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四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护理 病例导入 王某,男,50岁,反复水肿,血尿、高血压5年,食欲缺乏,恶心1周入院。病人于5年前因“感冒” 发热后出现眼脸、双下肢水肿,曾以“肾炎”进行治疗、护理体检:体温39.5℃,脉搏110次分,律齐。 肝、牌未触及双下肢明显水肿,尿液检查有红细胞和尿蛋白血液检查血红蛋白45gL血清钾6.0 nmol/L, 血肌酐700μmolL,血尿素氨25mmol/L. 请思考: 1.该病人目前主要的护理诊断有哪些。 2.给病人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 后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它以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 酸碱平衡失调及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慢性肾衰的患病率为7.6%。目前慢性 肾衰在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中占第5至第9位,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威胁之一。根据 肾功能损害程度可分为如下四期。 1.肾功能代偿期(储备功能下降) 肾单位减少25%~50%,GFR50~70ml/min,血Cr<178umol/L,血BUN <9mmol/L,主要症状为原发疾病表现。 2.肾功能不全期(氮质血症期) 肾单位减少50%70%,GFR25~50ml/min,血Cr178~445mol/L,血 BUN9~20mmol/L,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减退、夜尿多、轻度贫血。 3.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早期) 肾单位减少70%~90%,GFR10~25ml/min,血Cr>445μmol/L,血 BUN>20mmol/L,主要症状为明显的尿毒症、消化道、贫血症状、中毒,血钙低、 血磷高,无特殊并发症。 4.肾功能衰竭终末期(尿毒症晚期) 肾单位残存<I0%,GFR<10ml/min,血Cr>707Nmol/L,主要症状为严重的 全身各系统尿毒症症状和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及并发症。 【病因】 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均可导致慢性肾衰竭。其中常见病因有:原发
项目四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护理 病例导入 王某,男,50 岁,反复水肿,血尿、高血压 5 年,食欲缺乏,恶心 1 周入院。病人于 5 年前因“感冒” 发热后出现眼睑、双下肢水肿,曾以“肾炎”进行治疗、护理体检:体温 39.5℃,脉搏 110 次/分,律齐。 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明显水肿。尿液检查:有红细胞和尿蛋白;血液检查:血红蛋白45g/L,血清钾6.0mmol/L, 血肌酐 700μmol/L,血尿素氮 25mmol/L。 请思考: 1.该病人目前主要的护理诊断有哪些。 2.给病人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 后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它以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 酸碱平衡失调及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慢性肾衰的患病率为 7.6%。目前慢性 肾衰在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中占第 5 至第 9 位,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威胁之一。根据 肾功能损害程度可分为如下四期。 1.肾功能代偿期(储备功能下降) 肾单位减少 25%~50%,GFR50~70ml/min,血 Cr<178μ mol/L,血 BUN <9mmol/L,主要症状为原发疾病表现。 2.肾功能不全期(氮质血症期) 肾单位减少 50%~70%,GFR25~50ml/min,血 Cr178~445μ mol/L,血 BUN9~20mmol/L,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减退、夜尿多、轻度贫血。 3.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早期) 肾单位减少 70%~90%,GFR10~25ml/min,血 Cr>445μ mol/L,血 BUN>20mmol/L,主要症状为明显的尿毒症、消化道、贫血症状、中毒,血钙低、 血磷高,无特殊并发症。 4.肾功能衰竭终末期(尿毒症晚期) 肾单位残存<10%,GFR<10ml/min,血 Cr>707μ mol/L,主要症状为严重的 全身各系统尿毒症症状和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及并发症。 【病因】 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均可导致慢性肾衰竭。其中常见病因有:原发
