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化险》导学案 编号:71501 编制:寇力文使用: 组长签 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重点字词,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分析人物形象。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外部描写体现人物心里的写法。3.全力以赴 激情投入,感受逆境中伟大的精神境界。 盦点: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及动作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难点:梳理情节,能用生动的语言复述毛泽东在紧急关头思考的过程 知识链接:背景资料:1947年,国民党几万大军紧追我中央机关的几百人,从绥德直到葭县(今佳县)黄河边,形势十分严峻。在大兵压境的险恶局势 下,毛泽东首先考虑的是他自己决不能离开陕北。尽管各方面建议他尽早东渡黄河,使中央有个安全的环境。但是,他认为党中央留在陕北,一则在政 治上,不但粉碎了蒋介石打击我党的阴谋,灭了敌人的威风,而且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二则在军事上,只要党中央留在陕北,蒋介石就不敢把胡 宗南的几十万大军投入到别的战场:三则党中央在延安住了十来年,现在一有战争就走,对不起陕北的乡亲们。因此,毛泽东决定和陕北的军民在一起 不打败胡宗南就决不过黄河,事实证明,这正是毛泽东的高明、伟大之处! 权延赤:当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多欲之年》、长篇纪实文学《走下神坛的毛泽东》《走下圣坛的周恩来》等。 自主预习案 (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个性修改 1.了解作者(简要写出你对作者的了解) 总结生成 2.了解课文的故事背景(了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3.生字词(字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重要的字词,并掌握,注意下列划线字的字形、读音及词语含义。) 滞留警惕喧嚣蠕动葭芦河紧蹙造水蔓地孱弱沤烂辅强愠怒 撮炙烤踉跟跑跄旁若无人日瞪口呆咄畦逼人至不及防 4.请积累至少5句毛泽东的名言。 合作探究案(交流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化险”,请用“”画出文章表现“险”的句子,试概述队伍遇到了怎样的险情? (字读课文,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这些句子,教师明确) 在险象环生的情境中,毛泽东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用 ”标出来。从这些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内心活动或性格?请举例 分析。(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神态描写) 例:听到有人以为可能要渡黄河,毛泽东“猛然掀起眼皮,目光咄咄遹人″,这一神态描写表现了他对妄加揣测的战土的责怪
1 《黄河化险》导学案 编号:71501 编制:寇力文 使用: 组长签名: 审批: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重点字词,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分析人物形象。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外部描写体现人物心里的写法。3.全力以赴。 激情投入,感受逆境中伟大的精神境界。 重点: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及动作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难点:梳理情节,能用生动的语言复述毛泽东在紧急关头思考的过程。 知识链接:背景资料:1947 年,国民党几万大军紧追我中央机关的几百人,从绥德直到葭县(今佳县)黄河边,形势十分严峻。在大兵压境的险恶局势 下,毛泽东首先考虑的是他自己决不能离开陕北。尽管各方面建议他尽早东渡黄河,使中央有个安全的环境。但是,他认为党中央留在陕北,一则在政 治上,不但粉碎了蒋介石打击我党的阴谋,灭了敌人的威风,而且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二则在军事上,只要党中央留在陕北,蒋介石就不敢把胡 宗南的几十万大军投入到别的战场;三则党中央在延安住了十来年,现在一有战争就走,对不起陕北的乡亲们。因此,毛泽东决定和陕北的军民在一起, 不打败胡宗南就决不过黄河,事实证明,这正是毛泽东的高明、伟大之处! 权延赤:当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多欲之年》、长篇纪实文学《走下神坛的毛泽东》《走下圣坛的周恩来》等。 自主预习案 (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了解作者(简要写出你对作者的了解) 2.了解课文的故事背景(了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3.生字词(字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重要的字词,并掌握,注意下列划线字的字形、读音及词语含义。) 滞留 警惕 喧嚣 蠕动 葭芦河 紧蹙 澧水 蓦地 孱弱 沤烂 辅弼 愠怒 一 撮 炙烤 踉踉跄跄 旁若无人 目瞪口呆 咄咄逼人 猝不及防 4.请积累至少 5 句毛泽东的名言。 个性修改 总结生成 合作探究案(交流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化险”,请用“ ”画出文章表现“险”的句子,试概述队伍遇到了怎样的险情? (字读课文,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这些句子,教师明确) 2.在险象环生的情境中,毛泽东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用“ ”标出来。从这些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内心活动或性格?请举例 分析。(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神态描写) 例:听到有人以为可能要渡黄河,毛泽东“猛然掀起眼皮,目光咄咄逼人”,这一神态描写表现了他对妄加揣测的战士的责怪
