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讯试题 语文 说明: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值150分。 阅读与理解 内容 积累与运用 三综合 题号 性学习四作文总分核分人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45分) 得分评卷人(-)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小题(12分) ①暴风雪刚刚过去,手足口病又悄然袭来,5月12日,地震 cu ran er zhi。②灾难,考验着中国;中国,在灾难中凝聚着 力量,谱写着动人的乐章。③看吧,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第一线□坐镇指挥囗各级领 导与群众功 hong zhi cheng cheng口共度难关口炎黄子孙心系灾区,慷慨解囊。④ 真情把冰雪(),爱心将病魔(),祝福将创伤()⑤[]我们在灾难中失去了很多 财富,[〕我们却在抗灾中获得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1.依照文中拼音,在下列田字格内用楷体书写出相应的汉字。(6分) 2.④句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是()。(2分) A.消除驱散抚育 B.消解驱使抚爱 C.消散驱迫抚恤 D.消融驱逐抚慰 3.⑤句中应填入的关联词是()。(2分) A.因为……所以 B.不但……而且… C.虽然……但是…… D.如果……那么 4.在画线句子的囗里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2分) 语文第1页(共12页)
语文 第 1 页( 共 12 页) 乌海市 2008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 语 文 说明: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总分值 150 分。 内容 题号 一、 积累与运用 二、阅读与理解 三、综合 性学习 四、作文 总分 核分人 ㈠ ㈡ ㈢ (四) ㈠ ㈡ ㈢ (四)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45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 1—4 小题(12 分) ①暴风雪刚刚过去,手足口病又悄然袭来,5 月 12 日,地震 cù rán ér zhì。②灾难,考验着中国;中国,在灾难中凝聚着 力量,谱写着动人的乐章。③看吧,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第一线 坐镇指挥 各级领 导与群众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共度难关 炎黄子孙心系灾区,慷慨解囊。④ 真情把冰雪( ),爱心将病魔( ),祝福将创伤( )。⑤[ ]我们在灾难中失去了很多 财富,[ ]我们却在抗灾中获得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1.依照文中拼音,在下列田字格内用楷体书写出相应的汉字。(6 分) 2.④句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2 分) A.消除 驱散 抚育 B.消解 驱使 抚爱 C.消散 驱迫 抚恤 D.消融 驱逐 抚慰 3.⑤句中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2 分) A.因为……所以…… B.不但……而且…… C.虽然……但是…… D.如果……那么…… 4.在画线句子的 里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2 分) 得分 评卷人
(二)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6分) 得分评卷人 5.按原文填写。(10分) (1)子曰:“学而时习之, (2) 关山度若飞 (3)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4) ,暂凭杯酒长精神。 (5)不畏浮云遮望眼 (6) 甲光向日金鳞开。 (7)相见时难别亦难, (8)夫战,勇气也。 6.根据要求或语境填写诗文名句。(6分) (9)朱自清在散文《春》中,描写桃树、杏树和梨树花开的颜色时,用了三个比喻 句,依次是: (10)古诗人写草用意各异。曹操用“ ”来点染烘托大海生机 勃发,欣欣向荣的景象:白居易用“ ”来描写当时的人们在西 湖边骑马游春的情景;而杜甫则用“ 来渲染安史之乱给都城 造成的荒无人烟的残景。 得分 评卷人 (三)语言的实际运用(14分) 7.下面是一则不规范的请假条,请你修改其中的错误。(5分) 请假条 赵老师 ①我今天咳嗽得实在不行,②老爸要领我去看医生;向你请假 天,请你批准。 此致 敬礼! 生 2008年6月7日 语文第2页(共12页)
语文 第 2 页( 共 12 页) (二)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16 分) 5.按原文填写。(10 分) (1)子曰:“学而时习之, ?” (2) ,关山度若飞。 (3)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4) ,暂凭杯酒长精神。 (5)不畏浮云遮望眼, 。 (6) ,甲光向日金鳞开。 (7)相见时难别亦难, 。 (8)夫战,勇气也。 , , 。 6.根据要求或语境填写诗文名句。(6 分) (9)朱自清在散文《春》中,描写桃树、杏树和梨树花开的颜色时,用了三个比喻 句,依次是: , , 。 (10)古诗人写草用意各异。曹操用“ ”来点染烘托大海生机 勃发,欣欣向荣的景象;白居易用“ ”来描写当时的人们在西 湖边骑马游春的情景;而杜甫则用“ ”来渲染安史之乱给都城 造成的荒无人烟的残景。 (三)语言的实际运用(14 分) 7.下面是一则不规范的请假条,请你修改其中的错误。(5 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请 假 条 赵老师: ①我今天咳嗽得实在不行,②老爸要领我去看医生;向你请假 一天,请你批准。 此致 敬礼! 学生:××× 2008 年 6 月 7 日
