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 (包括课 堂讲授、讨 论、参观学 讲授,辅以图表、多媒体课件 习、电化教 育、实验、 实习等。同 时注明所 用挂图、标 本、课堂示 教等) 教学时间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约15分钟) 安排: 五行的概念(约15分钟) (总体安 五行特性(约30分钟) 排及每部 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约30分钟) 分内容教 学时间安 排) 1、五行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复习思考 2、五行的特性是什么? 题及课堂 作业 3、事物的五行归类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课堂测验 及提问试 五行的特性是什么?事物的五行归类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题 备注
教学方法: (包括课 堂讲授、讨 论、参观学 习、电化教 育、实验、 实习等。同 时注明所 用挂图、标 本、课堂示 教等) 讲授,辅以图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安排: (总体安 排及每部 分内容教 学时间安 排)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约 15 分钟) 五行的概念(约 15 分钟) 五行特性(约 30 分钟) 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约 30 分钟) 复习思考 题及课堂 作业 1、五行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2、五行的特性是什么? 3、事物的五行归类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课堂测验 及提问试 题 五行的特性是什么?事物的五行归类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备 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教学单元题目 第三节:五行学说 掌握五行的生克制化、乘侮和母子相及的概念、规律 教学要求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生克 (1)相生的概念、次序、母子关系,举例说明。 (2)相克的概念、次序、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举例 说明。 2.五行制化与胜复 (1)制化的概念、规律(生中有克,克中有生)。 (2)胜复的概念、规律(有胜则复),举例。 3.五行乘侮 教学内容: (1)相乘的概念、次序和原因,举例。 (包括教授的 (2)相梅的概念、次序和原因,举例。 (3)相乘与相悔之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所 4.五行母子相及 (1)母病及子:母能令子虚及其举例。 要解决的疑难 (2)子病及母:子盛致母实、子盛致母虚、子虚致母 虚及其举例。 点) 重点:五行生克制化乘侮及母子相及。 难点:③制化与胜复规律:④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⑤ 引起相乘和相侮的原因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五行学说 教学要求 掌握五行的生克制化、乘侮和母子相及的概念、规律 教学内容: (包括教授的 重点内容,所 要解决的疑难 点)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 五行生克 (1)相生的概念、次序、母子关系,举例说明。 (2)相克的概念、次序、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举例 说明。 2. 五行制化与胜复 (1)制化的概念、规律(生中有克,克中有生)。 (2)胜复的概念、规律(有胜则复),举例。 3. 五行乘侮 (1)相乘的概念、次序和原因,举例。 (2)相梅的概念、次序和原因,举例。 (3)相乘与相悔之间的关系。 4. 五行母子相及 (1)母病及子:母能令子虚及其举例。 (2)子病及母:子盛致母实、子盛致母虚、子虚致母 虚及其举例。 重点:五行生克制化乘侮及母子相及。 难点:③制化与胜复规律;④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⑤ 引起相乘和相侮的原因
教学方法: (包括课 堂讲授、讨 论、参观学 讲授,辅以图表、多媒体课件 习、电化教 育、实验、 实习等。同 时注明所 用挂图、标 本、课堂示 教等)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教学时间 1.五行生克(约15分钟) 安排: 2.五行制化与胜复(约40分钟) (总体安 3. 五行乘侮(约20分钟) 排及每部 4.五行母子相及(约15分钟) 分内容教 学时间安 排) 1、什么是五行的生克和制化? 复习思考 2、五行相乘和相侮的概念、次序和产生原因各是什么? 题及课堂 作业 3、母子相及的形式和产生原因是什么? 课堂测验 及提问试 五行相乘和相侮的概念、次序和产生原因各是什么? 题 备注
教学方法: (包括课 堂讲授、讨 论、参观学 习、电化教 育、实验、 实习等。同 时注明所 用挂图、标 本、课堂示 教等) 讲授,辅以图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安排: (总体安 排及每部 分内容教 学时间安 排)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 五行生克(约 15 分钟) 2. 五行制化与胜复(约 40 分钟) 3. 五行乘侮(约 20 分钟) 4. 五行母子相及(约 15 分钟) 复习思考 题及课堂 作业 1、什么是五行的生克和制化? 2、五行相乘和相侮的概念、次序和产生原因各是什么? 3、母子相及的形式和产生原因是什么? 课堂测验 及提问试 题 五行相乘和相侮的概念、次序和产生原因各是什么? 备 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教学单元题目 第三节:五行学说 1.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重点是在病理和 防治原则方面的应用。 2.了解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体系方法论方 教学要求 面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1.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应用:①说明五脏的生理 特点;②说明五脏之间的关系。 (2)五行学说在病理方面的应用:①相生关系的传变: ②相克关系的传变:③五脏病变的传变模式。 (3)五行学说在诊断方面的应用:①诊病:②辨逆顺。 (4)五行学说在防治方面的应用: 2.