听到有人以为可能要渡黄河″;“周恩来说过了葭芦河就有了回旋余地";“前边有人喊到了黄河边上了″;“两批战士都无法 渡过葭芦河”;“接到香烟,陷入思考”;“决定不过黄河,走上堤岸″;“任弼时肯定了不过黄河的决策";“任弼时批评他做事 带情绪"。这些地方,反应出毛泽东的心理变化轨迹 3.简要概括毛泽东及干部战士在化险为夷中体现的品质 答:临危不惧,冷静,果断等等,只要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理由即可。 4.文末表现出任弼时和毛泽东两人的个性和关系,说说任弼时以什么样的的方式和语言最终使毛泽东接受了批评? 毛泽东:争強好胜,敏捷,坦诚,能言善辩,有些意气用事。任弼时:责任心强,厚道认真,真诚直爽,敢提意见。以实话 实说的方式和不加掩饰的作假的语言使得毛主席接受了批评。 拓展提升案 (要相信自己能完成的很好哦!) 1.毛泽东的决策为什么不是盲目、人性的?从文章中那些话证明了这一点? 明确∶是深思熟虑的军事谋略,事情的发展正好证明了他的预想。如:“过河,…挡子弹”,“兵不厌诈”“我早看了地形.… 2.军情危急,事关重大,毛泽东的情绪反复变化,甚至失控到骂人。写这些是否有损领袖形象? 答:否,1反应危机时刻领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2身处为难时刻,决策决定革命成败,有如此的失态情有可原。 3.你还知道有关毛泽东用兵如神的故事,简略的讲出来,帮助同学们认识伟人的全面形象 课前搜集资料,熟读材料,流利的讲给同学们听) 4.阅读课文第1-—8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2)文中“风大雨狂,道路泥泞”属于 描写,交代了 (3)分析文中“顾不得拧干”、“忙”等词语的作用。 (4)“黑暗中一个颤抖的声音问”句中的“颤抖”一词体现了人们 的心情。 (5)文中“黄河!”“黄河!是黄河!”“我们到黄河边了”这些句子体现了战士们怎样的心情? 5.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A像巨人的呻吟,像大地的呼吸 B那火花最初绽开像蒜瓣,在不足十分之一秒的时间里便膨胀成一整头大蒜那么大 C大浪应战一般咆哮起来,掀起一人多高,挟着拳头大的卵石飞扑过来。()
2 “听到有人以为可能要渡黄河”;“ 周恩来说过了葭芦河就有了回旋余地”;“ 前边有人喊到了黄河边上了”;“ 两批战士都无法 渡过葭芦河”;“ 接到香烟,陷入思考”;“ 决定不过黄河,走上堤岸”;“ 任弼时肯定了不过黄河的决策”;“ 任弼时批评他做事 带情绪”。这些地方,反应出毛泽东的心理变化轨迹。 3.简要概括毛泽东及干部战士在化险为夷中体现的品质。 答:临危不惧,冷静,果断等等,只要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理由即可。 4.文末表现出任弼时和毛泽东两人的个性和关系,说说任弼时以什么样的的方式和语言最终使毛泽东接受了批评? 毛泽东:争强好胜,敏捷,坦诚,能言善辩,有些意气用事。任弼时:责任心强,厚道认真,真诚直爽,敢提意见。以实话 实说的方式和不加掩饰的作假的语言使得毛主席接受了批评。 拓展提升案 (要相信自己能完成的很好哦!) 1.毛泽东的决策为什么不是盲目、人性的?从文章中那些话证明了这一点? 明确:是深思熟虑的军事谋略,事情的发展正好证明了他的预想。如:“过河,….挡子弹”,“兵不厌诈”“我早看了地形….” 2.军情危急,事关重大,毛泽东的情绪反复变化,甚至失控到骂人。写这些是否有损领袖形象? 答:否,1.反应危机时刻领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2.身处为难时刻,决策决定革命成败,有如此的失态情有可原。 3.你还知道有关毛泽东用兵如神的故事,简略的讲出来,帮助同学们认识伟人的全面形象。 (课前搜集资料,熟读材料,流利的讲给同学们听) 4.阅读课文第 1——8 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2)文中“风大雨狂,道路泥泞”属于 描写,交代了 。 (3)分析文中“顾不得拧干”、“忙”等词语的作用。 (4)“黑暗中一个颤抖的声音问”句中的“颤抖”一词体现了人们 的心情。 (5)文中“黄河!”“黄河!是黄河!”“我们到黄河边了”这些句子体现了战士们怎样的心情? 5.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A 像巨人的呻吟,像大地的呼吸…… ( ) B 那火花最初绽开像蒜瓣,在不足十分之一秒的时间里便膨胀成一整头大蒜那么大。 C 大浪应战一般咆哮起来,掀起一人多高,挟着拳头大的卵石飞扑过来。( ) 课后反思:
D你能跑得过枪子?几个卫士就能挡住枪子? 作业练习案 1.课后联系题,做在作业本上 2配套练习独立完成 《卜算子咏梅》导学案 编号:71502 编制:寇力文使用 组长签名 审批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 思想感情。2.学习诗中衬托的手法。3.探究与陆游的同名词的异同 、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 习难点:探究与陆游的同名词的异同点 知识链接: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 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自主预习案 个性修改 (将配套练习与本文很好的结合起来。) 1.了解作者及课文背景。 总结生成 毛泽东: 陆游: 2.课文诵读,注意读准字音,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分(fen)外妖娆(rdo)成吉思汪(han)数(sh)风流人物今塑(zhoc 3.疏通词的大意。(把难理解的词语在课本上标注解决。) 4.词,又称 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 称叫词牌。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卜算子”、“沁园春”是 “雪”“咏 梅”,是这首词的 合作探究案 1.词中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哪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百丈冰:寒
3 D 你能跑得过枪子?几个卫士就能挡住枪子? ( ) 作业练习案 1.课后联系题,做在作业本上。 2.配套练习独立完成。 《卜算子 咏梅》导学案 编号:71502 编制:寇力文 使用: 组长签名: 审批: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诗中衬托的手法。3.探究与陆游的同名词的异同点。4、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 学习重难点:探究与陆游的同名词的异同点。 知识链接:1936 年 2 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 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自主预习案 (将配套练习与本文很好的结合起来。) 1.了解作者及课文背景。 毛泽东: 陆游: 2.课文诵读,注意读准字音,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今朝(zhāo) 3.疏通词的大意。(把难理解的词语在课本上标注解决。) 4.词,又称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 称叫词牌。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卜算子”、“沁园春”是 ;“雪”“咏 梅”,是这首词的 。 个性修改 总结生成 合作探究案 1.词中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哪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百丈冰:寒;
