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200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 第一部分必考部分(142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题。 座村庄的消失 杨小波 ①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 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而无可挽回的消失 ②当踏上柔软的泥地,一股亲切的气息差一点让我跌倒在地,虽然早已对这次归来有 了准备。沿着开满野花的小路,一步一步走进那绿树掩映的村庄,走进那清凊池塘也盛不 下的记忆时光。 ③田野的风挟裏着青青麦苗和金黄油菜花散发岀的浓郁芬芳钻进鼻孔,瞬间涤净了我 的五脏六腑。原谅我的粗心,我还从没有仔细看过这片曾经无比熟悉的土地上的颜色, 大片一大片的碧绿被一大块一大块的金黄整齐地划割。划割开碧绿与金黄的田埂上,缀满 清脆的草和连绵的小野花,间或露岀-垄黄褐色的泥士。碧绿金黄尽头的村庄深藏在青葱 森郁的树丛中。我也第一次发现绿竞有如此丰富的层次与差别,鹅黄浅嫩,苍翠葱郁,青 碧墨黛,层层叠叠,间羼杂染,过渡自然,独立鲜明,展现尽你能想像出的毎-种差别的 绿色。在这里,毎棵树、毎株草、毎片叶都是一种独立的绿,绿得让人眼花,绿到你自身 也仿佛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伏在万绿丛中的叶。 ④村子里绿树依然蓬勃,可阻挡不住它的衰亡,像一个人那样的衰老死亡。不见了小 时候攀爬、粘过呜蝉的棠梨树,新生岀的刺槐树秧密密匝匝;在墙洞里掏过蜜蜂的泥墙已
1 镇江市 2 008 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 文 第一部分 必考部分(1 4 2 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4 题。 一座村庄的消失 杨小波 ①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 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而无可挽回的消失。 ②当踏上柔软的泥地,一股亲切的气息差一点让我跌倒在地,虽然早已对这次归来有 了准备。沿着开满野花的小路,一步一步走进那绿树掩映的村庄,走进那清清池塘也盛不 下的记忆时光。 ③田野的风挟裹着青青麦苗和金黄油菜花散发出的浓郁芬芳钻进鼻孔,瞬间涤净了我 的五脏六腑。原谅我的粗心,我还从没有仔细看过这片曾经无比熟悉的土地上的颜色,一 大片一大片的碧绿被一大块一大块的金黄整齐地划割。划割开碧绿与金黄的田埂上,缀满 清脆的草和连绵的小野花,间或露出一垄黄褐色的泥土。碧绿金黄尽头的村庄深藏在青葱 森郁的树丛中。我也第一次发现绿竞有如此丰富的层次与差别,鹅黄浅嫩,苍翠葱郁,青 碧墨黛,层层叠叠,间羼杂染,过渡自然,独立鲜明,展现尽你能想像出的每一种差别的 绿色。在这里,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种独立的绿,绿得让人眼花,绿到你自身 也仿佛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伏在万绿丛中的叶。 ④村子里绿树依然蓬勃,可阻挡不住它的衰亡,像一个人那样的衰老死亡。不见了小 时候攀爬、粘过呜蝉的棠梨树,新生出的刺槐树秧密密匝匝;在墙洞里掏过蜜蜂的泥墙已
坍場倾倒;环绕村庄曾让我整天都泡在清凊水里旳池塘正裸露岀碟孑样浅浅胸膛,仿佛 步就能跨过。那枯死的皂角树,渐被荒草湮埋的塘埂,淤塞欲平的沟渠—这不是记忆 中的那个村庄 ⑤随着群又一群人如蒲公英种子般纷纷飘离村庄,村庄也就不可避兔地走向衰老直 至消失。从此以后,村庄仅仅存活在那些飘落于另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蒲公英的记忆深 处 ⑥村子里很静,少见人影,尤其是年轻人,更少见十年内建成的房屋。我静静走着, 像行走在一个荒寂的古庙,偶尔听见一两声鸡呜,遥远得如同是在梦中,女儿蹦蹦跳跳 奔向前方矮墙下卧着的大黑狗。我顿时头皮发紧、双腿软麻那狗竞懒得睁开眼皮,只是有 些无奈地掉转了一下嘴巴。我简直怀疑它是否就是一只狗。很难想像,若在十几年前,我 们一行人的到来,村里早已是狗叫声连成一片。 ⑦迎接我们的大伯热情地端出烟茶瓜子。从他弯曲的身躯,我感受到了他像村庄一样 的衰老。或许,他正是这座村庄的缩影 ⑧站在村头,穿过层层碧绿和片片金黄,向东望去,紧依公路两侧,一片林立的黄墙 红瓦,那是一个繁盛热闹的集镇,一座曾经的村庄,一座城市的童年,正与身后的村庄形 成鲜明的对比。转过身,向西望去,是一座隆起的土丘,土丘上密布着一排排黄土堆垒的 坟茔,整齐森然,芳草萋萋。 ⑨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 的记忆中。坚硬平坦的水泥路面覆盖了一个曾经的村庄,其实,消失的只是一个关于村庄 的记忆。或者说,村庄成长为一座城市。今天,正在消失的村庄是一座城市的昨天吗?
