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章 植物的生殖和衰老 Reproduction, Senescence of Plant 第一节 授粉和受精 Pollination and Fertilization 一、花粉 pollen 花粉虽小,但它携带遗传信息,肩负完成种的延存的重要使命。 1. 花粉粒的构造 structure of pollen grain 花粉有各种形状,多半是园型,最外面是壁,常有凹陷与各种突出。 外壁——纤维素,角质,孢粉素(pollenin),蛋白质(糖蛋白、酶、凝集素) 内壁——纤维素,果胶质,胼胝质,蛋白质(水介酶) 外壁上有萌发孔,有一定的透水性,所以花粉放在水中就会吸水以至破裂。 萌发孔处的内壁蛋白特别丰富。 孢粉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氧化产物的聚合物,性质极为稳定,能耐高温,高 压、酸、碱与有机溶剂,(各植物的成分不大相同,如黑麦的为 C90H134O31,松 树 C90H158O44)有保护作用。 外壁的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起识别作用 内壁的蛋白质主要是各种水介酶 花粉内部是营养细胞(营养核),生殖细胞(生殖核)游离在其中。所以花 粉粒又称为细胞中有细胞, 2. 化学成分 chemical composition ① 碳水化合物 糖——核糖、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 ② 色素 虫媒花粉中,特别富含色素,主要是胡萝卜素和花青素,这些色素可吸引昆 虫,还可防止紫外光对花粉粒的破坏作用。 ③ 含 N 化合物 在花粉中,一个生物化学特点就是含可溶性 N 多,有大量的游离氨基酸:自 然界中存在二十多种氨基酸在花粉中都有,尤其是脯氨酸含量特别高,而在不育 花粉中则几乎没有这种氨基酸。 花粉还有游离的腺嘌呤、鸟便嘌呤等。 正常花粉中 DNA 和 RNA 也比不育花粉含量高。 ④ 蛋白质和酶 在花粉的外壁上有与糖结合的糖蛋白: 花粉由壁及花粉中富含酶类,特别是各种水解酶,淀粉酶、转化酶、查胶酶 和过氧化氢酶等。 这些酶在花粉中并不活跃,因为花粒 PH 为中性或偏碱性,而这些酶的最适 PH 都偏酸性,只有在传粉时,花粉落在柱头上,遇到酸性环境,这些酶才活跃 起来。 ⑤ 激素和维生素 花粉中含有大量生长素,也有赤霉素,乙烯等(柑桔),还有大量维生素, 如大量 Vc、VB1、VB2 等。 ⑥ 水分和矿质 在花粉中,各种矿质元素都有,较多的是 Ca、B。这两种元素与花粉黄的生
1 第十章 植物的生殖和衰老 Reproduction, Senescence of Plant 第一节 授粉和受精 Pollination and Fertilization 一、花粉 pollen 花粉虽小,但它携带遗传信息,肩负完成种的延存的重要使命。 1. 花粉粒的构造 structure of pollen grain 花粉有各种形状,多半是园型,最外面是壁,常有凹陷与各种突出。 外壁——纤维素,角质,孢粉素(pollenin),蛋白质(糖蛋白、酶、凝集素) 内壁——纤维素,果胶质,胼胝质,蛋白质(水介酶) 外壁上有萌发孔,有一定的透水性,所以花粉放在水中就会吸水以至破裂。 萌发孔处的内壁蛋白特别丰富。 孢粉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氧化产物的聚合物,性质极为稳定,能耐高温,高 压、酸、碱与有机溶剂,(各植物的成分不大相同,如黑麦的为 C90H134O31,松 树 C90H158O44)有保护作用。 