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二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积累(共18分) 1.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①偭规矩而改错 ②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间槌床便大怒 B 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间蒲苇纫如丝 ②于嗟鸠兮,无食柔葚 ①何方圜之能周兮 ②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解析】A项,①“错”通“措”,②“帘”通“奁”;C项,①“纫”通“韧” ②“于”通“吁”;D项,①“圜”通“圆”,②“匪”通“非”。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苟余情其信芳 自可断来信 B.谢家来贵门多谢后世人 C.留待作遗施采之欲遗谁 D.适得府君书少无适俗韵 【解析】A项,确实/媒人;B项,辞别/告诉;C项,均为“赠送”;D项,刚 才/适合。 【答案】C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①鸷鸟之不群兮 ②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①竟周容以为度 ②2以我应他人 ①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②2延伫乎吾将反 间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②帐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ABC 【解析】B项,“以”都当“把”讲,介词。A项,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②代词,指“芙蓉”。C项,①介词,于,在:②句中语气词,起舒 缓语气的作用。D项,①副词,互相;②代词,动作偏指一方,有指代作用,可 译为“他”。 【答案】B
综合检测(二)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一、基础积累(共 18 分) 1.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 分)( ) 【解析】 A 项,①“错”通“措”,②“帘”通“奁”;C 项,①“纫”通“韧”, ②“于”通“吁”;D 项,①“圜”通“圆”,②“匪”通“非”。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苟余情其信芳 自可断来信 B.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 C.留待作遗施 采之欲遗谁 D.适得府君书 少无适俗韵 【解析】 A 项,确实/媒人;B 项,辞别/告诉;C 项,均为“赠送”;D 项,刚 才/适合。 【答案】 C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 B. C. D. 【解析】 B 项,“以”都当“把”讲,介词。A 项,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②代词,指“芙蓉”。C 项,①介词,于,在;②句中语气词,起舒 缓语气的作用。D 项,①副词,互相;②代词,动作偏指一方,有指代作用,可 译为“他”。 【答案】 B
4.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屈心而抑志兮②夙兴夜寐③千万不复全④伏清白以死直兮⑤逆以煎 我怀⑥天下归心⑦固前圣之所厚⑧謇朝谇而夕替 A.①③⑤/②⑦/④⑥/⑧ B.①②/③⑤⑥/④/⑦⑧ C.①⑤⑥/②⑧/(③⑦/④ D.①②⑧/④/⑤⑥⑦ 【解析】①⑤⑥为动词的使动用法,②⑧为名词作状语,③⑦为形容词用作动 词,④为动词的为动用法 【答案】C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 )》 总角之宴, 。(《诗经·氓》) (2)桑之落矣, ,三岁食贫。(《诗经·氓》) 还顾望旧乡, 。(《涉江采芙蓉》) 【答案】(1)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言笑晏晏(2)其黄而陨自我徂尔 长路漫浩浩 二、阅读鉴赏(40分)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7题。(8分)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诗中多次出现“忧”,这种“忧”是否意味着诗人对人生持一种消极悲观的 态度呢?(4分)
4.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屈心而抑志兮 ②夙兴夜寐 ③千万不复全 ④伏清白以死直兮 ⑤逆以煎 我怀 ⑥天下归心 ⑦固前圣之所厚 ⑧謇朝谇而夕替 A.①③⑤/②⑦/④⑥/⑧ B.①②/③⑤⑥/④/⑦⑧ C.①⑤⑥/②⑧/③⑦/④ 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解析】 ①⑤⑥为动词的使动用法,②⑧为名词作状语,③⑦为形容词用作动 词,④为动词的为动用法。 【答案】 C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_________,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 一)》〕 总角之宴,__________。(《诗经·氓》) (2)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____,三岁食贫。(《诗经·氓》) 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涉江采芙蓉》) 【答案】 (1)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言笑晏晏 (2)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长路漫浩浩 二、阅读鉴赏(40 分)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7 题。(8 分) 短歌行 曹 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诗中多次出现“忧”,这种“忧”是否意味着诗人对人生持一种消极悲观的 态度呢?(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从其产生的原因来看,正因 为人生短暂,而诗人自己年岁已高,霸业未成,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 更迫切地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作者的这种忧思,正是 源于内心的焦急、内心的渴求,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体现的正是一种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7.“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在《三国演义》中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你觉得是选“何”好还是“无”好?为什么?(4分) 【答案】“何”好。“无”字,展现的是往南去的人才没有枝可依,即没有接 纳他们的地方,即使投靠曹操,也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何枝可依”,展现 的是乱世当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犹豫中进行一种选择,而此时的曹操, 恰似那谦虚的山、博大的海、求贤若渴的周公,成为那些贤才可供依托的一枝。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8~9题。(6分)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8.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解析】此题考査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 之乐;从情感上看,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 【答案】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 的热爱。 9.“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3分) 【解析】此题考査鉴赏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这句诗有景物描写,有人物 活动,联系上一句来看,其内容是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 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 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热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从其产生的原因来看,正因 为人生短暂,而诗人自己年岁已高,霸业未成,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 更迫切地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作者的这种忧思,正是 源于内心的焦急、内心的渴求,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体现的正是一种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7.“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在《三国演义》中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你觉得是选“何”好还是“无”好?为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何”好。“无”字,展现的是往南去的人才没有枝可依,即没有接 纳他们的地方,即使投靠曹操,也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何枝可依”,展现 的是乱世当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犹豫中进行一种选择,而此时的曹操, 恰似那谦虚的山、博大的海、求贤若渴的周公,成为那些贤才可供依托的一枝。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 8~9 题。(6 分)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8.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 之乐;从情感上看,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 【答案】 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 的热爱。 9.“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这句诗有景物描写,有人物 活动,联系上一句来看,其内容是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 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 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热爱
