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词解释1、2、3、4、5、6、(分别见本章及各节"考核要点解析"1)。7清疮热一指有清退虚热作用的药物,以治小儿疮积之骨蒸潮热、虚烦盗汗、手足心热等证。8清热生津一指用甘寒之品,治疗热病伤津,烦热口渴病证的方法,五、问答题1里热炽盛的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痛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2清热药分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五类。3适用于痛肿疗疮、丹毒、瘟毒发斑、窄腮、咽喉肿痛、热毒下痢、虫蛇咬伤、癌肿水火烫伤、以及其他热毒病证。4答:清热燥湿药味苦性寒而燥,以清热燥湿为功,兼能泻火解毒。本类药物主要用于湿热内蕴之泄泻、痢疾、黄疽、湿温、淋证、湿疹、黄带,小便黄赤、舌苔黄腻等症:其泻火解毒之功,对热毒雍盛之高热、烦渴、脉滑数,脏火热证候以及疮疡肿毒等皆可应用。清热燥湿药味苦气寒,易伤津、伐胃,故阴虚津液不足,脾胃虚寒腹痛泄泻、食欲不振者当慎用。5生地的功效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要用于:①热入营血,口干舌终,亦可用于温热病后期的夜热早凉及阴虚发热者。②本品有很好的凉血止血作用,多用于血热要行的吐邮发斑。③热伤津口渴,及阴虚消渴,大便秘结等症。6、7、8、9、10(分别见各节考核要点解析"3)。11金银花为治疗温病的要药,温病邪在卫气营血各个阶段均可选用。①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咽肿口干、脉浮数,配伍辛凉解表之品,以轻宣疏散:②温病邪入气分,壮热、烦渴、脉洪大者,配石膏等清热泻火药为透热达表;③温病邪入营血,斑疹、心烦少寐,舌绛口干者,配牡丹皮、生地黄等,以清营、凉血、解毒。12清虚热药适用于阴虚内热所致的低热、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以及热病后期,邪热未尽、伤阴劫液,夜热早凉之症。第三章泻下药【考试内容】一、考核知识点1掌握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分类、使用注意事项,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2掌握药物2种,熟悉药物8种。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4掌握攻下药、峻下药中部分峻猛、有毒药物的用法、剂量及禁忌。二、重点内容概要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使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功效:本类药物主要作用是泻下通便,以排除胃肠积滞、燥屎及有害物质(毒、瘀、虫等):或清热泻火,使实热雍滞之邪通过泻下而清解:或逐遂水退肿,使水湿停饮随从大小便排除。适应证: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分类:泻下药根据其作用与适应证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三类。使用注意:泻下作用峻猛者,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弱、脾胃虚弱者当慎用: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中病即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第一节攻下药【考试内容】
四、名词解释 1、2、3、4、5、6、(分别见本章及各节“考核要点解析”1)。 7 清疳热—指有清退虚热作用的药物,以治小儿疳积之骨蒸潮热、虚烦盗汗、手足心 热 等证。 8 清热生津—指用甘寒之品,治疗热病伤津,烦热口渴病证的方法。 五、问答题 1 里热炽盛的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 2 清热药分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五类。 3 适用于痈肿疔疮、丹毒、瘟毒发斑、痄腮、咽喉肿痛、热毒下痢、虫蛇咬伤、癌肿 、 水火烫伤、以及其他热毒病证。 4 答:清热燥湿药味苦性寒而燥,以清热燥湿为功,兼能泻火解毒。本类药物主要用 于 湿热内蕴之泄泻、痢疾、黄疸、湿温、淋证、湿疹、黄带,小便黄赤、舌苔黄腻等症;其 泻 火解毒之功,对热毒壅盛之高热、烦渴、脉滑数,脏腑火热证候以及疮疡肿毒等皆可应用 。 清热燥湿药味苦气寒,易伤津、伐胃,故阴虚津液不足,脾胃虚寒腹痛泄泻、食欲不振者 当慎用。 5 生地的功效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要用于:①热入营血,口干舌绛,亦可用于 温 热病后期的夜热早凉及阴虚发热者。②本品有很好的凉血止血作用,多用于血热妄行的吐 衄 发斑。③热伤津口渴,及阴虚消渴,大便秘结等症。 6、7、8、9、10(分别见各节“考核要点解析”3)。 11 金银花为治疗温病的要药,温病邪在卫气营血各个阶段均可选用。①温病初起,邪 在 卫分,发热、微恶风寒、咽肿口干、脉浮数,配伍辛凉解表之品,以轻宣疏散;②温病邪 入 气分,壮热、烦渴、脉洪大者,配石膏等清热泻火药为透热达表;③温病邪入营血,斑疹 、 心烦少寐,舌绛口干者,配牡丹皮、生地黄等,以清营、凉血、解毒。 