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来都要死亡,但像庆封这样的人,受尽凌辱而死,可以说是死而又死了。自 己被杀,宗族亲属不能保全,这是嫉妒别人的缘故 大凡邪恶的小人做事,开始的时候互相帮忙,到后来一定互相憎恶。坚守道义的 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开始时互相帮助,时间越长越互相信任,最后更是互相亲近。 后代把这种做法当作准则 五、(山东)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 富阳。富阳高傅占,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周丰, 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赀。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抑郁无聊, 益訴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辄 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 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 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 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远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 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年四十二,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引其手指 之曰:"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当有子,富寿康宁,自今始矣。"丰致富,有 子二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如相者言。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与 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 勿言,其来待之如初。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 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贵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 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 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赀遣之 归。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呜呼 市巷中固不乏士哉!(清·张惠言《周维城传》,略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寓富阳,抑郁无聊无聊:精神无所寄托 B益弛,不问生产生产:生活与财产 C殆不自觉也自觉:自己意识到 D吾生平感妇翁知我生平:有生以来,平素 【答案】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文言实词在上下文语境中应选取的义项的判 断能力,四个选项实词均为双音节词语。B项“生产”意思是“谋生之业”;A“聊 有“依寄托”的义项,“无聊”即精神无所寄托。C“觉”有“感觉、感到”之意,“自 觉”就是自我感觉到,自我意识到。D项的解释,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B.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
人本来都要死亡,但像庆封这样的人,受尽凌辱而死,可以说是死而又死了。自 己被杀,宗族亲属不能保全,这是嫉妒别人的缘故。 大凡邪恶的小人做事,开始的时候互相帮忙,到后来一定互相憎恶。坚守道义的 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开始时互相帮助,时间越长越互相信任,最后更是互相亲近。 后代把这种做法当作准则。 五、(山东) (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 富阳。富阳高傅占,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周丰, 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赀。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抑郁无聊, 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辄 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 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 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 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远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 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年四十二,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引其手指 之曰:"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当有子,富寿康宁,自今始矣。"丰 致富,有 子二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如相者言。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与 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 勿言,其来待之如初。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 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贵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 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 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赀遣之 归。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呜呼, 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清•张惠言《周维城传》,略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流寓富阳,抑郁无聊 无聊:精神无所寄托 B 益跅弛,不问生产 生产:生活与财产 C 殆不自觉也 自觉:自己意识到 D 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生平:有生以来,平素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文言实词在上下文语境中应选取的义项的判 断能力,四个选项实词均为双音节词语。B 项“生产”意思是“谋生之业”;A“聊” 有“依*、寄托”的义项,“无聊”即精神无所寄托。C“觉”有“感觉、感到”之意,“自 觉”就是自我感觉到,自我意识到。D 项的解释,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B.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