【答案】“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 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8分) 古诗十九首(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10.试分析诗歌中“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4分) 【解析】要注意“月”这一意象的常用意义一一借明月寄相思。另外,女主人 公的“愁”“泪”等也证明了这一含义。 【答案】古诗中常借明月寄相思,诗歌中的女主人公看见一轮无声明月,独悬 空荡天地间,顿生孤独凄凉之感。同时,浓浓的情思,也借助圆圆的明月,随着 皎洁的月光流照着远方的亲人。 11.这首诗歌在抒情方面使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4分) 【解析】因为诗中提到了月亮,所以分析手法时主要应从景和情的关系入手 【答案】即景生情。开头写景,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夜深人静, 明月皎洁,月光透过罗帐洒在床上。她一人独守空帏,寂寞凄凉。因此这皎洁的 月光便成了诱发物,引出她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7分) 结发为夫妻 汉乐府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③,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摘自《汉魏六朝诗鉴赏》) 【注】①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 别妻子之作。结发:束发,借指男女始成年时。古时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束发 以示成年。②嬿婉:夫妻恩爱的样子。③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往路”一作
【答案】 “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 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0~11 题。(8 分) 古诗十九首(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10.试分析诗歌中“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解析】 要注意“月”这一意象的常用意义——借明月寄相思。另外,女主人 公的“愁”“泪”等也证明了这一含义。 【答案】 古诗中常借明月寄相思,诗歌中的女主人公看见一轮无声明月,独悬 空荡天地间,顿生孤独凄凉之感。同时,浓浓的情思,也借助圆圆的明月,随着 皎洁的月光流照着远方的亲人。 11.这首诗歌在抒情方面使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解析】 因为诗中提到了月亮,所以分析手法时主要应从景和情的关系入手。 【答案】 即景生情。开头写景,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夜深人静, 明月皎洁,月光透过罗帐洒在床上。她一人独守空帏,寂寞凄凉。因此这皎洁的 月光便成了诱发物,引出她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2~13 题。(7 分) 结发为夫妻① 汉乐府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②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③,起视夜何其④。 参辰⑤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摘自《汉魏六朝诗鉴赏》) 【注】 ①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 别妻子之作。结发:束发,借指男女始成年时。古时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束发, 以示成年。②嬿婉:夫妻恩爱的样子。③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往路”一作
“远路”。④夜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 ⑤参(shen)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 12.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并作简要分析。(3分) 【解析】“诗眼”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 旨的一句话。从诗歌的内容不难看出,这首诗描写了一对“恩爱”夫妻的分别。 诗眼比较显豁。 【答案】“诗眼”是“恩爱两不疑”一句。诗歌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写,表现 了这对年轻夫妻之间的恩爱,“恩爱两不疑”最能揭示诗歌的主旨。 13.有人说,诗歌的最后四句当是夫妻二人的对话;也有人说是征人对妻子的叮 嘱。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4分) 【解析】结合诗歌的场景,可以理解为夫妻之间的对话,前两句是妻子告诉丈 夫要保重身体,不要忘记两人之间的恩爱;后两句是丈夫回答妻子的。结合诗歌 的题目“留别妻”,也可以理解为“征人”对妻子的叮嘱,要妻子保重身体,别 忘记自己 【答案】(示例)我认为应该是夫妻之间的对话。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 夫的嘱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重身体,同时牢记夫 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心;“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 的回答:“若能生还,一定与你白头偕老;若死在战场,也将一直把你怀念 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11分) 苦寒行0 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 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 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 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 3诗,悠悠令我哀。 【注】①《苦寒行》:属汉乐府“相和歌·清调曲”,曹操借旧题写时事,反 映严寒时节在太行山中行军的艰辛。②诘(j)屈:盘旋曲折。③怫(fu)郁:忧虑 不安。④《东山》:《诗经·豳风》中的一篇,写远征士卒对故乡的思念 14.诗歌开头两句“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具有怎样的作用?(3分)
“远路”。④夜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 ⑤参(shēn)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 12.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并作简要分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解析】 “诗眼”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 旨的一句话。从诗歌的内容不难看出,这首诗描写了一对“恩爱”夫妻的分别。 诗眼比较显豁。 【答案】 “诗眼”是“恩爱两不疑”一句。诗歌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写,表现 了这对年轻夫妻之间的恩爱,“恩爱两不疑”最能揭示诗歌的主旨。 13.有人说,诗歌的最后四句当是夫妻二人的对话;也有人说是征人对妻子的叮 嘱。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解析】 结合诗歌的场景,可以理解为夫妻之间的对话,前两句是妻子告诉丈 夫要保重身体,不要忘记两人之间的恩爱;后两句是丈夫回答妻子的。结合诗歌 的题目“留别妻”,也可以理解为“征人”对妻子的叮嘱,要妻子保重身体,别 忘记自己。 【答案】 (示例)我认为应该是夫妻之间的对话。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 夫的嘱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重身体,同时牢记夫 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心;“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 的回答:“若能生还,一定与你白头偕老;若死在战场,也将一直把你怀念。” 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16 题。(11 分) 苦寒行① 曹 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②,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 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 所怀。我心何怫郁③,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 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 ④诗,悠悠令我哀。 【注】 ①《苦寒行》:属汉乐府“相和歌·清调曲”,曹操借旧题写时事,反 映严寒时节在太行山中行军的艰辛。②诘(jí)屈:盘旋曲折。③怫(fú)郁:忧虑 不安。④《东山》:《诗经·豳风》中的一篇,写远征士卒对故乡的思念。 14.诗歌开头两句“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具有怎样的作用?(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