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上)厦门市九年级质量检测 语文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1全卷分三个部分,计17小题;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满分:37分) 一、语言积累(13分) 1.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3分) (1)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1分) (2 ,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1分) (3)会挽雕弓如满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分) (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 傲·秋思》)(3分) (5)池上碧苔三四点, 。(晏殊《破阵子》)(1分 (6)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分) (7)读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我们可以领略到 那建 功立业的豪情和现实中壮志难酬、白发早生的伤感与无奈!(2分) (8)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危局时,人们常引用诸葛亮《出师表》中:“ 来形容。(2分) 二、语言运用(24分) 根据情境,将下列对话补充完整。(4分) 你在东海大厦前看见一位老大爷正焦急地张望着,你走过去询升平、显线 可:“(1)?”老大爷说:“我要去龙头旅社找一个朋友,不知该怎 如鸿食杂 么走。”你急忙拿出手机,查了导航,告诉老大爷:“(2)。”(提 食 示:请参照右边的路线图作答) 东海大厦 根据提示,完成(1)-(3)小题。(9分) 中新社厦门11月23日电(记者陈悦)北京故宫龙凤吉祥物“壮壮”、“美美”23日在厦亮 相。故宫发言人表示,A历史优you久、B气势恢fi弘的故宫博物院首度有了自己的吉祥物, 希望它们能成为C家喻y户晓,具有“D明星效应yng”的文化产品。 今次亮相的吉祥物形象,源自中国传统的吉祥龙风,分别为龙“壮壮”和凤“美美”…… 故宫发言人介绍,“壮”是体现龙的力量,用来形容明清紫禁城的建筑①。凤则是中 目传统文化“美”的象征,用来比喻故宫所珍藏的艺术珍品②。 (摘自《厦门网》,有删改) 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
(1)请将文中的词语“吉祥龙风”,用正楷字工整地抄在“田”字格内。(3分) (2)文段中ABCD四处加点的词语,注音与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3)根据语境,在上文横线处补充适当的语句,完成这则新闻。(4分) 4.综合性学习。(11分) 2014年北京APEC会议,各国领导人身着“新中装”亮相,瞬间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服 饰中的中国元素”引发人们的热议,初三(1)班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 成以下任务。 (1)李新同学从百度上查到所谓“中国元素”是指具有中国传统和民族风格的设计元素,包 括:绸緞、棉麻、蓝印花布等面料;大红、大绿、明黄等艳丽色彩;团花、云鹤、福禄寿喜字等吉祥 图案;立领、斜襟、对襟、开衩等款式;盘扣、饰边、镶嵌等工艺;旗袍、长衫、大褂等样式。 从以上材料看出,服饰中的“中国元素”主要体现在服饰的面料、色彩、样式 等几方面。(3分) (2)吴平同学展示了三幅在国际舞台上获得盛赞的服装图,请任选一图,找出融入其中的两种 中国元素”,并说说服装设计师的创意。(4分) C 2011年戛纳电影节 2014年巴黎时装周 2014年APEC会议 范冰冰大红仙鹤礼服 马玛莎改良旗袍作品朴槿惠对襟绸缎新中装 (3)近日,有记者采访厦门设计师曾凤飞(第16届中国时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得主,2014 年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研发小组的设计师之一),问其设计心得。曾凤飞指出服装设 计风格上应植根于本土文化,体现“中国元素”和“民族特色”,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但是也有人认为,中国时装设计应摆脱传统束缚,与世界时尚潮流接轨,才能走向世界。为 此,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4分) 语文试卷第2页(共6页)
第二部分阅读(满分:53分) 三、名著阅读(7分) 5.(1)运动会刚开始报名,同学眼中的“神行太保”郑龙就抢报了男子100米,被誉为“行者 的大力士陈刚则勇争男子实心球项目。这里的“神行太保”和“行者”原指作家的 《水浒》里 和 两位英雄。(3分) (2)《水浒》中的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脾气火爆的义士,但他们又有鲜明的个性。 如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请分别写出一个能凸显以上个性 特征的情节。(4分 四、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 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 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 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 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①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 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③。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 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 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②众寡:人数少。③建:提出。④吴会:指东吴。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好为《梁父吟》 (2)时人莫之许也 (3)时人异焉 (4)身使孙权 7.根据语意,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时先/主屯新野 B.君/与俱来 C.甚/敬重之 D.将军备/称帝号 8.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2)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9.简答题。(5分) (1)甲乙两文都记载了一段礼贤下士的佳话,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它。(2分) (2)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诸葛亮的“逸群之才”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语文试卷第3页(共6页)
五、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2分 ①读书的乐益之处,以及读书之法,前人多有备述。但是长久以来的劝读方式,常忽略了 阅读主体自身的乐趣,过多地强调读书的功利作用,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 五”,看起来呆板而生硬。 ②为了更好地劝读,名家们各有心得,有的以动物觅食作比,我看了深受触动。试为拓展 阐释,列出“狼吞”、“蟒噬”、“牛刍”、“鸡啄”四种读书方法,以期为更多的人所认识。 ③“狼吞”就是最常见的略读,目的在于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一如饿狼进食,不辨精粗,贪 食无厌。这种博览涉猎的读书方法,能建立起读书的广博兴趣。因为人的阅读口味是逐步形 成的,一个人若早期的阅读范围狭小,日后再遇到从没有接触过的书,就很难产生兴趣。所以 说,“狼吞”是读书的基础之法,可增广见闻,避免阅读的“偏食”。 ④“蟒噬”是在博览的基础上进行扩展,遇到不懂的地方,不妨先行跳过去,就像蟒蛇吞噬 猎物,留待日后慢慢消化。因为读书须循序渐进,须区别缓急轻重,如果一上来就想要求深求 通,不仅费时迂久,对于阅读兴趣也是一种消磨损耗。不久前,有出版社做社会调查,《红楼 梦》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第一名,也就是众多年轻读者不谙“蟒噬”之法的缘故。 因为《红楼梦》书中的人物关系很复杂,很多人读的时候,不是先了解故事的梗概,再去研求人 物的对应关系,而是一上来就非要弄清楚谁跟谁是什么关系不可。如此一来,阅读失去了顺 畅性,兴趣也会大打折扣,久了自然就会厌读。 ⑤“牛刍”是好书不厌百回读,把书真正地研透读通,使之烂熟于胸,就像牛吃草反刍,可以 随时提取运用,不断地增进理解。南宋理学家朱熹病中无聊,再读《资治通鉴》,突然发现一些原 来未能正确理解的内容,不觉头发竖起,有心胆都要随时掉出来的感觉,由是感叹,之前简直是 白读了古人的书。“牛刍”就是建立在熟读的基础上,由此及彼,达到“通”和“悟”的境界。 ⑥“鸡啄”是学会把书中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就像鸡啄米,读一点,实行一点,将两者 完全融于一体。因为思想和学问,就是在这样的融合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明代薛瑄说:“读书 原无他法,只是知一字,行一字;知一句,行一句。”也是持相同的见解,凡读懂书中一字一句, 就照着去做,当积累了很多的心得,对于生活的理解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⑦人生在世有很多世俗乐趣,但能再多有一项读书的兴趣,也就等于播下了一颗快乐的 种子。 (有删改) 10.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作者所阐释的四种读书方法各有什么作用。(4分) 11.文章第④段,作者以《红楼梦》的社会调查为例来论述,有什么作用?(3分) 12.以下标题,哪个更适合作为本文的题目?请结合文意和写作经验简要阐述你的理由。(5分) A.像动物一样读书 B.趣谈读书方法 语文试卷第4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