外壁的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起识别作用 内壁的蛋白质主要是各种水介酶 花粉内部是营养细胞(营养核),生殖细胞(生殖核)游离在其中。所以花 粉粒又称为细胞中有细胞, 2. 化学成分 chemical composition ① 碳水化合物 糖——核糖、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 ② 色素 虫媒花粉中,特别富含色素,主要是胡萝卜素和花青素,这些色素可吸引昆 虫,还可防止紫外光对花粉粒的破坏作用。 ③ 含 N 化合物 在花粉中,一个生物化学特点就是含可溶性 N 多,有大量的游离氨基酸:自 然界中存在二十多种氨基酸在花粉中都有,尤其是脯氨酸含量特别高,而在不育 花粉中则几乎没有这种氨基酸。 花粉还有游离的腺嘌呤、鸟便嘌呤等。 正常花粉中 DNA 和 RNA 也比不育花粉含量高。 ④ 蛋白质和酶 在花粉的外壁上有与糖结合的糖蛋白: 花粉由壁及花粉中富含酶类,特别是各种水解酶,淀粉酶、转化酶、查胶酶 和过氧化氢酶等。 这些酶在花粉中并不活跃,因为花粒 PH 为中性或偏碱性,而这些酶的最适 PH 都偏酸性,只有在传粉时,花粉落在柱头上,遇到酸性环境,这些酶才活跃 起来。 ⑤ 激素和维生素 花粉中含有大量生长素,也有赤霉素,乙烯等(柑桔),还有大量维生素, 如大量 Vc、VB1、VB2 等。 ⑥ 水分和矿质 在花粉中,各种矿质元素都有,较多的是 Ca、B。这两种元素与花粉黄的生
2 长有关。 3. 花粉生活力 受精过程能否顺利进行与花粉的生活力有密切关系,在自然条件下,各种植 物花粉生活力不同。 水稻 小 麦 玉 米 棉 花 果 树 (10-15 分) (30 分) (5-6 小时) (1-2 天) (几周-几月) 较低的温度和湿度,较低的光强度和 O2含量以及较高的 CO2浓度,都能降低 花粉的代谢强度,从而降延长其寿命。 ① 湿度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花粉来说:6-40%的相对湿度,对花粉贮藏较合适,但禾本科花 粉要求较高的温度,40%以上。 ② 温度的影响 一般认为 1-5℃是花粉贮藏的最适温度,小麦花粉在 20℃时只能生活 15 分 钟,而在 0℃可保枝两昼夜,花粉在贮藏期间,泛酸含量大大下降,而泛酸是辅 酶 A 的成分,在植物的呼吸及其它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所以泛酸含量降低,会导 致花粉生活力的降低。 雄配子体发育过程 小孢子——产生液泡核移到靠壁的地方——核分裂成为营养细胞及其包围 的生殖细胞——开始是二层质膜分开的,后来沉积胼胝质——生殖细胞脱离花粉 的壁,游离在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一些物质消失,或一裸细胞浸没在营养细胞中, 它的核大,有稀少的较透明的细胞质——生殖细胞再次分裂成为二个精子(有的 在花粉粒中,有的在萌发后的花粉管中)。 花粉壁(图) 具覆盖层外壁 具基柱外壁 图 花粉萌发的集体效益的原因:在较密的花粉在一起时,花粉有相互刺激作用, 花粉粒本身分泌出对花粉萌发有效的物质,一般叫“花粉生长要素”(pollen growth factor,简称 PGF),这是一种高度扩散性的水溶性物质。 (胡适宜著:被子植物胚胎学)。 花粉生活力 水稻 小麦 玉米 棉花 果树 几分钟 几小时 1-2 天 几周-几月 较低的温度、湿度有利于花粉贮藏 高 CO2、低 O2 黑暗利于保存 可采取真空干燥法,贮存很多年 二、雌蕊 pistil 由一个或多个包着胚珠的心皮连合成为雌性生殖器官。一般由柱头、花柱和 子房三部分组成。 柱头表面 (图) 柱头表面大部分呈乳头状突起,也有的呈毛状、羽状, 表皮细胞外是角质 层,角质层外又有一层由糖蛋白组成的连续的表膜,它是在柱头发育时,从孔头 突起细胞内分泌出来的,这层膜是柱头的感受器。与花粉发生识别反应,叫识别
