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浩南大学 例78个品种4个重复的随机区组排列 肥力梯度 随机区组设计优、缺点 优点: 教学进程 1易设计和分析,能保证试验的精确度和准确度(贯彻了三原则): (含课堂 I1对试验条件要求不高,必要时不同区组也可分散设置在不同地段上 教学内容、 灵活性大,适用广: 教学方法 III富有弹性,单因素、多因素及综合性试验都可应用。 辅助手段、 缺点: I不允许处理数太多,一般少于20: 师生互动、 IⅡ试验精确度没有拉丁方设计高。 时间分配 处理数为2的随机区组设计,叫配对法。(例子略)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现有一试验:有A、B、C、D、E5个小麦新品种,需比较 它们在产量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重复3次,试验地具有趋向式肥力差异, 试采用合适的试验设计。 3.拉丁方设计 拉丁方设计实行双重局部控制,精确度最高,是随机区组设计特殊情况。 1)实施方法 从行和列两个方向上排列成区组,而每一处理在每一行或列都只占有 个小区,处理在各区组的排列是随机的。 2)拉丁方设计的特点: 处理数=重复数=行区组数=列区组数: 精确度高: 试验结果分析简便, 1)随机排列的方法 拉丁方均由标准拉丁方衍变而来
16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例 7 8 个品种 4 个重复的随机区组排列 Ⅰ Ⅱ Ⅲ Ⅳ 7 4 2 1 1 3 1 7 3 6 8 5 4 8 7 3 2 1 6 4 5 2 4 8 8 7 5 6 6 5 3 2 肥力梯度 随机区组设计优、缺点 优点: I 易设计和分析,能保证试验的精确度和准确度(贯彻了三原则); II 对试验条件要求不高,必要时不同区组也可分散设置在不同地段上, 灵活性大,适用广; III 富有弹性,单因素、多因素及综合性试验都可应用。 缺点: I 不允许处理数太多,一般少于 20; II 试验精确度没有拉丁方设计高。 处理数为 2 的随机区组设计,叫配对法。(例子略) 课堂练习:现有一试验:有 A、B、C、D、E 5 个小麦新品种,需比较 它们在产量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重复 3 次,试验地具有趋向式肥力差异, 试采用合适的试验设计。 3.拉丁方设计 拉丁方设计实行双重局部控制,精确度最高,是随机区组设计特殊情况。 1)实施方法 从行和列两个方向上排列成区组,而每一处理在每一行或列都只占有 一个小区,处理在各区组的排列是随机的。 2)拉丁方设计的特点: 处理数=重复数=行区组数=列区组数; 精确度高; 试验结果分析简便。 1)随机排列的方法 拉丁方均由标准拉丁方衍变而来
回浩击大学 标准拉丁方即第一列和第一行为顺序排列的拉丁方 实现随机排列采用办法(例子略,见课件PPT): I从书中选一标准拉丁方 I1按规则随机调动直行、横行及处理 4)实际应用: 不同捕蛾灯效果比较试验(灯位、日期) 灯位 教学进程 1、2、3、4、5为灯座 A、B、C、D、E为不同色光灯 (含课堂 烟叶毒素病不同毒素浓度诱病试验,由于不同植株和同一植株上不同 教学内容、 部位的叶片(老、嫩)对毒素病的抵抗力有所不同,产生两种实验误差, 教学方法、 针对这两种实验误差采用拉丁方设计,如下图所示: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A,B、C、D、E为五种不月浓度的海素 拉丁方设计的优、缺点: 优点:精确度最高,适用试验存在两种系统误差的试验。 缺点:缺乏伸缩性:处理数=重复数=行数=列数:这种试验设计,不 能将一行或一列分开设置:观察记载和管理都不方便:处理数限于4-8个。 4.改良对比法 适用:当参试处理数众多,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如丘陵地带)时,就难 于实现局部控制,改良对比法用增加对照区的办法,来解决这一矛盾,从 而提高试验的精确度, 1)排列说明 每个重复区的第一个小区安排处理,第二个小区安排对照,以后每隔 17