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酶 C.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D.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 问其与饮食者,皆富贵也 【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中 的两个“以”第一个是连词来;第二个是介词,让。B项中的“其”前者解释为“她 后者解释为“那”。C项中“乃”前者表顺接,才;后者解释为“这样”。D项两句 中“与”都表是介词,跟,同。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周维城优良品质的一组是 ①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②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 ③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④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 ⑤吾愧吴翁、焦翁⑥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A①④⑤ B①③④C②③⑥ D②⑤⑥ 【答案】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筛选信息得能力②从侧面写张维城 的相貌,不属他的优良品质范畴,可以排除CD项;③写相面先生从周维城的 手相推知他有隐德,可以排除B项。①表现周维城的孝道,④表现周维城的宽 宏大量,⑤表现出周维城的谦逊,⑥写周维城做好事不留名,不事张扬。①④ ⑤⑥这四项都属于他的优良品质。所以本小题只能选A,即①④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维城祖上本为富人,后来家中发生火灾,周家资产荡尽。十余岁时父亲 离世,他开始学习经商,并因经商而致富。 B作者并没见过周维城,从他人的转述中了解到他的许多事迹。在作者看来, 周维城虽是商人,但身上具有士大夫的优秀品质,值得称赞。 C高傅占曾向作者谈起吴翁、焦翁,二翁均能施舍助人。周维城同样也能施 舍助人,只是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些不如。 D焦翁出资让渔人从洪水中救起许多落水者,并将他们留下来,供给饮食, 等到他们赚了钱以后,再把他们分别遣送回家。 【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 力。ABD三项在原文中能找到相应的信息,而C中“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 尚有些不如”说法有误,原文“吾愧吴翁、焦翁”,只是周维城的自谦之词,而非 客观事实。 15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遂大困,寻死富阳。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重点落实“困 寻”) (2)奇之,立许字以女。认为他品质非凡,立刻许诺把女儿嫁给他。(重点落实“奇”、 )(3)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事物虽然繁多,一定经常到母亲那 里看望问候才离开。(重点落实“剧~所辄”) (4)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 不久有人检查他的行装,发现有周丰商铺中的物品。(重点落实“或”、“肆”) 参考译文 嘉庆元年,我游历富阳县,县令恽君请我撰写整理富阳的县志。还没来得及起草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C.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D.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 问其与饮食者,皆富贵也 【答案】 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A 项中 的两个“以”第一个是连词,来;第二个是介词,让。B 项中的“其”前者解释为“她”, 后者解释为“那”。C 项中“乃”前者表顺接,才;后者解释为“这样” 。D 项两句 中“与”都表是介词,跟,同。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周维城优良品质的一组是 ①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 ②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 ③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 ④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 ⑤吾愧吴翁、焦翁 ⑥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A ①④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筛选信息得能力。②从侧面写张维城 的相貌,不属他的优良品质范畴,可以排除 C D 项;③写相面先生从周维城的 手相推知他有隐德,可以排除 B 项。①表现周维城的孝道,④表现周维城的宽 宏大量,⑤表现出周维城的谦逊,⑥写周维城做好事不留名,不事张扬。①④ ⑤⑥这四项都属于他的优良品质。所以本小题只能选 A,即①④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维城祖上本为富人,后来家中发生火灾,周家资产荡尽。十余岁时父亲 离世,他开始学习经商,并因经商而致富。 B 作者并没见过周维城,从他人的转述中了解到他的许多事迹。在作者看来, 周维城虽是商人,但身上具有士大夫的优秀品质,值得称赞。 C 高傅占曾向作者谈起吴翁、焦翁,二翁均能施舍助人。周维城同样也能施 舍助人,只是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些不如。 D 焦翁出资让渔人从洪水中救起许多落水者,并将他们留下来,供给饮食, 等到他们赚了钱以后,再把他们分别遣送回家。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 力。AB D 三项在原文中能找到相应的信息,而 C 中“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 尚有些不如”说法有误,原文 “吾愧吴翁、焦翁”,只是周维城的自谦之词,而非 客观事实。 15.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⑴遂大困,寻死富阳。 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重点落实“困”、 “寻”) ⑵奇之,立许字以女。认为他品质非凡,立刻许诺把女儿嫁给他。(重点落实“奇”、 “字”)⑶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 事物虽然繁多,一定经常到母亲那 里看望问候 才离开。(重点落实“剧”“所”“辄”) ⑷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 不久有人检查他的行装,发现有周丰商铺中的物品。(重点落实“或”、“肆”) 参考译文: 嘉庆元年,我游历富阳县,县令恽君请我撰写整理富阳的县志。还没来得及起草