2.哪个词表现出来梅花盛开的情景?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俏:表现出来了。傲 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3.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那么它在春天会怎样呢?可看出梅花什么样的品质? 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 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词里用主要用的是什么写作手法? (试着给大家解i 衬托: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花烂漫(笑)—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5试着找出这两首词的异同点,好吗? 同: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异: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 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 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拓展提升案 1.阅读《沁园春雪》回答问题,这首词上阙写景,总起字是什么:下阙抒情,总起字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望:展现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囯雪景;惜:纵论了历史上的冈流人物,表现了后来居上的英雄气概,感情奔放
4 2.哪个词表现出来梅花盛开的情景?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表现出来了。傲 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3.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那么它在春天会怎样呢?可看出梅花什么样的品质? 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 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 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词里用主要用的是什么写作手法? 。(试着给大家解说) 衬托: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花烂漫(笑)——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5.试着找出这两首词的异同点,好吗? 同: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异: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 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 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拓展提升案 1.阅读《沁园春.雪》.回答问题,这首词上阙写景,总起字是什么;下阙抒情,总起字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望:展现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惜:纵论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表现了后来居上的英雄气概,感情奔放,胸 课后反思:
襟豪迈。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抒发了一代伟人担当历史重任的家情壮志。 2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岀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3.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 高峰,点明了主题。 4.词中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认为文中的“风流人物”指的是谁?请你谈谈理由 学生能结合背景,谈出理由即可 作业练习案 1.背诵默写两首词 2.配套练习 3.请你默写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 4.背诵这三首诗词 《闲话章太炎》导学案 编号:71503 编制:寇力文使 组长签名: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了解章太炎其人。2学习文章精心选材、组材的特点。3.学习文章书面语、口语、文言词语交融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难点:1.学习文章精心选材、组材的特点。2.学习文章书面语、口语、文言词语交融的语言特色 知识链接
5 襟豪迈。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抒发了一代伟人担当历史重任的豪情壮志。 2.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3.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 高峰,点明了主题。 4.词中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认为文中的“风流人物”指的是谁?请你谈谈理由。 学生能结合背景,谈出理由即可 作业练习案 1.背诵默写两首词 2.配套练习 3.请你默写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 4.背诵这三首诗词 《闲话章太炎》导学案 编号:71503 编制:寇力文 使用: 组长签名: 审批: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了解章太炎其人。2.学习文章精心选材、组材的特点。3.学习文章书面语、口语、文言词语交融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难点:1.学习文章精心选材、组材的特点。2..学习文章书面语、口语、文言词语交融的语言特色。 知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