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人:马婷婷郭方 审核人:褚然。朱绍典 2013-05-13 《柳永词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 2.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3.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4.明确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技巧。 5.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从而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诗词鉴 赏能力 2.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2.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从而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2课时 【使用说明】 阅读诗词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读懂。要反复吟诵词作准确领悟作品的丰富内 涵,体会作品的不同风格。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词作,通过相关链接,全面了解作者 生活的时代及所处环境探究他们的人生历程准确而全面地把握作者寄寓在词作中的感情, 准确理解词作的主旨。 意境的欣赏是属于文学鉴赏较髙层次的_种学习活动。所谓“意境ˆ,就是作品所描绘 的自然、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会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鉴赏诗词时, 要运用联想和想象,透过字句和画面,去细心体会、感受作者的情怀,从而领会意境中所蕴 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诗词要注意方法技巧的学习揣摩,要学会品味语言、把握意象、理解意境、鉴赏表 达技巧,从而提高阅读鉴赏诗词的能力。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制作人:马婷婷 郭方彬 审核人:褚然 朱绍典 使用时间:2013-05-13 《柳永词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 点。 2.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3.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4.明确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技巧。 5.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从而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诗词鉴 赏能 力。 2..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2.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从而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2 课时 【使用说明】 阅读诗词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读懂。要反复吟诵词作,准确领悟作品的丰富内 涵,体会作品的不同风格。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词作,通过相关链接,全面了解作者 生活的时代及所处环境,探究他们的人生历程,准确而全面地把握作者寄寓在词作中的感情, 准确理解词作的主旨。 意境的欣赏是属于文学鉴赏较高层次的一种学习活动。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描绘 的自然、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会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鉴赏诗词时, 要运用联想和想象,透过字句和画面,去细心体会、感受作者的情怀,从而领会意境中所蕴 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诗词要注意方法技巧的学习揣摩,要学会品味语言、把握意象、理解意境、鉴赏表 达技巧,从而提高阅读鉴赏诗词的能力。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婷郭方 审核人:褚然。朱绍典 2013-05-13 2.扫清文字障碍,掌握诵读要领,熟读成诵。 知识链接 柳永(约987年一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和哥哥三复、三接都有文名, 号“柳氏三绝”。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 郎,故世称柳屯田。柳永中了科举,因他作的《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的句子,宋仁宗说:“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因而落榜,柳永 后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 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 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 大影响。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 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他的词集《乐章集》 2、关于词的发展: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 盛行于宋代。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 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 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 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婉约词,词的一种流派,这一类词 修辞婉转、表现细腻。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 的方法表现情绪 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它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词调很多,每种 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同时,同一词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西江月,又名 步虚词,江月令 除了字数较少的小令,大多数词要分段,一段叫一片,又叫一阕。一般分为两段,少 数分为三四段 《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 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于是写此词投赠。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 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写投赠之意。我们也不妨把它作为写杭州风景的作品。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均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可与北宋都城汴京 媲美.所以柳永便铺陈其繁华富庶。 《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是天下景观。调名当取其意 二、检查预习 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并注意写法 参差(cenc)堤沙(d)天堑(qian)珠玑(j)罗琦(qi)豪奢(she) 重湖(ch6ng)叠巘(yan)羌管( qiang)钓叟(S6u)千骑(j)乘醉( cheng) 骤雨(zhou)凝噎(ye)暮霭(ai) 、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试读 2.教师范读。 点拨:把握词的感情基调,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欣喜赞许之情,正确把握读音及停顿 3、自读