恽君就奉命调任,我也离开了富阳。富阳县的高傅占是个正派人,他告诉我有关 周维城的事非常全面具体,所以我为周维城作传记,留给以后修撰县志的人。 周丰,字维城,祖先是绍兴人,有钱财。父亲名叫重章,因火灾毁坏了他的家, 流浪到富阳居住下来。重章是富家子弟,突然贫困,心情压抑烦闷,更加放纵不 羁,不过问家中的生计和产业,于是极端困顿,不久死于富阳。周丰在幼年,每 当天气寒冷,父亲半夜从外面回来,他总是把父亲的脚抱在怀里。十多岁,父亲 已经死了,他学着做生意。一天早晨,有位老人路过他的店铺,和他交谈,认为 他奇异岀众,立刻把女儿许嫁给他。周丰侍奉母亲,母亲起身、坐下或走路,他 常常事先弄明白母亲想要怎样;母亲的饮食他一定要亲眼看过,然后才送到母亲 面前。事务虽然繁重,他一定会时时到母亲房里看望问候才离开。母亲倘有不如 意,或者坐着不说话,周丰十分害怕,那心神不安的样子像是无处容身。看到母 亲的脸色和悦了,才非常欢喜,又呆很长时间,然后再退下去。他在世时的子孙 们,说他上床将要睡着时,一定会呼唤“阿母”,快要醒来时,又会同样呼唤, 大概是成了习惯,并不是自觉如此 周丰四十二岁,经过吴山,有个相面的人斜视了他很久,拉起他的手,指给他看 说:“这条纹颜色像丹砂,您恐怕有隐藏的德行,命该有儿子,富贵长寿和健康 安宁,从现在开始了。”周丰做生意致富,有二个儿子、六个孙子,周丰八十四 岁死,正如相面者说的那样。周丰在乡里能施行他的恩德,有长者那谨慎宽厚的 风度和行为。曾有个和他一起做生意的人要回家乡去,周丰已经资助了他旅途费 用。后来有人检点那人的行李,发现有周丰店铺里的货物。就来告诉周丰,周丰 赶紧叮嘱让货物原封不动,告诫不要把这事传出去。那合伙做生意的人来了,他 像以前一样对待。高傅占告诉说:“富阳人大多称赞周丰能够施舍帮助别人。可
恽君就奉命调任,我也离开了富阳。富阳县的高傅占是个正派人,他告诉我有关 周维城的事非常全面具体,所以我为周维城作传记,留给以后修撰县志的人。 周丰,字维城,祖先是绍兴人,有钱财。父亲名叫重章,因火灾毁坏了他的家, 流浪到富阳居住下来。重章是富家子弟,突然贫困,心情压抑烦闷,更加放纵不 羁,不过问家中的生计和产业,于是极端困顿,不久死于富阳。周丰在幼年,每 当天气寒冷,父亲半夜从外面回来,他总是把父亲的脚抱在怀里。十多岁,父亲 已经死了,他学着做生意。一天早晨,有位老人路过他的店铺,和他交谈,认为 他奇异出众,立刻把女儿许嫁给他。周丰侍奉母亲,母亲起身、坐下或走路,他 常常事先弄明白母亲想要怎样;母亲的饮食他一定要亲眼看过,然后才送到母亲 面前。事务虽然繁重,他一定会时时到母亲房里看望问候才离开。母亲倘有不如 意,或者坐着不说话,周丰十分害怕,那心神不安的样子像是无处容身。看到母 亲的脸色和悦了,才非常欢喜,又呆很长时间,然后再退下去。他在世时的子孙 们,说他上床将要睡着时,一定会呼唤“阿母”,快要醒来时,又会同样呼唤, 大概是成了习惯,并不是自觉如此。 周丰四十二岁,经过吴山,有个相面的人斜视了他很久,拉起他的手,指给他看 说:“这条纹颜色像丹砂,您恐怕有隐藏的德行,命该有儿子,富贵长寿和健康 安宁,从现在开始了。”周丰做生意致富,有二个儿子、六个孙子,周丰八十四 岁死,正如相面者说的那样。周丰在乡里能施行他的恩德,有长者那谨慎宽厚的 风度和行为。曾有个和他一起做生意的人要回家乡去,周丰已经资助了他旅途费 用。后来有人检点那人的行李,发现有周丰店铺里的货物。就来告诉周丰,周丰 赶紧叮嘱让货物原封不动,告诫不要把这事传出去。那合伙做生意的人来了,他 像以前一样对待。高傅占告诉说:“富阳人大多称赞周丰能够施舍帮助别人。可
是周丰曾经说:我比不上吴翁和焦翁。′”吴翁是徽州人,在富阳做生意。每 到年终,他夜里怀揣金钱走街过巷,看见贫寒的人家,就默默地把钱放在门洞里, 不让别人知道。焦翁是江宁人,带了三百两银子到富阳做买卖。当时洪水暴发, 焦翁急忙呼喊打渔的人,说谁救起一个人,就给他一两银子。一共好几天,救起 了若干人,焦翁留他们在铺子里住,给他们东西吃,等洪水平息了,又出旅费送 他们回去。这两位老翁,如今向富阳人打听,谁也不知道他们。周丰又说过:“我 这辈子感激岳父了解我。”呜呼!街市里巷的平民中间,原本不缺少有德行的士 君子啊! 六、(浙江)(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书褒城驿壁(唐)孙樵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 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缔劑①,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 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 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②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 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几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 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 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 语未既,有老眈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 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 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 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今而己,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 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 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 史则日: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 醉釀,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③更代之隙 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 垦田不寡,难哉! 予既揖退老眈,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注⑩①廟(n仍):磨擦。②鹢∫yi0: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画鹢鸟之形, 这里指船头。③矧(shen):况且。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胶:搁浅
是周丰曾经说:‘我比不上吴翁和焦翁。’”吴翁是徽州人,在富阳做生意。每 到年终,他夜里怀揣金钱走街过巷,看见贫寒的人家,就默默地把钱放在门洞里, 不让别人知道。焦翁是江宁人,带了三百两银子到富阳做买卖。当时洪水暴发, 焦翁急忙呼喊打渔的人,说谁救起一个人,就给他一两银子。一共好几天,救起 了若干人,焦翁留他们在铺子里住,给他们东西吃,等洪水平息了,又出旅费送 他们回去。这两位老翁,如今向富阳人打听,谁也不知道他们。周丰又说过:“我 这辈子感激岳父了解我。”呜呼!街市里巷的平民中间,原本不缺少有德行的士 君子啊! 六、(浙江)(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书褒城驿壁(唐)孙樵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 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缔劘①,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 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 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②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 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几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 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 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 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 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 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 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今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 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 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 史则日:'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 醉醲,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③更代之隙, 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 垦田不寡,难哉! 