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第二次五校联考 语文试卷 (长治二中晋城一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忻州一中)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古希腊哲学中,特别是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文学与政治关系密切。在他 们 看来,文学反映了它所处在的政体的精神、主导性的观点和政治原则。从一方面看,艺术是 关于 审美的,而政治是关于治理的,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审美经验有助于促进德性培养,这 艺术与政治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致力于构造美好的生活。从另外一方面看,艺术是关于自由 的 而政治是关于权力的,这就构成了一种对抗关系。因为,如果政治是关于权力的,那么它也 可能 是压迫性的,它可能压迫追求自由的艺术。但在政治高压的环境中,艺术对压迫的反抗不是 通过 明确的政治内容,而是借助非直接的、隐秘的美学技巧或艺术形式,比如运用讽刺、比喻、 幽默、象 征等美学手法对颠覆性的内容予以编码和加密,这种掩饰是艺术逃避审查,保护自己的方法。 但是,艺术的外表,即非直接、隐蔽的、致力于颠覆的艺术形式与其政治效果之间存在 矛盾 使用公开的颠覆性内容就违反了法律,只能在美学技巧中表达颠覆性的内容,但必须让这种 术形式广为人知,即人们要能够熟悉理解这种艺术形式。如果形式太过离奇或技巧性太强而 以被大众所理解,就削弱了颠覆性政治内容的传播效果:如果政治内容太过直接,则这种艺 术只
2016 ~2017 第二次五校联考 语文试卷 (长治二中 晋城一中 康杰中学 临汾一中 忻州一中) 第 I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古希腊哲学中,特别是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文学与政治关系密切。在他 们 看来,文学反映了它所处在的政体的精神、主导性的观点和政治原则。从一方面看,艺术是 关于 审美的,而政治是关于治理的,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审美经验有助于促进德性培养,这 样, 艺术与政治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致力于构造美好的生活。从另外一方面看,艺术是关于自由 的, 而政治是关于权力的,这就构成了一种对抗关系。因为,如果政治是关于权力的,那么它也 可能 是压迫性的,它可能压迫追求自由的艺术。但在政治高压的环境中,艺术对压迫的反抗不是 通过 明确的政治内容,而是借助非直接的、隐秘的美学技巧或艺术形式,比如运用讽刺、比喻、 幽默、象 征等美学手法对颠覆性的内容予以编码和加密,这种掩饰是艺术逃避审查,保护自己的方法。 但是,艺术的外表,即非直接、隐蔽的、致力于颠覆的艺术形式与其政治效果之间存在 矛盾。 使用公开的颠覆性内容就违反了法律,只能在美学技巧中表达颠覆性的内容,但必须让这种 艺 术形式广为人知,即人们要能够熟悉理解这种艺术形式。如果形式太过离奇或技巧性太强而 难 以被大众所理解,就削弱了颠覆性政治内容的传播效果;如果政治内容太过直接,则这种艺 术只
能保持在地下状态,比如文革中的许多诗歌 在压迫性的社会,艺术要追求自由,中国现代文学中普遍有民族解放的主题,因为中华 民族 要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压迫中解放出来。但在自由的社会环境中,艺术更多地关注个人 问题,于是,艺术的目的是自身,为艺术而艺术这种观点就出现了。但艺术一旦舍弃了社会 政治 这一宏大叙事,就可能琐碎化,成为娱乐 艺术独立于政治,艺术应该维持中立的纯粹超然的姿态。艺术占据的是理想领域,政治 则 是权力领域。一旦与政治结盟,艺术就腐化了。此时,艺术的形式还存在着,但其内容已经 改 变,艺术受雇于政治运动,最终导致权力迫害艺术。但是,艺术不可能不对社会包括政治产 生影 响,但这种影响是复杂的。现代诗人奥登在他纪念叶芝的死和关于爱尔兰政治的诗歌中说, 诗 人不能导致任何事情的发生。这只是一般的情况,在某些时候,艺术确实具有政治影响,比 如小 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推动了美国的废奴运动,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厄普顿·辛克莱的《屠 宰场》 仔细描绘了肉食加工业的情形,这部著作出版后,肉食工业的改革在美国开始了。 一方面可以说,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社会政治因素的产物,因为作家的人格是为他所处的 社 会政治环境所塑造的,而文学作品与作家的人格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重要的文学作品和文 流派对社会具有深刻的影响,它摧毁禁忌、规则和社会偏见,这就有助于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反 过来促进了社会和政治变革。我们可以研究社会环境对文学的影响,但要考察作家对其社会 时 代的影响就很难了
