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①求,冉有。无乃……与,表示对情况的推定, 含推断语气,相当于“恐怕……吧” ②尔,你,指冉有,宾语前置。是,助词,宾 语提前的标志。 ③过,责备,动词。“与”通“欤”,语气 词,用在句末表推测,可译为“吧”、“吗”。 【本句表达了孔子对弟子的批评,又鲜明地显 示了自己的观点】 译:孔子说:“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①求,冉有。无乃··· ···与,表示对情况的推定, 含推断语气,相当于“恐怕··· ···吧”。 ②尔,你,指冉有,宾语前置。是,助词,宾 语提前的标志。 ③过,责备,动词。 “与”通“欤”,语气 词,用在句末表推测,可译为“吧”、“吗”。 【本句表达了孔子对弟子的批评,又鲜明地显 示了自己的观点】 译:孔子说:“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 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①夫:发语词。者,助词。 ②以为:把…作为。“以为”是“以之为”的 省略,“之”指颛臾。 ③是:这或者判断词。 令译:颛臾,过去先王曾经让他担任东蒙山的主祭 人,而且在(鲁国的)国境之内了,这是鲁国的 臣属啊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 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①夫:发语词。者,助词。 ②以为:把 …作为。“以为”是“以之为”的 省略,“之”指颛臾。 ③是:这或者判断词。 ❖ 译:颛臾,过去先王曾经让他担任东蒙山的主祭 人,而且在(鲁国的)国境之内了,这是鲁国的 臣属啊
冷何以伐为? “何以.为?”是反问句式。 何以:以何,宾语前置 译: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 何以伐为? “何以……为?”是反问句式。 何以:以何, 宾语前置 ❖译: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 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要攻打颛臾。冉求、季路去拜见孔子 说:“季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了。”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 王以为东蒙主 孔子说:“冉有!熟怕要责备你吧?颛臾,过 去先王曾经让他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而且在(鲁国的)国境之内了,这是鲁国的臣 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 将有事于颛臾。” ◼ 季氏将要攻打颛臾。冉求、季路去拜见孔子, 说:“季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了。” ◼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 王以为东蒙主, ◼ 孔子说:“冉有!恐怕要责备你吧?颛臾,过 去先王曾经让他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 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而且在(鲁国的)国境之内了,这是鲁国的臣 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第一次对话 问题 对于“将伐颛臾”一事,孔子 是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
第一次对话 ◼ 问题 ◼对于“将伐颛臾”一事,孔子 是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