制作人:马婷婷 郭方彬 审核人:褚然 朱绍典 使用时间:2013-05-13 2.扫清文字障碍,掌握诵读要领,熟读成诵。 一、知识链接 1、柳永(约 987 年—约 1053 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和哥哥三复、三接都有文名, 号“柳氏三绝”。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 郎,故世称柳屯田。柳永中了科举,因他作的《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的句子,宋仁宗说:“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因而落榜,柳永 后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 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 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 大影响。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 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他的词集《乐章集》。 2、关于词的发展: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 盛行于宋代。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90 字)、长调(91 字以 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 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 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婉约词,词的一种流派,这一类词 修辞婉转、表现细腻。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 的方法表现情绪。 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它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词调很多,每种 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同时,同一词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西江月,又名 步虚词,江月令。 除了字数较少的小令,大多数词要分段,一段叫一片,又叫一阕。一般分为两段,少 数分为三四段。 《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 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于是写此词投赠。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 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写投赠之意。我们也不妨把它作为写杭州风景的作品。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均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可与北宋都城汴京 媲美.所以柳永便铺陈其繁华富庶。 《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是天下景观。调名当取其意。 二、检查预习 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并注意写法: 参差..(cēn cī) 堤.沙(dī ) 天堑.(qiàn ) 珠玑.(jī ) 罗琦.(qí) 豪奢.(shē ) 重.湖(chó ng) 叠巘.(yǎn) 羌.管(qiāng) 钓叟.(sǒu) 千骑.(jì) 乘.醉(chéng) 骤.雨(zhò u) 凝噎.(yē ) 暮霭.(ǎi ) 三、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试读。 2.教师范读。 点拨:把握词的感情基调,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欣喜赞许之情,正确把握读音及停顿。 3、自读
制作人:马婷婷郭方 审核人:褚然。朱绍典 2013-05-13 四、拓展阅读 1、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昊宫。吴酒一杯舂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晩复相逢! 2、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作业: 1.背诵诗文。 2.做本课《同步学案》基础知识梳理和和课内探究两部分练习 我的疑惑: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课内探究学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制作人:马婷婷 郭方彬 审核人:褚然 朱绍典 使用时间:2013-05-13 四、拓展阅读 1、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作业: 1.背诵诗文。 2.做本课《同步学案》基础知识梳理和和课内探究两部分练习。 我的疑惑: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学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制作人:马婷婷郭方 审核人:褚然。朱绍典 1.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2.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品味语言,探宄鉴赏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 上阙主要描写杭州山水之美丽,城市之繁荣:写法上层层铺叙.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 开步步深入。各句均有不同侧面:东南形胜——从地理角度;三吴都会一从都市角度;钱 塘自古一从历史角度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都会”:“云树绕 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天涯”侧重刻画“形胜”;“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侧重突出了杭 州的富庶繁华.这几句具体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2.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词曲论》中说:“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 “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态。本词就 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 【上阕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整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寥寥数语运用了动 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抗州的繁荣、美丽、富饶,西湖 与钱塘胜景尽收眼底。】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得好?若将“卷”字改为“推” 字好不好?为什么? 【“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雄伟气 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沉重,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 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4词的下阙是从几个方面抒写杭州风貌的? 【词的下阕首先从湖山胜状、四时风物、昼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穷其美好风貌; 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 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洋溢着祥和欢乐的气氛。最后盛 赞郡守孙何的声势和雅望,“烟霞”照应前边“云树”等自然景色,使对孙何的称颂与全词 自然融为一体。】 名句赏析,拓展延伸 1、你认为这首词写得最好的是哪一句?请加以赏析。 策略点拨:第一步,联想画面:第二步,赏析手法;第三步,品味修辞(包括词语使用) 第四步,体悟情感;第五步,感受效果;第六步,综合表述 例:“重潮叠巘淸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句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十分精彩。 写秀色山水重重叠叠,陆上是“三秋桂子”,水面则是“十里荷花”,本非一时之木,但写来 则色香一片,如见如嗅。使人忘记了桂子荷花本不同时,它们呈现在一副画面上,使词打破 了时序的界限,让人陶醉在美丽的花丛中。 2、杭州西湖是美的。古代诗人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很多.你能举出几例吗? 【苏轼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睛后雨》)也是写山和水两方面的。宋之问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灵隐寺》写出了杭州有名的桂花。南宋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合讨论探究 1.总结本词在写景方面的艺术技巧 【点染、铺叙】