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中的 方法学意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1)精气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主要 思维方法:精气学说构建了同源性思维和类比性思维:阴阳 (包括教授的 学说以阴阳的对立统一解说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及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五行学说构建了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并 重点内容,所 与外界沟通和联系的整体现。 (2)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之间的关系。 要解决的疑难 3.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1)注重宏观观察。 点) (2)注重整体研究。 (3)擅长哲学思维,包括中和思维、类比思维。 (4)强调功能联系。 重点: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难点:①相生与相克关系的传变。②佐金平木、补火生 土等法的正确表述。③精气阴阳五行诸学说之间的内在联 系。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⑤中和思维和类比思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五行学说 教学要求 1. 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重点是在病理和 防治原则方面的应用。 2. 了解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体系方法论方 面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3. 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包括教授的 重点内容,所 要解决的疑难 点) 1.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应用:①说明五脏的生理 特点;②说明五脏之间的关系。 (2)五行学说在病理方面的应用:①相生关系的传变; ②相克关系的传变;③五脏病变的传变模式。 (3)五行学说在诊断方面的应用:①诊病;②辨逆顺。 (4)五行学说在防治方面的应用: 2. 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中的 方法学意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1)精气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主要 思维方法:精气学说构建了同源性思维和类比性思维;阴阳 学说以阴阳的对立统一解说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及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五行学说构建了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并 与外界沟通和联系的整体现。 (2)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之间的关系。 3.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1)注重宏观观察。 (2)注重整体研究。 (3)擅长哲学思维,包括中和思维、类比思维。 (4)强调功能联系。 重点: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难点:①相生与相克关系的传变。②佐金平木、补火生 土等法的正确表述。③精气阴阳五行诸学说之间的内在联 系。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⑤中和思维和类比思维
教学方法: (包括课 堂讲授、讨 论、参观学 讲授,辅以图表、多媒体课件 习、电化教 育、实验、 实习等。同 时注明所 用挂图、标 本、课堂示 教等) 教学时间 1.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约60分钟) 安排: 2.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中的方法学 (总体安 意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约20分钟) 排及每部 3.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约10分钟) 分内容教 学时间安 排) ① 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 复习思考 ②怎样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病理的传变? 题及课堂 作业 ③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各是什么?试述之。 ④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各是什么?试述之。 课堂测验 及提问试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各是什么?试述之。 题 备注
教学方法: (包括课 堂讲授、讨 论、参观学 习、电化教 育、实验、 实习等。同 时注明所 用挂图、标 本、课堂示 教等) 讲授,辅以图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安排: (总体安 排及每部 分内容教 学时间安 排) 1.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约 60 分钟) 2. 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中的方法学 意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约 20 分钟) 3.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约 10 分钟) 复习思考 题及课堂 作业 ① 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 ② 怎样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病理的传变? ③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各是什么?试述之。 ④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各是什么?试述之。 课堂测验 及提问试 题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各是什么?试述之。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