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区外156家)占总数的6888%这582家企业2002年工业总产值51824 亿元;总收入5794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1.20万元/人年;技术性收入 和高新技术产品收入26251亿元,占总收入的4531%;利税5679亿元,人 均利税306万元;职工总数185724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57688人,占 总数的3106%。在这582家企业中,总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67家, 占总数的28.69%;其中总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12家;总收入10-5亿元 以上的9家;总收入5-1亿元的共51家;总收入1亿元-5000万元的38 家;总收入5000-3000万元以上的57家 (3)民营科技企业基本情况。到2002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到 了5470户,技工贸总收入361.68亿元,净利润23.60亿元,缴税总额24.18 亿元,资产总额580.35亿元,总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62户。目前民营科技 企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民营科技企业群体不断扩大,参与国有企业改 造初见端倪;二是民营科技企业对我省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加大,经济效益有 所增加;三是民营科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应变能力越来越强,四是民 营科技企业的资产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五是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 会,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六是各地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亟待改 观。 5、科技基地 (1)重点实验室。我省自1990年开始组建第一批重点实验室以来,至 2003年共批准组建26个重点实验室(其中包括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已经验收挂牌的有5个,共计投入 经费4255万元(省科技厅投入2155万元,依托单位自筹900万元,通过横
6 家,区外 156 家),占总数的 68.88%。这 582 家企业 2002 年工业总产值 518.24 亿元;总收入 579.40 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 31.20 万元/人·年;技术性收入 和高新技术产品收入 262.51 亿元,占总收入的 45.31%;利税 56.79 亿元,人 均利税 3.06 万元;职工总数 185724 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 57688 人,占 总数的 31.06%。在这 582 家企业中,总收入 3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 167 家, 占总数的 28.69%;其中总收入 10 亿元以上的企业 12 家;总收入 10-5 亿元 以上的 9 家;总收入 5-1 亿元的共 51 家;总收入 1 亿元-5000 万元的 38 家;总收入 5000-3000 万元以上的 57 家。 (3)民营科技企业基本情况。到 2002 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到 了 5470 户,技工贸总收入 361.68 亿元,净利润 23.60 亿元,缴税总额 24.18 亿元,资产总额 580.35 亿元,总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 62 户。目前民营科技 企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民营科技企业群体不断扩大,参与国有企业改 造初见端倪;二是民营科技企业对我省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加大,经济效益有 所增加;三是民营科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应变能力越来越强,四是民 营科技企业的资产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五是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 会,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六是各地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亟待改 观。 5、科技基地 (1)重点实验室。我省自 1990 年开始组建第一批重点实验室以来,至 2003 年共批准组建 26 个重点实验室(其中包括 2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一个 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已经验收挂牌的有 5 个,共计投入 经费 4255 万元(省科技厅投入 2155 万元,依托单位自筹 900 万元,通过横
向委托合作和纵向课题经费投入1200万元)据统计,全省重点实验室共承担 各级科研任务220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62项,并与日本、美国、德国、加 拿大、俄罗斯等国的高校、科研单位等建立了合作关系。重点实验室为我省的 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2)试基地。2002年共有省属科研单位中试基地22家从业人员1041 人,其中高级职称282人,中级职称280人,初级职称135人。投入总额为 6138万元,其中科技厅投入2153万元,单位自筹3484万元。年未资产总额 6774万元,净利润922万元。中试基地自组建以来,共出成果603项,其中 国际领先1项,国际先进37项,国内领先162项,国内先进102项。 (3)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到2002年我省共有8家工程技术开发研究 中心,分别是大豆、乳业、软件、包裝食品机械、亚麻、种植业机械、寒地建 筑、胶粘剂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其中大豆和乳业工程中心是国家级的。寒 地建筑工程中心正在争取国家级工程中心。正在筹建的省级工程中心有:中药 材、医药、电站设备、三次采油、采煤及安全防护等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 6、科技园区 (1)国家级高开区。截止到2002年底,哈尔滨、大庆两个国家级高新区 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60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330亿元,利税1986 亿元。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9月,1991年3月经国务院 批准成为全国首批、黑龙江省第一家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总规划面积为23.9 平方公里,主要分为集中区、政策区和科技园区三部分。集中区包括南岗集中 区(5.6平方公里),迎宾路集中区(12.2平方公里)科技园区主要包括哈工 大、哈理工、哈东、农业大学园区等
