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厘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 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 基础。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 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 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组织整体对于 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植基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此 项修炼兼容并蓄了东方和西方的精神传统。 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任何组织鼓励他们的成员以这种方式成 长。这个领域是一片庞大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汉诺瓦公司的欧 白恩说:“企业的员工多半聪明、受过良好的教育、充满活力、全心 全力褐望出人头地。但他们到了三十多岁时,通常只有少数平步 青云,其余大多数人都失掉了开始时所有的企图心、使命感与兴奋 感,对于工作,他们只投入些许精力,心灵几乎完全不在工作上。” 这种组织设计所造成的个人生涯是多么可悲! 而且令人惊讶的是,就个人而言,也只有少数的成年人努力发 展本身,超越自我。当你询问成年人的愿望是什么,通常他们首先 提到较负面的、想要除掉的人或事。例如他们说:“我想要我的岳 母搬走”,或“我想要彻底治好背痛”。然而自我超越的修炼,则是 以厘清对我们真心向往的事情为起点,让我们为自己的最高愿望 而活。 这里,最有趣的部分是: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之间的关系、个 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承诺,以及由一群“学习者”组成的企业所特 有的精神。 8 第五项修炼
第三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 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我们通 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例如,对于常 说笑话的人,我们可能认为他乐观豁达;对于不修边幅的人,我们 可能觉得他不在乎别人的想法。在管理的许多决策模式中,决定 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也常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如果 你无法掌握市场的契机和推行组织中的兴革,很可能是因为它们 与我们心中隐藏的、强而有力的心智模式相抵触。 壳牌石油公司是第一家了解加速组织学习好处的大企业,他 们发现隐藏的心智模式影响既深且广,尤其是当它成为共有的心 智模式时。壳牌石油公司之所以能成功地度过1970年和80年代 石油危机的巨大冲击,主要归功于学习如何浮现管理者的心智模 式,并加以改善(在70年代初期,壳牌石油在世界七大石油公司中 敬陪末座;到80年代末,它已经成了最强的一家)。最近刚由壳牌 石油公司退休的企画主任德格说:“要在变动的企业环境中持续调 适与成长,有赖组织化的学习,这是管理团体改变对公司、市场与 竞争者的共有心智模式的过程。因此我们把企画看成学习,而把 公司整体企画看作组织化的学习。” 把镜子转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借此,我们学习发 掘内心世界的图像,使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它还包括 进行一种有学习效果的、兼顾质疑与表达的交谈能力一有效地 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1章 重圆破统
第三须修炼: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 如果有任何一项领导的理念,几千年来一直能在组织中鼓舞 人心,那就是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的愿景的能力。 一个缺少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必定难成大 器。BM公司以“服务”,拍立得公司以“立即摄影”;福特汽车公司 以“提供大众公共运输”:苹果电脑公司以“提供大众强大的计算能 力”为组织共同努力的最高鹊的。这些组织都在设法以共同的愿 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有了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大家会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不是 因为他们被要求这样做,而是因为衷心想要如此。但是许多领导 者从未尝试将个人的愿景,转化为能够鼓舞组织的共同愿景。共 同的愿景也常以一个伟大的领袖为中心,或激发自一件共同的危 机。但是,如果有选择的余地,大多数的人会选择追求更高的目 标,而并非只暂时解决危机。组织所缺少的,是将个人的愿景整合 为共同愿景的修炼一注意我指的不是一本按部执行的手册,而 是一套引导学习的原则。 共同愿景的整合,涉及发掘共有“未来景象”的技术,它帮助组 织培养成员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人,而非被动的遵从。领导者 在精熟此项修炼的过程中,会得到同样的教训:一味试图主导共同 愿景(无论多么的有善意)会产生反效果。 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Team Learning 在一个管理团体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的智商都在一百 二十以上,何以集体的智商只有六十二?团体学习的修炼即在处 10 第五项修炼
理这种困境。然而我们知道团体确实能够共同学习;在运动、表演 艺术、科学界,甚至企业中,有不少惊人的实例显示,团体的集体智 慧高于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真正在 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 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汇淡”(dialogue)开始。“深度汇谈” 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 能力。希腊文中“深度汇淡”(dia-logos)指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 流,以发现远较个人深人的见解。有趣的是,“深度汇谈”在许多 “原始”文化中仍然保存,例如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在现代社会中 则几乎已完全丧失。今天,人们重新发现“深度汇谈”的原理与技 巧,并使它更适合现代的需要。(“深度汇谈”与我们熟知的“讨论” 或“对话”不同,我们在第十二章会详加介绍) “深度汇谈”的修炼也包括学习找出有碍学习的互动模式。例 如“自我防卫”的模式往往根植于团体的互动中,若未察觉,则会妨 碍组织学习。如果能以有创造性的方式察觉它,并使其浮现,学习 的速度便能大增。 团体学习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 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除非团体能够学习,组织便也无法学习。 日新又新,不断创造未来 学习型组织很像飞机或电脑等工程上的一项创新,而五项修 炼便是这项创新工程中缺一不可的技术。“修炼”(discipline)的境 界并非靠强制力量或威逼利诱以致,而是必须精通整套理论、技 巧,进而付诸实行。每习得一项修炼,便更向学习型组织的理想跨 进一步。它跟艺术、工程等任何其他的修炼一样,有些人学得比较 11 第1章承圆破镜
快,有些人较慢,但是任何人都能够透过演练而熟能生巧。 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你永远不能说:“我们已经是一个学 习型组织”,学得愈多,愈觉察到自己的无知。因而,一家公司不可 能达到永恒的卓越,它必须不断学习,以求精进。 组织能够从专精获得好处,这完全不是一项新的想法。但是 这五项修炼的专精不同于其他较为人熟知的管理专精(例如会计、 财务管理等),它们是内在的修炼,每一项修炼都跟团体如何思考、 互动和共同学习息息相关。在这种意义上,它们比传统的管理专 精更像艺术的专精。以往人类从未透过整合新的修炼方法,去建 构组织、增强组织革新与创造的能力,并设计政策与结构。这或许 是为什么有太多的企业只是风光一时,然后悄然回到平庸的行列 之中。 精通一项修炼绝不止于模仿某个模范。一些所谓业界领袖的 做法,常被视为新的管理模式而被大加模仿。然而,这样做弊多于 利,这只会误导组织,掉入片断仿效与盲目追随的陷阱而已。 五项科技技术的汇集创造了DC-3,商业航空于焉开始。但 是DC-3不是过程的结束,而是一个新兴工业的先驱。同样的, 五项修炼的融合,不是以缔造一个学习型组织为最终目的,而是引 导出一个实验与进步的新观念,使组织日新又新、不断创造未来。 五项修炼的整合 融合五项修炼对成就学习型组织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是一 件充满挑战的工作,因为要整合出一项新工具,比单纯个别应用这 些工具难多了。但同时,这样做所得到的回报是无可衡量的。 这是为什么系统思考是以上所提修炼中的第五项,它是整合 其他各项修炼成一体的理论与实务,防止组织在真正实践时,将各 12 第五项悠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