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字水中学高2008级高考模拟题 语文 2008.3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两个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划线句子的字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文段一)古人景仰季节,因为季节教会他们一切重要而美好的生命真谛(d1)。春 和景明,木欣欣以向荣,那是生之愤发;夏日炎炎,骄阳似火,那是生之热烈;秋气肃 回风摇曳,那是生之蕴藉(yunj);冬雪冰封,滢(ying)然洁白,那是生之肃穆。在 季节的变动周期中,人渐渐成长,渐渐感悟,然后满意地叹息一声,尘归黄土。季节是 无言的老师,沉默的仲裁者和守护者。子曰:予欲无言。是啊,庇(pi)护一切,包容 切而又默许一切的季节,又何须言语呢? (文段二)当你身临暖风拂面,鸟语花香,山青水盉,良田万顷(qing)的春景时, 定会陶醉其中;当你面对如金似银,硕果累累(1 ei lei)的金秋季节时,一定会欣喜不 已。你可曾想过,那昂然的春色却是历经严寒洗礼后的英姿,那金秋的美景却是接受酷 暑熔炼后的结晶 A.两个文段中共有两个注音错误、三个错别字 B.两个文段中共有三个注音错误、五个错别字 C.两个文段中共有五个注音错误、四个错别字 D.两个文段中共有六个注音错误、六个错别字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作家见闻的真切、感受的深刻,使其行文“不事铺张,不事雕绘,意随景到,笔借 目传”,(张岱《跋寓山注二则》)自有一种纯朴之美,此所谓“入之愈深,则其言 愈质”也 B.倘若我果真在母校,那么我的名字也将刻到石碑上去;在校史上,我的名字后面将 写着:“由学校上战场,为……而阵亡” C.为了贯彻中央和国务院精神,切实解决开发区过多过滥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国土 资源部、建设部、商务部最近发出了《关于清理整顿现有各类开发区的具体标准和 政策界限的通知》。 D.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的人 群,否则,就无法传播流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www.yuwen123.com
www.yuwen123.com 重庆市字水中学高 2008 级高考模拟题 语 文 2008.3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3 分) 本卷共 11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 一、(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两个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划线句子的字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文段一)古人景仰季节,因为季节教会他们一切重要而美好的生命真谛.(dí)。春 和景明,木欣欣以向荣,那是生之愤发;夏日炎炎,骄阳似火,那是生之热烈;秋气肃 杀,回风摇曳,那是生之蕴藉..(yùnjí);冬雪冰封,滢.(yínɡ)然洁白,那是生之肃穆。在 季节的变动周期中,人渐渐成长,渐渐感悟,然后满意地叹息一声,尘归黄土。季节是 无言的老师,沉默的仲裁者和守护者。子曰:予欲无言。是啊,庇.(pì)护一切,包容一 切而又默许一切的季节,又何须言语呢? (文段二)当你身临暖风拂面,鸟语花香,山青水秀,良田万顷.(qīnɡ)的春景时, 一定会陶醉其中;当你面对如金似银,硕果累累..(lěi lěi)的金秋季节时,一定会欣喜不 已。你可曾想过,那昂然的春色却是历经严寒洗礼后的英姿,那金秋的美景却是接受酷 暑熔炼后的结晶。 A. 两个文段中共有两个注音错误、三个错别字 B. 两个文段中共有三个注音错误、五个错别字 C. 两个文段中共有五个注音错误、四个错别字 D. 两个文段中共有六个注音错误、六个错别字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 作家见闻的真切、感受的深刻,使其行文“不事铺张,不事雕绘,意随景到,笔借 目传”,(张岱《跋寓山注二则》)自有一种纯朴之美,此所谓“入之愈深,则其言 愈质”也。 B. 倘若我果真在母校,那么我的名字也将刻到石碑上去;在校史上,我的名字后面将、 写着:“由学校上战场,为……而阵亡”。 C. 为了贯彻中央和国务院精神,切实解决开发区过多过滥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国土 资源部、建设部、商务部最近发出了《关于清理整顿现有各类开发区的具体标准和 政策界限的通知》。 D. 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的人 群,否则,就无法传播流行。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展览会上,该市的小商品销量大减,而高科技产品却倍受欢迎,真可谓“失之东 隅,收之桑榆 B.马江平逃跑时只身一人轻装简从,无声无息,但细心的检察官还是找到了蛛丝马迹。 C.如果离开正确的轨道,人们的努力不但会“事倍功半”,而且会弄得“南辕北辙”。 D.几十年匆匆光阴,美丽的只有生命,对于生命中的每一幅图景,我们要学会欣赏 而不要求全责备。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 使他们离观众越来越远。 B.作者着力刻画了两位主要人物,这两位主要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了作 者对这两类不同女性的深刻理解和深切同情 C.一些重点中学不但开设了多媒体教学实验课,而且有的普通中学也开始了这方面的 尝试 D.《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5—7题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主要是指以徽州(古又称新安郡)为地域依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 人们之间形成的特定生活结构体系。