能保持在地下状态,比如文革中的许多诗歌。 在压迫性的社会,艺术要追求自由,中国现代文学中普遍有民族解放的主题,因为中华 民族 要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压迫中解放出来。但在自由的社会环境中,艺术更多地关注个人 的 问题,于是,艺术的目的是自身,为艺术而艺术这种观点就出现了。但艺术一旦舍弃了社会 政治 这一宏大叙事,就可能琐碎化,成为娱乐。 艺术独立于政治,艺术应该维持中立的纯粹超然的姿态。艺术占据的是理想领域,政治 则 是权力领域。一旦与政治结盟,艺术就腐化了。此时,艺术的形式还存在着,但其内容已经 改 变,艺术受雇于政治运动,最终导致权力迫害艺术。但是,艺术不可能不对社会包括政治产 生影 响,但这种影响是复杂的。现代诗人奥登在他纪念叶芝的死和关于爱尔兰政治的诗歌中说, 诗 人不能导致任何事情的发生。这只是一般的情况,在某些时候,艺术确实具有政治影响,比 如小 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推动了美国的废奴运动,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厄普顿·辛克莱的《屠 宰场》 仔细描绘了肉食加工业的情形,这部著作出版后,肉食工业的改革在美国开始了。 一方面可以说,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社会政治因素的产物,因为作家的人格是为他所处的 社 会政治环境所塑造的,而文学作品与作家的人格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重要的文学作品和文 学 流派对社会具有深刻的影响,它摧毁禁忌、规则和社会偏见,这就有助于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反 过来促进了社会和政治变革。我们可以研究社会环境对文学的影响,但要考察作家对其社会 时 代的影响就很难了
(摘编自章辉《论文艺与政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希腊学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反映了它所处时代的政体的精神、主导性的 观点和政治原则,与政治关系密切。 B虽然艺术和政治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艺术中的审美经验有助于促进德性培养,在 这个意义上,艺术和政治的目的是相同的。 C艺术不会直接反抗政治,而是运用讽刺、比喻、幽默、象征等美学手法对颠覆性的内容 以掩饰,来逃避审查、保护自己。 D.从某一方面看,政治是关于权力的,艺术是关于自由的,由于政治可能会压迫艺术, 因而 政治与艺术又构成对抗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中华民族要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压迫中解放出来,所以中国现代文学中普遍 有民族解放的主题。 B艺术用非直接的艺术形式表达颠覆性的政治内容,其表达效果与这种非直接艺术形式 被人们理解的程度成正比 C艺术在自由的社会环境中,更多地关注个人问题,但是艺术如果失去了社会政治这一内 容,就可能琐碎化,成为娱乐 D.艺术形式太过离奇或技巧性太强,就会降低颠覆性政治内容的传播效果;而政治内容 太 直露,作品又不能公开发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和《屠宰场》对社会产生了影响,而叶芝的诗歌却没有改变任 何 事物,这表明小说比诗歌更容易产生社会影响。 B艺术占据理想领域,政治是权力领域,如果两者结盟,那么,艺术就受雇于政治运动,导 致权力迫害艺术,因此,艺术应独立于政治。 C.社会政治环境塑造了作家的人格,而作家的人格又反映在其作品中,任何时代的文学作 品都多多少少受到那个时代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摘编自章辉《论文艺与政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希腊学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反映了它所处时代的政体的精神、主导性的 观点和政治原则,与政治关系密切。 B 虽然艺术和政治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艺术中的审美经验有助于促进德性培养,在 这个意义上,艺术和政治的目的是相同的。 C 艺术不会直接反抗政治,而是运用讽刺、比喻、幽默、象征等美学手法对颠覆性的内容 予 以掩饰,来逃避审查、保护自己。 D.从某一方面看,政治是关于权力的,艺术是关于自由的,由于政治可能会压迫艺术, 因而 政治与艺术又构成对抗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因为中华民族要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压迫中解放出来,所以中国现代文学中普遍 有民族解放的主题。 B 艺术用非直接的艺术形式表达颠覆性的政治内容,其表达效果与这种非直接艺术形式 被人们理解的程度成正比。 