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梗阻性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肾血管疾病、先天性和 遗传性肾病等。国外常见的病因依次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小球肾炎、 多囊肾等:我国常见的病因依次为: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 囊肾、梗阻性肾病等。 【发病机制】 慢性肾衰的发病机制未完全明了。 1.慢性肾衰进展的发生机制 (1)肾单位高滤过:在慢性肾衰竭时残余肾单位肾小球出现高灌注和高滤 过状态是导致肾小球硬化和残余肾单位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2)肾单位高代谢:在慢性肾衰竭时残余肾单位肾小管出现高代谢状况, 是肾小管菱缩、间质纤维化和肾单位进行性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3)肾组织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在某些生长因子或炎症因子的诱导 下,肾小球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均可转变为肌成纤维 细胞,在肾间质纤维化、局灶节段性或球性肾小球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4)某些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作用: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肾组织内某些生 长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血管紧张素Ⅱ、单个核细胞趋化蛋白1、内皮素-1等) 参与肾小球和小管间质的损伤过程,并在促进细胞外基质增多中起重要作用。 (5)其他:肾脏固有细胞凋亡增多与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 有密切关系,提示细胞调亡可能在慢性肾衰竭进展中起某种作用。另外,醛固酮 过多也参与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的过程。 2.尿毒症症状的发生机制 尿毒症的症状及各系统损坏的表现,主要与尿毒症毒素的毒性作用有关,同 时也与多种体液因子或营养素缺乏有关。 (1)尿毒症毒素的作用:尿毒症病人体液内约有200多种物质的浓度高于 正常,可能具有尿毒症毒性作用的物质约有30余种。小分子毒素物质以尿素的 量最多,其次是胍类(甲基胍、琥珀肌酸等)、各种胺类、酚类等。中分子物质 主要与尿毒症脑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某些内分泌紊乱等可能有关。甲状旁腺 激素(PTH)属于中分子物质,可引起肾性骨营养不良、软组织钙化等。大分子 物质如核糖核酸酶、阝2微球蛋白、维生素A等也具有某些毒性
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梗阻性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肾血管疾病、先天性和 遗传性肾病等。国外常见的病因依次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小球肾炎、 多囊肾等;我国常见的病因依次为: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 囊肾、梗阻性肾病等。 【发病机制】 慢性肾衰的发病机制未完全明了。 1.慢性肾衰进展的发生机制 (1)肾单位高滤过:在慢性肾衰竭时残余肾单位肾小球出现高灌注和高滤 过状态是导致肾小球硬化和残余肾单位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2)肾单位高代谢:在慢性肾衰竭时残余肾单位肾小管出现高代谢状况, 是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肾单位进行性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3)肾组织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在某些生长因子或炎症因子的诱导 下,肾小球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均可转变为肌成纤维 细胞,在肾间质纤维化、局灶节段性或球性肾小球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4)某些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作用: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肾组织内某些生 长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血管紧张素Ⅱ、单个核细胞趋化蛋白-1、内皮素-1 等) 参与肾小球和小管间质的损伤过程,并在促进细胞外基质增多中起重要作用。 (5)其他:肾脏固有细胞凋亡增多与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 有密切关系,提示细胞凋亡可能在慢性肾衰竭进展中起某种作用。另外,醛固酮 过多也参与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的过程。 2.尿毒症症状的发生机制 尿毒症的症状及各系统损坏的表现,主要与尿毒症毒素的毒性作用有关,同 时也与多种体液因子或营养素缺乏有关。 (1)尿毒症毒素的作用:尿毒症病人体液内约有 200 多种物质的浓度高于 正常,可能具有尿毒症毒性作用的物质约有 30 余种。小分子毒素物质以尿素的 量最多,其次是胍类(甲基胍、琥珀胍酸等)、各种胺类、酚类等。中分子物质 主要与尿毒症脑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某些内分泌紊乱等可能有关。甲状旁腺 激素(PTH)属于中分子物质,可引起肾性骨营养不良、软组织钙化等。大分子 物质如核糖核酸酶、β 2-微球蛋白、维生素 A 等也具有某些毒性