12 清虚热药适用于阴虚内热所致的低热、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盗汗、舌 红 少苔、脉细数以及热病后期,邪热未尽、伤阴劫液,夜热早凉之症。 第三章 泻下药 【考试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 1 掌握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分类、使用注意事项,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2 掌握药物 2 种,熟悉药物 8 种。 3 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 掌握攻下药、峻下药中部分峻猛、有毒药物的用法、剂量及禁忌。 二、重点内容概要 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使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功效:本类药物主要 作用是泻下通便,以排除胃肠积滞、燥屎及有害物质(毒、瘀、虫等);或清热泻火,使实热 壅滞之邪通过泻下而清解;或逐水退肿,使水湿停饮随从大小便排除。 适应证: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分类:泻下药根据其作用与适应证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三类。 使用注意:泻下作用峻猛者,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弱、脾胃虚弱者当慎用;胎前产 后及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中病即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 气。 第一节 攻下药 【考试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1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2掌握药物:大黄、芒硝。3大黄与芒硝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二、重点内容概要1攻下药:具苦、寒之性,有较强泻下作用,既能通便,又能泻火,以治实热便秘为主的药物。主要适用于肠胃实热积滞,燥屎坚结,大便秘结者。部分药物配温里药,亦可用于寒积便秘。此外,具有较强清热泻火作用的攻下药,也可用于热病高热神昏、谱语发狂;火热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咽痛、牙痛、吐血、頔血等,有导热下行、釜底抽薪之效。2掌握药物之要点大黄苦,寒。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本品苦寒沉降,走而不守,药力峻猛,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适用于肠道积滞,大便秘结,随证配伍无论是热结便秘,冷积便秘,里实热结而正虚者,均可使用,尤宜于热结便秘;热痢初起、肠道湿热积滞不化:血热妄行之吐咯血,以及火热上炎之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热毒痛肿疗疮肠痛腹痛,烧烫伤:多种瘀血证如血滞经闭,产后恶露不下,广【HT6,7】【KG-1】微瘦积聚,跌打损伤等。此外,大黄兼能清泄湿热,也常用于湿热黄疽,热淋涩痛。生大黄泻下力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芒硝咸、苦,寒。功效:泻下、软坚、清热。本品苦寒降泄,咸以软坚。适用手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腹满疼痛,谱语发狂;咽痛、口疮、目赤及疮痛肿痛。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3大黄、芒硝皆苦寒沉降,均可泻热通便,都常用治肠胃实热积滞,大便秘结,二者常相须为用,同时,二者外用都能清火消肿,用治痛肿疮毒。但大黄善于荡涤胃肠积滞,泻下攻积,为苦寒攻下的要药,随证配伍可治多种便秘,且大黄入血分,能泻血分实热,又具有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及清泄湿热的作用,又用于血热妄行之吐咯血,火热上炎之目赤、咽痛、牙龈肿痛,肠痛腹痛,烧烫伤,血滞经闭,产后恶露不下,广〖HT6,7】【KG-1】微瘦积聚,跌打损伤以及湿热黄疽,热淋涩痛等证;而芒硝则味咸,善于润燥软坚而泻下通便,善治肠胃实热积滞,燥屎内停,大便燥结,外用清热又常用治咽痛口疮、目赤肿痛。第二节润下药【考试内容】一、考核知识点了解火麻仁、郁李仁的功效。二、重点内容概要1润下药:指富含油脂的种仁类药物,通过润燥滑肠,软化大便而产生通利大便作用,多用于治疗津枯、阴虚、血虚便秘。2火麻仁具有润肠通便、滋养补虚的功效。本品甘平,质润多脂。适用于老人、产妇及体弱津血不足的肠燥便秘。郁李仁具有润肠通便、下气、利水消肿的功效。适用于气滞津少,肠燥便秘:水肿胀满,脚气浮肿。第三节峻下逐水药【考试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 1 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 2 掌握药物:大黄、芒硝。 