C 艺术在自由的社会环境中,更多地关注个人问题,但是艺术如果失去了社会政治这一内 容,就可能琐碎化,成为娱乐。 D.艺术形式太过离奇或技巧性太强,就会降低颠覆性政治内容的传播效果;而政治内容 太 直露,作品又不能公开发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和《屠宰场》对社会产生了影响,而叶芝的诗歌却没有改变任 何 事物,这表明小说比诗歌更容易产生社会影响。 B 艺术占据理想领域,政治是权力领域,如果两者结盟,那么,艺术就受雇于政治运动,导 致权力迫害艺术,因此,艺术应独立于政治。 C.社会政治环境塑造了作家的人格,而作家的人格又反映在其作品中,任何时代的文学作 品都多多少少受到那个时代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D.重要的文学作品摧毁禁忌、规则和社会偏见,有助于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反过来促进社 会和政治变革,这就对社会产生了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吴表臣,字正仲,永嘉人。登大观三年进士第,擢通州司理。陈瓘谪居郡中,一见而器之。 盛章者,朱勔①党也,尝欲市婢,有武臣先取之,章诬以罪,系狱。表臣方鞫②之,郡将日: 知有盛 待制乎?”表臣佯若不知者,卒直其事。累官监察御史。 帝方向儒术,表臣乞选讲官以裨圣德,且于古今成败,边防利害,详熟讲究。由是诏开 经筵 迩臣有请用蔡京③之党者,侍御史沈与求乞明指其人,显行黜责,执政不悦,夺其言职。表 臣争 :“台谏为天子耳目,所以防壅蔽,若咎其切直而黜之,非国家福也。请还与求以开言路。 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题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令取患义不屈者不次顺用 特可以劝提御友略恋堪倚仗无是陈敏等数人浸以录用。久之,以病请补外,以直秘阁知信 宰相拟表臣为检正,帝日:“朕将自用之。”遂除左司谏。给事中胡安国以论事不合罢, 表臣 上疏留之。除提点浙西刑狱,召为秘书少监,同修《哲宗实录》。帝如建康,诏表臣兼留司参 议 官,除中书舍人、给事中、兵部侍郎。建、崇二国公就外傅,兼翊善。帝日:“二国公诵习甚 力也。”徙礼部侍郎,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时秦桧欲使使金议地界,指政事堂日:“归来 可坐 此。”表臣不答。又以议大礼忤意,罢去 俄起知婺州。会大水,发常平米振贷之,然后以闻,郡人德之。课最,除敷文阁待制 三岁 请祠,进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家居数年,卒,年六十七 表臣晚号湛然居士,自奉无异布衣时,乡论推其清约
D.重要的文学作品摧毁禁忌、规则和社会偏见,有助于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反过来促进社 会和政治变革,这就对社会产生了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吴表臣,字正仲,永嘉人。登大观三年进士第,擢通州司理。陈瓘谪居郡中,一见而器之。 盛章者,朱勔①党也,尝欲市婢,有武臣先取之,章诬以罪,系狱。表臣方鞫②之,郡将日: “知有盛 待制乎?”表臣佯若不知者,卒直其事。累官监察御史。 帝方向儒术,表臣乞选讲官以裨圣德,且于古今成败,边防利害,详熟讲究。由是诏开 经筵。 迩臣有请用蔡京③之党者,侍御史沈与求乞明指其人,显行黜责,执政不悦,夺其言职。表 臣争 曰:“台谏为天子耳目,所以防壅蔽,若咎其切直而黜之,非国家福也。请还与求以开言路。’’ 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日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 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于是陈敏等十数人浸以录用。久之,以病请补外,以直秘阁知信 州。 宰相拟表臣为检正,帝日:“朕将自用之。”遂除左司谏。给事中胡安国以论事不合罢, 表臣 上疏留之。除提点浙西刑狱,召为秘书少监,同修《哲宗实录》。帝如建康,诏表臣兼留司参 议 官,除中书舍人、给事中、兵部侍郎。建、崇二国公就外傅,兼翊善。帝日:“二国公诵习甚 进,卿 力也。”徙礼部侍郎,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时秦桧欲使使金议地界,指政事堂日:“归来 可坐 此。”表臣不答。又以议大礼忤意,罢去。 俄起知婺州。会大水,发常平米振贷之,然后以闻,郡人德之。课最,除敷文阁待制。 三岁, 请祠,进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家居数年,卒,年六十七。 表臣晚号湛然居士,自奉无异布衣时,乡论推其清约