2 坍塌倾倒;环绕村庄曾让我整天都泡在清清水里的池塘正裸露出碟子样浅浅胸膛,仿佛一 步就能跨过。那枯死的皂角树,渐被荒草湮埋的塘埂,淤塞欲平的沟渠一——这不是记忆 中的那个村庄。 ⑤随着一群又一群人如蒲公英种子般纷纷飘离村庄,村庄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直 至消失。从此以后,村庄仅仅存活在那些飘落于另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蒲公英的记忆深 处。 ⑥村子里很静,少见人影,尤其是年轻人,更少见十年内建成的房屋。我静静走着, 像行走在一个荒寂的古庙,偶尔听见一两声鸡呜,遥远得如同是在梦中,女儿蹦蹦跳跳, 奔向前方矮墙下卧着的大黑狗。我顿时头皮发紧、双腿软麻!那狗竞懒得睁开眼皮,只是有 些无奈地掉转了一下嘴巴。我简直怀疑它是否就是一只狗。很难想像,若在十几年前,我 们一行人的到来,村里早已是狗叫声连成一片。 ⑦迎接我们的大伯热情地端出烟茶瓜子。从他弯曲的身躯,我感受到了他像村庄一样 的衰老。或许,他正是这座村庄的缩影。 ⑧站在村头,穿过层层碧绿和片片金黄,向东望去,紧依公路两侧,一片林立的黄墙 红瓦,那是一个繁盛热闹的集镇,一座曾经的村庄,一座城市的童年,正与身后的村庄形 成鲜明的对比。转过身,向西望去,是一座隆起的土丘,土丘上密布着一排排黄土堆垒的 坟茔,整齐森然,芳草萋萋。 ⑨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 的记忆中。坚硬平坦的水泥路面覆盖了一个曾经的村庄,其实,消失的只是一个关于村庄 的记忆。或者说,村庄成长为一座城市。今天,正在消失的村庄是一座城市的昨天吗?
(选自《散文》2007年第8期) 在这里,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种独立的绿,绿得让人眼花,绿到你自身也 仿佛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伏在万绿丛中的叶。”这段文字写村庄的树丛和原野,请赏析 其表达特色和作用。(4分) 2.作者说:“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 群人的记忆中。”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对村庄留存着哪些记忆?(4分) 3.文题为“一个村庄的消失”,哪些景象能表现“村庄的消失”?并请结合全文,探究村 庄消失的原因。(6分) 4.对于“村庄的消失。”作者抱有怎样的情感态度?;请分析并评价。(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8分)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 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土第,为广德军司 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日:“奉亲于 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 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时 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日:“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
3 (选自《散文》2007 年第 8 期) 1.“在这里,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种独立的绿,绿得让人眼花,绿到你自身也 仿佛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伏在万绿丛中的叶。”这段文字写村庄的树丛和原野,请赏析 其表达特色和作用。(4 分) 2.作者说:“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 一群人的记忆中。”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对村庄留存着哪些记忆?(4 分) 3.文题为“一个村庄的消失”,哪些景象能表现“村庄的消失”?并请结合全文,探究村 庄消失的原因。(6 分) 4.对于“村庄的消失。”作者抱有怎样的情感态度?请分析并评价。(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18 分)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 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 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日:“奉亲于 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 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时 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日:“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
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 论建都之事,伸淹日:“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 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日:“此仲淯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 抵讥切时政。且日:“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 陛下家法。”夷简怒诉日:“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 罢知饶州。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乏朝堂。于是秘书丞佘靖上言日 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 臣请追改前命。”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壹堕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仲淹顿首谢日:“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 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宋史·范仲淹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更适长山朱氏 适:出嫁 B.仲淹对益切 对:反对 C.所引用,皆朋党也引:引荐 D.仲淹以一言忤宰相忤:触犯 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范仲淹对待吕夷简“刚”的一面是(3分) ①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②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 ③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 ④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 ⑤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 ⑥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A.①④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仲淹从小志向远大,在艰苦的境遇中,发愤苦读,学成为官后,把母亲从朱家 接回,名字也由朱说改为范仲淹。 B.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这一天亲政,范仲淹极力反对,并上疏请求太后还 政,从而受到贬官的处分 C.范仲淹回朝为官后,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与宰相吕夷简展开了激烈的冲突,被 吕夷简诬为拉帮结派,因而再次被贬。 D.范仲淹遭贬谪后,侍御史韩渎与秘书丞余靖继续对他展开攻击,韩渎认为要追査
