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合作TeachingSyllabus(2)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区别是什么?(3)如何看待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与分散?(4)贸易条件有几种?各表明什么?五、阅读文献1.《国际贸易》(第六版),薛荣久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冯德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六、教学后记5
国际经济合作 Teaching Syllabus 5 (2)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区别是什么? (3)如何看待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与分散? (4)贸易条件有几种?各表明什么? 五、阅读文献 1.《国际贸易》(第六版),薛荣久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冯德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六、教学后记
国际经济合作Teaching Syllabus授课内容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1.了解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教学目标2.掌握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以及相互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3.熟练掌握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1..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2.相互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本章以基本理论教学为主,另外采取案例分析讨论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方法教学,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有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与音频等教学手段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复习上一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入案例分析:重商主义在21世纪仍然活跃!二、探究新知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学设问:回顾在前期课程中所学的国际贸易理论有哪些?过的理论知识。:........6
国际经济合作 Teaching Syllabus 6 授课内容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教学目标 1. 了解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2. 掌握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以及相互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 3. 熟练掌握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2.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2. 相互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 本章以基本理论教学为主,另外采取案例分析讨论方式进行实践 教学,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有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与音频等 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 教学时数 6 学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复习上一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入案例分析:重商主义在 21 世纪仍然活跃! 二、探究新知 设问:回顾在前期课程中所学的国际贸易理论有哪些? 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学 过的理论知识
国际经济合作Teaching Syllabus2.1重商主义2.1.1历史背景2.1.2早期和晚期的重商主义1.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2.早期和晚期的重商主义贸易思想的异同点重点一一评价积极意义V局限性/2.2绝对优势理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理论是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开始的。2.2.1历史背景2.2.2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1.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O“2×2×1模型”,即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劳动力在一国内是完全同质的,两国的劳动力资源总量相同且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劳动力市场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劳动力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两国之间则不能自由流动。。不存在技术变化,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都是固定的,劳动的规模报酬不变。国家间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各国的产品和要素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的,这表明各S国的商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无经济利润。..没有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2.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绝对优势理论的举例说明——本节课重点3.要求:学生对于教材上的图表每个数字都知道如何计算!7
国际经济合作 Teaching Syllabus 7 2.1 重商主义 2.1.1 历史背景 2.1.2 早期和晚期的重商主义 1.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2. 早期和晚期的重商主义贸易思想的异同点 重点——评价 积极意义 局限性 2.2 绝对优势理论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理论是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开始的。 2.2.1 历史背景 2.2.2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1. 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 “2×2×1 模型”,即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劳动力在一国内是完全同质的,两国的劳动力资源总量相同且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劳动力市场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劳动力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两国之间 则不能自由流动。 不存在技术变化,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都是固定的,劳动的规模报酬不变。 国家间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各国的产品和要素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的,这表明各 国的商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无经济利润。 没有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 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2.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3. 绝对优势理论的举例说明——本节课重点 要求:学生对于教材上的图表每个数字都知道如何计算!
国际经济合作Teaching Syllabus评价一一贡献、局限性2.3比较优势理论根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年)在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Principles ofPoliticalEconomyandTaxation)一书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The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是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这一理论的问世,对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3.1历史背景2.3.2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1.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学生分小组自学并讨论。对比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2.3.比较优势理论的举例说明..学生分小组自学并讨论。.....学生填写教材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评价一一贡献、局限性2.4相互需求理论——略讲三、本章小结1.国际贸易理论的实质是市场经济商品交换和生产分工的思想,其起源和发展可以道溯到出现分工交换思想的古罗马古希腊时代。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奔”,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其政策主张是“奖出限入”。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贸易的双方都会从交易中获益。因0
国际经济合作 Teaching Syllabus 8 评价——贡献、局限性 2.3 比较优势理论 根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年)在 1817 年发表的《政 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一书中,提 出了比较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是西 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这一理论的问世,对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并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3.1 历史背景 2.3.2 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1.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 对比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 2. 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3. 比较优势理论的举例说明 学生填写教材表格中的相关数据 评价——贡献、局限性 2.4 相互需求理论——略讲 三、本章小结 1. 国际贸易理论的实质是市场经济商品交换和生产分工的思想,其起源和发展可以追 溯到出现分工交换思想的古罗马古希腊时代。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 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其政策主张是“奖出限入”。 2.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在 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 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贸易的双方都会从交易中获益。因 学生分小组自学并讨论。 学生分小组自学并讨论
国际经济合作Teaching Syllabus此,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任何贸易。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3.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在一系列前提假定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不同。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则。4.约翰·穆勒提出的相互需求理论,实质上是指由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穆勒在相互需求理论的基础上,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解释贸易双方获利的范围,用贸易条件说明贸易利益的分配,用相互需求强度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化。马歇尔用提供曲线来说明贸易条件的确定及其变化,对穆勒的国际价值和相互需求方程式做了进一步说明。四、思考与练习(1)简述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并做出评价。(2)简述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贡献和局限性。(3)如何评价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4)提供曲线弯曲的原因是什么?五、阅读文献1.《国际贸易》(第六版),薛荣久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冯德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六、教学后记9
国际经济合作 Teaching Syllabus 9 此,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任何 贸易。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 3.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在一系列前提假定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 论: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不同。 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两 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则。 4. 约翰•穆勒提出的相互需求理论,实质上是指由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穆 勒在相互需求理论的基础上,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解释贸易双方获利的范围, 用贸易条件说明贸易利益的分配,用相互需求强度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化。马歇尔用提供曲 线来说明贸易条件的确定及其变化,对穆勒的国际价值和相互需求方程式做了进一步说明。 四、思考与练习 (1)简述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并做出评价。 (2)简述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贡献和局限性。 (3)如何评价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4)提供曲线弯曲的原因是什么? 五、阅读文献 1.《国际贸易》(第六版),薛荣久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冯德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六、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