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黔北状元堂补习学校一对一精品补习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二)、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 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 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 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安慰,有的 兼而有之。 如李白《赠汪伦》直接书写离情别意;王昌龄的《别刘胥》(“身在江海上,云 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抒发自己“天生贤才”,却终未被 用的激愤;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重在 对友人的劝勉;而柳永的《雨霖铃》则重在抒发离愁别恨。鉴赏这类诗必须仔细 体味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的类型。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训练题: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该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诗歌以描写景色作为反衬的手法表达情感。 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 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 个问题? 答案:(1)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2)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 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三)、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 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 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训练题: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 王维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 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转苍翠:一作“积苍翠”。转,转 为,变为。苍翠,青绿色。潺湲( chan yuan):水流声。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 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 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渡头: 渡口。孤烟:炊烟。墟里:村落。孤烟:直升的炊烟。 地址:遵义市老城协台坝 电话:0852-8231773
遵义市黔北状元堂补习学校一对一精品补习 地址:遵义市老城协台坝 电话:0852—8231773 11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二)、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 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 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 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安慰,有的 兼而有之。 如李白《赠汪伦》直接书写离情别意;王昌龄的《别刘胥》(“身在江海上,云 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抒发自己“天生贤才”,却终未被 用的激愤;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重在 对友人的劝勉;而柳永的《雨霖铃》则重在抒发离愁别恨。鉴赏这类诗必须仔细 体味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的类型。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训练题: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该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诗歌以描写景色作为反衬的手法表达情感。 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 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⑵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 个问题? 答案:⑴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⑵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 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三)、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 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 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训练题: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 王维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 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转苍翠:一作“积苍翠”。转,转 为,变为。苍翠,青绿色。潺湲(chán yuán ):水流声。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 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 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渡头: 渡口。孤烟:炊烟。墟里:村落。孤烟:直升的炊烟
遵义市黔北状元堂补习学校一对一精品补习 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在这里是代指裴迪。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渊明。 这是诗人自比。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值,遇到。接舆,陆通先生的字。接舆是春秋时楚国 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五柳,陶渊明。这 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 在我面前唱歌 这首诗表现的是辋川的秋景。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 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 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诗的二 联和四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 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 致。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 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 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2)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 (3)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四)、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 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 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训练题: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 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髙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 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 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 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 自我写照。 (1)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 试简要分析。 答案:1,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 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 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 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五)、思乡怀人类诗歌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 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 地址:遵义市老城协台坝 电话:0852-8231773