(2)体液因子的缺乏:肾脏是分泌激素和调节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分泌的某些激素如红细胞生成素(EPO)、骨化三醇[1, 25(OH)2D]的缺乏,可分别引起肾性贫血和肾性骨病。 (3)营养素的缺乏:尿毒症时某些营养素的缺乏或不能有效利用,也与临 床某些症状有关,如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热量、微量元素(如 铁、锌、硒等),可引起营养不良、消化道症状、免疫功能降低等。 【临床表现】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涉及全身各系统,概括起来有以下表现。 1.尿毒症毒素引起的各系统症状 (1)消化道表现:是病人最早、最常见的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晚期 口腔黏膜溃烂,口中有氨味,消化道大出血等。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尿素在肠道被 转化为氨或铵盐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炎症、溃烂所致。 (2)精神、神经系统表现:主要表现为尿毒症性脑病及周围神经病变两类, 可能是某些中分子物质(神经毒素)体内蓄积所致。①尿毒症脑病:早期表现为 疲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智力减退、失眠,进而精神菱靡、烦躁或 抑郁及其他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最后出现嗜睡或反应淡漠、谵语、昏迷,此 时常伴肌震颤、抽搞。病程中可有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脑电图检查多有正常。 ②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表现下肢感觉异常,如麻木、灼热感,触觉、痛觉减退等 或下肢难忍的不适,被迫不停地活动,以求缓解,以后可出现运动障碍。 (3)心血管系统表现:以高血压为最常见,长期高血压引起心脏扩大、心 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衰和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死亡 原因之一,引起心力衰竭的诱因,最常见的是水、钠潴留,与高血压、心律失常、 贫血、心肌病变(尿毒症性心肌病)等亦相关。尿毒症性心包炎为晚期表现,主 要与毒素积聚并刺激心包有关,可因心包积液增多致心包填塞。心力衰竭、心肌 病变、心包炎并有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高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均可引起严重 心律失常,如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尿毒症性心 肌病常在晚期出现,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4)造血系统表现:贫血为必有症状,中、重度贫血甚为多见,贫血程度 与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呈平行关系。贫血原因有肾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细
(2)体液因子的缺乏:肾脏是分泌激素和调节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分泌的某些激素如红细胞生成素(EPO)、骨化三醇[1, 25(OH)2D3]的缺乏,可分别引起肾性贫血和肾性骨病。 (3)营养素的缺乏:尿毒症时某些营养素的缺乏或不能有效利用,也与临 床某些症状有关,如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热量、微量元素(如 铁、锌、硒等),可引起营养不良、消化道症状、免疫功能降低等。 【临床表现】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涉及全身各系统,概括起来有以下表现。 1.尿毒症毒素引起的各系统症状 (1)消化道表现:是病人最早、最常见的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晚期 口腔黏膜溃烂,口中有氨味,消化道大出血等。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尿素在肠道被 转化为氨或铵盐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炎症、溃烂所致。 (2)精神、神经系统表现:主要表现为尿毒症性脑病及周围神经病变两类, 可能是某些中分子物质(神经毒素)体内蓄积所致。①尿毒症脑病:早期表现为 疲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智力减退、失眠,进而精神萎靡、烦躁或 抑郁及其他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最后出现嗜睡或反应淡漠、谵语、昏迷,此 时常伴肌震颤、抽搐。病程中可有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脑电图检查多有正常。 ②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表现下肢感觉异常,如麻木、灼热感,触觉、痛觉减退等 或下肢难忍的不适,被迫不停地活动,以求缓解,以后可出现运动障碍。 (3)心血管系统表现:以高血压为最常见,长期高血压引起心脏扩大、心 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衰和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死亡 原因之一,引起心力衰竭的诱因,最常见的是水、钠潴留,与高血压、心律失常、 贫血、心肌病变(尿毒症性心肌病)等亦相关。尿毒症性心包炎为晚期表现,主 要与毒素积聚并刺激心包有关,可因心包积液增多致心包填塞。心力衰竭、心肌 病变、心包炎并有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高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均可引起严重 心律失常,如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尿毒症性心 肌病常在晚期出现,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4)造血系统表现:贫血为必有症状,中、重度贫血甚为多见,贫血程度 与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呈平行关系。贫血原因有肾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细
胞寿命缩短:存在抑制红细胞生成的物质:造血物质铁、叶酸、蛋白质等缺乏等。 出血表现: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量增多、皮肤瘀斑及呕血、便血等。 (5)呼吸系统表现: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肺部感染,由于代谢产 物潴留可引起尿毒症性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因心力衰竭和血容量过多及肺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发生尿毒症性肺水肿。因代谢性酸中毒而呼吸快,重者 呈酸中毒大呼吸。 (6)皮肤表现:皮肤干燥、脱屑无光泽,弹性差、色素沉者,面色菱黄。 常见皮肤搔痒,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钙沉着于皮肤和周围神经,以 及尿素自汗腺排出后,沉着于皮肤表面,结晶形成尿素霜刺激皮肤有关。 (7)肾性骨营养不良症:简称肾性骨病。常见有纤维性骨炎、尿毒症骨软 化症、骨质疏松症和骨硬化症。晚期可发生骨痛、关节畸形、病理性骨折等。 2.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表现 (1)脱水或水肿:尿毒症时对水的调节能力及耐受性均差,易发生脱水或 水肿。当水摄入不足和(或)呕吐、腹泻丢失水钠过多时,因肾浓缩功能减退而 不能相应减少排泄,易导致脱水,在肾功能不全的早期,肾小管浓缩功能先受损, 出现夜尿多、多尿、尿比重低,则更易脱水。当水摄入量过多时,因肾排泄水的 速度慢,易发生水肿,尿毒症晚期毁损肾单位数多,肾小球滤过率低及肾稀释功 能损害,引起少尿甚至无尿,若摄水多则更易水肿,并诱发心力衰竭,甚至水中 毒。 (2)低钠或高钠血症:尿毒症时肾对钠的调节功能差,肾小管重吸收钠的 能力降低,在食入钠盐少、腹泻、应用利尿剂时易引起低钠血症(血钠<I30mmol /L)。此时病人表现为疲乏无力、表情淡漠、厌食,严重时呕吐、低血压甚至 昏迷。若钠摄入过多,而肾排钠能力差,致使钠、水潴留,引起水肿、高血压、 心力衰竭。 (3)低钾或高钾血症:尿毒症晚期有高血钾倾向。此时健存肾单位少,导 致排钾少,酸中毒使细胞内钾外逸,若长期使用保钾利尿剂或含钾量高的药物、 感染、创伤、输库存血及一次摄入钾过多则可引起高钾血症,表现为嗜睡、软弱 无力、心动过缓,当血钾>6.5mmol/L时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若钾 的摄入少,而丢失多,如呕吐、腹泻、长期用排钾利尿药等,则易发生低钾血症
胞寿命缩短;存在抑制红细胞生成的物质;造血物质铁、叶酸、蛋白质等缺乏等。 出血表现: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量增多、皮肤瘀斑及呕血、便血等。 (5)呼吸系统表现: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肺部感染,由于代谢产 物潴留可引起尿毒症性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因心力衰竭和血容量过多及肺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发生尿毒症性肺水肿。因代谢性酸中毒而呼吸快,重者 呈酸中毒大呼吸。 (6)皮肤表现:皮肤干燥、脱屑无光泽,弹性差、色素沉着,面色萎黄。 常见皮肤搔痒,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钙沉着于皮肤和周围神经,以 及尿素自汗腺排出后,沉着于皮肤表面,结晶形成尿素霜刺激皮肤有关。 (7)肾性骨营养不良症:简称肾性骨病。常见有纤维性骨炎、尿毒症骨软 化症、骨质疏松症和骨硬化症。晚期可发生骨痛、关节畸形、病理性骨折等。 2.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表现 (1)脱水或水肿:尿毒症时对水的调节能力及耐受性均差,易发生脱水或 水肿。当水摄入不足和(或)呕吐、腹泻丢失水钠过多时,因肾浓缩功能减退而 不能相应减少排泄,易导致脱水,在肾功能不全的早期,肾小管浓缩功能先受损, 出现夜尿多、多尿、尿比重低,则更易脱水。当水摄入量过多时,因肾排泄水的 速度慢,易发生水肿,尿毒症晚期毁损肾单位数多,肾小球滤过率低及肾稀释功 能损害,引起少尿甚至无尿,若摄水多则更易水肿,并诱发心力衰竭,甚至水中 毒。 (2)低钠或高钠血症:尿毒症时肾对钠的调节功能差,肾小管重吸收钠的 能力降低,在食入钠盐少、腹泻、应用利尿剂时易引起低钠血症(血钠<130mmol /L)。此时病人表现为疲乏无力、表情淡漠、厌食,严重时呕吐、低血压甚至 昏迷。若钠摄入过多,而肾排钠能力差,致使钠、水潴留,引起水肿、高血压、 心力衰竭。 (3)低钾或高钾血症:尿毒症晚期有高血钾倾向。此时健存肾单位少,导 致排钾少,酸中毒使细胞内钾外逸,若长期使用保钾利尿剂或含钾量高的药物、 感染、创伤、输库存血及一次摄入钾过多则可引起高钾血症,表现为嗜睡、软弱 无力、心动过缓,当血钾>6.5mmol/L 时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若钾 的摄入少,而丢失多,如呕吐、腹泻、长期用排钾利尿药等,则易发生低钾血症