2 长有关。 3. 花粉生活力 受精过程能否顺利进行与花粉的生活力有密切关系,在自然条件下,各种植 物花粉生活力不同。 水稻 小 麦 玉 米 棉 花 果 树 (10-15 分) (30 分) (5-6 小时) (1-2 天) (几周-几月) 较低的温度和湿度,较低的光强度和 O2含量以及较高的 CO2浓度,都能降低 花粉的代谢强度,从而降延长其寿命。 ① 湿度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花粉来说:6-40%的相对湿度,对花粉贮藏较合适,但禾本科花 粉要求较高的温度,40%以上。 ② 温度的影响 一般认为 1-5℃是花粉贮藏的最适温度,小麦花粉在 20℃时只能生活 15 分 钟,而在 0℃可保枝两昼夜,花粉在贮藏期间,泛酸含量大大下降,而泛酸是辅 酶 A 的成分,在植物的呼吸及其它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所以泛酸含量降低,会导 致花粉生活力的降低。 雄配子体发育过程 小孢子——产生液泡核移到靠壁的地方——核分裂成为营养细胞及其包围 的生殖细胞——开始是二层质膜分开的,后来沉积胼胝质——生殖细胞脱离花粉 的壁,游离在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一些物质消失,或一裸细胞浸没在营养细胞中, 它的核大,有稀少的较透明的细胞质——生殖细胞再次分裂成为二个精子(有的 在花粉粒中,有的在萌发后的花粉管中)。 花粉壁(图) 具覆盖层外壁 具基柱外壁 图 花粉萌发的集体效益的原因:在较密的花粉在一起时,花粉有相互刺激作用, 花粉粒本身分泌出对花粉萌发有效的物质,一般叫“花粉生长要素”(pollen growth factor,简称 PGF),这是一种高度扩散性的水溶性物质。 (胡适宜著:被子植物胚胎学)。 花粉生活力 水稻 小麦 玉米 棉花 果树 几分钟 几小时 1-2 天 几周-几月 较低的温度、湿度有利于花粉贮藏 高 CO2、低 O2 黑暗利于保存 可采取真空干燥法,贮存很多年 二、雌蕊 pistil 由一个或多个包着胚珠的心皮连合成为雌性生殖器官。一般由柱头、花柱和 子房三部分组成。 柱头表面 (图) 柱头表面大部分呈乳头状突起,也有的呈毛状、羽状, 表皮细胞外是角质 层,角质层外又有一层由糖蛋白组成的连续的表膜,它是在柱头发育时,从孔头 突起细胞内分泌出来的,这层膜是柱头的感受器。与花粉发生识别反应,叫识别
3 蛋白。成熟的柱头可分为湿润型和干燥型两类。湿润型柱头表面有由表皮细胞分 泌的脂肪酸、糖、硼酸等分泌物,呈酸性。这些分泌物可粘着花粉,促进花粉萌 发和花粉管生长,也有对花粉识别的作用。干燥型柱头不产生分泌物,由其表皮 细胞外表面的蛋白质膜对花粉起识别作用。 柱头生活力比花粉长,水稻 6-7 天,小麦 9 天。授粉时,花粉与柱头同时处 于高度活力状态,有利于植物顺利完成授粉、识别、受精过程。 三、授粉受精 授粉受精过程是植物生命史上的重要过程,关系到植物种生命的延存,受着 自然选择的强烈制约。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基因控制的生理变化,有的 植物在几十分钟内完成,而有的长达几小时,甚至几个月(兰花、裸子植物)。 1.花粉与柱头的识别作用 花粉粒落在柱头上后,花粉与柱头间互换信息,产生双向的信号传递,即相 互识别的过程(recognition)。广义地说,识别是一类细胞与另一类细胞在结合过 程中通过物理、化学的信息交流,发生特殊反应。 识别:recognition,一类细胞与另一类细胞在结合过程中,要进行特殊的 反应,它要求从对方获得信息,此信息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信号来表达,此过程 称为识别。 