3 大黄与芒硝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二、重点内容概要 1 攻下药:具苦、寒之性,有较强泻下作用,既能通便,又能泻火,以治实热便秘为主 的药物。主要适用于肠胃实热积滞,燥屎坚结,大便秘结者。部分药物配温里药,亦可用于 寒积便秘。此外,具有较强清热泻火作用的攻下药,也可用于热病高热神昏、谵语发狂;火 热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咽痛、牙痛、吐血、衄血等,有导热下行、釜底抽薪之效。 2 掌握药物之要点 大黄苦,寒。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本品苦寒沉降,走 而 不守,药力峻猛,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适用于肠道积滞,大便秘结,随证配伍无论是 热 结便秘,冷积便秘,里实热结而正虚者,均可使用,尤宜于热结便秘;热痢初起、肠道湿 热 积滞不化;血热妄行之吐衄咯血,以及火热上炎之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热毒痈肿疔疮 , 肠痈腹痛,烧烫伤;多种瘀血证如血滞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疒〖HT6,7〗〖KG-1〗徵 瘕积 聚,跌打损伤等。此外,大黄兼能清泄湿热,也常用于湿热黄疸,热淋 涩痛。 生大黄泻下力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 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 芒硝咸、苦,寒。功效:泻下、软坚、清热。本品苦寒降泄,咸以软坚。适用于实热积 滞, 大 便燥结,腹满疼痛,谵语发狂;咽痛、口疮、目赤及疮痈肿痛。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 后服 。 3 大黄、芒硝皆苦寒沉降,均可泻热通便,都常用治肠胃实热积滞,大便秘结,二者常 相 须为用,同时,二者外用都能清火消肿,用治痈肿疮毒。但大黄善于荡涤胃肠积滞,泻 下攻 积,为苦寒攻下的要药,随证配伍可治多种便秘,且大黄入血分,能泻血分实热,又 具有清 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及清泄湿热的作用,又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衄咯血, 火热上炎 之目赤、咽痛、牙龈肿痛,肠痈腹痛,烧烫伤,血滞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疒〖HT6, 7〗 〖KG-1〗徵 瘕积聚,跌打 损伤以及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证;而芒硝则味咸,善于润 燥软坚而泻下通便,善治肠胃实 热积滞,燥屎内停,大便燥结,外用清热又常用治咽痛口 疮、目赤肿痛。 第二节 润下药 【考试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 了解火麻仁、郁李仁的功效。 二、重点内容概要 1 润下药:指富含油脂的种仁类药物,通过润燥滑肠,软化大便而产生通利大便作用, 多用于治疗津枯、阴虚、血虚便秘。 2 火麻仁具有润肠通便、滋养补虚的功效。本品甘平,质润多脂。适用于老人 、产妇 及体弱津血不足的肠燥便秘。 郁李仁具有润肠通便、下气、利水消肿的功效。适用于气滞津少,肠燥便秘;水肿胀满, 脚气浮肿。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考试内容】
、考核知识点1峻下逐水药的含义、性能特点。2了解甘遂、牵牛子、大戟、巴豆功效。二、重点内容概要1峻下逐水药:指泻下作用峻猛,能引起剧烈腹泻,使体内潴留的水液从大便排出的药物,适用于水肿、胸腹积水及痰饮喘满等症。本类药物大多苦寒有毒,泻下作用峻猛,能引起剧烈腹泻,使体内潴留的水液随从大便排出,部分药物兼能利尿。使用时应注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体虚邪实者应攻补兼施。2甘遂、大载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牵牛子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巴豆功效: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同步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的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确保用药安全。2经,具有较强的作用,并能攻下药药性多,主入或,能3,富含润下药多为植物使大便易于排出。及等所致的4便秘。润下药适用于5随峻下药泻下作用峻猛,药后能引起使体内排出,部分药还兼有作用。生大黄强,,或6宜生用:入汤剂应酒制大黄力较弱,作用较好,大黄炭多用于证。7大黄的功效是单项选择题二、()1既可治热结便秘,又可治疗湿热痢疾的药是:A黄柏,B大黄,C胡黄连,D芒硝2()既可凉血止血,又可活血祛瘀的药是:A黄苓栀子,B大黄,C败酱草D3(下列哪味药不能治湿热黄疽:A大黄,B子,c芒硝,D黄柏4外用清热消肿为五官科常用的泻下药是:()A巴豆大黄,B芒硝,芜花,D)5(治老年体弱肠燥便秘宜用:A牵牛子,B芒硝,C番泻叶,D火麻仁()6寒积便秘宜首选用:A巴豆,B硫黄,C芜花,D千金子)7除·项外,都是牵牛子的功效(A泻下通便,B祛痰利咽,C泻肺逐痰,D去积杀虫三、多项选择题1既可治疗吐血、血,又可治经闭痛经的药是:OA生地黄,E大黄,B赤芍,C牡丹皮,D黄苓()2肠痛腹痛,宜选用:A蒲公英,B败酱草,C大黄,D牡丹皮,E番泻叶()3芒硝的治证:A咽喉肿痛,B目赤肿痛,C口舌生疮,D肠痛初起,E痔疮肿痛)4(既可泻水逐饮,又可消肿散结的药是:
