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会计等式 (2)动态会计等式(3)扩展的会计等式 3.问题与应用 (1)什么是会计等式?其一般表达式有哪些? (2)会计等式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三)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资产?资产的确认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2)资产按照流动性不同划分为哪些种类?各类资产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3)什么是负债?负债有哪些特征? (4)负债按照偿还时间不同划分为哪些种类?各种类负债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5)什么是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包括哪些内容?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6)什么是收入与费用?收入与费用各有哪些内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 的收入与费用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 (7)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区别? (8)什么是利润?它由哪些部分构成?如何计算? (9)为什么说无论发生怎样的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或者投影相结合。对教材 中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课堂讲解,并结合教学案例、学生课堂练习、分组讨论、 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讲解。 (五)课程思政内容和方式 本章可通过流程图、报表分析和本校学生真实创业案例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会计 对象融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商品流通原理:会计等式与创新创业、人生观、价 值观融合。 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会计实务中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的具体应用场景,能够运用权责发生制 和收付实现制对企业发生的收入、费用及利润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 2.重点掌握会计假设,实质重于形式与可比性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 其要求,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3.在专业知识讲授中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仁爱之心,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诚
6 (1)基本会计等式 (2)动态会计等式 (3)扩展的会计等式 3.问题与应用 (1)什么是会计等式?其一般表达式有哪些? (2)会计等式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三)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资产?资产的确认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2)资产按照流动性不同划分为哪些种类?各类资产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3)什么是负债?负债有哪些特征? (4)负债按照偿还时间不同划分为哪些种类?各种类负债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5)什么是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包括哪些内容?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6)什么是收入与费用?收入与费用各有哪些内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 的收入与费用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 (7)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区别? (8)什么是利润?它由哪些部分构成?如何计算? (9)为什么说无论发生怎样的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或者投影相结合。对教材 中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课堂讲解,并结合教学案例、学生课堂练习、分组讨论、 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讲解。 (五)课程思政内容和方式 本章可通过流程图、报表分析和本校学生真实创业案例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会计 对象融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商品流通原理;会计等式与创新创业、人生观、价 值观融合。 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会计实务中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的具体应用场景,能够运用权责发生制 和收付实现制对企业发生的收入、费用及利润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 2.重点掌握会计假设,实质重于形式与可比性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 其要求,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3.在专业知识讲授中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仁爱之心,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诚
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坚持理 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与职业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假设 1.主要内容 (1)会计假设的含义 (2)会计假设的内容 (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 3.问题与应用 (1)什么是会计假设? (2)会计假设包括哪些内容?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3)我国会计准则中关于会计期间的划分是如何规定的? 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1.主要内容 (1)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含义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可靠性 (2)相关性(3)可理解性(4)可比性 (5)实质重于形式(6)重要性 (7)谨慎性 (8)及时性 3.问题与应用 (1)什么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它包括哪些内容? 第三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 1.主要内容 (1)会计要素的确认 (2)会计要素的计量 ①会计计量单位
7 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坚持理 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与职业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假设 1.主要内容 (1)会计假设的含义 (2)会计假设的内容 (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 3.问题与应用 (1)什么是会计假设? (2)会计假设包括哪些内容?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3)我国会计准则中关于会计期间的划分是如何规定的? 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1.主要内容 (1)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含义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可靠性 (2)相关性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5)实质重于形式 (6)重要性 (7)谨慎性 (8)及时性 3.问题与应用 (1)什么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它包括哪些内容? 第三节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 1.主要内容 (1)会计要素的确认 (2)会计要素的计量 ①会计计量单位
②会计计量属性 ③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3)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 ①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②收入与费用配比 ③历史成本计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会计确认 (2)会计计量(3)收益性支出 (4)资本性支出 (5)收入与费用配比(6)历史成本(7)重置成本 (8)可变现净值 (9)现值 (10)公允价值。 3.问题与应用 (1)什么是会计要素的确认?初始确认条件和在报表中的最终确认条件分别是 什么? (2)什么是会计要素的计量?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计量属性有哪几种? 第四节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1.主要内容 (1)收付实现制 (2)权责发生制 (1)权责发生制的含义 (2)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方法举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权责发生制 (2)收付实现制 3.问题与应用 (1)什么是收付实现制? (2)举例说明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方法: (3)什么是权责发生制? (4)举例说明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方法。 (三)思考与实践 (1)为什么要确定会计假设? (2)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有何关系?如何权衡它们之间的关系? (3)各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对会计工作的实际要求和具体影响是什么?
