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8日教学能用迭代法求解IL形与圆形断面渠道正堂水深·堂握明渠水流的三目的种流态及其判别方法·堂握供汝德数的概念公式物理音义66-8IL形与圆形断面渠道正堂水深的选代计管教第士音明恒定非均勺流学内67-1概述容$7-2胆水流的流态及其判刷缓流和急流的运动学分析重点·急流缓流临界流概念及其判别方法·相对波速教学重的计算·佛汝德数概念计算公式及其物理意义点、难教学方法·推导山形与圆形断面道正堂水深的选代公式进解适田条件及范围点及教通过生活实例进解水流的三种流态·推旦相对波速的计管学方法公式·引出供汝德数概念计管公式证明供汝德数的物理音义是惯性力和重力的比值作业、思考题7-26-116-14(讨论题)、阅读材料题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第20页
2 0 0 7 年 11 月 8 日 教学 目的 能用迭代法求解 U 形与圆形断面渠道正常水深;掌握明渠水流的三 种流态及其判别方法;掌握佛汝德数的概念、公式、物理意义。 教 学 内 容 §6-8 U 形与圆形断面渠道正常水深的迭代计算 第七章 明渠恒定非均匀流 §7-1 概述 §7-2 明渠水流的流态及其判别 一、缓流和急流的运动学分析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急流、缓流、临界流概念及其判别方法;相对波速 的计算;佛汝德数概念、计算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推导 U 形与圆形断面渠道正常水深的迭代公式,讲解 适用条件及范围。 通过生活实例讲解水流的三种流态;推导相对波速的计算 公式;引出佛汝德数概念、计算公式,证明佛汝德数的物理意 义是惯性力和重力的比值。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6-11 6-14 7-2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第 20 页
2007年11月12日教学掌握本节中的其本概念·能用试管法图解法和迭代法求解目的钜形和等腰样形断面临界水深67-2胆水流的流态及其判教一缓流和急流的能量分柜学内1断面比能容2临界水深及其计管67-3临界底坡缓坡与陆坡重点·断面比能临界水深临界底坡概念·比能典线特征临界流方程·钜形等腰梯形断面临界水的试管法教学重图解法和迭代法点、难效学方法·定义断面比能概今与单位液体总能量相区别加深对断面比能今的理解·进解比能典线的绘制及其特征中此引出临点及教男水深概念推导临界流方程中临界流方程推导矩形断面临界水学方法深公式举例进解任音断面和等腰样形断面临界水深的试管法注图解法和选代法·中均匀流冬件和临界流条件导出临界底坡计算公式企绍相关的概念和适用件作业、思考题(讨论7-47-5题)、阅读材料题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第21页
2 0 0 7 年 11 月 12 日 教学 目的 掌握本节中的基本概念;能用试算法、图解法和迭代法求解 矩形和等腰梯形断面临界水深。 教 学 内 容 §7-2 明渠水流的流态及其判别 二、缓流和急流的能量分析 1、断面比能 2、临界水深及其计算 §7-3 临界底坡、缓坡与陡坡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断面比能、临界水深、临界底坡概念;比能曲线特征; 临界流方程;矩形、等腰梯形断面临界水深的试算法、 图解法和迭代法。 教学方法:定义断面比能概念,与单位液体总能量相区别,加深对 断面比能概念的理解;讲解比能曲线的绘制及其特征,由此引出临 界水深概念,推导临界流方程。由临界流方程推导矩形断面临界水 深公式。举例讲解任意断面和等腰梯形断面临界水深的试算法、图 解法和迭代法;由均匀流条件和临界流条件导出临界底坡计算公式 介绍相关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7-4 7-5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第 21 页
2007年11月15日教学重点堂握水跃现象其本方程的推旦相关的水力计管为后目的续内容奠定一定的基础:一般了解水跌现象及相关的概念67-4胆水流两种流太的转换一水跃与水跌教水跃学内1水跃现象2水跃基本方程和水跃函数3水跃的水力容计管(共轭水深的计算水跃长度计管能量损生计管)4水跃方程的实验验证5水跃发生的位置和水跃的形式-水跌重点·水跃定义水跃其本方程矩形断面共轭水或解教学重水跃发生的位置和形式点、难教学方法·图示进解水跃现象及水跃定义中动量方程推导水跃基本方程引出水跃函数概含并进解水跃承数典线特征·引出共点及教轭水深概念进解其试管法和图解法重占进解钜形断面进轭水学方法深的公式求解,简单个绍水跃长度能量损失的计算·详细进解水跃发生的位置和形式·简单个绍水跌现象及其发生的备件作业、思考题7-67-7(讨论题)、阅读材料题后记第22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2 0 0 7 年 11 月 15 日 教学 目的 重点掌握水跃现象、基本方程的推导、相关的水力计算,为后 续内容奠定一定的基础;一般了解水跌现象及相关的概念。 教 学 内 容 §7-4 明渠水流两种流态的转换——水跃与水跌 一、水跃 1、水跃现象 2、水跃基本方程和水跃函数 3、水跃的水力 计算(共轭水深的计算、水跃长度计算、能量损失计算) 4、水跃方程的实验验证 5、水跃发生的位置和水跃的形式 二、水跌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水跃定义、水跃基本方程,矩形断面共轭水深求解, 水跃发生的位置和形式。 教学方法:图示讲解水跃现象及水跃定义,由动量方程推导水跃 基本方程,引出水跃函数概念并讲解水跃函数曲线特征;引出共 轭水深概念,讲解其试算法和图解法,重点讲解矩形断面共轭水 深的公式求解。简单介绍水跃长度、能量损失的计算;详细讲解 水跃发生的位置和形式;简单介绍水跌现象及其发生的条件。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7-6 7-7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第 22 页