一、考核知识点 1 峻下逐水药的含义、性能特点。 2 了解甘遂、牵牛子、大戟、巴豆功效。 二、重点内容概要 1 峻下逐水药:指泻下作用峻猛,能引起剧烈腹泻,使体内潴留的水液从大便排出的药 物,适用于水肿、胸腹积水及痰饮喘满等症。 本类药物大多苦寒有毒,泻下作用峻猛,能引起剧烈腹泻,使体内潴留的水液随从大便排 出,部分药物兼能利尿。使用时应注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体虚邪实者应攻补兼施。 2 甘遂、大戟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牵牛子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巴 豆功效: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同步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 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的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_,_,确保用药安全。 2 攻下药药性多_,主入_、_经,具有较强的_作用,并能_。 3 润下药多为植物_或_,富含_,能_,使大便易于排 出。 4 润下药适用于_、_、_及_等所致的_便秘。 5 峻下药泻下作用峻猛,药后能引起_,使体内_随_排出,部 分药还 兼有_作用。 6 生大黄_强,_宜生用;入汤剂应_,或_,酒制大黄 _力 较弱,_作用较好,大黄炭多用于_证。 7 大黄的功效是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 既可治热结便秘,又可治疗湿热痢疾的药是: ( ) A 黄柏,B 大黄,C 胡黄连,D 芒硝 2 既可凉血止血,又可活血祛瘀的药是: ( ) A 栀子,B 大黄,C 败酱草,D 黄芩 3 下列哪味药不能治湿热黄疸: ( ) A 大黄,B 栀子,C 芒硝,D 黄柏 4 外用清热消肿为五官科常用的泻下药是: ( ) A 大黄,B 芒硝,C 芫花,D 巴豆 5 治老年体弱肠燥便秘宜用: ( ) A 牵牛子,B 芒硝,C 番泻叶,D 火麻仁 6 寒积便秘宜首选用: ( ) A 巴豆,B 硫黄,C 芫花,D 千金子 7 除.项外,都是牵牛子的功效: ( ) A 泻下通便,B 祛痰利咽,C 泻肺逐痰,D 去积杀虫 三、多项选择题 1 既可治疗吐血、衄血,又可治经闭痛经的药是: ( ) A 大黄,B 赤芍,C 牡丹皮,D 生地黄,E 黄芩 2 肠痈腹痛,宜选用: ( ) A 蒲公英,B 败酱草,C 大黄,D 牡丹皮,E 番泻叶 3 芒硝的治证: ( ) A 咽喉肿痛,B 目赤肿痛,C 口舌生疮,D 肠痈初起,E 痔疮 肿痛 4 既可泻水逐饮,又可消肿散结的药是: ( )
A巴豆,B牵牛子,C甘遂,D京大戟,E芜花5()大黄的禁忌为:A疮疡初期,B哺乳期,C月经期,D怀孕期,E温病期6咽喉肿痛用大黄,是因其能:()A活血祛,B清热泻火,C凉血止血,D导热下行,E清泄湿热四、名词解释1泻下药22攻下药33润下药4峻下逐水药5峻下冷积五、问答题1简述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2使用泻下药应注意哪些问题?3大黄与芒硝功效、应用的异同点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炮制法度苦寒胃大肠控制用量,2泻下通便清热泻火3年老津枯产后血虚热病伤津失血肠燥津种子种仁油脂润滑大肠,4枯5剧烈腹泻潴留水液大便利尿,6泻下力欲攻下者后下泻开水泡服下活血出血7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二、单项选择题1B,2B,3C, 4B, 5D, 6A, 7B,三、多项选择题1ABC,2BCD,3ABCDE,4ACD,5BCD,6BCD四、名词解释1、2、3、4、(分别见本章及各节"考核要点解析"1)。5以性温热的泻下作用较猛的药排除胃肠寒实积滞,称峻下冷积。五、问答题1、2、(见本章“考核要点解析")。3、(见第一节考核要点解析"3)。第四章祛风湿药【考试内容】一、考核知识点1掌握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分类、使用注意事项,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2掌握药物6种,熟悉药物3种。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二、重点内容概要含义:凡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功效: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部分药物性寒凉清热、除湿通痹:少数药还能补肝肾、强筋骨。适应证:本类药物主要用治风寒湿邪所致的肌肉、经络、筋骨、关节等处疼痛、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症。部分药物也用于热痹以及肝肾亏虚,腰膝瘘软无力等症。分为:祛风湿散寒药、祛风湿清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三类。使用注意:祛风湿药多辛温性燥,易伤阴液,故阴血亏虚者当慎用。同时,痹证属慢性疾患,为服用方便,本类药物宜制成酒剂或丸剂,以便常服。酒本身能活血通络,可以增强祛