花粉与柱头间的识别对于植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是十分重要的。这个识别反应 决定于花粉外壁蛋白与柱头乳突细胞表面的蛋白质表膜(pellicle)之间的相互作 用。如果花粉与柱头之间的识别是亲和的,花粉粒正常萌发,花粉管尖端分泌角 质酶,消化柱头表面的角质层,花粉管可以进入花柱生长,如果不亲和,柱头表 面细胞产生胼胝质,阻止花粉管进入花柱。这是雌雄配子体间最初的识别过程。 识别过程是复杂的,首先花粉落到柱头上看形态结构是是否互补,柱头分泌 物浸润花粉,花粉可水化吸涨,促进萌发。在一定面积内,花粉数量越多,萌发 和生长越好,这是花粉萌发的集体效应(grope effect)。 接下来就是识别:通常在几秒种内,花粉粒外壁释放出识别蛋白(糖蛋白) 与柱头表膜蛋白结合,发生识别反应,这主要决定于双方蛋白质的结构,成分等。 然后发生以后的一系列反应,(如花柱的蛋白质被钝化,则花粉基因组也不活化, 表现不亲合)如果二者是亲合的,花粉内壁释放出角质酶前体(柱头乳突状细胞 原生质膜透性增加,表膜酯酶活性增加)(使角质酶前体,转化活化的角质酶) 经柱头表膜物质的活化,使柱头上的角质层溶解出现一洞,花粉管萌发,迅速通 过角质层,穿入花柱为二者不亲合,柱头酯酶不活化,且在表皮细胞内侧产生胼 胝质,阻碍花粉管进入,产生排斥反应。拒绝接受,这是孢子体控制的不亲和。 如花粉管能萌发进入花柱,但停止生长,破裂是配子体控制的不亲和。 2. 花粉管生长 花粉管的生长局限于顶端区域,在花粉管顶端有大量的囊泡和微丝系统。而 在花粉管的非生长区域含丰富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随花粉管生长, 不断合成花粉管壁,花粉营养细胞的重要作用就是合成胞壁物质并组装花粉管细 胞壁。花粉管中的胞质环流异常活跃,显然和花粉管生长时的代谢和物质运输有 关。 花粉管生长过程中,与位于花柱内部的传递组织相互作用进一步识别,花柱 传递组织中的一些类似动物玻连蛋白(vitronectin)的蛋白质分子可能协助花粉 管生长,花柱也为花粉管生长提供营养。 花粉管沿花柱—子房—胎座—水珠—胚囊向内生长。有 Ca2+、pH 酶等生理
3 蛋白。成熟的柱头可分为湿润型和干燥型两类。湿润型柱头表面有由表皮细胞分 泌的脂肪酸、糖、硼酸等分泌物,呈酸性。这些分泌物可粘着花粉,促进花粉萌 发和花粉管生长,也有对花粉识别的作用。干燥型柱头不产生分泌物,由其表皮 细胞外表面的蛋白质膜对花粉起识别作用。 柱头生活力比花粉长,水稻 6-7 天,小麦 9 天。授粉时,花粉与柱头同时处 于高度活力状态,有利于植物顺利完成授粉、识别、受精过程。 三、授粉受精 授粉受精过程是植物生命史上的重要过程,关系到植物种生命的延存,受着 自然选择的强烈制约。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基因控制的生理变化,有的 植物在几十分钟内完成,而有的长达几小时,甚至几个月(兰花、裸子植物)。 1.花粉与柱头的识别作用 花粉粒落在柱头上后,花粉与柱头间互换信息,产生双向的信号传递,即相 互识别的过程(recognition)。广义地说,识别是一类细胞与另一类细胞在结合过 程中通过物理、化学的信息交流,发生特殊反应。 识别:recognition,一类细胞与另一类细胞在结合过程中,要进行特殊的 反应,它要求从对方获得信息,此信息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信号来表达,此过程 称为识别。 花粉与柱头间的识别对于植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是十分重要的。