17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标准拉丁方即第一列和第一行为顺序排列的拉丁方 实现随机排列采用办法(例子略,见课件 PPT): I 从书中选一标准拉丁方 II 按规则随机调动直行、横行及处理 4) 实际应用: 不同捕蛾灯效果比较试验(灯位、日期) 烟叶毒素病不同毒素浓度诱病试验,由于不同植株和同一植株上不同 部位的叶片(老、嫩)对毒素病的抵抗力有所不同,产生两种实验误差, 针对这两种实验误差采用拉丁方设计,如下图所示: 拉丁方设计的优、缺点: 优点:精确度最高,适用试验存在两种系统误差的试验。 缺点:缺乏伸缩性 :处理数=重复数=行数=列数;这种试验设计,不 能将一行或一列分开设置;观察记载和管理都不方便;处理数限于 4-8 个。 4.改良对比法 适用:当参试处理数众多,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如丘陵地带)时,就难 于实现局部控制,改良对比法用增加对照区的办法,来解决这一矛盾,从 而提高试验的精确度。 1)排列说明 每个重复区的第一个小区安排处理,第二个小区安排对照,以后每隔
回浩南大学 两个处理区安排一个对照区,一直至排完为止。 一般重复3-6次,重复内可不具同质性。 在各重复中,每个处理(不包括对照),必须随机排列。 2)若一条长形的试验地排不完一个重复,可另起一行,用两行来排完 个重复区。特点:任意一个处理区的左侧或右侧必有一个对照区。 3)优缺点 优点:【适用于丘陵地等环境条件变异较大的地方。 IⅡ不受处理数的限制,两个以上均可。II1操作比较方便。 缺点: 1对照区占地三分之一,比较浪费土地。IⅡ未贯彻设计三大原则,精确 度较低。11因两个处理共用一个对照,不能认为这两个处理互不相 关,所以不宜采用方差分析。 5.裂区设计 只用于多因素试验 1)裂区设计应用范围 I因素有主、次之分时 1各因素的水平要求的面积不一时 II1重点研究某项交互作用时 IV临时加某些新的因素时 2)实施方法 I分清主、次因素,先把次要因素各水平(主处理)作随机区组排列, 这时的每个小区称主区(整区)。 I1再将各主区按主要因素的水平数分小小区(副区),然后随机安排 主要因素的各水平(副处理)于副区。 IIⅡ从统计学上看,重复最好符合下面要求: 12 n (副处理数一Dx主处理数十 3)裂区设计的原则 主要因素(即副区因素:精确度要求较高的因素)的各个水平安排在 裂区,次要因素(主区因素:精确度可较低的因素)各水平安排在整区。 作业 L.完全随机设计法、随机区组设计法、拉丁方法、改良对比法、裂区设计 各有何特点?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18 两个处理区安排一个对照区,一直至排完为止。 一般重复 3-6 次,重复内可不具同质性。 在各重复中,每个处理(不包括对照),必须随机排列。 2) 若一条长形的试验地排不完一个重复,可另起一行,用两行来排完 一个重复区。特点:任意一个处理区的左侧或右侧必有一个对照区。 3) 优缺点 优点:I 适用于丘陵地等环境条件变异较大的地方。 II 不受处理数的限制,两个以上均可。III 操作比较方便。 缺点: I 对照区占地三分之一,比较浪费土地。II 未贯彻设计三大原则,精确 度较低。III 因两个处理共用一个对照,不能认为这两个处理互不相 关,所以不宜采用方差分析。 5.裂区设计 只用于多因素试验 1)裂区设计应用范围 I 因素有主、次之分时 II 各因素的水平要求的面积不一时 III 重点研究某项交互作用时 IV 临时加某些新的因素时 2)实施方法 I 分清主、次因素,先把次要因素各水平(主处理)作随机区组排列, 这时的每个小区称主区(整区)。 II 再将各主区按主要因素的水平数分小小区(副区),然后随机安排 主要因素的各水平(副处理)于副区。 III 从统计学上看,重复最好符合下面要求: 1 1 12 + (副处理数-)主处理数 n 3)裂区设计的原则 主要因素(即副区因素:精确度要求较高的因素)的各个水平安排在 裂区,次要因素(主区因素:精确度可较低的因素)各水平安排在整区。 作业 1. 完全随机设计法、随机区组设计法、拉丁方法、改良对比法、裂区设计 各有何特点?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回浩南大香 1.《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金益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年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学习指导》,黄亚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主要参考资料年 3.《肥料试验及统计分析》,陶勤南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 4.《试验设计与分析》,袁志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课后反思 课堂练习:要求区组设计及裂区设计田间设计图,案例分析提问效果好。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波浪线等标示出
