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7日教学掌握水头损生概念及分类:液流的两种流动形态(需诺实验)目的及判别·均匀流h,与切应力工的关系第四音·液流形太及水头损生教64-1水头损生的分类及水流边界对水头损生的影响学内64-2液流的两种流动形态容雷诺实验一h与的关系三流态的判别-雷诺数64-3均匀流h.与切应力工的关系重点·需诺实验均匀流h,与切应力的关系(工,三yRI)教学重教学方法·液体粘滞性引起的能量损失进解水头损生概念及其分点、难米·进解需诺实验过程引出尽流亲流概念及其判刷别·中实验数据分析h与的关系·通过量纲分析进解需诺数的物理意义:应用点及教能量方程和均匀流外力合力为零导出均匀流h,与切应九工。的关系学方法即I。三RL作业、思考题4-14-2(讨论题)、阅读材料题后记第10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2007 年 9 月 27 日 教学 目的 掌握水头损失概念及分类;液流的两种流动形态(雷诺实验) 及判别;均匀流 f h 与切应力 0 的关系 教 学 内 容 第四章:液流形态及水头损失 §4-1 水头损失的分类及水流边界对水头损失的影响 §4-2 液流的两种流动形态 一、雷诺实验、二、 f h 与 的关系、三、流态的判别-雷诺数 §4-3 均匀流 f h 与切应力 0 的关系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雷诺实验、均匀流 f h 与切应力 0 的关系( = RJ 0 ) 教学方法:由液体粘滞性引起的能量损失讲解水头损失概念及其分 类;讲解雷诺实验过程,引出层流、紊流概念及其判别;由实验数 据分析 f h 与 的关系;通过量纲分析讲解雷诺数的物理意义;应用 能量方程和均匀流外力合力为零导出均匀流 f h 与切应力 0 的关系, 即 = RJ 0 。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读 材料 4-1、 4-2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第 10 页
2007年10月8日教学掌握圆管层流抛物线流速分布形式:h的达西计算公式目的亲流的形成过程及2个特征64-4圆管中的层流运动及其h的计算一流量流速分布二断面平均流速教四h五和学内64-5紊流的形成过程及特征容亲流形成过程紊流运动要素的脉动和时均化齐流产生附加切应力重点·圆管层流流速分布形式及h.的计算教学方法:中生顿内摩擦定律推导圆管层流抛物线流速分布形式:教学重将流速在断面上积分得到流量:Q/4得到断面平均流速并可得到点、难圆管层流h,的达西公式(h,=a会);推导圆管层流的动能修正d2g点及教系数α值(α==2)和动量修正系数值β(β=1 33)简要介绍亲流形成过程亲流前两个特征(亲流运动要素学方法是脉动的·二豪流产生附加切应力作业、思考题4-24-1(讨论题)、阅读材料题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第11页
2007 年 10 月 8 日 教学 目的 掌握圆管层流抛物线流速分布形式; f h 的达西计算公式; 紊流的形成过程及 2 个特征 教 学 内 容 §4-4 圆管中的层流运动及其 f h 的计算 一、流速分布、 二、流量、 三、断面平均流速 四、 f h 五、 和 §4-5 紊流的形成过程及特征 一、紊流形成过程 二、紊流运动要素的脉动和时均化 三、紊流产生附加切应力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圆管层流流速分布形式及 f h 的计算。 教学方法:由牛顿内摩擦定律推导圆管层流抛物线流速分布形式; 将流速在断面上积分得到流量; Q / A 得到断面平均流速并可得到 圆管层流 f h 的达西公式( d g l hf 2 2 = );推导圆管层流的动能修正 系数 值( ==2)和动量修正系数值 ( =1.33)。 简要介绍紊流形成过程,紊流前两个特征(一、紊流运动要素 是脉动的;二、紊流产生附加切应力)。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读 材料 4 – 1 4 – 2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第 11 页
2007年10月11日教学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目的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教习课学内容教学重点、难对第三音(水动力学其础)作业进行进解点及教学方法作业、思考题(讨论题)、阅读材料题后记第12 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2007 年 10 月 11 日 教学 目的 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采取 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教 学 内 容 习题课。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对第三章(水动力学基础)作业进行讲解。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第 12 页
2007年10月15日教学掌握粘性底层概念亲流对数流速分布形式·沿程阻力系数的目的变化规律64.5流的形成过程及特征教四齐流中存在粘性底层五亲动使流速分均勺化学内64-6沿程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容沿程阳力系数的半经验公式尼古拉英实验没程阳力系数的实验典线重点·1粘性底尽概含·2多流对数流速分布形式,3没程阳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尼古拉英实验)教学重教学方法:1运用生顿内摩擦定律推导粘性底层厚度计算公式点、难由人/.将亲流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区(亲流光滑区亲流过渡粗糙区亲流粗糙区)点及教2中豪流附加切应力推导对数流速分布形式学方法3中尼古拉英实验归纳沿程阳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并进解经验公式的运田作业、思考题4-3474.-6(讨论题)、阅读材料题后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第13页
2007 年 10 月 15 日 教学 目的 掌握粘性底层概念,紊流对数流速分布形式;沿程阻力系数的 变化规律。 教 学 内 容 §4-5 紊流的形成过程及特征 四、紊流中存在粘性底层,五、紊动使流速分布均匀化 §4-6 沿程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 一、尼古拉兹实验 二、沿程阻力系数的半经验公式 三、沿程阻力系数的实验曲线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1、粘性底层概念;2、紊流对数流速分布形式; 3、沿程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尼古拉兹实验)。 教学方法:1、运用牛顿内摩擦定律推导粘性底层厚度计算公式, 由 0 / 将紊流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区(紊流光滑区、紊流过渡粗糙区、 紊流粗糙区)。 2、由紊流附加切应力推导对数流速分布形式。 3、由尼古拉兹实验归纳沿程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并讲解经验公式 的运用。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4 – 3 4 - 6 4 – 7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第 13 页
2007年10月18日教学堂握和灵活运用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计算公式计算h,和目的五64-7沿程水头损生计管公式教沿程水头损生的一般公式达西-威斯巴赫公式学一内哈森一威廉斯公式容三谢才公式64-8局部水头损生教学重点·1h的达西-威斯巴赫公式:教学重谢才公式:2咀和管道水力计管的其本公式点、难3h的计算教学方法·推号公式实例进解其具体应用(例4-44-54-6)点及教学方法作业、思考题410(讨论4-11题)、阅读材料题后记第14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2 0 0 7 年 10 月 18 日 教学 目的 掌握和灵活运用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计算公式计算 f h 和 j h 。 教 学 内 容 §4-7 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 一、沿程水头损失的一般公式——达西-威斯巴赫公式 二、哈森——威廉斯公式 三、谢才公式 §4-8 局部水头损失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1、 f h 的达西-威斯巴赫公式; 2、明渠和管道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谢才公式; 3、 j h 的计算。 教学方法:推导公式,实例讲解其具体应用(例 4-4、4-5、4-6)。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4 — 1 0 4 — 1 1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第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