7 向委托合作和纵向课题经费投入 1200 万元)。据统计,全省重点实验室共承担 各级科研任务 220 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 62 项,并与日本、美国、德国、加 拿大、俄罗斯等国的高校、科研单位等建立了合作关系。重点实验室为我省的 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中试基地。2002 年共有省属科研单位中试基地 22 家,从业人员 1041 人,其中高级职称 282 人,中级职称 280 人,初级职称 135 人。投入总额为 6138 万元,其中科技厅投入 2153 万元,单位自筹 3484 万元。年末资产总额 6774 万元,净利润 922 万元。中试基地自组建以来,共出成果 603 项,其中 国际领先 1 项,国际先进 37 项,国内领先 162 项,国内先进 102 项。 (3)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到 2002 年我省共有 8 家工程技术开发研究 中心,分别是大豆、乳业、软件、包装食品机械、亚麻、种植业机械、寒地建 筑、胶粘剂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其中大豆和乳业工程中心是国家级的。寒 地建筑工程中心正在争取国家级工程中心。正在筹建的省级工程中心有:中药 材、医药、电站设备、三次采油、采煤及安全防护等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 6、科技园区 (1)国家级高开区。截止到 2002 年底,哈尔滨、大庆两个国家级高新区 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 1608 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 1330 亿元,利税 198.6 亿元。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 1988 年 9 月,1991 年 3 月经国务院 批准成为全国首批、黑龙江省第一家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总规划面积为 23.9 平方公里,主要分为集中区、政策区和科技园区三部分。集中区包括南岗集中 区(5.6 平方公里),迎宾路集中区(12.2 平方公里)。科技园区主要包括哈工 大、哈理工、哈东、农业大学园区等
2001年7月,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做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 术开发区管理机构合并的决定,同年12月份完成了两区管理机构的调整。调 整后对外仍挂哈高新区和哈经开区两块牌子,由一套人马对两个开发区进行统 管理。 大庆高新区规划面积47.33平方公里,其中主体区3065平方公里,“两 翼”化工园区16.68平方公里(宏伟园区1058平方公里,兴化园区51平方 公里)10年来,高新区管委会累计投资118亿元用于主体区基础设施建设, 已经开发了9平方公里,实现“七通一平”,建成了产业、科教、管理服务、金 融商贸、居住5个功能分区,正在建设大学园、创业园、医药园、软件园等专 业园。主体区已成为大庆市东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融产业发展、商贸、 教育、医疗、居住、休闲为一体的科技园区初具规模,成为黑龙江省投资环境 最好的地区之一。至2002年底,共发展企业1038家,开发生产出400多种 高新技术产品,其中有12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75 亿元,年均增长71.9%;实现工业总产值385亿元,年均增长97.7%;完成利 税56.6亿元,年均增长67%。2002年,大庆高新技术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 入162亿元工业总产值106亿元利税15.2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35%、 309%和385%,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地方工业总量的41%,拉动地方经济 144个百分点 (2)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截止到2002年底,哈尔滨南岗、牡丹江阳明、 大庆让胡路、齐齐哈尔富拉尔基等四个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企业总数达到1912 户,职工人数3600人,技工贸总收入71.04亿元,利税925亿元,资产总额 7603亿元,R&D投入194亿元
8 2001 年 7 月,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做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 术开发区管理机构合并的决定,同年 12 月份完成了两区管理机构的调整。调 整后对外仍挂哈高新区和哈经开区两块牌子,由一套人马对两个开发区进行统 一管理。 大庆高新区规划面积 47.33 平方公里,其中主体区 30.65 平方公里,“两 翼”化工园区 16.68 平方公里(宏伟园区 10.58 平方公里,兴化园区 5.1 平方 公里)。10 年来,高新区管委会累计投资 11.8 亿元用于主体区基础设施建设, 已经开发了 9 平方公里,实现“七通一平”,建成了产业、科教、管理服务、金 融商贸、居住 5 个功能分区,正在建设大学园、创业园、医药园、软件园等专 业园。主体区已成为大庆市东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融产业发展、商贸、 教育、医疗、居住、休闲为一体的科技园区初具规模,成为黑龙江省投资环境 最好的地区之一。至 2002 年底,共发展企业 1038 家,开发生产出 400 多种 高新技术产品,其中有 12 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 575 亿元,年均增长 71.9%;实现工业总产值 385 亿元,年均增长 97.7%;完成利 税 56.6 亿元,年均增长 67%。2002 年,大庆高新技术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 入 162 亿元,工业总产值 106 亿元,利税 15.2 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 35%、 30.9%和 38.5%,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地方工业总量的 41%,拉动地方经济 14.4 个百分点。 (2)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截止到 2002 年底,哈尔滨南岗、牡丹江阳明、 大庆让胡路、齐齐哈尔富拉尔基等四个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企业总数达到 1912 户,职工人数 3600 人,技工贸总收入 71.04 亿元,利税 9.25 亿元,资产总额 76.03 亿元,R&D 投入 1.94 亿元