同任何文化一样,它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意识形态以及内隐的心态、价值系统等文化心理结构,并且在各个文化层面都创造出辉 煌的富于鲜明特色的成果,影响播及全国各地。 徽州尽管处于山越之地,但其主体文化却并非山越土著文化。“自昔战乱,中原衣 冠多避地来此”,为徽州奠定了丰厚的正统中原文化根基。崇山峻岭的屏闭翼护又使徽 州地区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发展区域,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包括汇聚于此的南北各 地多种文化因此互相碰撞,互相选择,最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 徽州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悠久。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二程与朱熹皆与徽州有极深渊源 儒学观念和儒学礼义对徽州社会各阶层影响至深,所谓“道学渊源在新安久矣”,并且 逐步发展成新安理学等体系和流派。 儒学兴盛,加上徽州相对隔绝的地理条件,使这里的家庭文化十分凝重,“新安各 姓,聚族而居,绝无杂姓擅入者。其风最为近古……虽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 系,丝毫不紊”。家庭、宗族认同感强烈,宗法观念盛行,其传统的伦理与道德规范体 系基本建筑于家族本位上,是传统文化家国同构原则的典型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排斥商业精神的,但徽州山多田少地瘠,因此,外出经商是谋 生的重要手段。“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著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他们在长期商业经营实践中创造出股份式、承揽式等经营方式,并在资金所有权与经营 权划分、利润分配等各方面有所创新与发展。徽商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还直接刺激了数 学、地理水文学的发展,如程大位(算法统宗)、黄汴《一统路程图记》等。这些生产方 www.yuwen123.com
www.yuwen123.com A. 在展览会上,该市的小商品销量大减,而高科技产品却倍受欢迎,真可谓“失之东 ... 隅,收之桑榆 ......”。 B. 马江平逃跑时只身一人轻装简从 ....,无声无息,但细心的检察官还是找到了蛛丝马迹。 C. 如果离开正确的轨道,人们的努力不但会“事倍功半”,而且会弄得“南辕北辙 ....”。 D. 几十年匆匆光阴,美丽的只有生命,对于生命中的每一幅图景,我们要学会欣赏, 而不要求全责备 ....。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 使他们离观众越来越远。 B. 作者着力刻画了两位主要人物,这两位主要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了作 者对这两类不同女性的深刻理解和深切同情。 C. 一些重点中学不但开设了多媒体教学实验课,而且有的普通中学也开始了这方面的 尝试。 D.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二、(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文,完成 5—7 题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主要是指以徽州(古又称新安郡)为地域依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 人们之间形成的特定生活结构体系。同任何文化一样,它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意识形态以及内隐的心态、价值系统等文化心理结构,并且在各个文化层面都创造出辉 煌的富于鲜明特色的成果,影响播及全国各地。 徽州尽管处于山越之地,但其主体文化却并非山越土著文化。“自昔战乱,中原衣 冠多避地来此”,为徽州奠定了丰厚的正统中原文化根基。崇山峻岭的屏闭翼护又使徽 州地区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发展区域,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包括汇聚于此的南北各 地多种文化因此互相碰撞,互相选择,最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 徽州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悠久。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二程与朱熹皆与徽州有极深渊源; 儒学观念和儒学礼义对徽州社会各阶层影响至深,所谓“道学渊源在新安久矣”,并且 逐步发展成新安理学等体系和流派。 儒学兴盛,加上徽州相对隔绝的地理条件,使这里的家庭文化十分凝重,“新安各 姓,聚族而居,绝无杂姓擅入者。其风最为近古……虽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 系,丝毫不紊”。家庭、宗族认同感强烈,宗法观念盛行,其传统的伦理与道德规范体 系基本建筑于家族本位上,是传统文化家国同构原则的典型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排斥商业精神的,但徽州山多田少地瘠,因此,外出经商是谋 生的重要手段。“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著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他们在长期商业经营实践中创造出股份式、承揽式等经营方式,并在资金所有权与经营 权划分、利润分配等各方面有所创新与发展。徽商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还直接刺激了数 学、地理水文学的发展,如程大位(算法统宗)、黄汴《一统路程图记》等。这些生产方