2007年11月19日教学掌握明恒定非均匀渐变流微分方程式的推导能定性绘制棱柱体目的胆中恒定非均勺渐变流水面典线67-5明源恒定非均匀渐变流的微分方程式教水深沿流程变化的微分方程式学内67-6棱柱体咀中恒定非均匀变流水面曲典线分析容棒柱体明温电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线分区-棱柱体明中恒定非均勺渐变流水面典线的定性分析教学重点·本节教学内空均为教学重占数学雅点:棒柱体服中恒定非均渐变流水面典线分柜教学重教学方法·推导明恒定非均匀渐变流的基本微分方程式然后将点、难微分方程式转化为水深没流程变化的微分方程式此式肌为水面典线分析的依据点及教水面曲线分时生根据临界水深与正党水深的大小将水面线学方法分区然后根据水深沿流程变化的微分方程式定性分析12冬水典线的趋热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题后记第23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2 0 0 7 年 11 月 19 日 教学 目的 掌握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微分方程式的推导,能定性绘制棱柱体 明渠中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 教 学 内 容 §7-5 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的微分方程式 一、水深沿流程变化的微分方程式 §7-6 棱柱体明渠中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分析 一、棱柱体明渠中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分区 二、棱柱体明渠中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的定性分析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本节教学内容均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棱柱体明渠中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分析 教学方法:推导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的基本微分方程式,然后将 微分方程式转化为水深沿流程变化的微分方程式,此式即为水面曲 线分析的依据。 水面曲线分析时,先根据临界水深与正常水深的大小将水面线 分区,然后根据水深沿流程变化的微分方程式,定性分析 12 条水 面 曲线的趋势。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第 23 页
2007年11月22日教学熟练掌握水面曲线的绘制方法能灵活应用目的堂握胆恒定非均勺渐变流水面典线计管的逐段试管法67-6棱柱体胆中恒定非均勺渐变流水面曲线分析教三水面典线分析的一般原则及注音点学内67-7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的计算-逐段试算法容重点及难点·胆渠恒定非均勺渐变流水面曲线的计管逐段试管法教学重教学方法课党举例和过论使学生堂掌握水面典线的绘制方法点、难中胆恒定非勺渐变流微分方程推旦逐段试管法计管水面典线的其本公式个绍水面曲典线的计算米型举例说胆(例7一7点及教例7一8)公式的具体应用及不同类型的具体解法学方法79作业、思考题7-10(讨论题)、阅读材料题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第24页
2 0 0 7 年 11 月 22 日 教学 目的 熟练掌握水面曲线的绘制方法,能灵活应用。 掌握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计算的逐段试算法。 教 学 内 容 §7-6 棱柱体明渠中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分析 三、水面曲线分析的一般原则及注意点 §7-7 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的计算——逐段试算法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及难点: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的计算—— 逐段试算法。 教学方法:课堂举例和讨论,使学生掌握水面曲线的绘制方法。 由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微分方程推导逐段试算法计算水面曲 线的基本公式。介绍水面曲线的计算类型,举例说明(例 7—7、 例 7—8)公式的具体应用及不同类型的具体解法。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7—9 7-10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第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