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潮阳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创造/创伤 匍匐/璞玉文以载道/千载难逢 B.省亲/觉醒溯源/朔月怨自艾/方兴未艾 C.框架/眼眶证券/试卷度德量力/量体裁衣 D.作揖/缉査辟邪/偏僻飞来横祸/老气横秋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电信发展可谓二日千里,随着4G技术的面世,流量己成为手机网民的必要装备。为 让用户更爽快地体验4G极速,十天前广东移动就大招频出,比如且前推出的流量共享 流量转赠等新业务得到不少用户的青睐。今天,广东移动又使出流量服务“闪电拳”,与 腾讯联合推出微信“流量红包”活动,“流量红包”的横空出世,将再次掀起流量分享热 浪,玩转大流量时代 A.一日千里 B.目前 C.青睐 D.横空出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虽然人生道路有平坦可欣慰,有崎岖可感叹,有失落可惆怅,但在阳光的普照下 画着春夏秋冬的四季颜色。 B.市民最近频繁接到一些以证券商名义发来的短信和电话,内容不外乎是推荐股票、建 议投资、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等等,令人不胜其烦。 C.我们主任的办公桌上常年放着一张他女儿的照片,背面是她稚嫩的一行字:“爸爸我爱 你,你别做贪官。” D.对于这个工作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中的人,使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 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一个人认清了他在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 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②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
汕头市潮阳区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8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项是( )(3 分) A.创.造 /创.伤 匍.匐 / 璞.玉 文以载.道 / 千载.难逢 B.省.亲/ 觉醒. 溯.源 / 朔.月 自怨自艾. / 方兴未艾. C.框.架 / 眼眶. 证券. / 试卷. 度德量.力 / 量.体裁衣 D.作揖. / 缉.查 辟.邪 / 偏僻. 飞来横.祸 / 老气横.秋 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电信发展可谓一日千里,随着 4G 技术的面世,流量已成为手机网民的必要装备。为 让用户更爽快地体验 4G 极速,十天前广东移动就大招频出,比如目前推出的流量共享、 流量转赠等新业务得到不少用户的青睐。今天,广东移动又使出流量服务“闪电拳”,与 腾讯联合推出微信“流量红包”活动,“流量红包”的横空出世,将再次掀起流量分享热 浪,玩转大流量时代。 A.一日千里 B.目前 C.青睐 D.横空出世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 虽然人生道路有平坦可欣慰,有崎岖可感叹,有失落可惆怅,但在阳光的普照下,却 画着春夏秋冬的四季颜色。 B. 市民最近频繁接到一些以证券商名义发来的短信和电话,内容不外乎是推荐股票、建 议投资、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等等,令人不胜其烦。 C. 我们主任的办公桌上常年放着一张他女儿的照片,背面是她稚嫩的一行字:“爸爸我爱 你,你别做贪官。” D. 对于这个工作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中的人,使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 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4.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一个人认清了他在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 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②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
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 ③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竞想要什么 ④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 ⑤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 有效率的社会。 ⑥有人从未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的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 A.⑥③②①④⑤B.⑥③①④②⑤C.⑤⑥③②①④D.⑤③⑥①②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22分 王筠,字元礼,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 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 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 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 乃欣然就职。 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尝谓筠:“昔蔡伯喈见王 仲宣称曰:‘王公之孙也,吾家书籍,悉当相与。’