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耐受限度的调整 生物对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通过驯化可改变生物的耐受范围,使适宜生存范围的 上下限发生移动,形成一个新的最适度,去适合环境 的变化。 耐受限度调整的方法 驯化:生物借助于驯化过程可以稍稍调整它们对某 个生态因子或某些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休眠:是动植物抵御暂时不利环境的一种非常有效 的生理机制。 昼夜节律和其他周期性的补偿变化
(六)耐受限度的调整 生物对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通过驯化可改变生物的耐受范围,使适宜生存范围的 上下限发生移动,形成一个新的最适度,去适合环境 的变化。 耐受限度调整的方法 驯化:生物借助于驯化过程可以稍稍调整它们对某 个生态因子或某些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休眠:是动植物抵御暂时不利环境的一种非常有效 的生理机制。 昼夜节律和其他周期性的补偿变化
生物耐受性限度的调整
生物耐受性限度的调整
条件 地点 光合作用最适温度 32/21(℃ ) 21/10 (℃ ) 12/4 (℃ ) 加州高山 28 21.5 17 阿拉斯加北极 21 20.5 20 植物在不同温度驯化下适应温度变化
条件 地点 光合作用最适温度 32/21(℃ ) 21/10 (℃ ) 12/4 (℃ ) 加州高山 28 21.5 17 阿拉斯加北极 21 20.5 20 植物在不同温度驯化下适应温度变化
作业: 1 名词解释: 生态因子;限制因子;最小因子定律; 耐性定律;生态幅;内稳态 2 问答 (1)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作用有什么特点? (2)种的生态幅及其制约因子有哪些主要规律?
作业: 1 名词解释: 生态因子;限制因子;最小因子定律; 耐性定律;生态幅;内稳态 2 问答 (1)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作用有什么特点? (2)种的生态幅及其制约因子有哪些主要规律?
谢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