制作人:马婷婷 郭方彬 审核人:褚然 朱绍典 使用时间:2013-05-13 1.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2. 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一、品味语言,探究鉴赏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 上阙主要描写杭州山水之美丽,城市之繁荣:写法上层层铺叙.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 开步步深入。各句均有不同侧面:东南形胜——从地理角度;三吴都会——从都市角度;钱 塘自古——从历史角度。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都会”;“云树绕 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天涯” 侧重刻画“形胜”;“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侧重突出了杭 州的富庶繁华.这几句具体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2.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词曲论》中说:“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 “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态。本词就 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 【上阕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整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寥寥数语运用了动 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抗州的繁荣、美丽、富饶,西湖 与钱塘胜景尽收眼底。】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得好?若将“卷”字改为“推” 字好不好?为什么? 【“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雄伟气 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沉重,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 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4.词的下阙是从几个方面抒写杭州风貌的? 【词的下阕首先从湖山胜状、四时风物、昼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穷其美好风貌; 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 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洋溢着祥和欢乐的气氛。 最后盛 赞郡守孙何的声势和雅望,“烟霞”照应前边“云树”等自然景色,使对孙何的称颂与全词 自然融为一体。】 二、名句赏析,拓展延伸 1、你认为这首词写得最好的是哪一句?请加以赏析。 策略点拨:第一步,联想画面;第二步,赏析手法;第三步,品味修辞(包括词语使用); 第四步,体悟情感;第五步,感受效果;第六步,综合表述。 例:“重潮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这句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十分精彩。 写秀色山水重重叠叠,陆上是“三秋桂子”,水面则是“十里荷花”,本非一时之木,但写来 则色香一片,如见如嗅。使人忘记了桂子荷花本不同时,它们呈现在一副画面上,使词打破 了时序的界限,让人陶醉在美丽的花丛中。 2、杭州西湖是美的。古代诗人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很多.你能举出几例吗? 【苏轼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睛后雨》)也是写山和水两方面的。宋之问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灵隐寺》写出了杭州有名的桂花。南宋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合讨论探究 1.总结本词在写景方面的艺术技巧。 【点染、铺叙】
制作人:马婷婷郭方 审核人:褚然。朱绍典 2013-05-13 2总结本词的主旨。(词的内容与投赠之意有何关系?) 这首词上阙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力描写杭州黎民百姓安居乐 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赞美了杭州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客观上反映 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所显现的繁荣太平景象,主观上含蓄巧妙地颂扬了拜谒对 象一一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 四、作业布置 1.默写本词。 2背诵《雨霖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2.明确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技巧。 导入新课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倚红偎翠、浅斟 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冋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 多反映了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 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明确目标 1美美地听—一感受词的语言美。 2美美地读——语感训练 3.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 4拓展延伸 三、学习过程 ☆★第一步:美美地听一感受词的语言美。 播放录音。 (1)第一次听:进行语感熏陶,注意节奏。 (2)第二次听:感受词的意境,注意情感的运用 ☆★第二步:美美地读—语感训练。 (1)第一次读:再播录音,学生小声仿读 (2)第二次读:教师范读一小节,作节奏指导,学生自主朗读训练。 3)第三次读:抽检学生朗读情况,来个小比赛,看谁朗读得最好。(先抽两个学生 分别朗读上片和下片,由同学评价,若认为自己朗读得更好的,可以向他们挑战) ☆★第三步: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 1.老师作诗词鉴赏技法指导 第一步,联想画面:第二步,赏析手法;第三步,品味修辞(包括词语使用):第四步, 体悟情感:第五步,感受效果:第六步,综合表述。 (1)由意象品味意境 (2)语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3)写作技巧:把握写作技巧 2小组讨论: (1)找意象,说作用 【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
制作人:马婷婷 郭方彬 审核人:褚然 朱绍典 使用时间:2013-05-13 2.总结本词的主旨。(词的内容与投赠之意有何关系?) 这首词上阙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力描写杭州黎民百姓安居乐 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赞美了杭州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客观上反映 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所显现的繁荣太平景象,主观上含蓄巧妙地颂扬了拜谒对 象——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 四、作业布置 1.默写本词。 2.背诵《雨霖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2.明确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技巧。 一、导入新课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倚红偎翠、浅斟 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 多反映了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 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二、明确目标 1.美美地听——感受词的语言美。 2.美美地读——语感训练。 3.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 4.拓展延伸 三、学习过程 ☆★第一步:美美地听——感受词的语言美。 播放录音。 (1)第一次听:进行语感熏陶,注意节奏。 (2)第二次听:感受词的意境,注意情感的运用。 ☆★第二步:美美地读——语感训练。 (1)第一次读:再播录音,学生小声仿读。 (2)第二次读:教师范读一小节,作节奏指导,学生自主朗读训练。 (3)第三次读:抽检学生朗读情况,来个小比赛,看谁朗读得最好。(先抽两个学生 分别朗读上片和下片,由同学评价,若认为自己朗读得更好的,可以向他们挑战) ☆★第三步: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 1.老师作诗词鉴赏技法指导 第一步,联想画面;第二步,赏析手法;第三步,品味修辞(包括词语使用);第四步, 体悟情感;第五步,感受效果;第六步,综合表述。 (1)由意象品味意境。 (2)语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3)写作技巧:把握写作技巧。 2.小组讨论: (1)找意象,说作用。 【意象:寒蝉 长亭 骤雨 兰舟 烟波 暮霭 楚天 杨柳岸 晓风 残月】 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