仆虽不敏,请附斯言。自谢朓诸贤零落 已后,平生意好,殆将都绝,不谓疲暮,复逢口君。”约于郊居宅造阁斋,筠为草木十咏, 书之于壁,皆直写文词,不加篇题。约谓人云:“此诗指物呈形,无假题署。”约制《郊居 赋》,构思积时,犹未都毕,乃要筠示其草,筠读至“雌霓连蜷”,约抚掌欣曰:“仆尝 恐人呼为霓。”次至“坠石碮星”,及“冰悬坎而带坻”,筠皆击节称赞。约曰:“知音者 希,真赏殆绝,所以相要,政在此数句耳。” 累迁太子洗马,中舍人,并掌东宫管记。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锤、 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其见重如此。筠又与殷芸口方雅见礼焉 通元年以母优表职鳆有袭性毁癔礼服阅卮痣废久之。太清二年,侯景寇逼 筠时不入城。明年,太宗即位,以为太子詹事。筠旧宅先为贼口焚,乃寓居国子祭酒萧子云 宅,夜忽有盗攻之,惊惧坠井卒,时年六十九。家人十余人同遇害。 筠状貌寝小,长不满六尺。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节选自《梁书·王筠传》)
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 ③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④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 ⑤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 有效率的社会。 ⑥有人从未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的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 了。 A.⑥③②①④⑤ B. ⑥③①④②⑤ C. ⑤⑥③②①④ D.⑤③⑥①②④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22 分) 王筠,字元礼,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 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 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 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 乃欣然就职。 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尝谓筠:“昔蔡伯喈见王 仲宣称曰:‘王公之孙也,吾家书籍,悉当相与。’仆虽不敏,请附斯言。自谢朓诸贤零落 已后,平生意好,殆将都绝,不谓疲暮,复逢□君。”约于郊居宅造阁斋,筠为草木十咏, 书之于壁,皆直写文词,不加篇题。约谓人云:“此诗指物呈形,无假.题署。”约制《郊居 赋》,构思积时,犹未都毕,乃要筠示其草,筠读至“雌霓连蜷”,约抚掌欣抃曰:“仆尝 恐人呼为霓。”次至“坠石磓星”,及“冰悬坎而带坻”,筠皆击节称赞。约曰:“知音者 希,真赏殆绝,所以相要,政在此数句耳。” 累迁太子洗马,中舍人,并掌东宫管记。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 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其见重如此。筠又与殷芸□方雅见礼焉。 普通 元 年以 母 忧去 职 筠有 孝 性毁 瘠 过礼 服 阕后 疾 废 久之。太清二年,侯景寇逼, 筠时不入城。明年,太宗即位,以为太子詹事。筠旧宅先为贼□焚,乃寓居国子祭酒萧子云 宅,夜忽有盗攻之,惊惧坠井卒,时年六十九。家人十余人同遇害。 筠状貌寝.小,长不满六尺。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节选自《梁书·王筠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所多恨 恨:遗憾 B.以为不逮也 逮:及,比得上 C.无假题署 假:不真实 D.筠状貌寝小 寝:丑陋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不谓疲暮,复逢口君 ②筠又与殷芸口方雅见礼焉 ③筠旧宅先为贼口焚 A.①于②以③所 B.①与②且③所 C.①于②因③之 D.①与②于③者 7.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 B.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 C.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 D.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筠从小就聪明机敏,很小就能写文章,少年时所作的《芍药赋》文辞优美 B.王筠在沈约的墙壁上题写了十首诗,都指明事物,描绘出其形状,故不需加题目 C.对沈约创作的《郊居赋》,王筠在赞赏的同时也指出其不足,令沈约叹之为“知音”。 D.太清三年,王筠因遇到强盗围攻,不幸落井遇难,家人中十余人同时遇害。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王公之孙也,吾家书籍,悉当相与。(4分) ②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与刘孝绰见重当世。(3分) (2)从哪里可以看出王筠“见重当世”?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 何所多恨. 恨:遗憾 B. 以为不逮.也 逮:及,比得上 C. 无假.题署 假:不真实 D. 筠状貌寝.小 寝:丑陋 6.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不谓疲暮,复逢□君 ②筠又与殷芸□方雅见礼焉 ③筠旧宅先为贼□焚 A. ① 于 ② 以 ③ 所 B. ① 与 ② 且 ③ 所 C. ① 于 ② 因 ③ 之 D. ① 与 ② 于 ③ 者 7. 