式上的变革与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萌现了早期科学精神与近现代化因素质某些端倪 徽州文化正是以儒学伦理、宗族观念、商业精神为三大基本内核,在正统中原文化 基础上通过商业实践熔铸变通,发展成为一种完整严密、自成体系的多层次文化系统, 并演化为当地特有的社会关系、价值体系、行为模式和广博精深的诸种具象文化风采。 5.对“徽州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徽州文化是源于中国历史上人与自然、人们之间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独具特色、影响 广泛的地域文化。 B.徽州文化是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心理状态、价值系统等文化心 理结构的文化体系。 C.徽州文化是一种家庭文化十分凝重、宗族认同感强烈、宗法观念盛行的封闭性的文 化系统 D.徽州文化以儒学伦理、宗族观念、商业精神为基本内核,是具备特有的社会关系、 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的文化系统。 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徽州文化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这与徽州地区的地理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B.徽州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悠久,并在各个文化层面都创造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成果 C.徽州文化中传统的伦理与道德规范体系建立于家族本位之上,家族色彩浓郁而国家 观念淡薄 D.徽州商人经营活动的实际需求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现代化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徽州文化突破了中国农耕文明、伦理道德与宗族体制相结合的传统文化精神。 B.徽州文化初步协调了传统社会伦理道德与商业精神的矛盾 C.徽州文化博采众长,吸收四方文化成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突破。 D.徽州文化不排斥商业精神,致使徽州地区农业生产落后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周新,南海人。初名志新,字日新。成祖常独呼“新”,遂为名,因以志新字。洪 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 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巡按福建 奏请都司卫所不得凌府州县,府卫官相见均礼,武人为之戢。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 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初,新入境, 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 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一商暮归,恐遇劫,藏金丛祠石下,归以语其妻。旦往求金 不得,诉于新。新召商妻讯之,果商妻有所私。商骤归,所私尚匿妻所,闻商语,夜取 之。妻与所私皆论死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 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谢罪,劾罪之。永乐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赵 居任匿不以闻,新奏之。夏原吉为原任解。帝命覆视,得蠲振如新言。当是时,周廉使 名闻天下。 www.yuwen123.com
www.yuwen123.com 式上的变革与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萌现了早期科学精神与近现代化因素质某些端倪。 徽州文化正是以儒学伦理、宗族观念、商业精神为三大基本内核,在正统中原文化 基础上通过商业实践熔铸变通,发展成为一种完整严密、自成体系的多层次文化系统, 并演化为当地特有的社会关系、价值体系、行为模式和广博精深的诸种具象文化风采。 5.对“徽州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徽州文化是源于中国历史上人与自然、人们之间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独具特色、影响 广泛的地域文化。 B. 徽州文化是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心理状态、价值系统等文化心 理结构的文化体系。 C. 徽州文化是一种家庭文化十分凝重、宗族认同感强烈、宗法观念盛行的封闭性的文 化系统。 D. 徽州文化以儒学伦理、宗族观念、商业精神为基本内核,是具备特有的社会关系、 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的文化系统。 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徽州文化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这与徽州地区的地理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B. 徽州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悠久,并在各个文化层面都创造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成果。 C. 徽州文化中传统的伦理与道德规范体系建立于家族本位之上,家族色彩浓郁而国家 观念淡薄。 D. 徽州商人经营活动的实际需求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现代化。