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2013-20142高一年级期中形成性阶段检测语文试卷 I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开拓/朱拓聒噪/恬然伺候/窥伺潜力/潜意识 B.匀称/称心 汲取/舟楫嫡亲/锋镝潦倒/寥若晨星 C.夙望/朔漠驽马/劲弩漱盂/咳嗽妥当/当仁不让 纤细/阡陌 崔嵬/桅杆门槛/监生削减/瘦削不堪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涎无礼? B.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状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份耐劳的 人 C.战斗游戏时,动物亲密地撕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他们配合默契, 决不会引起伤害。 D.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 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那青青的嫩竹,或一两株临窗,或三五丛傍水,为生活平添许多情趣。郁郁 葱葱的万竿 碧竹,更透出一派清韵,让人难以 ②2014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 了千千万万中老年 人对时光飞逝的感叹,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感情共鸣。 ③黑斑羚从心理上去战胜强大的狮子,人与人之间的许多较量 又 不是从心理上去战胜对手呢? A.释怀触动何曾 B.忘怀触动何尝 C.忘怀触发何尝 D.释怀触发何曾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不伦不类的伪成语好玩则好玩矣,搞怪则搞怪矣,但这种既无意蕴更 无美感的组合,是对汉语言文字的污染 B.为了整治班内个别同学的懒散作风,班委会成员把工作做到如此具体细致 的程度,真可谓处心积虑,殊为不易。 C.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D.大雨还没完全停下来,我们几个人就迫不及待地背上背包浩浩荡荡地出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习近平索契之行创造了中国领导人赴境外出席国际赛事的新纪录,展示了中 国高层崭新的形象,强化了俄罗斯民间对中国的友好和亲近 B.有些同学读书迷信权威,对文本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对文本深悟、慢泡、细嚼 的基础上而是轻松地做了权威的俘虏 C.《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给人们提供了创造奇迹的机会,让 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 D.在国务院近日召开的廉政工作会议上,李总理强调,要始终保持对腐败分子 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官员腐败案件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一致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过秦论
天津 2013-2014-2 高一年级期中形成性阶段检测语文试卷 I 卷(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开拓/ 朱拓聒噪/恬然 伺候/窥伺 潜力/潜意识 B.匀称/称心 汲取/舟楫 嫡亲/锋镝 潦倒/寥若晨星 C.夙望/ 朔漠 驽马/劲弩 漱盂/ 咳嗽 妥当/当仁不让 D.纤细/ 阡陌 崔嵬/桅杆 门槛/监生 削减 /瘦削不堪 2.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涎无礼? B.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状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份耐劳的 人. C.战斗游戏时,动物亲密地撕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他们配合默契, 决不会引起伤害。 D.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 多数成年人 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那青青的嫩竹,或一两株临窗,或三五丛傍水,为生活平添许多情趣。郁郁 葱葱的万竿 碧竹,更透出一派清韵,让人难以 。 ②2014 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 了千千万万中老年 人对时光飞逝的感叹,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感情共鸣。 ③黑斑羚从心理上去战胜强大的狮子,人与人之间的许多较量 又 不 是从心理上去战胜对手呢? A.释怀 触动 何曾 B.忘怀 触动 何尝 C.忘怀 触发 何尝 D.释怀 触发 何曾 4.下列 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不伦不类的伪成语好玩则好玩矣,搞怪则搞怪矣,但这种既无意蕴更 无美感的组合,是对汉语言文字的污染。 B.为了整治班内个别同学的懒散作风,班委会成员把工作做到如此具体细致 的程度,真可谓处心积虑,殊为不易。 C.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D.大雨还没完全停下来,我们几个人就迫不及待地背上背包浩浩荡荡地出发 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习近平索契之行创造了中国领导人赴境外出席国际赛事的新纪录,展示了中 国高层崭新的形象,强化了俄罗斯民间对中国的友好和亲近。 B. 有些同学读书迷信权威,对文本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对文本深悟、慢泡、细嚼 的基础上而是轻松地做了权威的俘虏。 C. 《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给人们提供了创造奇迹的机会,让 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 D. 在国务院近日召开的廉政工作会议上,李总理强调,要始终保持对腐败分子 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官员腐败案件。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一致的一项是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过秦论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凝绝不通声暂歇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③序八州而朝同列 B、①锄擾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③移其粟于河内 C、①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②作《师说》以贻之。 ③争割地以赂秦 D、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已②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③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8.选出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归类正确的 项 ①是亦走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养生丧死无憾,王 道之始也 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⑩.不拘于时,学于余。0D俯首系颈, 委命下吏 A.①②③⑧ B.②④⑥⑨ C.④⑤⑦⑩ D.③⑥⑦D 9.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全部相同的一项 是 A.①填然鼓之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天下云集响 应 B.①树之以桑 ②我从而师 之 ③小学而大遗 C.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②不耻相师 ③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D.①使人听此凋朱颜 ②会盟而谋弱秦 ③山东豪俊遂并 起而亡秦族矣 10.下列加点词全部是意动用的一项是 A、①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猿猱欲度愁攀 援 B、①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①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②谨庠序之教 D、①却匈奴七百余里 ②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 是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C.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凝绝不通声暂歇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③序八州而朝同列 B、①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③移其粟于河内 C、①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②作《师说》以贻之。 ③争割地以赂秦 D、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已 ②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③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8.选出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归类正确的一 项 ( ) ①是亦走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养生丧死无憾,王 道之始也 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未之有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⑩.不拘于时,学于余。 ⑾ 俯首系颈, 委命下吏 A.①②③⑧ B.②④⑥⑨ C.④⑤⑦⑩ D.③⑥⑦⑾ 9.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全部相同的一项 是 ( ) A.①填然鼓之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天下云集响 应 B.①树之以桑 ②我从而师 之 ③小学而大遗 C.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②不耻相师 ③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D.①使人听此凋朱颜 ②会盟而谋弱秦 ③山东豪俊遂并 起而亡秦族矣 10.下列加点词全部是意动用的一项是 A、①与其身也, 则耻师焉 ②猿猱欲度愁攀 援 B、①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①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② 谨庠序之教 D、①却匈奴七百余里 ②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 是 ( )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⑥古之学者必有师 ⑦蹑足行伍之间 ⑧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 ⑨学不可以已 ⑩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①③⑤⑥⑧⑩ B.①②⑦⑧⑨⑩ C.②③④⑥⑧⑩ D.①③④⑥⑦⑨ 12.下面选项中,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3分)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百有余年矣 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④吾尝豉而望矣 ⑤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⑥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⑦君子生非异也 ⑧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⑩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A.②④⑤⑦⑧⑨ B.②③⑤⑥⑨⑩ C.①③⑤⑥⑧⑨ D.②③⑤⑦⑨⑩ 13、下列说法正确的的一项是() A.《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 之一,它以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这一节除了进行 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其中 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人物的出场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B.《祝福》从一个启蒙知识分子“我”的视角,以倒叙的手法,追述了底层妇 女祥林嫂悲剧的一生,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其中祥林嫂再嫁深山时出格 的反抗举动,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抗争和批判 C.《老人与海》则不重在描述故事,而重在表现哲理,在艺术上更多地运用了 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故事和人物形象都充满象征意味。