A 巴豆,B 牵牛子,C 甘遂,D 京大戟,E 芫花 5 大黄的禁忌为: ( ) A 疮疡初期,B 哺乳期,C 月经期,D 怀孕期,E 温病期 6 咽喉肿痛用大黄,是因其能: ( ) A 活血祛瘀,B 清热泻火,C 凉血止血,D 导热下行,E 清泄 湿热 四、名词解释 1 泻下药 2 攻下药 3 润下药 4 峻下逐水药 5 峻下冷 积 五、问答题 1 简述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 2 使用泻下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3 大黄与芒硝功效、应用的异同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炮制法度 控制用量,2 苦寒 胃 大肠 泻下通便 清热泻火 3 种子 种仁 油脂 润滑大肠,4 年老津枯 产后血虚 热病伤津 失血 肠燥津 枯 5 剧烈腹泻 潴留水液 大便 利尿,6 泻下力 欲攻下者 后下 开水泡服 泻 下 活血 出血 7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 止血 解毒 活血祛瘀 二、单项选择题 1 B, 2 B,3 C,4 B,5 D,6 A,7 B, 三、多项选择题 1 ABC,2 BCD,3 ABCDE,4 ACD,5 BCD,6 BCD 四、名词解释 1、2、3、4、(分别见本章及各节“考核要点解析”1)。 5 以性温热的泻下作用较猛的药排除胃肠寒实积滞,称峻下冷积。 五、问答题 1、2、(见本章“考核要点解析”)。 3、(见第一节“考核要点解析”3)。 第四章 祛 风 湿 药 【考试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 1 掌握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分类、使用注意事项,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2 掌握药物 6 种,熟悉药物 3 种。 3 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二、重点内容概要 含义:凡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部分药物性寒凉清热、除湿通痹;少数药还能补 肝 肾、强筋骨。适应证:本类药物主要用治风寒湿邪所致的肌肉、经络、筋骨、关节等处疼 痛 、 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症。部分药物也用于热痹以及肝肾亏虚, 腰 膝痿软无力等症。分为:祛风湿散寒药、祛风湿清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三类。 使用注意:祛风湿药多辛温性燥,易伤阴液,故阴血亏虚者当慎用。同时,痹证属慢性疾 患,为服用方便,本类药物宜制成酒剂或丸剂,以便常服。酒本身能活血通络,可以增强祛
风湿的功效。第一节祛风湿散寒药【考试内容】一、考核知识点1祛风湿散寒药药性特点。2掌握药物:独活、木瓜、蕲蛇,熟悉药物:川乌、威灵仙。3独活与差活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二、重点内容概要1本节药物多辛苦温,入肝牌肾经。具有祛风湿、散寒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属寒者。2掌握药物之要点独活辛、苦,温。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本品辛散温通,性善下行。适用于风湿痹痛,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于下部风寒湿痹者为宜:外感风寒挟湿表证:少阴伏风头痛等。木瓜酸,温。功效:舒筋活络、化湿和胃。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湿浊中阻,升降失常所致的呕吐泄泻、腹痛转筋等证。蕲蛇甘、咸、温。功效:祛风通络、定惊、止痉。本品有毒,性善走窜,能通表达里,内走脏腑,外达肌肤,透骨搜风。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李及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麻风、顾癣,皮肤瘙痒;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证。3羌活、独活二者皆能祛风湿、止痛、解表,均可用治风寒湿痹以及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恶寒发热、头身重痛等证,二者常相须为用。但差活发散力强,作用偏上偏表,善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以及上半身的风寒湿痹、肩背疼痛者:独活则解表之力不及羌活,而祛风湿之力较强,作用偏下偏里,善治下半身的风寒湿痹、腰膝腿足关节疼痛,以及少阴伏风头痛者。故有“羌活善治在上在表之游风,独活善治在下在里之伏风”之说。威灵仙辛、咸,温。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消骨。本品辛散温通,性猛善走,能通行十二经脉。可应用于风湿痹痛,麻木不仁,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者:并可用治诸骨咽。