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普通元年/以母忧 去职 /筠有孝/性毁 瘠 过礼 /服阕 后/疾 废久 之 B. 普通元年/以母忧 去职 /筠 有 孝性 /毁 瘠 过礼 /服阕 后/疾 废久 之 C. 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 /筠 有 孝性 /毁 瘠 过礼 /服阕 /后 疾 废久 之 D. 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 /筠有孝/性毁 瘠 过礼 /服阕 /后 疾 废久 之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 王筠从小就聪明机敏,很小就能写文章,少年时所作的《芍药赋》文辞优美。 B. 王筠在沈约的墙壁上题写了十首诗,都指明事物,描绘出其形状,故不需加题目。 C. 对沈约创作的《郊居赋》,王筠在赞赏的同时也指出其不足,令沈约叹之为“知音”。 D. 太清三年,王筠因遇到强盗围攻,不幸落井遇难,家人中十余人同时遇害。 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王公之孙也,吾家书籍,悉当相与。(4 分) ②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与刘孝绰见重当世。(3 分) (2)从哪里可以看出王筠“见重当世”?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 分) 10.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除夜宿石头驿①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 寒灯独可亲
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①此诗是诗人任江西抚州刺史时期,除夕夜寄寓在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 江西岸),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时所作。 (1)清人沈德潜说“石城与金坛相距几何,而云万里乎?”可见石头驿与家乡相距不远, 诗人为何却用“万里”一词?(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明日又逢春”一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志士仁人 ”(《论语·卫灵公》) (2)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 美人》) (4)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晚唐苦吟现象成因探究 李木新 苦吟的一般含义是指在苦心推敲的同时反复出声地吟咏,谓作诗或改诗之专注与艰辛。 苦吟者诗成以后,在反复长吟中修改品味,常常达到痴迷的程度。 “苦吟”一词,在初唐已见,但其含义都与诗歌无甚关系。直到中唐,苦吟才与诗歌联 系在一起。孟郊为了科举题名而夜学苦吟,反复修改诗稿“夜学晓未休,苦吟神鬼愁”,诗中 的“苦吟”就是指“苦吟”这种作诗态度。至此以后,苦吟渐盛,到唐末五代成为一种普遍 的现象,代表诗人有贾岛、姚合、杜荀鹤等。 “苦吟”这种创作风尚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的时代。《诗经·王风·黍离》中“中 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的形象可以说是最早的苦吟诗人了。《楚辞·渔父》中“行 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也算是苦吟人。及此以后,苦吟诗人每代都有。杜甫 自述“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知君苦思缘诗瘦”。及至晩唐,贾岛、姚合、许 浑、杜荀鹤、方干、马戴等等的这些苦吟自名的诗人,使苦吟成为一种普遍的创作风尚,乃 至后代学者把苦吟诗人归作一诗派———苦吟诗派
一年将尽夜, 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 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 明日又逢春。 【注】①此诗是诗人任江西抚州刺史时期,除夕夜寄寓在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 江西岸),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时所作。 (1)清人沈德潜说“石城与金坛相距几何,而云万里乎?”可见石头驿与家乡相距不远, 诗人为何却用“万里”一词?(3 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明日又逢春”一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子曰:“志士仁人, , 。”(《论语·卫灵公》) (2)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李煜《虞 美人》) (4)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晚唐苦吟现象成因探究 李木新 苦吟的一般含义是指在苦心推敲的同时反复出声地吟咏,谓作诗或改诗之专注与艰辛。 苦吟者诗成以后,在反复长吟中修改品味,常常达到痴迷的程度。 “苦吟”一词,在初唐已见,但其含义都与诗歌无甚关系。直到中唐,苦吟才与诗歌联 系在一起。孟郊为了科举题名而夜学苦吟,反复修改诗稿“夜学晓未休,苦吟神鬼愁”,诗中 的“苦吟”就是指“苦吟”这种作诗态度。至此以后,苦吟渐盛,到唐末五代成为一种普遍 的现象,代表诗人有贾岛、姚合、杜荀鹤等。 “苦吟”这种创作风尚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的时代。《诗经・王风・黍离》中 “中 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的形象可以说是最早的苦吟诗人了。《楚辞・渔父》中“行 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也算是苦吟人。及此以后,苦吟诗人每代都有。杜甫 自述“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知君苦思缘诗瘦”。及至晚唐,贾岛、姚合、许 浑、杜荀鹤、方干、马戴等等的这些苦吟自名的诗人,使苦吟成为一种普遍的创作风尚,乃 至后代学者把苦吟诗人归作一诗派———苦吟诗派