(选自《宋史·昊表臣传》,有删改) 【注】①朱勔:权臣。下文的“盛待制”指盛章。②鞫(j):审问。③蔡京:北宋权相, 奸臣。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日/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 屈者/ 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B,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日/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 不屈者 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C.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日/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 屈者/ 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D.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日/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 屈者/ 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文中是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B.朕,文中为皇帝自称。“朕”原为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C号:别号,指人名字以外的称号,一般是长辈起的。如欧阳修号醉翁 D.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以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务,长官为兵部尚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表臣正直敢言。有人想任用奸臣蔡京的党徒,沈与求表示异议,惹怒当权者,沈被夺 官,吴表臣则请求恢复沈的官职以开拓言路 B.吴表臣公平公正。吴表臣在通州任职时,有个叫盛章的因事与一武官发生矛盾,吴表 不顾他人劝说,审问盛章,最终公正处理了此事 C吴表臣深得皇帝赏识。他请求选用讲官,皇帝下令开办讲席;他多次被皇帝任命为重要 官职;他对建、崇两位国公的读书进步有功,被皇帝称赞。 D.吴表臣淡泊名利。秦桧打算让他出使金国商议边界的事,并表示,回来后可以升官
(选自《宋史·昊表臣传》,有删改) 【注】①朱勔:权臣。下文的“盛待制”指盛章。②鞫(ju):审问。③蔡京:北宋权相, 奸臣。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日/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 屈者/ 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B,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日/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 不屈者 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C.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日/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 屈者/ 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D.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日/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 屈者/ 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宰相:文中是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B.朕,文中为皇帝自称。“朕”原为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C 号:别号,指人名字以外的称号,一般是长辈起的。如欧阳修号醉翁。 D.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以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务,长官为兵部尚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吴表臣正直敢言。有人想任用奸臣蔡京的党徒,沈与求表示异议,惹怒当权者,沈被夺 官,吴表臣则请求恢复沈的官职以开拓言路。 B.吴表臣公平公正。吴表臣在通州任职时,有个叫盛章的因事与一武官发生矛盾,吴表 臣 不顾他人劝说,审问盛章,最终公正处理了此事。 C 吴表臣深得皇帝赏识。他请求选用讲官,皇帝下令开办讲席;他多次被皇帝任命为重要 官职;他对建、崇两位国公的读书进步有功,被皇帝称赞。 D.吴表臣淡泊名利。秦桧打算让他出使金国商议边界的事,并表示,回来后可以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