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徽州文化突破了中国农耕文明、伦理道德与宗族体制相结合的传统文化精神。 B. 徽州文化初步协调了传统社会伦理道德与商业精神的矛盾。 C. 徽州文化博采众长,吸收四方文化成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突破。 D. 徽州文化不排斥商业精神,致使徽州地区农业生产落后。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8—11 题。 周新,南海人。初名志新,字日新。成祖常独呼“新”,遂为名,因以志新字。洪 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 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巡按福建, 奏请都司卫所不得凌府州县,府卫官相见均礼,武人为之戢①。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 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初,新入境, 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 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一商暮归,恐遇劫,藏金丛祠石下,归以语其妻。旦往求金 不得,诉于新。新召商妻讯之,果商妻有所私。商骤归,所私尚匿妻所,闻商语,夜取 之。妻与所私皆论死。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 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谢罪,劾罪之。永乐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赵 居任匿不以闻,新奏之。夏原吉为原任解。帝命覆视,得蠲振②如新言。当是时,周廉使 名闻天下
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遁去。顷之,新赍文 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命逮新。旗校皆锦 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使行事,与都察院同 臣奉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 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帝叹曰:“岭外乃有 此人,枉杀之矣!”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节选自《明史·周新传》) 【注】①戢(j):收敛:②蠲(jn)振:免除徭役,赈济灾民。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司卫所不得凌府州县 凌:欺辱 B.密令广市布 市:买卖 C.赵居任匿不以闻 匿:隐瞒 D.在道榜掠无完肤 掠:殴打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以志新字 不如因而厚遇之 B.武人为之戢 惟弈秋之为听 C.归以语其妻 忽魂悸以魄动 D.岭外乃有此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周新“善诀狱”的一组是() ①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②至,果雪之 ③视印文合者捕鞫之 ④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 ⑤周廉使名闻天下 ⑥新欲按治之,遁去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新善于见微知著。在进入浙江边境的时候,他由马前群飞的虫蚋循踪查访发现死 尸,又从失金商人的投诉中觉察到商人之妻的嫌疑 B.明成祖派人重去视察浙西水灾后,按照周新所言确定了赈灾措施。周新被杀之后 他便萌生悔意,叹恨自己误杀了岭外直臣。 C.周新正直敢言,多所弹劾,一时名满天下。上自京中贵戚,下至地方官员,都对他 极为畏惧忌惮,最终却因此触怒皇上被诛杀 D.锦衣卫指挥纪纲纵容千户攫取财物作威作福,在听到手下的报告后,又在皇上面前 诬告周新,后来自己的罪行败露而被处死 第Ⅱ卷(117分) 四、(20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3分) 译文 www.yuwen123.com
www.yuwen123.com 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遁去。顷之,新赍文 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命逮新。旗校皆锦 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使行事,与都察院同。 臣奉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 竟杀之。 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帝叹曰:“岭外乃有 此人,枉杀之矣!”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节选自《明史·周新传》) 【注】①戢(jí):收敛;②蠲(juān)振:免除徭役,赈济灾民。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司卫所不得凌.府州县 凌:欺辱 B. 密令广市.布 市:买卖 C. 赵居任匿.不以闻 匿:隐瞒 D. 在道榜掠.无完肤 掠:殴打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因.以志新字 不如因.而厚遇之 B. 武人为之.戢 惟弈秋之.为听 C. 归以.语其妻 忽魂悸以.魄动 D. 岭外乃.有此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周新“善诀狱”的一组是( ) ①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②至,果雪之 ③视印文合者捕鞫之 ④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 ⑤周廉使名闻天下 ⑥新欲按治之,遁去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新善于见微知著。在进入浙江边境的时候,他由马前群飞的虫蚋循踪查访发现死 尸,又从失金商人的投诉中觉察到商人之妻的嫌疑。 B. 明成祖派人重去视察浙西水灾后,按照周新所言确定了赈灾措施。周新被杀之后, 他便萌生悔意,叹恨自己误杀了岭外直臣。 C. 周新正直敢言,多所弹劾,一时名满天下。上自京中贵戚,下至地方官员,都对他 极为畏惧忌惮,最终却因此触怒皇上被诛杀。 D. 锦衣卫指挥纪纲纵容千户攫取财物作威作福,在听到手下的报告后,又在皇上面前 诬告周新,后来自己的罪行败露而被处死。 第Ⅱ卷(117 分) 四、(20 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3 分) 译文:
