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 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题干是“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汉代官办手 工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项,曲解文意。应为“主要是由……”。C项,应为“中 央政府所属的官府手工业,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D项,“还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生产经 营”错。原文“官营手工业,它不同于官府手工业的根本区别在于,虽然同样是政府管理和 经营,但其产品并非只供给特定的人群,而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实际上是一种‘垄断经 营’‘专营生产’”,可见它并不需要面向市场进行竞争。故选B。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对字义的辨析和使用。注意结合语境判断。题干是“根据材料三,下列 诗句中的‘勒’与‘物勒工名’中的‘勒’语意不同的一项是”。文中说“郑玄注曰 “勒,刻也。’即“物勒工名”中的“勒”是“刻,雕刻”的意思。A、B、C三项中的“勒” 都是“刻,雕刻”的意思。D项,“玉勒”指“马”。故选D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 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题干是“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对下面文字所体 现出的汉代手工业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首先要结合材料,了解汉代手工业特点 工序繁杂、分工细致、监管严密。题干中关于朝鲜出土的水始元年漆盘的记述都体现了汉代 手工业特点,而没有体现“做工精美”的特点。依文意可知ACD三项都正确,故选B。 【8题详解】 题分析:本题考査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以及针对某个问题提出个性化见解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三则材料,找准有效答题区间,根据文中的介绍,分析和概括答案要点。 再联系实际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题干是“当代中国,要使‘中国制’成为精品,上面三 则材料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根据材料三中“汉代官府手工业工场的产品做工精致、质量 优良,形成了汉代工匠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提示,当代中国,要使“中国制 造”成为精品,首先政府要充分重视,做好组织工作,企业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 监管制度,弘扬工匠工细作、精益求精的精神。本题要从政府的重视程度,企业的管理水平 和工匠的高超的技术、敬业态度等方面回答。 【点睛】理解和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错误设置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 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题干是“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汉代官办手 工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项,曲解文意。应为“主要是由……”。C 项,应为“中 央政府所属的官府手工业,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D 项,“还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生产经 营”错。原文“官营手工业,它不同于官府手工业的根本区别在于,虽然同样是政府管理和 经营,但其产品并非只供给特定的人群,而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实际上是一种‘垄断经 营’‘专营生产’”,可见它并不需要面向市场进行竞争。故选 B。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字义的辨析和使用。注意结合语境判断。题干是“根据材料三,下列 诗句中的‘勒’与‘物勒工名’中的‘勒’语意不同的一项是”。文中说“郑玄注曰 ‘“勒,刻也。’即“物勒工名”中的“勒”是“刻,雕刻”的意思。A、B、C 三项中的“勒” 都是“刻,雕刻”的意思。D 项,“玉勒”指“马”。故选 D。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 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题干是“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对下面文字所体 现出的汉代手工业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首先要结合材料,了解汉代手工业特点 工序繁杂、分工细致、监管严密。题干中关于朝鲜出土的水始元年漆盘的记述都体现了汉代 手工业特点,而没有体现“做工精美”的特点。依文意可知 ACD 三项都正确,故选 B。 【8 题详解】 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以及针对某个问题提出个性化见解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三则材料,找准有效答题区间,根据文中的介绍,分析和概括答案要点。 再联系实际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题干是“当代中国,要使‘中国制’成为精品,上面三 则材料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根据材料三中“汉代官府手工业工场的产品做工精致、质量 优良,形成了汉代工匠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提示,当代中国,要使“中国制 造”成为精品,首先政府要充分重视,做好组织工作,企业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 监管制度,弘扬工匠工细作、精益求精的精神。本题要从政府的重视程度,企业的管理水平 和工匠的高超的技术、敬业态度等方面回答。 【点睛】理解和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错误设置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
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 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 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 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 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自伯升卬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 肉,枕席有涕泣处。异独叩头宽譬哀情。光武止之曰:“卿勿妄言。”异复因间进说曰:“天 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 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 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光武纳之。至邯郸,遣异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鳏寡, 亡命自诣者除其罪,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 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 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能定,乃遣异代禹讨之。 