这个识别反应 决定于花粉外壁蛋白与柱头乳突细胞表面的蛋白质表膜(pellicle)之间的相互作 用。如果花粉与柱头之间的识别是亲和的,花粉粒正常萌发,花粉管尖端分泌角 质酶,消化柱头表面的角质层,花粉管可以进入花柱生长,如果不亲和,柱头表 面细胞产生胼胝质,阻止花粉管进入花柱。这是雌雄配子体间最初的识别过程。 识别过程是复杂的,首先花粉落到柱头上看形态结构是是否互补,柱头分泌 物浸润花粉,花粉可水化吸涨,促进萌发。在一定面积内,花粉数量越多,萌发 和生长越好,这是花粉萌发的集体效应(grope effect)。 接下来就是识别:通常在几秒种内,花粉粒外壁释放出识别蛋白(糖蛋白) 与柱头表膜蛋白结合,发生识别反应,这主要决定于双方蛋白质的结构,成分等。 然后发生以后的一系列反应,(如花柱的蛋白质被钝化,则花粉基因组也不活化, 表现不亲合)如果二者是亲合的,花粉内壁释放出角质酶前体(柱头乳突状细胞 原生质膜透性增加,表膜酯酶活性增加)(使角质酶前体,转化活化的角质酶) 经柱头表膜物质的活化,使柱头上的角质层溶解出现一洞,花粉管萌发,迅速通 过角质层,穿入花柱为二者不亲合,柱头酯酶不活化,且在表皮细胞内侧产生胼 胝质,阻碍花粉管进入,产生排斥反应。拒绝接受,这是孢子体控制的不亲和。 如花粉管能萌发进入花柱,但停止生长,破裂是配子体控制的不亲和。 2. 花粉管生长 花粉管的生长局限于顶端区域,在花粉管顶端有大量的囊泡和微丝系统。而 在花粉管的非生长区域含丰富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随花粉管生长, 不断合成花粉管壁,花粉营养细胞的重要作用就是合成胞壁物质并组装花粉管细 胞壁。花粉管中的胞质环流异常活跃,显然和花粉管生长时的代谢和物质运输有 关。 花粉管生长过程中,与位于花柱内部的传递组织相互作用进一步识别,花柱 传递组织中的一些类似动物玻连蛋白(vitronectin)的蛋白质分子可能协助花粉 管生长,花柱也为花粉管生长提供营养。 花粉管沿花柱—子房—胎座—水珠—胚囊向内生长。有 Ca2+、pH 酶等生理
4 梯度诱导,最后实现双受精。 3. 双受精 double fertilization 高等植物是双受精。 花粉管进入胚囊后,管尖裂开,释放出核(两个精子)。 生殖核 + 卵细胞 → 合子 → 胚 营养核 + 两个极核 → 胚乳 受精也是一道障碍 不亲合的不能完成,亲合的也只能有一个花粉管进入胚囊,而完成双受精。 总的来讲,对亲合性的控制不是简单的一种酶,一种因素的作用,花粉壁蛋白与 柱头表膜携带了父母本双方的遗传信息,来选择最佳配偶,这个过程理由一个逐 渐加大专一性的一系列基因控制的过程。 一般生理学调整,如形状、渗透势→花粉柱头间更精巧的互补作用,识别蛋 白的结合,孢子体控制的不亲和→各种酶活化花粉管穿透→花柱中的控制,配子 体控制的不亲和→种间种内不亲合生系统有关的控制受精→递增的专一性。 4.受精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①呼吸强度明显提高,呼吸商也发生了变化,尤其子房呼吸强度高; ②生长素含量增加,子房中大量合成 IAA,随花粉管的生长活化了雌蕊中 IAA 合成体系。 ③物质运输增加,子房成为了最强的生长中心,大量营养物质向这里高运。 ④各细胞器变化;质体、线粒体、内质网膜、核糖体等围绕核重新排列,大 量形成多聚糖体复合体。 ⑤激素: 受精后,IAA、CTK、GA 都明显增加,但高峰是顺序出现的,首先是(小麦) 玉米素,然后 GA 后 IAA,成熟后又渐减少(转化为束缚型) 但 ABA 有增加。 ⑥水分: 随干重积累渐减少,幼胚细胞具浓厚细胞质,无液泡,自由水很少。 5.不亲和性的克服 药粉落在柱头上能否萌发,花粉管能否顺利生长进入胚囊,能否受精成功, 决定于花粉与雌蕊间的亲和性。 