遵义市黔北状元堂补习学校一对一精品补习 地址:遵义市老城协台坝 电话:0852—8231773 12 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在这里是代指裴迪。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渊明。 这是诗人自比。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值,遇到。接舆,陆通先生的字。接舆是春秋时楚国 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五柳,陶渊明。这 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 在我面前唱歌。 这首诗表现的是辋川的秋景。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 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 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诗的二 联和四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 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 致。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⑴本诗写景有何特点?⑵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⑶全诗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⑴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 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 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⑵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 ⑶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四)、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 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 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训练题: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 云 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 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 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 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 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 自我写照。 (1)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 试简要分析。 答案:1,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 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 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 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五)、思乡怀人类诗歌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 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
遵义市黔北状元堂补习学校一对一精品补习 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 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意象,构图景;抓关键词语, 体味艺术特点 训练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此词吟咏词人客中闻杜鹃啼声而触发的感慨,抒写了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感叹。 结尾两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杜鹃,又名子规、杜宇、 布谷等,因其叫声如同“不如归去”,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杜鹃”可以说是乡 思的代名词,这就是本词为什么要写杜鹃啼叫声的根本原因。其次从写作上说, 游子在春色烂漫的优美环境中,本来是应该心情舒畅愉悦的,但是因为听到杜鹃 不停的叫声,仍然勾起了强烈的思家情绪,这样,美丽的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 的感人做了反衬。。“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直译是:“身处天 涯,哪里是没有回家的心思!但是回家的日子连自己都无法预料,有什么办法 呢?”这两句话表面上是对喋喋不休的杜鹃的埋怨,实际上可以说是游子对于无 法掌握自己命运的生活遭遇的愤慨,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 的日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有什么办法呢?这是在烦躁中的思念,说是自言 自语行,说是对杜鹃的回答也行。这里表面上有埋怨鹃鸟无知、强聒难耐的意思, 但归根到底,是对真正“作弄”人的生活遭遇的愤慨。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 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 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六)、咏史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 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 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 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 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鉴赏咏史怀古诗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第三要品味技 巧手法。 训练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 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 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地址:遵义市老城协台坝 电话:0852-8231773
遵义市黔北状元堂补习学校一对一精品补习 地址:遵义市老城协台坝 电话:0852—8231773 13 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 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意象,构图景;抓关键词语, 体味艺术特点。 训练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此词吟咏词人客中闻杜鹃啼声而触发的感慨,抒写了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感叹。 结尾两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杜鹃,又名子规、杜宇、 布谷等,因其叫声如同“不如归去”,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杜鹃”可以说是乡 思的代名词,这就是本词为什么要写杜鹃啼叫声的根本原因。其次从写作上说, 游子在春色烂漫的优美环境中,本来是应该心情舒畅愉悦的,但是因为听到杜鹃 不停的叫声,仍然勾起了强烈的思家情绪,这样,美丽的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 的感人做了反衬。。“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直译是:“身处天 涯,哪里是没有回家的心思!但是回家的日子连自己都无法预料,有什么办法 呢?”这两句话表面上是对喋喋不休的杜鹃的埋怨,实际上可以说是游子对于无 法掌握自己命运的生活遭遇的愤慨,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 的日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有什么办法呢?这是在烦躁中的思念,说是自言 自语行,说是对杜鹃的回答也行。这里表面上有埋怨鹃鸟无知、强聒难耐的意思, 但归根到底,是对真正“作弄”人的生活遭遇的愤慨。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 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 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六)、咏史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 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 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 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 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鉴赏咏史怀古诗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第三要品味技 巧手法。 