桑地亚哥只是一个命运乖 戾的渔夫,但他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子,是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 精神的象征。小说表现了“命运无常和人生来苦难”的主题。 D.《琵琶行(并序)》是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充满传奇色彩,作者生动地刻 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 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 惊人:“江州司马”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诗中的音乐描 写非常出色。 14.下面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秋兴八首其流》,诗句打乱了,排列最恰 当的是() ①芙蓉小苑入边愁 ②回首可怜歌舞地③万里风烟接素秋④锦缆牙墙 起白鸥 ⑤瞿塘峡口曲江头⑥秦中自古帝王州⑦珠帘绣柱围黄鹄⑧花萼夹 城通御气 A③⑦①⑧②⑥④⑤ B⑤③⑧①⑦④②⑥ C③⑤①⑧⑦④②⑥ D⑤③⑦①⑧④②⑥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⑥古之学者必有师 ⑦蹑足行伍之间 ⑧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 ⑨ 学不可以已 ⑩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①③⑤⑥⑧⑩ B.①②⑦⑧⑨⑩ C.②③④⑥⑧⑩ D.①③④⑥⑦⑨ 12.下面选项中,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3 分)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百有余年矣 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④吾尝跂而望矣 ⑤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⑥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⑦君子生非异也 ⑧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⑩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A.②④⑤⑦⑧⑨ B.②③⑤⑥⑨⑩ C.①③⑤⑥⑧⑨ D.②③⑤⑦⑨⑩ 13、下列说法正确的的一项是( ) A.《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 之一,它以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这一节除了进行 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其中 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人物的出场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B.《祝福》从一个启蒙知识分子“我”的视角,以倒叙的手法,追述了底层妇 女祥林嫂悲剧的一生,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其中祥林嫂再嫁深山时出格 的反抗举动,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抗争和批判。 C.《老人与海》则不重在描述故事,而重在表现哲理,在艺术上更多地运用了 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故事和人物形象都充满象征意味。桑地亚哥只是一个命运乖 戾的渔夫,但他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子,是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 精神的象征。小说表现了 “命运无常和人生来苦难” 的主题。 D.《琵琶行(并序)》是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充满传奇色彩,作者生动地刻 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 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 惊人;“江州司马”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诗中的音乐描 写非常出色。 14.下面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秋兴八首其流》,诗句打乱了,排列最恰 当的是( ) ①芙蓉小苑入边愁 ②回首可怜歌舞地 ③万里风烟接素秋④锦缆牙墙 起白鸥 ⑤ 瞿塘峡口曲江头 ⑥秦中自古帝王州 ⑦珠帘绣柱围黄鹄 ⑧花萼夹 城通御气 A ③⑦①⑧②⑥④⑤ B ⑤③⑧①⑦④②⑥ C ③⑤①⑧⑦④②⑥ D ⑤③⑦①⑧④②⑥
二、文言文阅读(8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然治 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 虑以求之。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 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 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郑公子归生率师伐宋。宋华元率师应之大棘,羊斟御。明日将战,华元杀羊飨士, 羊斟不与焉。明日战,怒谓华元曰:“昨日之事,子为制;今日之事,我为制。” 遂驱入于郑师。宋师败绩,华元虏。夫弩机差以米则不发。战,大机也。飨士而 忘其御也,将以此败而为虏,岂不宜哉!故凡战必悉熟遍备,知彼知己,然后可 也 鲁季氏与郈氏斗鸡,郈氏介其鸡,季氏为之金距。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 归郈氏之宫,而益其宅。郈昭伯怒,伤之于昭公,曰:“諦①于襄公之庙也,舞 者二人而已,其馀尽舞于季氏。季氏之舞道,无上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 怒,不审,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遂入其宫。仲孙氏、叔孙氏相与谋曰 “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遂起甲以往,陷西北隅以入之,三家为一, 郈昭伯不胜而死。昭公惧,遂出奔齐,卒于干侯。鲁昭听伤而不辩其义,惧以鲁 国不胜季氏,而不知仲、叔氏之恐,而与季氏同患也。是不达乎人心也。不达乎 人心,位虽尊,何益于安也?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于三季?同恶固相助。权 物若此其过也。非独仲、叔氏也,鲁国皆恐。鲁国皆恐,则是与一国为敌也,其 得至干侯而卒犹远 节选自《吕氏 春秋·察微》 注:①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过:犯错 B.来而让,不取其金 让:责备 C.宋华元率师应之大棘,羊斟御 御:驾车 D.华元杀羊飨士 飨:犒劳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B.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移其民于河东 C.飨士而忘其御 也 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 D.不审,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未“察其秋毫”的过失的一组是() ①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②华元杀羊飨士,羊斟不与焉 ③宋师败绩,华元虏 ④(公)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 ⑤郈昭伯不胜而死 ⑥昭公惧,遂出奔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③⑤