许多植物表现出自交不亲和性,这恐怕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从遗传学上 看,自交不亲和性是受一系列复等位 S 基因控制的。当雌雄双方具有相同的 S 等位时,就表现不亲和。 不亲和性:孢子体控制的(花粉亲体的基因型控制) 配子体控制的(花粉本身的基因型控制) 从花粉方面看分上述二种。 ①增加染色体倍性: 一般单因子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的双子叶植物中,增加到 4 倍体,常表现亲 和,如樱桃、牵牛、梨 ②利用年龄因素 在雌蕊未成熟或衰老时,其不育基因的表现尚未定型或不产和成分变弱,用 蕾期授粉克服自交不亲和性 ③高温处理:克服配子体单因子系统的确良自交不产和性,用 32℃-60℃高 温处理柱头,已用于梨、樱桃、月见草、百合、番茄、黑麦等,打破不亲和性
4 梯度诱导,最后实现双受精。 3. 双受精 double fertilization 高等植物是双受精。 花粉管进入胚囊后,管尖裂开,释放出核(两个精子)。 生殖核 + 卵细胞 → 合子 → 胚 营养核 + 两个极核 → 胚乳 受精也是一道障碍 不亲合的不能完成,亲合的也只能有一个花粉管进入胚囊,而完成双受精。 总的来讲,对亲合性的控制不是简单的一种酶,一种因素的作用,花粉壁蛋白与 柱头表膜携带了父母本双方的遗传信息,来选择最佳配偶,这个过程理由一个逐 渐加大专一性的一系列基因控制的过程。 一般生理学调整,如形状、渗透势→花粉柱头间更精巧的互补作用,识别蛋 白的结合,孢子体控制的不亲和→各种酶活化花粉管穿透→花柱中的控制,配子 体控制的不亲和→种间种内不亲合生系统有关的控制受精→递增的专一性。 4.受精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①呼吸强度明显提高,呼吸商也发生了变化,尤其子房呼吸强度高; ②生长素含量增加,子房中大量合成 IAA,随花粉管的生长活化了雌蕊中 IAA 合成体系。 ③物质运输增加,子房成为了最强的生长中心,大量营养物质向这里高运。 ④各细胞器变化;质体、线粒体、内质网膜、核糖体等围绕核重新排列,大 量形成多聚糖体复合体。 ⑤激素: 受精后,IAA、CTK、GA 都明显增加,但高峰是顺序出现的,首先是(小麦) 玉米素,然后 GA 后 IAA,成熟后又渐减少(转化为束缚型) 但 ABA 有增加。 ⑥水分: 随干重积累渐减少,幼胚细胞具浓厚细胞质,无液泡,自由水很少。 5.不亲和性的克服 药粉落在柱头上能否萌发,花粉管能否顺利生长进入胚囊,能否受精成功, 决定于花粉与雌蕊间的亲和性。 许多植物表现出自交不亲和性,这恐怕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从遗传学上 看,自交不亲和性是受一系列复等位 S 基因控制的。当雌雄双方具有相同的 S 等位时,就表现不亲和。 不亲和性:孢子体控制的(花粉亲体的基因型控制) 配子体控制的(花粉本身的基因型控制) 从花粉方面看分上述二种。 ①增加染色体倍性: 一般单因子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的双子叶植物中,增加到 4 倍体,常表现亲 和,如樱桃、牵牛、梨 ②利用年龄因素 在雌蕊未成熟或衰老时,其不育基因的表现尚未定型或不产和成分变弱,用 蕾期授粉克服自交不亲和性 ③高温处理:克服配子体单因子系统的确良自交不产和性,用 32℃-60℃高 温处理柱头,已用于梨、樱桃、月见草、百合、番茄、黑麦等,打破不亲和性