训练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 城 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 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 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遵义市黔北状元堂补习学校一对一精品补习 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 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 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七)、即景(或即事)抒怀类诗歌 诗人对眼前景、事的描写叙述和由此而生发的感慨,我们视其为即景或即事抒怀 类诗歌。 训练题: 绝句两首(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歌前两句写景历来为人所称颂,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 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映衬,其中一个“欲”字,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的特点 2)这首诗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面对如画的之景,勾起了漂泊伤感, 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 五、古诗词阅读应关注的四个暗示 (一)、标题暗示 诗歌的标题不仅交代了事件,往往还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或情感,考生在揣摩语句 时,往往无视标题的暗示,而就具体诗句片面分析领悟。 【例1】颈联颇有韵味,请揣摩表达的情感。(2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考生答案】自己被贬沉沦处境不佳,感到对不起亲人,诗中表达辛酸惭愧之情。 分析:得1分。作者是写了自己被贬沉沦而惭愧心酸之情,但因为有标题“喜外 弟卢纶见宿”,可见作者对表弟相见频的感激,自己有“喜”亦有愧。 【参考答案】因为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诗人自己感激而喜;而因为处境不 佳,诗人自己面对亲人频见而愧。 【例2】请赏析“万里黄河绕黑山”,“绕”字的妙处。(3分)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考生答案】生动形象写出了地域之广阔万里黄河环绕黑山的情景,以此状征途 之回转曲折。 分析:得2分。文章的标题是“征人怨”,而考生只分析出征途之回转曲折,显然 忽视了题目的主题暗示。文章四句,不着一个怨字,但处处扣之。四句分别是 怨征调之频繁,怨战争之紧张,怨戍边无归期,怨征途无尽头。可见绕字不仅状 景,还有言厌之情的作用。 【参考答案】生动形象写出了地域之广阔“万里黄河”环绕“黑山”的情景,以 此状征途之回转曲折。表达了征人对战争不止的渺茫与厌恨 ▲启示:标题的动词暗示了文章的事件,而形容词往往暗示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地址:遵义市老城协台坝 电话:0852-8231773
遵义市黔北状元堂补习学校一对一精品补习 地址:遵义市老城协台坝 电话:0852—8231773 14 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 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 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七)、即景(或即事)抒怀类诗歌 诗人对眼前景、事的描写叙述和由此而生发的感慨,我们视其为即景或即事抒怀 类诗歌。 训练题: 绝句两首(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歌前两句写景历来为人所称颂,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 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映衬,其中一个“欲”字,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的特点。 (2)这首诗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面对如画的之景,勾起了漂泊伤感, 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 五、古诗词阅读应关注的四个暗示 (一)、标题暗示 诗歌的标题不仅交代了事件,往往还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或情感,考生在揣摩语句 时,往往无视标题的暗示,而就具体诗句片面分析领悟。 【例1】颈联颇有韵味,请揣摩表达的情感。(2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考生答案】自己被贬沉沦处境不佳,感到对不起亲人,诗中表达辛酸惭愧之情。 分析:得1分。作者是写了自己被贬沉沦而惭愧心酸之情,但因为有标题“喜外 弟卢纶见宿”,可见作者对表弟相见频的感激,自己有“喜”亦有愧。 【参考答案】因为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诗人自己感激而喜;而因为处境不 佳,诗人自己面对亲人频见而愧。 【例2】请赏析“万里黄河绕黑山”,“绕”字的妙处。(3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考生答案】生动形象写出了地域之广阔万里黄河环绕黑山的情景,以此状征途 之回转曲折。 分析:得2分。文章的标题是“征人怨”,而考生只分析出征途之回转曲折,显然 忽视了题目的主题暗示。文章四句,不着一个怨字,但处处扣之。四句分别是: 怨征调之频繁,怨战争之紧张,怨戍边无归期,怨征途无尽头。可见绕字不仅状 景,还有言厌之情的作用。 【参考答案】生动形象写出了地域之广阔“万里黄河”环绕“黑山”的情景,以 此状征途之回转曲折。表达了征人对战争不止的渺茫与厌恨。 ▲启示:标题的动词暗示了文章的事件,而形容词往往暗示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遵义市黔北状元堂补习学校一对一精品补习 我们在阅读诗歌时,要注意标题的暗示意义 (二)、背景暗示 诗人写作的背景,直接影响着诗人情感的积蓄与导向。考生在分析诗人的形象或 情感时,往往无视命题者提供的背景注解,以致无法准确体味思想或情感 【例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 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 倦的幕府生涯 【考生答案】表达作者清秋冷落的孤寂之情 分析:得1分。文章是在表达清秋冷落的孤寂之情,但仅点至此,还未分析到位, 因为作者写柳树,实则写自己的心境,是托物言情的手法。注释有道:写此诗时, 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可知,注释暗示 了寂寥之源:抱负难全,命运坎坷。 【参考答案】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伤感心情。 【例4】阅读下首诗,作者最后以沙鸥作喻,表达什么情感?(3分)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765年正月,杜甫辞去严武幕府职务,生活失去依靠。五月,杜甫率家 人离开成都,乘舟东下,途经渝州、忠州时,写下这首诗 【考生答案】表达摆脱官场世俗的羁绊后的自由独立的喜悦之情。 分析:得0分。这是无视其背景(生活失去依靠)与诗歌风格(沉郁)而想当然 作出的答案。此句诗中前两句也就表达自己的不平与悲愤:我的名气,难道是因 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以苍茫的天地间的沙鸥比喻自己 的漂泊,如何可见喜悦之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自己漂泊无依的那种凄凉寂寞之情。 ▲启示:复习时,我们要有关注背景、关注注解的意识,要从注解与背景中体味 命题者的提醒和暗示,如此才能深入体味诗歌的情与思 (三)、意象暗示 意象,是情感的承载。诗人选定特定的意象,以暗示诗歌的特定思想或情感。考 生在分析诗人情感或思想,或在赏析具体语句时,往往常忽视此暗示 【例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地址:遵义市老城协台坝 电话:0852-8231773
遵义市黔北状元堂补习学校一对一精品补习 地址:遵义市老城协台坝 电话:0852—8231773 15 我们在阅读诗歌时,要注意标题的暗示意义。 (二)、背景暗示 诗人写作的背景,直接影响着诗人情感的积蓄与导向。考生在分析诗人的形象或 情感时,往往无视命题者提供的背景注解,以致无法准确体味思想或情感。 【例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 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 倦的幕府生涯。 【考生答案】表达作者清秋冷落的孤寂之情。 分析:得1分。文章是在表达清秋冷落的孤寂之情,但仅点至此,还未分析到位, 因为作者写柳树,实则写自己的心境,是托物言情的手法。注释有道:写此诗时, 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可知,注释暗示 了寂寥之源:抱负难全,命运坎坷。 【参考答案】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伤感心情。 【例4】阅读下首诗,作者最后以沙鸥作喻,表达什么情感?(3分)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765年正月,杜甫辞去严武幕府职务,生活失去依靠。五月,杜甫率家 人离开成都,乘舟东下,途经渝州、忠州时,写下这首诗。 【考生答案】表达摆脱官场世俗的羁绊后的自由独立的喜悦之情。 分析:得0分。这是无视其背景(生活失去依靠)与诗歌风格(沉郁)而想当然 作出的答案。此句诗中前两句也就表达自己的不平与悲愤:我的名气,难道是因 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以苍茫的天地间的沙鸥比喻自己 的漂泊,如何可见喜悦之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自己漂泊无依的那种凄凉寂寞之情。 ▲启示:复习时,我们要有关注背景、关注注解的意识,要从注解与背景中体味 命题者的提醒和暗示,如此才能深入体味诗歌的情与思。 (三)、意象暗示 意象,是情感的承载。诗人选定特定的意象,以暗示诗歌的特定思想或情感。考 生在分析诗人情感或思想,或在赏析具体语句时,往往常忽视此暗示。 【例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