19 主要参考资料 1.《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金益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年 2.《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学习指导》,黄亚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年 3.《肥料试验及统计分析》,陶勤南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年 4.《试验设计与分析》,袁志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课后反思 课堂练习:要求区组设计及裂区设计田间设计图,案例分析提问效果好。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波浪线等标示出
四浩南大香 生物统计学教案(课时教案) 第5次课1学时 课目、课题 2.5常用试验设计(正交设计) 2.6试验方案及实施步骤 教学目的 和 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正交性及正交设计试验的优点。掌握试验方案的定 义及制定实验方案的要点。 教学要求 重点 重点:正交实验设计、唯一差异原则 难点 难点:选用正交表设计试验方案 6. 正交试验设计 一、正交试验 正交试验是用正交表(确定试验点)来安排的试验,是复因子试验的 种不完全区组设计方法,具简单易行,均衡分散、整齐可比的特点。用 较少的处理数获得较好的结果。解决生产中多因子、多指标、周期长的试 验问题。 二、正交表 1.正交表的类型 普通型一一一水平数相等 教学进程 混合型一一一水平数不全等 (含课堂 水平数:各列的数字数即因子的水平数 例:L(3) L(4X24) 敕学内容、 正交表决定从全部处理组合中选哪几个处理组合参加试验。 教学方法 2、正交表的性质 辅助手段、 ()均衡分散、综合可比 师生互动、 正交表中: 1.每一列中,不同数字出现的次数相等 时间分配 2.任意两列中,每种有序数对出现的次数相等 板书设计) 这种性质即正交性,它决定了每个因子各水平的重复次数相等,并且和 个处理组合出现的次数也相等。因而使得正交设计具有均衡分散、整齐可 比的特性。 (2)可伸可缩,效应明确 例如:L(3 三、选用正交表设计试验方案的步骤 第一步挑因水、选水平(专业知识)
20 生物统计学教案(课时教案) 第 5 次课 1 学时 课目、课题 &2.5 常用试验设计(正交设计) &2.6 试验方案及实施步骤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 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正交性及正交设计试验的优点。掌握试验方案的定 义及制定实验方案的要点。 重点 难点 重点:正交实验设计、唯一差异原则 难点:选用正交表设计试验方案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6. 正交试验设计 一、正交试验 正交试验是用正交表(确定试验点)来安排的试验,是复因子试验的 一种不完全区组设计方法,具简单易行,均衡分散、整齐可比的特点。用 较少的处理数获得较好的结果。解决生产中多因子、多指标、周期长的试 验问题。 二、正交表 1. 正交表的类型 普通型---水平数相等 混合型---水平数不全等 水平数:各列的数字数即因子的水平数 例:L9(34 ) L8(4×2 4 ) 正交表决定从全部处理组合中选哪几个处理组合参加试验。 2、正交表的性质 (1)均衡分散、综合可比 正交表中: 1.每一列中,不同数字出现的次数相等 2.任意两列中,每种有序数对出现的次数相等 这种性质即正交性,它决定了每个因子各水平的重复次数相等,并且和 个处理组合出现的次数也相等。因而使得正交设计具有均衡分散、整齐可 比的特性。 (2)可伸可缩,效应明确 例如:L9(34 ) 三、选用正交表设计试验方案的步骤 第一步 挑因水、选水平(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