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集》,有删改) 【注】①交:交通,通气。②路寝:帝王正殿所在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特视之,谢恩见辞 特:只,不过 B.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 象:好像 C.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 禄:福气 D.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恨:遗憾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当时朝廷上下不通气的状况的一组是 ①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 ②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惴惴而退。 ③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 ④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⑤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 ⑥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朝中叶,皇帝不过问政事,君臣互相见面,只在皇上临朝的短时间内。上下之间 只不过靠奏章、批答互相关联,针对这一情况,王鏊写了本文上奏皇帝 B.文章认为,明朝重大朝会在奉天殿,平日朝奏在奉天门,只是一直以来缺少内朝制 度,以致上下之间的意见阻塞不通:天下的弊病,因此积累起来。 文章提出,希望大臣常问皇帝起居,侍从等轮流回答咨询,各部门有事不易决断的 君臣当面讨论解决,群臣上殿陈奏,都能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D.文章引经据史,条理分明,尖锐地指出君臣之间间隔不通的危害,切中时弊:提出 恢复内朝亲政的办法,希望借此改变朝廷上下不通气的现状 四、(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3分) (2)君日出而视朝,退适路寝听政。(3分) (3)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 又归去。惜舂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
(选自《明代文集》,有删改) 【注】①交:交通,通气。②路寝:帝王正殿所在。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上特.视之,谢恩见辞 特:只,不过 B.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 象:好像 C.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 禄:福气 D.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恨:遗憾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当时朝廷上下不通气的状况的一组是 ( ) ①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 ②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惴惴而退。 ③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 ④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⑤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 ⑥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明朝中叶,皇帝不过问政事,君臣互相见面,只在皇上临朝的短时间内。上下之间, 只不过靠奏章、批答互相关联,针对这一情况,王鏊写了本文上奏皇帝。 B.文章认为,明朝重大朝会在奉天殿,平日朝奏在奉天门,只是一直以来缺少内朝制 度,以致上下之间的意见阻塞不通;天下的弊病,因此积累起来。 C.文章提出,希望大臣常问皇帝起居,侍从等轮流回答咨询,各部门有事不易决断的 君臣当面讨论解决,群臣上殿陈奏,都能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D.文章引经据史,条理分明,尖锐地指出君臣之间间隔不通的危害,切中时弊;提出 恢复内朝亲政的办法,希望借此改变朝廷上下不通气的现状。 四、(24 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3 分) (2)君日出而视朝,退适路寝听政。(3 分) (3)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4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 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干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 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此词作于1179年,距辛弃疾北方起义、南归宋朝已过去了十六个年头。②长 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据说陈皇后听说司马相如文章天下最工, 便送去重金,求解愁辞赋,得《长门赋》。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有所感悟,又宠幸了 陈皇后 (1)此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4分) (2)词中写道“闲愁最苫”,那么作者写出了哪些“闲愁”呢?请结合本词加以分析。(4分) 15.填空。(6分)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呜呼!①,非秦也;② 非天下也。”这是在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的做法;苏洵的《六国论》 中说:“悲夫!有如此之势,_③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④!”是用六国破灭 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的失策。 (2)中国现代作家⑤创作的小说《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 的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⑥》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 的鸿篇巨著”。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银行里的小男孩 【美】菲利普罗斯 已经是午饭时间,储蓄所里只有一个职员在值班。那是一位大约40岁的男人,紧贴头 皮的头发,小胡子,整洁、笔挺的棕色西装,身上的每一处都暗示着,他是位细心谨慎的 这位职员正站在柜台后面,柜台前站着一个白人男孩,黄棕色的头发,穿着一件Ⅴ领 的毛线衣、一条卡其裤和双平底鞋。我想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看起来更像一名初中生 而不是银行的顾客。 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但是我不明白;他对银行职员说,“我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 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此词作于 1179 年,距辛弃疾北方起义、南归宋朝已过去了十六个年头。②长 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据说陈皇后听说司马相如文章天下最工, 便送去重金,求解愁辞赋,得《长门赋》。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有所感悟,又宠幸了 陈皇后。 (1)此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4 分) (2)词中写道“闲愁最苦”,那么作者写出了哪些“闲愁”呢?请结合本词加以分析。(4分) 15.填空。(6 分)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呜呼! ① ,非秦也; ② , 非天下也。”这是在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的做法;苏洵的《六国论》 中说:“悲夫!有如此之势, ③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④ !”是用六国破灭 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的失策。 (2)中国现代作家 ⑤ 创作的小说《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 的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 ⑥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 的鸿篇巨著”。 五、(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银行里的小男孩 【美】菲利普·罗斯 已经是午饭时间,储蓄所里只有一个职员在值班。那是一位大约 40 岁的男人,紧贴头 皮的头发,小胡子,整洁、笔挺的棕色西装,身上的每一处都暗示着,他是一位细心谨慎的 人。 这位职员正站在柜台后面,柜台前站着一个白人男孩,黄棕色的头发,穿着一件 V 领 的毛线衣、一条卡其裤和一双平底鞋。我想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看起来更像一名初中生, 而不是银行的顾客。 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但是我不明白,”他对银行职员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