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科技法规包括:颁布实施了《黑龙江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黑龙江省科 学技术进步条例》、《黑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条例》、《黑龙江省促进科技转化条 例》、《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 术推广法>办法》等。2001年、2002年省科技厅先后制定了《黑龙江省高新 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黑龙江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 认定条件和办法的实施细则》、《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计划首席专家制实施办法》 《省属科硏机构体制改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办 法实施细则》、《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意见》、《黑龙江省科技 企业孵化器认定暂行办法》和《黑龙江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项目验收 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初步完善了地方科技政策法规体系。随着科硏体制改革 的不断深化,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相互依存度的不断提高,政策法规的制度动力 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政府管理 在政府主导与宏观调控条件下,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 与创新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目前科技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宏观调控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我省在创新活动组织、创新资源配置 和创新制度供给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战略协同机制。一是有关部门、 各地方之间在创新组织中彼此分割、相互脱节,重复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创新 效率不高,无法真正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军民两大研发及产业体系之间 长期处于分离状态,造成两大创新体系的割裂、封闭。一些重要的研发活动往 往在军民两个体系间重复进行,不适应当今军民技术日趋融合、高新技术两用 化的趋势
11 地方科技法规包括:颁布实施了《黑龙江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黑龙江省科 学技术进步条例》、《黑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条例》、《黑龙江省促进科技转化条 例》、《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 术推广法>办法》等。2001 年、2002 年省科技厅先后制定了《黑龙江省高新 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黑龙江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 认定条件和办法的实施细则》、《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计划首席专家制实施办法》、 《省属科研机构体制改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办 法实施细则》、《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意见》、《黑龙江省科技 企业孵化器认定暂行办法》和《黑龙江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项目验收 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初步完善了地方科技政策法规体系。随着科研体制改革 的不断深化,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相互依存度的不断提高,政策法规的制度动力 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4、政府管理 在政府主导与宏观调控条件下,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 与创新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目前科技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宏观调控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我省在创新活动组织、创新资源配置 和创新制度供给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战略协同机制。一是有关部门、 各地方之间在创新组织中彼此分割、相互脱节,重复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创新 效率不高,无法真正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军民两大研发及产业体系之间 长期处于分离状态,造成两大创新体系的割裂、封闭。一些重要的研发活动往 往在军民两个体系间重复进行,不适应当今军民技术日趋融合、高新技术两用 化的趋势
(2)创新环境不尽人意。一是在硬环境方面,科技基础条件十分薄弱,公 共科技的基础平台远未形成。科技基础条件投入长期严重不足,科技基础设施 普遍比较落后广大科技人员及社会公众难以迅速了解国际科技发展最新动态, 难以得到必要的公共科技基础支持。同时,由于缺乏全省层次上的整体规划和 统筹布局,实践中无法实现科技资源和基础条件的有效共享,造成有限的资源 分散、重复和浪费。二是在软环境方面,有关创新的制度、政策和文化不能适 应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3)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及行业管理部门制定的五年规划有的流于形式,规 划水平还有待提高,战略重点不够突出,难以起到宏观指导作用。年度计划过 于关注战术层的项目,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重视不够, 只是大量零散项目的简单堆积。科技投入缺乏绩效评价标准,科技管理部门缺 少问责制等,致使有限的科技投入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创新文化 (1)创新主体的创新观念陈旧落后,小富即安,循规蹈矩,风险意识差 对新思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持观望态度,对科学技术、机制体制和管 理等先进生产力要素认识不足。 (2)部分企业自主创新热情不高,等靠要思想普遍存在,致使地区性创新 活动不活跃,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缓慢 (3)缺乏科学、透明、公开、合理的学术成果评价标准体系,存在着虛夸 和浮躁情绪,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填补空白很多,而发明专利不多 (4)有的科技工作者科学价值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离,经济功利性强 追逐个人名利、职称、待遇等物质层面,而放弃了对科学探索价值的认同,精
12 (2)创新环境不尽人意。一是在硬环境方面,科技基础条件十分薄弱,公 共科技的基础平台远未形成。科技基础条件投入长期严重不足,科技基础设施 普遍比较落后,广大科技人员及社会公众难以迅速了解国际科技发展最新动态, 难以得到必要的公共科技基础支持。同时,由于缺乏全省层次上的整体规划和 统筹布局,实践中无法实现科技资源和基础条件的有效共享,造成有限的资源 分散、重复和浪费。二是在软环境方面,有关创新的制度、政策和文化不能适 应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3)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及行业管理部门制定的五年规划有的流于形式,规 划水平还有待提高,战略重点不够突出,难以起到宏观指导作用。年度计划过 于关注战术层的项目,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重视不够, 只是大量零散项目的简单堆积。科技投入缺乏绩效评价标准,科技管理部门缺 少问责制等,致使有限的科技投入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创新文化 (1)创新主体的创新观念陈旧落后,小富即安,循规蹈矩,风险意识差。 对新思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持观望态度,对科学技术、机制体制和管 理等先进生产力要素认识不足。 (2)部分企业自主创新热情不高,等靠要思想普遍存在,致使地区性创新 活动不活跃,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缓慢。 (3)缺乏科学、透明、公开、合理的学术成果评价标准体系,存在着虚夸 和浮躁情绪,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填补空白很多,而发明专利不多。 (4)有的科技工作者科学价值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离,经济功利性强, 追逐个人名利、职称、待遇等物质层面,而放弃了对科学探索价值的认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