4 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 论建都之事,伸淹日:“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 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日:“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 抵讥切时政。且日:“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 陛下家法。”夷简怒诉日:“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 罢知饶州。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乏朝堂。于是秘书丞佘靖上言日: “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 臣请追改前命。”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壹堕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仲淹顿首谢日:“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 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宋史·范仲淹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 A.母更适.长山朱氏 适:出嫁 B.仲淹对.益切 对:反对 C.所引.用,皆朋党也 引:引荐 D.仲淹以一言忤.宰相 忤:触犯 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范仲淹对待吕夷简“刚”的一面是(3 分) ( ) ①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②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 ③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 ④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 ⑤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 ⑥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A.①④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 A.范仲淹从小志向远大,在艰苦的境遇中,发愤苦读,学成为官后,把母亲从朱家 接回,名字也由朱说改为范仲淹。 B.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这一天亲政,范仲淹极力反对,并上疏请求太后还 政,从而受到贬官的处分。 C.范仲淹回朝为官后,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与宰相吕夷简展开了激烈的冲突,被 吕夷简诬为拉帮结派,因而再次被贬。 D.范仲淹遭贬谪后,侍御史韩渎与秘书丞余靖继续对他展开攻击,韩渎认为要追查
范仲淹拉帮结派的问题,余靖也认为对范仲淹的处置过轻。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3分) (2)夷简再人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3分) (3)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9.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风入松 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①。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舂寒中 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②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 手香凝。惆怅双鸳⑧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注:①瘗花铭:瘗(yi)花即葬花,瘐信有《瘗花铭》。②西园:西园在吴地,是诗人和 爱人的寓所,二人亦在此分手。③双鸳,一双绣有鸳鸯的鞋子 (1)“听风听雨过清明”一句中“听”字有何妙处?这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4分) (2)词的下阕是如何写出对爱人的思念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官赋》) (2)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4)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卫风·氓》)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6)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讴歌/呕吐葵花/揆情度理许诺/喏喏连声 浸泡/细胞贬低/针砭时弊清澈/如出一辙 C.吹气/炊具 曝晒/暴殄天物 粗犷/心旷神怡 D.龟缩/龟裂 血压/血海深仇制度/审时度势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走进木渎严家花园东侧的“李兴荣木雕艺术馆”,你就会被那些形态各异、姿态生 动的佛雕像所陶醉,而这些精美的木雕艺术品,就出自其貌不扬的民间工艺家李 兴荣之手
5 范仲淹拉帮结派的问题,余靖也认为对范仲淹的处置过轻。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3 分) (2)夷简再人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3 分) (3)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9.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风入松 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①。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 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②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 手香凝。惆怅双鸳⑧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注:①瘗花铭:瘗(yi)花即葬花,瘐信有《瘗花铭》。②西园:西园在吴地,是诗人和 爱人的寓所,二人亦在此分手。③双鸳,一双绣有鸳鸯的鞋子。 (1)“听风听雨过清明”一句中“听”字有何妙处?这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4 分) (2)词的下阕是如何写出对爱人的思念的?请作简要分析。(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 (杜牧《阿房官赋》) (2)舞榭歌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杜甫《登高》) (4)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 (《卫风·氓》)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6)三军可夺帅也, 。 (《论语·子罕》) 三、语言文字运用(1 8 分) 1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讴.歌/呕.吐 葵.花/揆.情度理 许诺./喏.喏连声 B.浸泡./细胞. 贬.低/针砭.时弊 清澈./如出一辙. C.吹.气/炊.具 曝.晒/暴.殄天物 粗犷./心旷.神怡 D.龟.缩/龟.裂 血.压/血.海深仇 制度./审时度.势 l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 分) ( ) A.走进木渎严家花园东侧的“李兴荣木雕艺术馆”,你就会被那些形态各异、姿态生 动的佛雕像所陶醉,而这些精美的木雕艺术品,就出自其貌不扬 ....的民间工艺家李 兴荣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