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輿七尺具剑。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以赤眉、延岑之 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 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异頓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布威 信。异与赤眉遇于华阴,相拒六十余日,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余人。 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枸邑。未及至,隗嚣乘胜使其将王元、行巡将 二万余人下陇,因分遣巡取栒邑。异即驰兵,欲先据之。诸将皆曰:“虏兵盛而新乘胜,不 可与争,宜止军便地,徐思方略。”异曰:“虏兵临境,忸忺小利,遂欲深亼。若得栒邑, 三辅动摇,是吾忧也。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 潜往闭堿,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 击数十里,大破之。于是北地诸豪长,悉畔隗嚣降。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 取材于《后汉书·冯异传》)
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 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 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 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 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自伯升【1】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 肉,枕席有涕泣处。异独叩头宽譬哀情。光武止之曰:“卿勿妄言。”异复因间.进说曰:“天 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 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 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光武纳之。至邯郸,遣异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鳏寡, 亡命自诣者除其罪,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 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 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能定,乃遣异代禹讨之。 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具剑。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以.赤眉、延岑之 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 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布威 信。异与赤眉遇于华阴,相拒六十余日,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余人。 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栒邑。未及至,隗嚣乘胜使其将王元、行巡将 二万余人下陇,因分遣巡取栒邑。异即驰兵,欲先据之。诸将皆曰:“虏兵盛而.新乘胜,不 可与争,宜止军便地,徐思方略。”异曰:“虏兵临境,忸忕小利,遂欲深入。若得栒邑, 三辅动摇,是吾忧也。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 潜往闭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 击数十里,大破之。于是北地诸豪长,悉畔.隗嚣降。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 (取材于《后汉书•冯异传》)
注释:【1】伯升:汉光武帝刘秀的兄长,骁勇善战,更始帝刘玄忌惮其才干,将其杀害。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复因间进说曰间:暗中 B.布惠泽布:陈述 C.每所止舍舍:宿营 D.悉畔隗嚣降畔:通“叛”,背叛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易为充饱何以汝为见 B.重以赤眉、延岑之酷申之以孝悌之义 C.虏兵盛而新乘胜倚歌而和之 D.卒击鼓建旗而出卒惶急不知所为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 天下百姓同受王莽之苦,思念汉室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B.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你考虑整顿队伍,不要给郡县百姓带来痛苦 C.因分遣巡取栒邑 乘机分派行巡攻取栒邑 D.虏兵临境,忸忺小利,遂欲深入 敌兵压境,习惯于争夺小利,我们就乘势深入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②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武帝虽然因兄长之死伤心,但是不敢在人前显露,冯异进言宽解,也被他阻止了。 B.无论是行军还是驻扎,冯异率领的军队都在适当的地点立有标志,表现得十分规矩 C.赤眉、延岑暴乱,大司徒邓禹不能平定,所以光武帝就起用了冯异前来平定暴乱 D.在与隗嚣的军队作战时,冯异虚心听取了大家的建议,避开敌军锋芒,抢先攻下栒邑 14.唐太宗李世民对冯异有过这样的评价:“前史称其高致,昔贤以为美谈。”请根据文章 内容具体说明唐太宗做出这样评价的依据
注释:【1】伯升:汉光武帝刘秀的兄长,骁勇善战,更始帝刘玄忌惮其才干,将其杀害。 9.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异复因间.进说曰间:暗中 B. 布.惠泽布:陈述 C. 每所止舍.舍:宿营 D. 悉畔.隗嚣降畔:通“叛”,背叛 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易为.充饱何以汝为.见 B. 重以.赤眉、延岑之酷申之以.孝悌之义 C. 虏兵盛而.新乘胜倚歌而.和之 D. 卒.击鼓建旗而出卒.惶急不知所为 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 天下百姓同受王莽之苦,思念汉室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B. 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你考虑整顿队伍,不要给郡县百姓带来痛苦 C. 因分遣巡取栒邑 乘机分派行巡攻取栒邑 D. 虏兵临境,忸忕小利,遂欲深入 敌兵压境,习惯于争夺小利,我们就乘势深入 1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②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 13.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光武帝虽然因兄长之死伤心,但是不敢在人前显露,冯异进言宽解,也被他阻止了。 B. 无论是行军还是驻扎,冯异率领的军队都在适当的地点立有标志,表现得十分规矩。 C. 赤眉、延岑暴乱,大司徒邓禹不能平定,所以光武帝就起用了冯异前来平定暴乱。 D. 在与隗嚣的军队作战时,冯异虚心听取了大家的建议,避开敌军锋芒,抢先攻下栒邑。 14. 唐太宗李世民对冯异有过这样的评价:“前史称其高致,昔贤以为美谈。”请根据文章 内容具体说明唐太宗做出这样评价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