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1)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人。开元末进 士。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 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 故称其张中丞。 (2)“序”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 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 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 “后序”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著 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本文 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 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 “后叙
• 题解 • (1)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人。开元末进 士。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 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 故称其张中丞。 • (2)“序”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 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 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 。 • “后序”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著 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本文 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 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 “后叙”
基础过关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具食与乐(yue) 矢著(zhuo)其上砖半箭 须蠶(ran)若神 因乱抽他帙(zh)以试 嵩将诣(yi)州讼理 ·贼语yu)以国亡主灭
• 基础过关 •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 具食与乐(yuè) • 矢著(zhuó)其上砖半箭 • 须髯(rán)若神 • 因乱抽他帙(zhì)以试 • 嵩将诣(yì)州讼理 • 贼语(yù)以国亡主灭
2、语言知识(一) (1)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者:助词,附在别的词的后面,组成名词性短 语。译“所要孝忠的是国家与君主罢了”。 (2)宁能知人之卒不救 宁能:怎么。之: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卒:副词,最终。译 “怎么能料到别人最终不来救援呢”。 (3)此矢所以志也 所以:用来..。志:通“识”作标记。 译“这支箭就是用来作标记的
(1)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者:助词,附在别的词的后面,组成名词性短 语。译“所要孝忠的是国家与君主罢了” 。 (2)宁能知人之卒不救 宁能:怎么。之: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卒:副词,最终。译 “怎么能料到别人最终不来救援呢” 。 (3)此矢所以志也 所以:用来……的。志:通“识”作标记。 译“这支箭就是用来作标记的” 。 2、语言知识(一)
2、语言知识(二) 特殊句式: (1)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这句既是状语后置句,又是省略句,应该是 “疑之畏死而于贼辞服”。译“怀疑他(许远) 害怕死而向敌人说了屈服的话”。 (2)何为久读此: 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为”的 宾语前置,应该是“为何久读此”。译“为什么 总读这本书呢”。 (3)为所杀 为所:固定句式,表示被动。译“被武人杀 害
特殊句式: (1)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这句既是状语后置句,又是省略句,应该是 “疑之畏死而于贼辞服”。译“怀疑他(许远) 害怕死而向敌人说了屈服的话” 。 (2)何为久读此: 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为”的 宾语前置,应该是“为何久读此”。译“为什么 总读这本书呢” 。 (3)为所杀: 为所:固定句式,表示被动。译“被武人杀 害” 2、语言知识(二)
3、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词、特殊句 式) ·⑦然尚恨有阙者 ⑦然而我尚为其有缺失而遗憾。 ·②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 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②而敌人告诉他们国家已灭亡,皇帝 已不存在,许远看到援兵未到,而敌 人越来越多,一定会认为敌人的话是 真实的
• 3、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词、特殊句 式) • ①然尚恨有阙者 • ①然而我尚为其有缺失而遗憾。 • ②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 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 ②而敌人告诉他们国家已灭亡,皇帝 已不存在,许远看到援兵未到,而敌 人越来越多,一定会认为敌人的话是 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