8 ②会计计量属性 ③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3)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 ①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②收入与费用配比 ③历史成本计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会计确认 (2)会计计量 (3)收益性支出 (4)资本性支出 (5)收入与费用配比 (6)历史成本 (7)重置成本 (8)可变现净值 (9)现值 (10)公允价值。 3.问题与应用 (1)什么是会计要素的确认?初始确认条件和在报表中的最终确认条件分别是 什么? (2)什么是会计要素的计量?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计量属性有哪几种? 第四节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1.主要内容 (1)收付实现制 (2)权责发生制 (1)权责发生制的含义 (2)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方法举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权责发生制 (2)收付实现制 3.问题与应用 (1)什么是收付实现制? (2)举例说明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方法; (3)什么是权责发生制? (4)举例说明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方法。 (三)思考与实践 (1)为什么要确定会计假设? (2)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有何关系?如何权衡它们之间的关系? (3)各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对会计工作的实际要求和具体影响是什么?
(4)如何选择会计计量属性?会计计量属性选择对会计计量结果的影响是什么? (5)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区别与应用? (6)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理解与应用? (7)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在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方面有何区别?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或者投影相结合。对教材 中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课堂讲解,并结合教学案例、学生课堂练习、分组讨论、 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 (五)课程思政内容和方式 通过流程图、报表分析和本校学生真实创业案例融入课程思政内容。通过会计主 体的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国情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权责发生制与职业道 德、社会责任、仁爱之心、人生观相融合: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 坚持原则、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四章账户与复式记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账户的基本结构和设置原则、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以及企业常用会计 科目的内容,理解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简单的经济业务: 2.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内容:记账符号的含义、账户的结构、记账规则等;账 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以及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 3.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中融入工匠精神、遵纪守法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账户与会计科目 1.主要内容 (1)账户 ①账户及其设置原则 ②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名称会计事项发生的日期摘要(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 凭证号数(账户记录的依据) 金额(增加额、减少额及余额)。 ③账户的设置 (2)会计科目
9 (4)如何选择会计计量属性?会计计量属性选择对会计计量结果的影响是什么? (5)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区别与应用? (6)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理解与应用? (7)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在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方面有何区别?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或者投影相结合。对教材 中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课堂讲解,并结合教学案例、学生课堂练习、分组讨论、 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 (五)课程思政内容和方式 通过流程图、报表分析和本校学生真实创业案例融入课程思政内容。通过会计主 体的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国情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权责发生制与职业道 德、社会责任、仁爱之心、人生观相融合;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 坚持原则、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账户的基本结构和设置原则、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以及企业常用会计 科目的内容,理解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简单的经济业务; 2.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内容:记账符号的含义、账户的结构、记账规则等;账 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以及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 3.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中融入工匠精神、遵纪守法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账户与会计科目 1.主要内容 (1)账户 ①账户及其设置原则 ②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名称 会计事项发生的日期 摘要(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 凭证号数(账户记录的依据) 金额(增加额、减少额及余额)。 ③账户的设置 (2)会计科目
①会计科目的含义 ②会计科目的级次: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会计账户 (2)会计科目 (3)复式记账法(4)借贷记账法 过账试算平衡 3.问题与应用 (1)什么是账户?设置账户应尊循哪些原叫? (2)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中各项金额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什么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如何分类? 第二节复式记账原理 1.主要内容 (1)记账方法概述 (2)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 ①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 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 I必须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基础。 Ⅱ对每项经济业务,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等额记录。 必须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类型进行记录。 Ⅳ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必须平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单式记账法 (2)复式记账法 (3)借贷记账法 3.问题与应用 (1)什么是复式记账法?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2)复式记账法的作用是什么? 第三节借贷记账法 1.主要内容 (1)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演进 (2)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①记账符号 ②账户结构 ③记账规则 10
10 ①会计科目的含义 ②会计科目的级次: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会计账户 (2)会计科目 (3)复式记账法 (4)借贷记账法 过账 试算平衡 3.问题与应用 (1)什么是账户?设置账户应遵循哪些原则? (2)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中各项金额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什么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如何分类? 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 1.主要内容 (1)记账方法概述 (2)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 ①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 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 Ⅰ必须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基础。 Ⅱ对每项经济业务,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等额记录。 Ⅲ必须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类型进行记录。 Ⅳ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必须平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单式记账法 (2)复式记账法 (3)借贷记账法 3.问题与应用 (1)什么是复式记账法?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2)复式记账法的作用是什么? 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 1.主要内容 (1)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演进 (2)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①记账符号 ②账户结构 ③记账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