5 ④激素和抑制剂 NAA、IAA 避免落花,放线菌素 D 抑制花柱中 DNA 转录,部分克服花柱中自 交不亲和 ⑤离体培养,试管受精,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可在种间隔,属间杂交 成功。 利用花粉或花药可培育出单倍体植株 其它还可用混合花粉蒙骗,柱头或花药提取物处理去柱头,物理(电场、X 线)化学处理。 第二节 种子与果实的发育 Development of Seed and Fruit 受精卵(合子)——胚 胚囊中二个极核与精子结合——胚乳 胚珠——种子 子房——果实 雌雄蕊、花柱、柱头、花萼、花冠萎缩退化 一、胚胎发育 Development of embryo 胚胎是新植物个体的雏型,具有全部的遗传信息。 1.胚的生长过程 合子不均等分裂成胚与胚柄 胚:原胚期—球形胚期—心形胚期—鱼雷胚期—子叶期—胚 P270 图 10-5 曼陀罗胚发育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2.生理生化变化 ①呼吸强度: 随胚增大,细胞数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单个细胞在原胚分化前呼吸强度高,以后趋于稳定。 ②核酸、蛋白质: 核酸、蛋白质含量不断增加,但核酸逐渐趋于相对稳定,蛋白质合成一直进 行。 ③酶活性: 胚发育早期,氧化酶活性较高 在分生细胞区,氧化酶与磷酸酯酶分布显著 ④大分子贮藏物: 代谢活跃,提供胚发育的能量 扩先高后低,转化为淀粉→脂肪、蛋白质 3.无融合生殖 apomixis 被子植物中由未受精的卵或胚珠内某些细胞直接发育成胚的现象。 包括单倍体孤雌生殖、单倍体孤雄生殖、单倍体无配子生殖;生殖细胞无孢 子生殖、体细胞无孢子生殖;半融合;珠心或珠被的体细胞长入胚囊中而成不定 胚。 二、胚乳发育 Development of endosperm 胚发育同时,胚乳增大,作为贮藏营养的组织,有些植物发育肥大的子叶
5 ④激素和抑制剂 NAA、IAA 避免落花,放线菌素 D 抑制花柱中 DNA 转录,部分克服花柱中自 交不亲和 ⑤离体培养,试管受精,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可在种间隔,属间杂交 成功。 利用花粉或花药可培育出单倍体植株 其它还可用混合花粉蒙骗,柱头或花药提取物处理去柱头,物理(电场、X 线)化学处理。 第二节 种子与果实的发育 Development of Seed and Fruit 受精卵(合子)——胚 胚囊中二个极核与精子结合——胚乳 胚珠——种子 子房——果实 雌雄蕊、花柱、柱头、花萼、花冠萎缩退化 一、胚胎发育 Development of embryo 胚胎是新植物个体的雏型,具有全部的遗传信息。 1.胚的生长过程 合子不均等分裂成胚与胚柄 胚:原胚期—球形胚期—心形胚期—鱼雷胚期—子叶期—胚 P270 图 10-5 曼陀罗胚发育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2.生理生化变化 ①呼吸强度: 随胚增大,细胞数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单个细胞在原胚分化前呼吸强度高,以后趋于稳定。 ②核酸、蛋白质: 核酸、蛋白质含量不断增加,但核酸逐渐趋于相对稳定,蛋白质合成一直进 行。 ③酶活性: 胚发育早期,氧化酶活性较高 在分生细胞区,氧化酶与磷酸酯酶分布显著 ④大分子贮藏物: 代谢活跃,提供胚发育的能量 扩先高后低,转化为淀粉→脂肪、蛋白质 3.无融合生殖 apomixis 被子植物中由未受精的卵或胚珠内某些细胞直接发育成胚的现象。 包括单倍体孤雌生殖、单倍体孤雄生殖、单倍体无配子生殖;生殖细胞无孢 子生殖、体细胞无孢子生殖;半融合;珠心或珠被的体细胞长入胚囊中而成不定 胚。 二、胚乳发育 Development of endosperm 胚发育同时,胚乳增大,作为贮藏营养的组织,有些植物发育肥大的子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