第二节祛风湿清热药【考试内容】一、考核知识点1祛风湿清热药药性特点。2掌握药物:秦芜、防己,熟悉药物:络石藤、签草。二、重点内容概要1本节药物多辛苦寒、入肝脾肾经,具有祛风胜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等作用。宜于治疗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诸证,配伍温经散药也可用治风寒湿痹证。2掌握药物之要点秦芜苦、辛,微寒。功效:祛风湿、舒筋络、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本品辛散苦泄,微寒质润,药性平和,为风药中之润剂”。凡风湿痹痛,筋脉拘挛,无论新久上下,偏寒偏热,均可配伍应用,因性寒清热,故尤宜于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并适用于中风手足不遂;阴虚发热,骨蒸潮热:湿热黄疽等。防己苦、辛,寒。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本品辛能宣散,苦寒降泄。适用于风湿痹证,骨节烦痛,关节屈伸不利,尤宜于湿热偏胜者: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防已有汉防已、木防已之分,二者功用相似,但汉防已利水消肿作用较强,木防已祛风止
风湿的功效。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考试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 1 祛风湿散寒药药性特点。 2 掌握药物:独活、木瓜、蕲蛇,熟悉药物:川乌、威灵仙。 3 独活与羌活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二、重点内容概要 1 本节药物多辛苦温,入肝牌肾经。具有祛风湿、散寒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适用于 风湿痹痛属寒者。 2 掌握药物之要点 独活辛、苦,温。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本品辛散温通,性善下行。适用于风湿 痹 痛,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于下部风寒湿痹者为宜;外感风寒挟湿表证;少阴伏风头痛 等。 木瓜酸,温。功效:舒筋活络、化湿和胃。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湿 浊 中阻,升降失常所致的呕吐泄泻、腹痛转筋等证。 蕲蛇甘、咸、温。功效:祛风通络、定惊、止痉。本品有毒,性善走窜,能通表达里, 内 走脏腑,外达肌肤,透骨搜风。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及中风口眼 斜、 半 身不遂,麻风、顽癣,皮肤瘙痒;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证。 3 羌活、独活二者皆能祛风湿、止痛、解表,均可用治风寒湿痹以及外感风寒挟湿所致 的恶寒发热、头身重痛等证,二者常相须为用。但羌活发散力强,作用偏上偏表,善治外感 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以及上半身的风寒湿痹、肩背疼痛者;独活则解表之力 不及羌活,而祛风湿之力较强,作用偏下偏里,善治下半身的风寒湿痹、腰膝腿足关节疼痛 , 以及少阴伏风头痛者。故有“羌活善治在上在表之游风,独活善治在下在里之伏风”之说 。 威灵仙辛、咸,温。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消骨鲠。本品辛散温通,性猛善 走 , 能通行十二经脉。可应用于风湿痹痛,麻木不仁,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者;并可用治 诸 骨鲠咽。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 【考试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 1 祛风湿清热药药性特点。 2 掌握药物:秦艽、防己,熟悉药物:络石藤、豨莶草。 二、重点内容概要 1 本节药物多辛苦寒、入肝脾肾经,具有祛风胜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等作用。宜于 治疗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诸证,配伍温经散药也可用治风寒湿痹证。 2 掌握药物之要点 秦艽苦、辛,微寒。功效:祛风湿、舒筋络、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本品辛散苦泄 , 微寒质润,药性平和,为“风药中之润剂”。凡风湿痹痛,筋脉拘挛,无论新久上下,偏 寒 偏热,均可配伍应用,因性寒清热,故尤宜于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并适用于中风手足不遂 ; 阴虚发热,骨蒸潮热;湿热黄疸等。 防己苦、辛,寒。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本品辛能宣散,苦寒降泄。适用于 风 湿痹证,骨节烦痛,关节屈伸不利,尤宜于湿热偏胜者;水肿胀满,脚气浮肿。 防己有汉防己、木防己之分,二者功用相似,但汉防己利水消肿作用较强,木防己祛风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