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主编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不超过五项) (1)梁兴文主编、邓明科副主编,《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l1年(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配套系列教材) (2)梁兴文主编、邓明科副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1 年(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配套系列教材) (3)参编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岀版社,2009年 (4)参编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年 (5)参编教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2年。 况
教 学 情 况 七、主编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不超过五项) (1)梁兴文主编、邓明科副主编,《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 年(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配套系列教材); (2)梁兴文主编、邓明科副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年(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配套系列教材); (3)参编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年; (4)参编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年; (5)参编教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2 年
果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 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 间)(不超过五项) 、现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 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 1)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ECC延性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抗 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编号:50908187),2010-2012 (2)主持完成陕西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ECC延性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 坏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编号:2009JQ7013),2010-2011; (3)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钢-ECC髙性能组合剪力墙破坏机理与设计 方法研究”(编号:2013M7013),2013~2015 (4)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EC℃延性高性能混凝士剪力墙抗震性 能与设计方法研究”(编号:20100471606),2011~2013 (5)主持完成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硏计划项目“型钢髙性能混凝土剪力墙基 变形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编号:09J514),2010-2012。 二、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 (1)邓明科,高晓军,梁兴文FCC面层加固砖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工程 学,2013,30(6):168-174(EI检索) 学术研究 (2)邓明科,常云涛,梁兴文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压强度尺寸效应的试 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3,43(7):80-85(CSCD 3)邓明科,孙宏哲,梁兴文等延性纤维混凝土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工 业建筑,2014,44(5):96-100(CSCD (4)邓明科,梁兴文,张思海高性能混凝士剪力墙延性的试验研究.建筑结构 学报,20096:139-143(EI检索号:20101612869109 5)邓明科,梁兴文,孙宏哲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截面 延性分析.工程力学,2010.06:177-183(FI检索号:20102813062895)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 超过五项) (1)项目“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理论与方法″获得2011年陕西高等学彳 科学技术二等奖(第2完成人); (2顺项目“高层住宅建筑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获得2012 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第3完成人); (3顺目“高层住宅建筑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应用硏究″获得201 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3完成人); (4)2009年12月,获得第十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00100011年公别泪林到共计止-
学 术 研 究 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 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 间)(不超过五项): 一、现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 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 (1)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ECC 延性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抗震 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编号:50908187),2010~2012; (2)主持完成陕西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ECC 延性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破 坏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编号:2009JQ7013),2010~2011; (3)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钢-ECC 高性能组合剪力墙破坏机理与设计 方法研究”(编号:2013JM7013),2013~2015; (4)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ECC 延性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 能与设计方法研究”(编号:20100471606),2011~2013; (5)主持完成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型钢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基于 变形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编号:09JK514),2010~2012。 二、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 (1)邓明科,高晓军,梁兴文. ECC 面层加固砖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工程力 学,2013,30(6):168-174(EI 检索) (2)邓明科,常云涛,梁兴文. 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压强度尺寸效应的试 验研究[J]. 工业建筑,2013,43(7):80-85(CSCD) (3)邓明科,孙宏哲,梁兴文等. 延性纤维混凝土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J]. 工 业建筑,2014,44(5):96-100(CSCD) (4)邓明科,梁兴文,张思海. 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延性的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 学报,2009.6: 139-143(EI 检索号:20101612869109) (5)邓明科,梁兴文,孙宏哲. 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截面 延性分析. 工程力学,2010.06: 177-183(EI 检索号:20102813062895)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 超过五项) (1)项目“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理论与方法”获得 2011 年陕西高等学校 科学技术二等奖(第 2 完成人); (2)项目“高层住宅建筑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获得 2012 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第 3 完成人); (3)项目“高层住宅建筑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获得 2013 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 3 完成人); (4)2009 年 12 月,获得第十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5)2010、2011 年分别获得校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等奖