表现为肌无力、腹胀、避反射消失等。 (4)低钙和高磷血症:极常见。磷由于尿排出少,血磷升高。肾形成活性 的(1,25)二羟维生素D3减少使肠钙吸收减少,加上厌食和低蛋白血症,遂出 现低钙血症。高血磷和低血钙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后者引起骨质脱钙 (致骨质疏松)、骨软化、纤维性骨炎等肾性骨病。尿毒症代谢性酸中毒时,血 pH值低,使游离钙增多,但接近正常(一般不出现症状),当用碱性药纠正酸中 毒后,游离钙减少则引起手足搐搦症。 (5)高镁或低镁血症:尿毒症时高镁血症较少发生,在应用镁剂、感染、 少尿和酸中毒(镁由细胞内外逸)时可引起,一般与高钾血症同时发生,出现血 管扩张(皮肤潮红、灼热感,血压下降等)、中枢神经抑制、重者呼吸麻痹、昏 迷、心跳停止。低镁血症发生原因与低血钾相同,故两者常同时存在。 (6)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时均有代谢性酸中毒。引起原因:①酸性代谢 产物潴留。②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盐减少。③肾小管排泌氢离子和生成氨的能力 减退。④腹泻造成碱性肠液丢失。病人表现食欲差、恶心、呕吐、嗜睡、呼吸快, 重者呈酸中毒大呼吸、渐进入昏迷、休克和心跳停止。 3.代谢、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功能低下的表现 代谢紊乱可表现为体温不升、葡萄糖耐量试验降低,病人血浆清蛋白降低, 必需氨基酸缺乏,呈负氮平衡状态。内分泌紊乱有空腹血胰岛素升高,促甲状腺、 睾丸素及皮质醇较正常偏低,甲状腺,性腺功能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 低下表现为各种免疫球蛋白降低,机体抵抗力差,易合并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 皮肤感染。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红细胞数目降低,血红蛋白含量下降,白细胞可升高或降低。 2.尿液检查夜尿增多,尿渗透压下降。尿沉渣中可有红、白细胞、颗粒 管型、蜡样管型等。 3.肾功能及电解质的检查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血肌酐升高,血清电解 质升高或降低,有代谢性酸中毒等。 4.B超或X线平片提示双肾缩小。 【诊断要点】
表现为肌无力、腹胀、腱反射消失等。 (4)低钙和高磷血症:极常见。磷由于尿排出少,血磷升高。肾形成活性 的(1,25)二羟维生素 D3 减少使肠钙吸收减少,加上厌食和低蛋白血症,遂出 现低钙血症。高血磷和低血钙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后者引起骨质脱钙 (致骨质疏松)、骨软化、纤维性骨炎等肾性骨病。尿毒症代谢性酸中毒时,血 pH 值低,使游离钙增多,但接近正常(一般不出现症状),当用碱性药纠正酸中 毒后,游离钙减少则引起手足搐搦症。 (5)高镁或低镁血症:尿毒症时高镁血症较少发生,在应用镁剂、感染、 少尿和酸中毒(镁由细胞内外逸)时可引起,一般与高钾血症同时发生,出现血 管扩张(皮肤潮红、灼热感,血压下降等)、中枢神经抑制、重者呼吸麻痹、昏 迷、心跳停止。低镁血症发生原因与低血钾相同,故两者常同时存在。 (6)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时均有代谢性酸中毒。引起原因:①酸性代谢 产物潴留。②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盐减少。③肾小管排泌氢离子和生成氨的能力 减退。④腹泻造成碱性肠液丢失。病人表现食欲差、恶心、呕吐、嗜睡、呼吸快, 重者呈酸中毒大呼吸、渐进入昏迷、休克和心跳停止。 3.代谢、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功能低下的表现 代谢紊乱可表现为体温不升、葡萄糖耐量试验降低,病人血浆清蛋白降低, 必需氨基酸缺乏,呈负氮平衡状态。内分泌紊乱有空腹血胰岛素升高,促甲状腺、 睾丸素及皮质醇较正常偏低,甲状腺,性腺功能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 低下表现为各种免疫球蛋白降低,机体抵抗力差,易合并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 皮肤感染。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红细胞数目降低,血红蛋白含量下降,白细胞可升高或降低。 2.尿液检查 夜尿增多,尿渗透压下降。尿沉渣中可有红、白细胞、颗粒 管型、蜡样管型等。 3.肾功能及电解质的检查 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血肌酐升高,血清电解 质升高或降低,有代谢性酸中毒等。 4.B 超或 X 线平片 提示双肾缩小。 【诊断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