晚唐安史之乱结束后,曾经强盛的唐王朝进入了由盛而衰的转折期。社会的苦难,个人 生活的愁苦,缅怀盛世的情怀必然会反映到文学中来。因此,贾岛姚合等的苦吟诗,通过个 人生活的穷苦来反映整个民族的灾难,在这个时候普遍出现也是必然的了。正如丹纳在《艺 术晢学》中所言:“悲伤既是时代的特征,那他在事物中看到的当然是悲伤。”概言之,在晚 唐那样一个江河日下、万方多难、黑暗腐败、风雨飘摇的时代与社会中,这群身处社会边缘 的诗人对于人生的体验大多只有痛苦与悲伤。正是如此,埋首于诗歌堆中,吟咏个人的愁苦 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晚唐时期的科目考试形式也多沿袭旧格。就取士标准看,进士重诗赋是天宝以来的总体 趋向,其时,中书门下或者皇帝本人对贡院所送进士科考生试卷的覆核主要是诗赋。而考生 也多凭依诗名而得取进士。因此,晩唐诗人多潜心研究诗歌,炼格律、炼字、炼声、炼意, 以求科举高中金榜题名。诗人苦吟作诗是为了在科举考试中可以中榜 中唐后期,朝政越来越走下坡路,黑暗腐败的末世来临,佛教的土壤便广为滋生,在晩 唐佛教兴盛起来。在佛教看来,人生的真相、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苦”字,要想脱离这受 苦受难的尘世,除了以解脱为其宗旨的佛门别无他法。及至晚唐,朋党之争、宦官专权、藩 镇割据等社会矛盾愈演愈烈,社稷将危已成了一个无可挽救的事实。这些对于晚唐诗人而言, 只有悲苦和失望。佛教的苦谛说及其解脱理论就为他们敞开了大门,使他这些知识分子从思 想上或是行动上投向了佛门的怀抱。苦吟诗人贾岛和周贺早年曾出家,而僧禅题材的作品也 大量出自苦吟诗人之手。晚唐佛教的兴盛成为了苦吟现象形成的催生剂。 晩唐诗的衰飒就像秋天的萧瑟,夏之繁花与秋之硕果不应该分孰优孰劣,盛唐诗之豪迈 与晚唐诗之衰飒也不应该分孰优孰劣,只是时代气候不同而导致风格不同而己。 (选自《太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有删改) 12.下列与“苦吟”相关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选对一项给2分, 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A.“苦吟”是指诗人在作诗时对诗句苦心推敲,在诗成以后,反复长吟,修改品味,形 容作诗或改诗之专注与艰辛 B.“苦吟”一词出现在初唐,与诗歌没有关系,直到中唐,苦吟才与诗歌联系在 到唐末五代苦吟逐渐兴盛 C.“苦吟”这种创作风尚的源头在《诗经》时代已出现,比如《诗经·王风·黍离》中 “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的作者就是最早的苦吟诗人。 D.“苦吟”在晚唐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创作风尚,涌现了一大批以苦吟知名的诗人,所以
晚唐安史之乱结束后,曾经强盛的唐王朝进入了由盛而衰的转折期。社会的苦难,个人 生活的愁苦,缅怀盛世的情怀必然会反映到文学中来。因此,贾岛姚合等的苦吟诗,通过个 人生活的穷苦来反映整个民族的灾难,在这个时候普遍出现也是必然的了。正如丹纳在《艺 术哲学》中所言:“悲伤既是时代的特征,那他在事物中看到的当然是悲伤。”概言之,在晚 唐那样一个江河日下、万方多难、黑暗腐败、风雨飘摇的时代与社会中,这群身处社会边缘 的诗人对于人生的体验大多只有痛苦与悲伤。正是如此,埋首于诗歌堆中,吟咏个人的愁苦 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晚唐时期的科目考试形式也多沿袭旧格。就取士标准看,进士重诗赋是天宝以来的总体 趋向,其时,中书门下或者皇帝本人对贡院所送进士科考生试卷的覆核主要是诗赋。而考生 也多凭依诗名而得取进士。因此,晚唐诗人多潜心研究诗歌,炼格律、炼字、炼声、炼意, 以求科举高中金榜题名。诗人苦吟作诗是为了在科举考试中可以中榜。 中唐后期,朝政越来越走下坡路,黑暗腐败的末世来临,佛教的土壤便广为滋生,在晚 唐佛教兴盛起来。在佛教看来,人生的真相、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苦”字,要想脱离这受 苦受难的尘世,除了以解脱为其宗旨的佛门别无他法。及至晚唐,朋党之争、宦官专权、藩 镇割据等社会矛盾愈演愈烈,社稷将危已成了一个无可挽救的事实。这些对于晚唐诗人而言, 只有悲苦和失望。佛教的苦谛说及其解脱理论就为他们敞开了大门,使他这些知识分子从思 想上或是行动上投向了佛门的怀抱。苦吟诗人贾岛和周贺早年曾出家,而僧禅题材的作品也 大量出自苦吟诗人之手。晚唐佛教的兴盛成为了苦吟现象形成的催生剂。 晚唐诗的衰飒就像秋天的萧瑟,夏之繁花与秋之硕果不应该分孰优孰劣,盛唐诗之豪迈 与晚唐诗之衰飒也不应该分孰优孰劣,只是时代气候不同而导致风格不同而已。 (选自《太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年第 3 期,有删改) 12. 下列与“苦吟”相关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 分,选对一项给 2 分, 选对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A. “苦吟”是指诗人在作诗时对诗句苦心推敲,在诗成以后,反复长吟,修改品味,形 容作诗或改诗之专注与艰辛。 B. “苦吟”一词出现在初唐,与诗歌没有关系,直到中唐,苦吟才与诗歌联系在一起, 到唐末五代苦吟逐渐兴盛。 C. “苦吟”这种创作风尚的源头在《诗经》时代已出现,比如《诗经・王风・黍离》中 “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的作者就是最早的苦吟诗人。 D. “苦吟”在晚唐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创作风尚,涌现了一大批以苦吟知名的诗人,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