2.课程团队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 在本课程中 职务 学科专业 承担的工作 签字 邓明科|男197905副教授土木工程总负责、授课 梁兴文男1952.02.教授|土木工程教材建设、授课 史庆轩男196304教授|土木工程|教材建设、授课 白国良男195504教授土木工程 授课 姚继涛男196512教授|土木工程课程建设、授课 薛建阳男1970.03教授土木工程课程建设、授课 李晓文女1959.Ⅱ教授土木工程课程建设、授课 陈平男195601教授±木工程试验教学、授课 课徐善华男196309教授土木工程 授课 程 团李方圆女19404|副教授|±木工程教材建设、授课 构|周铁钢男197012教授土木工程课件制作、授课 杨勇男|1976.1教授|土木工程 授课 黄炜|男|197512|教授|土木工程课件制作、授课 朱军强男197601副教授土木工程课件制作、授课 李晓莉女197208副教授土木工程题库建设、授课 王泽军|男|196211|副教授|土木工程试验教学、授课 王威|男|1972.10副教授土木工程课件制作、授课 进杰男197908副教授土木工程题库建设、授课 丁怡洁女197905讲师土木工程|课件制作、授课 王秋维女198210副教授|土木工程课程建设、授课
2.课程团队 课 程 团 队 结 构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 职务 学科专业 在本课程中 承担的工作 签字 邓明科 男 1979.05 副教授 土木工程 总负责、授课 梁兴文 男 1952.02. 教授 土木工程 教材建设、授课 史庆轩 男 1963.04 教授 土木工程 教材建设、授课 白国良 男 1955.04 教授 土木工程 授课 姚继涛 男 1965.12 教授 土木工程 课程建设、授课 薛建阳 男 1970.03 教授 土木工程 课程建设、授课 李晓文 女 1959. 11 教授 土木工程 课程建设、授课 陈 平 男 1956.01 教授 土木工程 试验教学、授课 徐善华 男 1963.09 教授 土木工程 授课 李方圆 女 1964.04 副教授 土木工程 教材建设、授课 周铁钢 男 1970.12 教授 土木工程 课件制作、授课 杨 勇 男 1976.11 教授 土木工程 授课 黄 炜 男 1975.12 教授 土木工程 课件制作、授课 朱军强 男 1976.01 副教授 土木工程 课件制作、授课 李晓莉 女 1972.08 副教授 土木工程 题库建设、授课 王泽军 男 1962.11 副教授 土木工程 试验教学、授课 王 威 男 1972.10 副教授 土木工程 课件制作、授课 门进杰 男 1979.08 副教授 土木工程 题库建设、授课 丁怡洁 女 1979.05 讲师 土木工程 课件制作、授课 王秋维 女 1982.10 副教授 土木工程 课程建设、授课
于婧女1983209讲师土木工程|课件制作、授课 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 师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本课程教学团队师资力量雄厚,21名教师中,有名教授,8名副教授,其中1人 为国家教学名师,Ⅰ人为万人计划第一批教学名师5人为学校特聘教授全校共17人), 7人为学术带头人;有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1人;有19人获得博土学位。教师 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已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 本课程教学团队由老中青教师组成,其中55岁以上3人,45-55岁5人,35-45 岁7人,35岁以下6人。 本课程教学团队中8人有校外学缘学历,7人有国外进修、访问学者研究经历,5人 国内访问学者硏究经历,熟悉国内外相关领域教学和科硏动态。大部分教师长期从事混凝 土结构、抗震结构的教学与硏究工作,具有深厚的学科基础和科硏造诣对现代教育技 课程的理念和具体技术方法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团队 整体本课程+分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培养计划注意培育有 素质|利于中青年教师成长的学术环境和良好氛围,近年来多次组织了课程教学大纲论证和教学 及青 年教方法改革的专题研讨,包括所承担的课程在人才培养和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本 师培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与衔接,课程教学系统和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网络、 养 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灵活应用及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等并广泛征求学校督导组 及教研室退休教师的意见,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观摩的机会和条件。在教学硏究和 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方面积极引导中青年教师参加,鼓励他们争取和承担教学研究项目 同时,教研室为中青年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进修培训积极创造条件。 通过这些举措,青年教师授课水平提升较快,教学效果优良,逐渐成为本课程团队的 骨干。如杨勇获全国土木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门进杰获校教坛新秀荣誉 号,邓明科获校“圣和圣`杯2010-2011学年“最受学生欢迎的主讲教师称号。 主要成员教学经历: 梁兴文:长期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工程 结构抗震》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编和参编专业教材8部;并指 导学生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教学效果良好
于 婧 女 1982.09 讲师 土木工程 课件制作、授课 课程 团队 整体 素质 及青 年教 师培 养 课程团队(含优秀的教育技术骨干和行业背景专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 师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本课程教学团队师资力量雄厚,21 名教师中,有 11 名教授,8 名副教授,其中 1 人 为国家教学名师,1 人为“万人计划”第一批教学名师,5 人为学校特聘教授(全校共 17 人), 7 人为学术带头人;有博士生导师 8 人,硕士生导师 11 人;有 19 人获得博士学位。教师 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已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 本课程教学团队由老中青教师组成,其中 55 岁以上 3 人,45—55 岁 5 人,35—45 岁 7 人,35 岁以下 6 人。 本课程教学团队中 8 人有校外学缘学历,7 人有国外进修、访问学者研究经历,5 人有 国内访问学者研究经历,熟悉国内外相关领域教学和科研动态。大部分教师长期从事混凝 土结构、抗震结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具有深厚的学科基础和科研造诣,对现代教育技术 的理念和具体技术方法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本课程十分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培养计划,注意培育有 利于中青年教师成长的学术环境和良好氛围。近年来多次组织了课程教学大纲论证和教学 方法改革的专题研讨,包括所承担的课程在人才培养和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本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与衔接,课程教学系统和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网络、 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灵活应用及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等,并广泛征求学校督导组 及教研室退休教师的意见,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观摩的机会和条件。在教学研究和 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方面积极引导中青年教师参加,鼓励他们争取和承担教学研究项目。 同时,教研室为中青年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进修培训积极创造条件。 通过这些举措,青年教师授课水平提升较快,教学效果优良,逐渐成为本课程团队的 骨干。如杨勇获全国土木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门进杰获校教坛新秀荣誉称 号,邓明科获校“圣和圣”杯 2010-2011 学年“最受学生欢迎的主讲教师”称号。 主要成员教学经历: 梁兴文:长期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工程 结构抗震》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编和参编专业教材 8 部;并指 导学生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教学效果良好
史庆轩:长期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工程 结构抗震》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编和参编专业教材7部;并指 导学生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教学效果良好。 白国良:长期为本科生讲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结构试验》 《工程结构抗震》、《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指导楼盖及砌体结构 课程设计、单层厂房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效果良好。 姚继涛:多年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荷载与结构设计方 法》《土木工程试验》等课程的教学,参编教材5部;指导本科生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 计与毕业设计,教学效果良好
史庆轩:长期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工程 结构抗震》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编和参编专业教材 7 部;并指 导学生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教学效果良好。 白国良:长期为本科生讲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结构试验》、 《工程结构抗震》、《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指导楼盖及砌体结构 课程设计、单层厂房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效果良好。 姚继涛:多年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荷载与结构设计方 法》、《土木工程试验》等课程的教学,参编教材 5 部;指导本科生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 计与毕业设计,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