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 财物被盗。警方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赃物。但是,他们矢 口否认曾杀过人。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后进行审讯。检察官给出如下条件:由于 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一年刑期。但是,如果你单独坦 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三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十年刑。如果你拒不 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十年刑,他只判三个月的监禁。但是,如 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五年刑。两个囚犯面临着两难的选 择——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 但是由于两人在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所以,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 选择坦白交代这一最佳策略。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最短的监禁,但前提是 同伙抵赖,这显然比自己抵赖坐十年牢要好。这种策略是损人利己的策略。不仅 如此,坦白还有更多的好处。如果对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赖了,那自己就得坐十年 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坦白交代,即使两人同时坦白,至多也只 判五年。所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 局(被判一年刑)就不会出现。 在这个“囚徒困境”中,每个局中人选择了自己的最优策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 大化。所有局中人的策略构成了一个最优的策略组合,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 种均衡。这种由所有局中人(也称当事人、参与者)的最佳策略构成的战略组合, 被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也叫“纳什均衡”①。 “纳什均衡”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 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从 “纳什均衡”我们引出了一条真理: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 己也不利他。两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从“纳什 均衡”的普遍意义中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司空见惯的经济贸易、国防政治和日常生 活中的博弈现象,博弈双方在决策时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是无法实
现最大利益,甚至导致对各方都最不利的结局,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当 的普遍性,在市场竞争、环境问题、公共资源开发利用中屡见不鲜。因此,博弈 论不仅仅存在于数学的运筹学中,也正在经济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 位 【注】①纳什:世界著名博弈学大师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博弈论硏究的是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采取策略。 B.博弈论是硏究棋弈、扑克这类对抗性质问题的一种理论,也是研究“囚徒困 境”中陷入两难选择的策略问题的一门科学。 C.“纳什均衡”是每个局中人自己选择的最优策略,是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 致的最终结局。 D.“纳什均衡”由所有局中人的最佳策略组合构成,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利益, 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从实质上说,“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 态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两位嫌疑犯陷入“囚徒困境”原因的一项是() A.两个囚犯处于隔离的情况而无法串供 B.两个囚犯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一一坦白或抵赖。 C.检察官给出了一个特定的条件。 D.两个囚犯都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8.下列关于“纳什均衡”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力相当、棋风相似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彼此争赢,他们下出的 变化多端的棋局,是一个“纳什均衡” B.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环 保设备投资。最终政府加强污染管制,企业采取低污染策略,使企业利益与环境 保护互相平衡,从而进入“纳什均衡” C.每年的五一、国庆都是商家盈利的黄金周,为了在七天长假里取得可观的收 益,商家们无不使出浑身解数,降价促销甚至亏本销售,不惜打出“跳楼价 “血本甩卖”的字眼。价格大战的结局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D.任何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面临着保持贸易自由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 难选择。X国试图对Y国进行进口贸易限制,比如提高关税;Y国必然会进行反 击,也提高关税。谁都没有捞到好处的结局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 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 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 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 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 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 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 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③。”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 棺三寸,加斧钅质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
现最大利益,甚至导致对各方都最不利的结局,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当 的普遍性,在市场竞争、环境问题、公共资源开发利用中屡见不鲜。因此,博弈 论不仅仅存在于数学的运筹学中,也正在经济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 位。 【注】①纳什:世界著名博弈学大师。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博弈论研究的是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采取策略。 B.博弈论是研究棋弈、扑克这类对抗性质问题的一种理论,也是研究“囚徒困 境”中陷入两难选择的策略问题的一门科学。 C.“纳什均衡”是每个局中人自己选择的最优策略,是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 致的最终结局。 D.“纳什均衡”由所有局中人的最佳策略组合构成,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利益, 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从实质上说,“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 态。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两位嫌疑犯陷入“囚徒困境”原因的一项是( ) A.两个囚犯处于隔离的情况而无法串供。 B.两个囚犯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 C.检察官给出了一个特定的条件。 D.两个囚犯都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8.下列关于“纳什均衡”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力相当、棋风相似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彼此争赢,他们下出的 变化多端的棋局,是一个“纳什均衡”。 B.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环 保设备投资。最终政府加强污染管制,企业采取低污染策略,使企业利益与环境 保护互相平衡,从而进入“纳什均衡”。 C.每年的五一、国庆都是商家盈利的黄金周,为了在七天长假里取得可观的收 益,商家们无不使出浑身解数,降价促销甚至亏本销售,不惜打出“跳楼价”, “血本甩卖”的字眼。价格大战的结局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D.任何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面临着保持贸易自由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 难选择。X 国试图对 Y 国进行进口贸易限制,比如提高关税;Y 国必然会进行反 击,也提高关税。谁都没有捞到好处的结局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9-12 题。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 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 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 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 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 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 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 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②。”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 棺三寸,加斧钅质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
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 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 廷。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 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 是乎伏斧钅质,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 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 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钅质,殁头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 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目孝矣 [注]①诚:同“成”②桡:弱③政廷:执法官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致廪丘以为 养 养:供养之地 B.遁者无 无罪:不加惩处 C.乃为之桐棺三寸 棺:朴素的棺木 D.阿有罪,废国法,不 可 阿:私,偏袒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不复于王而遁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 悔 D.石渚之为人臣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11.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描述文中有关人物“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的一组是 ①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 ②万乘难与比 行,三王之佐不显焉 ③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④事君枉法,不可谓 忠也 ⑤正法枉必 ⑥不去斧钅质,殁头于王廷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必缘义”与“行必诚义”互文,意思是:“举动一定要依 据道义,实行道义 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赐他一具桐木棺 材并“加斧钅质其上 C.文中认为,在荆国历史上,子囊是不可多得的人杰,其节操不 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 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 廷 ③。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 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 是乎伏斧钅质,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 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 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钅质,殁头于王 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 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注]①诚:同“成” ②桡:弱 ③政廷:执法官。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致廪丘以为 养。 养:供养之地 B.遁者无 罪 无罪:不加惩处 C.乃为之桐棺三寸 桐 棺:朴素的棺木 D.阿有罪,废国法,不 可。 阿:私,偏袒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不复于王而遁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 悔 D.石渚之为人臣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11.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描述文中有关人物“动必缘义,行必 诚义” 的一组是 ①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 ②万乘难与比 行,三王之佐不显焉 ③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 ④事君枉法,不可谓 忠也 ⑤正法枉必 死。 ⑥不去斧钅质,殁头于王廷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A.“动必缘义”与“行必诚义”互文,意思是:“举动一定要 依 据道义,实行道义。” 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赐他一具桐木棺 材并“加斧钅质 其上”。 C.文中认为,在荆国历史上,子囊是不可多得的人杰,其节操不 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D.上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彰显儒家所谓的“廉 耻”、“仁爱”与“忠孝”。 第II卷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4分) 译 文 ②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 矣 (4分) 译 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离亭燕 张昇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 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髙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 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此词为作者退居期 间所作。 ②低亚:低垂。 (1)本词按照长短来划分,应属于 (1分) (2)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3分) (3)请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一句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引壶觞以自酌
D.上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彰显儒家所谓的“廉 耻” 、“仁爱”与“忠孝”。 第 II 卷 四、(21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 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4 分) 译 文: _____ ② 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 矣。 (4 分) 译 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8 分) 离 亭 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 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 望倚层 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此词为作者退居期 间所作。 ②低亚:低垂。 (1)本词按照长短来划分,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1 分) (2)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一句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5 句。(5 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