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任群芳妒。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4)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温庭筠《商山早行》) (5)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 (6)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7)《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苏轼,给他建功立业的两句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8分) 古人云:“上善若水。”世上之人,没有谁不里(A.感慨B.感叹)水中蕴藉①(A.jB.jie) 着的无穷力量:有谁能说清水包含着怎样的处世智慧?水很刚劲,遇到岩石,它能努力地将其洞穿 水很懂迂回,遇到高山,它能巧妙地绕过去;水很识乙(A.形势B.时务),遇到堤②(A.dB.t )坝,它能理智地止步。止步不是不前,也是蓄势。当蓄势到一定高度,它就会 挡地倾泻而下。人,要学会像水一样蓄势。 (1)为文中①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 (3)请用一个成语替换句中画线部分。(2分) (4)文中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原句:止步不是不前,也是蓄势 修改句: 阅读与理解(70分)
1 福建省厦门市 2018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 分) (1)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2) ,一任群芳妒。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过尽千帆皆不是, , 。(温庭筠《望江南》) (4)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温庭筠《商山早行》) (5)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 (6)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7)《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苏轼,给他建功立业的两句 是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8 分) 古人云:“上善若水。”世上之人,没有谁不甲(A. 感慨 B.感叹)水中蕴藉 ①(A.jí B.jiè) 着的无穷力量;有谁能说清水包含着怎样的处世智慧?水很刚劲,遇到岩石,它能努力地将其洞穿; 水很懂迂回,遇到高山,它能巧妙地绕过去;水很识乙(A.形势 B. 时务),遇到堤 ②(A.dī B.t ī)坝,它能理智地止步。止步不是不前,也是蓄势。当蓄势到一定高度,它就会气势汹涌、无法阻 挡地倾泻而下。人,要学会像水一样蓄势。 (1)为文中① 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 分) ① ______ ② 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 分) 甲 ______ 乙 ______ (3)请用一个成语替换句中画线部分。(2 分) (4)文中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 分) 原句: 止步不是不前,也是蓄势。 修改句: 。 二、阅读与理解(70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5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 下阕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分 4.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的是崇山峻岭,“长烟落日孤城闭”点明了战争吃紧、戒备 森严的特殊背景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5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 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 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 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 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注释】①缘贡:趁着进项的机会。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项数量。③峭直:严厉刚直。 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4)平居无私书
2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3~4 题。(5 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____________ ____,下阕写________________,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 分) 4.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的是崇山峻岭,“长烟落日孤城闭”点明了战争吃紧、戒备 森严的特殊背景。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5 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 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 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① 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②,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③,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 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注释】①缘贡:趁着进项的机会。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项数量。③峭直:严厉刚直。 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4)平居无私书.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B.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故人、亲党皆绝之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D.奉命于危难之间 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7.翻译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 (2)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2分) 8.【甲】文第二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分) 9.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 包拯告诫后世子孙 要 (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22分)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 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 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 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 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 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 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 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
3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B.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故人、亲党皆绝之.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D.奉命于.危难之间 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7.翻译句子。(4 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 分) (2)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2 分) 8.【甲】文第二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 分) 9.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 ;包拯告诫后世子孙 要 。(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2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10~14 题。(22 分)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 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 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 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 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 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 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 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
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思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复作业,然后,扎在灯下,声不吭, 仔低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熄在族开的刹那,很 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積灵,舞躓着,紛紛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 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 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 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 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 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 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 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 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 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 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 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 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 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 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 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 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
4 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 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 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 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 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 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 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 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 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 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 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 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 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 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 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 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 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 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 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
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原文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之所以会读“报纸墙”,是因为我小时候没有书可读,比较爱“串门”。 B.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我读书时候好玩的事情,写出了我对读书的热爱 C.当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的时候, 我就没有小时候那么爱读书了。 D.多年以后,当我回忆起小时候读书的事情,虽然书鲜亮了我的人生,但是我觉得自己很辛苦。 11.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4分) 12.下面两个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6分) A.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 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B.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 13.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 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4.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5分)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13分)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刘根生 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 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 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一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 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 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 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 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 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 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
5 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原文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之所以会读“报纸墙”,是因为我小时候没有书可读,比较爱“串门”。 B.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我读书时候好玩的事情,写出了我对读书的热爱。 C.当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的时候, 我就没有小时候那么爱读书了。 D.多年以后,当我回忆起小时候读书的事情,虽然书鲜亮了我的人生,但是我觉得自己很辛苦。 11.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4 分) 12.下面两个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6 分) A.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 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B. 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 13.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 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14.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5 分)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5~18 题。(13 分)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刘根生 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 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 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 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 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 50 岁前是经济学教 授,50 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 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 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 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 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