②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3分) 译文 ③臣奉诏擒奸恶,奈何罪臣?(2分) 译文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晴迴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释:作者因苏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 故,自己也已垂老,这首词写于他回到汴京时。 ①联系全词及写作背景,你从“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中读到哪些 隐含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②把上下阕对照阅读,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抒情的?试作具体分析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任选三题)(6分)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赢粮而景从 谊《过秦论》) 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③尔来四万八千岁 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 道难》) ④想当年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目。(22分) 大河遗梦 李存荷 豪雨倾泼过的盛夏,我故地重游,为的是重温大河的神秘。但大河的“河府”里仍 空空如也,一览无余。神秘与威严同在,神秘与大美共存。神秘是诱发人类不断追求的 因子,大自然的神秘与壮美,也是我们这些困在水泥方块中的现代人那浮躁灵魂能得以 小憩的最后一隅。黄河,断流的黄河,你失却了神秘便失去了威严,失去了大美,从而 也使我们失去了一块偌大的慰藉心灵的栖息地…… 黄河,面对断流的你,我深信,在你干涸的河床下面,仍有我们民族不竭的心泉。 你那滞重的赭黄色的波涛,曾拉弯了多少纤夫的背,曾洗白了多少舵工的须发,曾嘶哑 了多少舟子的喉头…黄河,你分娩一切又湮没一切,你哺育一切又撕碎一切,你包容 切又排斥一切。因为你的存在,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潜流与你不息的波涛一起翻卷, 流过商周秦汉,流过唐宋明清,直灌注入今人的心田。你使垂思,你使圣者彻悟。 www.yuwen123.com
www.yuwen123.com ②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3 分) 译文: ③臣奉诏擒奸恶,奈何罪臣?(2 分) 译文: 1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 分) 蝶恋花 王 诜 小雨初晴迴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释:作者因苏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 故,自己也已垂老,这首词写于他回到汴京时。 ①联系全词及写作背景,你从“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中读到哪些 隐含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②把上下阕对照阅读,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抒情的?试作具体分析。 14.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任选三题)(6 分)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赢粮而景从。 。(贾 谊《过秦论》) ② ,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③尔来四万八千岁, 。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 道难》) ④想当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目。(22 分) 大河遗梦 李存荷 豪雨倾泼过的盛夏,我故地重游,为的是重温大河的神秘。但大河的“河府”里仍 空空如也,一览无余。神秘与威严同在,神秘与大美共存。神秘是诱发人类不断追求的 因子,大自然的神秘与壮美,也是我们这些困在水泥方块中的现代人那浮躁灵魂能得以 小憩的最后一隅。黄河,断流的黄河,你失却了神秘便失去了威严,失去了大美,从而 也使我们失去了一块偌大的慰藉心灵的栖息地…… 黄河,面对断流的你,我深信,在你干涸的河床下面,仍有我们民族不竭的心泉。 你那滞重的赭黄色的波涛,曾拉弯了多少纤夫的背,曾洗白了多少舵工的须发,曾嘶哑 了多少舟子的喉头……黄河,你分娩一切又湮没一切,你哺育一切又撕碎一切,你包容 一切又排斥一切。因为你的存在,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潜流与你不息的波涛一起翻卷, 流过商周秦汉,流过唐宋明清,直灌注入今人的心田。你使垂思,你使圣者彻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