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注]①劘(n 仍):磨擦。②鹢(yì0: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画鹢鸟之形, 这里指船头。③矧(shěn):况且。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胶:搁浅
B.庭除甚芜除: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虞虞:忧虑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条:整理。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本题正确选项为B应为“台阶”的意 思,其实从“堂庑甚残”句中可判断出是一个名词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视其沼,则浅混而污 以卖州县者乎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 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四海之大,有几人钦 本题考査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本题正确选项为B,表目的关系,“用 来意。(A前“则”表承接关系,后“则”表解释关系。C前“且”“况且”意,后“且” 暂且”意D前“之”为结构助词“的”,后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B.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 C.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D.囊帛椟金,笑与秩终 本题是对考生词类活用能力的考查,与前几年不同,是一题不变化的 题。本题正确选项为D,名词作状语,余为形容词作动词。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 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 B.文中举今州县皆驿也"承上启下,是连接二、三两段的关键,表明天下 凋敝与驿站破败事异而理同 C.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议于叙,切中时弊, 有小中见大之妙。 D.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 向了朝廷。 本题考査考生对文意的分析概括能力。本题确选项是A,“含蓄地表达 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表述不当。作者认为产生这一社会弊病的缘由, 在于朝廷任用非人和官制不善。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盖当时视他驿为壮。(2分) 译文:(褒城驿)在当时比其它驿站更为壮观 (2)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3分) 译文:(宾客)都是晚上到达早上离开,难道会有爱惜之心吗 (3)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3分) 译文:时间长的三年更换一次,时间短的一两年更换两次。 附文言文翻译 褒城驿号称全国第一,到我亲眼所见,看其池水,浅浊而肮脏;看其船只,破碎 而搁沉;庭院台阶十分荒芜,堂房廊屋都很残破,哪里看得到它所谓的宏大壮丽 呢?
B.庭除甚芜 除: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虞 虞:忧虑。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本题正确选项为 B应为“台阶”的意 思,其实从“堂庑甚残”句中可判断出是一个名词。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视其沼,则浅混而污 以卖州县者乎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 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四海之大,有几人钦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本题正确选项为 B,表目的关系,“用 来”意。(A 前“则”表承接关系,后“则”表解释关系。C 前“且”“况且”意,后“且” “暂且”意 D 前“之”为结构助词“的”,后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 B.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 C.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 D.囊帛椟金,笑与秩终 本题是对考生词类活用能力的考查,与前几年不同,是一题不变化的 题。本题正确选项为 D, 名词作状语,余为形容词作动词。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 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 B.文中"举今州县皆驿也"承上启下,是连接二、三两段的关键,表明天下 凋敝与驿站破败事异而理同。 C.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议于叙,切中时弊, 有小中见大之妙。 D.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 向了朝廷。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分析概括能力。本题确选项是 A,“含蓄地表达 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表述不当。作者认为产生这一社会弊病的缘由, 在于朝廷任用非人和官制不善。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l)盖当时视他驿为壮。(2 分) 译文:(褒城驿)在当时比其它驿站更为壮观。 (2)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3 分) 译文:(宾客)都是晚上到达早上离开,难道会有爱惜之心吗? (3)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3 分) 译文:时间长的三年更换一次,时间短的一两年更换两次。 附文言文翻译 褒城驿号称全国第一,到我亲眼所见,看其池水,浅浊而肮脏;看其船只,破碎 而搁沉;庭院台阶十分荒芜,堂房廊屋都很残破,哪里看得到它所谓的宏大壮丽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