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葡萄糖 L-(-)-葡萄糖
C:变旋现象及氧化式结构 1985年法国化学家 Garnet从葡萄糖晶体中分离出两种异构体: αD-(+)-葡萄糖和βD-(+)-葡萄糖,他们的物性有明显 的不同。 mp℃ a-D-(+)-葡萄糖 146 +112 β-D-(+)-葡萄糖 150 +19 进一步研究发现,把α一和β一异构体分别溶解于水,测定其 比旋光度,出现下述结果 a-+112° 平衡时+52.7° B-+19° 这一现象称为变旋现象,即化合物的旋光性自发改变的现象
对变旋现象深入研究,并受到醛与醇形成半缩醛的启示, 化学家便发现了糖的环状半缩醛结构: OH H OH HO H十OH a-D-(+)-葡萄糖 CHOH H-OH HO→H H-OH HQ H-OH CH,OH OH HO H-OH β-D-(+)-葡萄糖 H CH,OH
上述环状结构立体观不强, Haworth提出了一种立体观较强 的表示式( Haworth式) HOH H,OH O O、OH OH OH OH OH OH OH OH a-D-(+)-葡萄糖 β-D-(+)-葡萄糖
a,B一异构体的形成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CHO OH CH,OH H0十H顺时针旋转 HH OHH 弯曲成环状 Hon成水平线uoHC OH CHO OH CHO OHOHH OH 形式 OH CH,OH CH2OH CH,OH C5上羟基靠近醛基 CH,OH OH OH OH Cho OH OH OH OH OH β-D-(+)-葡萄糖 α-D-(+)-葡萄糖 葡萄糖的氧环式结构比开环式结构多一个手性碳,这个手性碳 就是开链式的醛基碳,在糖化学中这个碳的地位特殊,称为苷原 子,苷原子上的羟基称为苷羟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