(二)创新活动基本情况 创新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三个阶 段创新活动的人员、经费及项目情况见下表1。 表1创新活动的人员、经费及项目情况表 人员(人年) 经费(万元) 项目 基础研究 2038 3976 1241 应用研究 42722 2449 式验发展 14856 102717 1957 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三个阶段所投入的人员、经费和项目的 情况看,基本符合创新活动规律,即基础硏究属于探索性的工作,项目数量比 较多,但经费力度相对较小,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所需的资金、人员等投入相 对要大很多。目前的问题是,在地方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基础研究与应用 研究、试验发展阶段的关联程度不高,基础硏究没有为应用硏究提供强大的创 新源头,应用研究也未能充分吸纳基础研究的成果,没有形成创新活动链。 (三)创新环境基本情况 1、科技条件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一般科技设施和设备。到2000年,我省共有国家科技部统管的23 种大型精密仪器621台,其中进口仪器470台,占总数的75.7%,国产仪器 151台,占总数的24.3%。年平均开机时间为600小时,机时利用率为29% (标准年开机时间为1800小时),大型精密仪器价值为12560.2万元。其中省
9 (二)创新活动基本情况 创新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三个阶 段创新活动的人员、经费及项目情况见下表 1。 表 1 创新活动的人员、经费及项目情况表 人员(人年) 经费(万元) 项目 基础研究 2038 3976 1241 应用研究 8739 42722 2449 试验发展 14856 102717 1957 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三个阶段所投入的人员、经费和项目的 情况看,基本符合创新活动规律,即基础研究属于探索性的工作,项目数量比 较多,但经费力度相对较小,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所需的资金、人员等投入相 对要大很多。目前的问题是,在地方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基础研究与应用 研究、试验发展阶段的关联程度不高,基础研究没有为应用研究提供强大的创 新源头,应用研究也未能充分吸纳基础研究的成果,没有形成创新活动链。 (三)创新环境基本情况 1、科技条件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一般科技设施和设备。到 2000 年,我省共有国家科技部统管的 23 种大型精密仪器 621 台,其中进口仪器 470 台,占总数的 75.7%,国产仪器 151 台,占总数的 24.3%。年平均开机时间为 600 小时,机时利用率为 29% (标准年开机时间为 1800 小时),大型精密仪器价值为 12560.2 万元。其中省
属、市属单位占51%,中直单位占49%。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仪器重复购置、技 术力量薄弱、仪器维修困难等。 (2)研究实验支撑体系。主要包括重点实验室体系和分析测试中心体系。 分析测试机构分布在主要地市的科技部门、大专院校、骨干行业之中,规模大 小不一,企业中一般都设有分析测试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门分割不能共 享、仪器水平不高、重复设置等。 2、科技型中介机构 (1)孵化器。到2002年底,全省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含高新技术创业 服务中心)21家,资金总额271121万元,总收入2207万元,从业人员332 人,场地面积506136平方米,在孵企业为1035个,累计毕业企业191个, 毕业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97834万元。 2)生产力促进中心。2003年1-10月,全省科技系统共有生产力促进 中心65家,从业人员404人,总资产64556万元,主要从事咨询服务、信息 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人才和技术中介及培育科技型企业等工作,服务 企业数量为1226个,为企业增加销售额为90483万元,增加利税6216.4万 元,为社会增加就业人数为23万人,中心总服务收益为8048万元。 (3)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目前全省科技系统成果推广机构,有的单独设立 (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或科技开发中心)有的没有独立机构而是作为科技部门的 项工作。省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有100万元的经费支持相关项目 3、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是创新环境的重要内容,为创新体系提供制度动力。一个创新系 统运行状况的优劣,可以直接反映出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的有效性。目前我省
10 属、市属单位占 51%,中直单位占 49%。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仪器重复购置、技 术力量薄弱、仪器维修困难等。 (2)研究实验支撑体系。主要包括重点实验室体系和分析测试中心体系。 分析测试机构分布在主要地市的科技部门、大专院校、骨干行业之中,规模大 小不一,企业中一般都设有分析测试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门分割不能共 享、仪器水平不高、重复设置等。 2、科技型中介机构 (1)孵化器。到 2002 年底,全省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含高新技术创业 服务中心)21 家,资金总额 27112.1 万元,总收入 2207 万元,从业人员 332 人,场地面积 506136 平方米,在孵企业为 1035 个,累计毕业企业 191 个, 毕业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 97834 万元。 (2)生产力促进中心。2003 年 1-10 月,全省科技系统共有生产力促进 中心 65 家,从业人员 404 人,总资产 6455.6 万元,主要从事咨询服务、信息 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人才和技术中介及培育科技型企业等工作,服务 企业数量为 1226 个,为企业增加销售额为 90483 万元,增加利税 6216.4 万 元,为社会增加就业人数为 2.3 万人,中心总服务收益为 804.8 万元。 (3)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目前全省科技系统成果推广机构,有的单独设立 (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或科技开发中心),有的没有独立机构而是作为科技部门的 一项工作。省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有 100 万元的经费支持相关项目。 3、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是创新环境的重要内容,为创新体系提供制度动力。一个创新系 统运行状况的优劣,可以直接反映出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的有效性。目前我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