(1)从格式上看:“此致”应 “敬礼”应 将_删去。(3分) (2)从内容上说,①处应修改为 ②处应修 改为 (2分) 8.依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和所用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三句)。(6分) 笑,你是嘴边一朵花,在颈上花苑里开放 笑,你是脸上一朵云,在眉宇双目间飞翔 笑,你是心灵一首歌,在脑际耳畔里回荡。 仿写: 9.阅读下面的故事,用一句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述。(3分) 北大的一名新生到学校报到的那天,在校园里碰到位衣着朴素的老人,他以为是 校工,便请他帮忙照看行李 小时以后,他回来了,那位老人在行李旁等着他,他 谢了老人。第二天开学典礼,这位新生惊奇的发现,主席台上,校长旁边正坐着昨天帮 他看行李的老人。听主持人介绍,他就是副校长季羡林。 新生此时非常激动,就在纸条上写了两句话,一句给校长,一句给季老。 (1)给校长写的是: (2)给季老写的是: 得分评卷人 (四)名著阅读(3分) 10.表述正确的在括号内画“√”,表述错误的在括号内画“×”。 (1)《锁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分别记述了鲁迅先生远 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 (2)“关羽温酒斩华雄”、“刘备三请诸葛亮”和“官渡之战”都是《三国演义》中 的故事情节。 (3)长篇小说《水浒传》塑造了众多英雄好汉的形象,其中花和尚鲁智深和黑旋风 李逵都以杀富济贫、为富不仁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文第3页(共12页)
语文 第 3 页( 共 12 页) (1)从格式上看:“此致”应 ,“敬礼”应 , 将 删去。(3 分) (2)从内容上说,①处应修改为 ,②处应修 改为 。(2 分) 8.依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和所用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三句)。(6 分) 笑,你是嘴边一朵花,在颈上花苑里开放; 笑,你是脸上一朵云,在眉宇双目间飞翔; 笑,你是心灵一首歌,在脑际耳畔里回荡。 仿写: , , ; , , ; , , 。 9.阅读下面的故事,用一句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述。(3 分) 北大的一名新生到学校报到的那天,在校园里碰到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他以为是 校工,便请他帮忙照看行李。一个小时以后,他回来了,那位老人在行李旁等着他,他 谢了老人。第二天开学典礼,这位新生惊奇的发现,主席台上,校长旁边正坐着昨天帮 他看行李的老人。听主持人介绍,他就是副校长季羡林。 新生此时非常激动,就在纸条上写了两句话,一句给校长,一句给季老。 (1)给校长写的是: 。 (2)给季老写的是: 。 (四)名著阅读(3 分) 10.表述正确的在括号内画“√”,表述错误的在括号内画“×”。 (1)《锁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分别记述了鲁迅先生远 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 ( ) (2)“关羽温酒斩华雄”、“刘备三请诸葛亮”和“官渡之战”都是《三国演义》中 的故事情节。 ( ) (3)长篇小说《水浒传》塑造了众多英雄好汉的形象,其中花和尚鲁智深和黑旋风 李逵都以杀富济贫、为富不仁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与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5题(14分) 得分 平卷人 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嫣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 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 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 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外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 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 ⑤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 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 的芳香呢?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_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 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 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⑥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下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 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 值得悲悯 ⑦个人的品质其实与梅花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 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个人 隐在内部的人格香气。 ⑧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尝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 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人性的芳香。 ⑨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⑩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牵缠,抛开 狂气,玩味从我们人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语文第4页(共12页)
