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黔北状元堂补习学校一对一精品补习 审清题目命制的角度,是思想内容的理解,还是艺术技巧的鉴赏。根据要求寻找 答题思路的切入点。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是涉及诗的整体呢,还是只涉 及某一联、某一句或某一词呢。但是也要注意,不论如何要求,答题时必须建立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 如上例题目的要求是这样的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 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 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我们看第一题,是对诗歌“意象”“意境”的赏析,涉及诗歌鉴赏最基本的常识。 第二题,涉及对诗歌思想的评价,无论同意哪一种观点,都要有理有据,必须结 合诗歌内容分析。 3、答题要条理化 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组织答案了。答案 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能条理清晰又全面周到。 三、古诗词常见题型分类及答题模板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 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 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 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 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 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 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诗人结束奔 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 感的?有何效果? 地址:遵义市老城协台坝 电话:0852-8231773
遵义市黔北状元堂补习学校一对一精品补习 地址:遵义市老城协台坝 电话:0852—8231773 6 审清题目命制的角度,是思想内容的理解,还是艺术技巧的鉴赏。根据要求寻找 答题思路的切入点。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是涉及诗的整体呢,还是只涉 及某一联、某一句或某一词呢。但是也要注意,不论如何要求,答题时必须建立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 如上例题目的要求是这样的: ⑴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 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 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我们看第一题,是对诗歌“意象”“意境”的赏析,涉及诗歌鉴赏最基本的常识。 第二题,涉及对诗歌思想的评价,无论同意哪一种观点,都要有理有据,必须结 合诗歌内容分析。 3、答题要条理化 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组织答案了。答案一 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能条理清晰又全面周到。 三、古诗词常见题型分类及答题模板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 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 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 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 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 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 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诗人结束奔 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 感的?有何效果?
遵义市黔北状元堂补习学校一对一精品补习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 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 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 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 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 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 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 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 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 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 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炼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地址:遵义市老城协台坝 电话:0852-8231773
遵义市黔北状元堂补习学校一对一精品补习 地址:遵义市老城协台坝 电话:0852—8231773 7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 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 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 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 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 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 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 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 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 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 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炼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遵义市黔北状元堂补习学校一对一精品补习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 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 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 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 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 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 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 (步骤一)(因为无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 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 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 目己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 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 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 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 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 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地址:遵义市老城协台坝 电话:0852-8231773
遵义市黔北状元堂补习学校一对一精品补习 地址:遵义市老城协台坝 电话:0852—8231773 8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 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 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 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 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 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06年全国卷)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 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 (步骤一)(因为无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 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 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 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 1 分,画面描绘 2 分) 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 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 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 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 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 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遵义市黔北状元堂补习学校一对一精品补习 答题示例: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 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 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 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 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 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 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一粒沙里见世界”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 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 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 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 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 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 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 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 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 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 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 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谒金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援红杏蕊。 地址:遵义市老城协台坝 电话:0852-8231773
遵义市黔北状元堂补习学校一对一精品补习 地址:遵义市老城协台坝 电话:0852—8231773 9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 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 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 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 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 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 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一粒沙里见世界”。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 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 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 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 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 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 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 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 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 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 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 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 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谒 金 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遵义市黔北状元堂补习学校一对一精品补习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马令《南唐书·党与传下》:“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 皆为警策。”试分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艺术表现方法上的妙处 (2)、古人认为,“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灵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也”。请找出“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援红杏蕊”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眼”,并 加以简析。(4分) 答:(1)它的妙处不仅仅在于写景,而在于它以象征(比兴)的手法,把女主 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出来。春风吹皱了池水,更搅乱了思妇的心。 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以景寓情,情景相生 (2)闲。开头的由景入情,引出了思春的少妇。接着一个“闲”字,把 她眼下过着的那种无所事事,闲得无聊的生活揭示无遗。她无精打彩地逗着鸳鸯 玩,漫不经心地将杏花放在手心上揉搓,这种似是无意却有情的动作,反映出她 内心的惆怅和空虚 四、古诗词主要风格分类题型解析 (一)、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 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 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 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盛于唐代,题材多样, 内容丰富,有的表现戎马征戍,有的描绘异域风光。有的为征夫写恨,也有的代 思妇拟言。边塞的好题材,在盛唐差不多已经写完。盛唐以后,写边塞诗是不能 不费一点心思了。 边塞诗的内容大体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 中妻子的离恨 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 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 训练题: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解】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 玉关:玉门关的简称。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 此处为暮春。青冢: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黑山:一名杀虎山, 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题解】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 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 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 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 怨情自生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 生活。 地址:遵义市老城协台坝 电话:0852-8231773
遵义市黔北状元堂补习学校一对一精品补习 地址:遵义市老城协台坝 电话:0852—8231773 10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马令《南唐书·党与传下》:“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 皆为警策。”试分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艺术表现方法上的妙处。 (2)、古人认为,“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灵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也”。请找出“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眼”,并 加以简析。(4 分) 答:(1)它的妙处不仅仅在于写景,而在于它以象征(比兴)的手法,把女主 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出来。春风吹皱了池水,更搅乱了思妇的心。 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以景寓情,情景相生。 (2)闲。开头的由景入情,引出了思春的少妇。接着一个“闲”字,把 她眼下过着的那种无所事事,闲得无聊的生活揭示无遗。她无精打彩地逗着鸳鸯 玩,漫不经心地将杏花放在手心上揉搓,这种似是无意却有情的动作,反映出她 内心的惆怅和空虚。 四、古诗词主要风格分类题型解析 (一)、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 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 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 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盛于唐代,题材多样, 内容丰富,有的表现戎马征戍,有的描绘异域风光。有的为征夫写恨,也有的代 思妇拟言。边塞的好题材,在盛唐差不多已经写完。盛唐以后,写边塞诗是不能 不费一点心思了。 边塞诗的内容大体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 中妻子的离恨; 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 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 训练题: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解】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 玉关:玉门关的简称。 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马策:马鞭。 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 此处为暮春。青冢: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黑山:一名杀虎山, 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题解】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 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 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 却无一“怨” 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 怨情自生。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