二、文言文阅读(8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15——18 题。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然治 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 虑以求之。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 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 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郑公子归生率师伐宋。宋华元率师应之大棘,羊斟御。明日将战,华元杀羊飨士, 羊斟不与焉。明日战,怒谓华元曰:“昨日之事,子为制;今日之事,我为制。” 遂驱入于郑师。宋师败绩,华元虏。夫弩机差以米则不发。战,大机也。飨士而 忘其御也,将以此败而为虏,岂不宜哉!故凡战必悉熟遍备,知彼知己,然后可 也。 鲁季氏与郈氏斗鸡,郈氏介其鸡,季氏为之金距。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 归郈氏之宫,而益其宅。郈昭伯怒,伤之于昭公,曰:“禘①于襄公之庙也,舞 者二人而已,其馀尽舞于季氏。季氏之舞道,无上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 怒,不审,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遂入其宫。仲孙氏、叔孙氏相与谋曰: “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遂起甲以往,陷西北隅以入之,三家为一, 郈昭伯不胜而死。昭公惧,遂出奔齐,卒于干侯。鲁昭听伤而不辩其义,惧以鲁 国不胜季氏,而不知仲、叔氏之恐,而与季氏同患也。是不达乎人心也。不达乎 人心,位虽尊,何益于安也?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于三季?同恶固相助。权 物若此其过也。非独仲、叔氏也,鲁国皆恐。鲁国皆恐,则是与一国为敌也,其 得至干侯而卒犹远。 节选自《吕氏 春秋·察微》 注:①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过:犯错 B. 来而让,不取其金 让:责备 C.宋华元率师应之大棘,羊斟御 御:驾车 D.华元杀羊飨士 飨:犒劳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B. 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移其民于河东 C. 飨士而忘其御 也 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 D. 不审,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未“察其秋毫”的过失的一组是( ) ①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②华元杀羊飨士,羊斟不与焉 ③宋师败绩,华元虏 ④(公)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 ⑤郈昭伯不胜而死 ⑥昭公惧,遂出奔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③⑤ ⑥
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治乱存亡在它们刚显现的时候就如同秋天的毫毛一样,治理国家的人,需要有 明察秋毫的洞察力 B.孔子赞赏学生子贡的做法,认为他虽然失去了赏赐,但鲁国人不用再赎买自己 的国人了 C.弩机相差一颗米粒就不能发射,战争是个大的弩机,所以凡作战一定要熟悉全 部的情况。 D.斗鸡是一件小事,却最终导致国家大乱,其根本原因在于鲁昭公不能明察人心 细微之处。 II卷(非选择题共64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9.把文言文阅读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1)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2分) 译文 (2)宋师败绩,华元虏(2分) 译 文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2分) 文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1)“风乱万畴青锦褥”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2分) (2)第三联“遥”“忽”二字富有情趣,请结合诗句任选一字简要赏析。(2 分)
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治乱存亡在它们刚显现的时候就如同秋天的毫毛一样,治理国家的人,需要有 明察秋毫的洞察力。 B.孔子赞赏学生子贡的做法,认为他虽然失去了赏赐,但鲁国人不用再赎买自己 的国人了。 C.弩机相差一颗米粒就不能发射,战争是个大的弩机,所以凡作战一定要熟悉全 部的情况。 D.斗鸡是一件小事,却最终导致国家大乱,其根本原因在于鲁昭公不能明察人心 细微之处。 II 卷(非选择题共 64 分)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0 分) 19.把文言文阅读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6 分) (1)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2 分) 译 文: (2)宋师败绩,华元虏(2 分) 译 文: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2 分) 译 文: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 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1)“风乱万畴青锦褥”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2 分) 答: (2)第三联“遥”“忽”二字富有情趣,请结合诗句任选一字简要赏析。(2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