语文 第 4 页( 共 12 页) 二、阅读与理解(45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1-15 题(14 分) 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嫣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 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 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 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外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 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 去。 ⑤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 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 的芳香呢?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 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 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⑥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下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 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 值得悲悯。 ⑦一个人的品质其实与梅花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 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 隐在内部的人格香气。 ⑧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尝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 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人性的芳香。 ⑨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⑩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牵缠,抛开 狂气,玩味从我们人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得分 评卷人
11.对全文主要内容概括最为全面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讲述有钱的富人身在梅香之中久而不闻其香的故事,揭示了好的物质条 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品质优秀者的道理,启发我们既要学会欣赏别人,又要正确评价自 B.文章通过有钱的富人和饥寒交迫的乞丐在赏梅上的差异,揭示了“卑贱者最聪明, 高贵者最愚蠢”的道理,同时启迪人们既不要以貌取人,也不要孤芳自赏。 C.文章讲述有钱的富人久居梅园之地而不曾闻到梅香,但饥寒交迫的乞丐在路过梅 园之际,却品尝出清明梅香的故事,由此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是否具有优秀的 品质不在于其外物的好坏,也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同时还启发人们既要注重赏识别人 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秀品质 D.文章讲述了富人和乞丐能否闻到梅香的故事,深刻地揭示出“身在芝兰之室,久 而不闻其香”的哲理,同时教给人们如何发现别人潜在的优秀品质,如何品尝自己心灵 梅香的方法 12.本文不仅意旨深远,而且构思严谨。作者先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吸引我们的目 光,在我们赏心悦目之时,于段归纳出故事本身所蕴含的道理。然后在⑦段中提 出了“ ”(用原文句填写)的独到见解。作者没 有就此驻笔,而是用 ”(用原文句填写)这一标识性语句过 渡,纵深开掘出绝大多数人不能品尝自我心灵梅香的反常现象。对此,作者又以凝重的 笔墨,顺锋入笔,在⑩段提出建议,自然收束了全文。(3分) 13.请你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分) 14.作者为什么说“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3分) 语文第5页(共12页)
语文 第 5 页( 共 12 页) 11.对全文主要内容概括最为全面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通过讲述有钱的富人身在梅香之中久而不闻其香的故事,揭示了好的物质条 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品质优秀者的道理,启发我们既要学会欣赏别人,又要正确评价自 己。 B.文章通过有钱的富人和饥寒交迫的乞丐在赏梅上的差异,揭示了“卑贱者最聪明, 高贵者最愚蠢”的道理,同时启迪人们既不要以貌取人,也不要孤芳自赏。 C.文章讲述有钱的富人久居梅园之地而不曾闻到梅香,但饥寒交迫的乞丐在路过梅 园之际,却品尝出清明梅香的故事,由此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是否具有优秀的 品质不在于其外物的好坏,也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同时还启发人们既要注重赏识别人, 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秀品质。 D.文章讲述了富人和乞丐能否闻到梅香的故事,深刻地揭示出“身在芝兰之室,久 而不闻其香”的哲理,同时教给人们如何发现别人潜在的优秀品质,如何品尝自己心灵 梅香的方法。 12.本文不仅意旨深远,而且构思严谨。作者先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吸引我们的目 光,在我们赏心悦目之时,于 段归纳出故事本身所蕴含的道理。然后在⑦段中提 出了“ ”(用原文句填写)的独到见解。作者没 有就此驻笔,而是用“ ”(用原文句填写)这一标识性语句过 渡,纵深开掘出绝大多数人不能品尝自我心灵梅香的反常现象。对此,作者又以凝重的 笔墨,顺锋入笔,在⑩段提出建议,自然收束了全文。(3 分) 13.请你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 分) 14.作者为什么说“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