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和妻子商量此事,三日后再来就任楚相。”庄王答应了他。三日后,优孟又来 见庄王。庄王问:“你妻子怎么说的?″优孟说:“妻子说干万别做楚相,楚相 不值得做。像孙叔敖那样地做楚相,忠正廉洁地治理楚囯,楚王才得以称霸。如 今死了,他的儿子竟无立锥之地,贫困到每天*打柴谋生。如果要像孙叔敖那样 做楚相,还不如自杀。”接着唱道:“住在山野耕田辛苦,难以获得食物。岀外 做官,自身贪脏卑鄙的,积有余财,不顾廉耻。自己死后家室虽然富足,但又恐 惧贪脏枉法,干非法之事,犯下大罪,自己被杀,家室也遭诛灭。贪官哪能做呢? 想要做个清官,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到死都不敢做非法之事。唉,清官又哪能 做呢?像楚相孙叔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老小却贫困到*打柴为生。 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于是,庄王向优孟表示了歉意,当即召见孙叔敖的儿子, 把寝丘这个四百户之邑封给他,以供祭祀孙叔敖之用。自此之后,十年没有断绝 三、全国3(川滇黔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 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 《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 休告{l},终无所案验。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 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 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 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 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 备事,尝出,适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至公车刺取{2},知虏入云中、代 郡,遽归府见吉白状。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 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乃叹曰:"士 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掾史由是益 贤吉。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 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 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 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 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五 凤三年春,吉病笃。薨,谥曰定侯。(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l}长休告:放长假,使….离职
去和妻子商量此事,三日后再来就任楚相。”庄王答应了他。三日后,优孟又来 见庄王。庄王问:“你妻子怎么说的?”优孟说:“妻子说千万别做楚相,楚相 不值得做。像孙叔敖那样地做楚相,忠正廉洁地治理楚国,楚王才得以称霸。如 今死了,他的儿子竟无立锥之地,贫困到每天*打柴谋生。如果要像孙叔敖那样 做楚相,还不如自杀。”接着唱道:“住在山野耕田辛苦,难以获得食物。出外 做官,自身贪脏卑鄙的,积有余财,不顾廉耻。自己死后家室虽然富足,但又恐 惧贪脏枉法,干非法之事,犯下大罪,自己被杀,家室也遭诛灭。贪官哪能做呢? 想要做个清官,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到死都不敢做非法之事。唉,清官又哪能 做呢?像楚相孙叔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老小却贫困到*打柴为生。 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于是,庄王向优孟表示了歉意,当即召见孙叔敖的儿子, 把寝丘这个四百户之邑封给他,以供祭祀孙叔敖之用。自此之后,十年没有断绝。 三、全国 3(川滇黔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 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 《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 休告{1},终无所案验。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 "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 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 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 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 备事,尝出,适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至公车刺取{2},知虏入云中、代 郡,遽归府见吉白状。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 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乃叹曰:"士 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掾史由是益 贤吉。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 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 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 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 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五 凤三年春,吉病笃。薨,谥曰定侯。(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1}长休告:放长假,使……离职
2}刺取:刺探。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B(的;句中助词 A他们的C于是D用) A.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因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D.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丙吉为人宽厚和"于事善分主次的一组是D A.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 B.公府不案吏,自吉始 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 C.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 岁竟奏行赏罚而已。 D.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非所当于道路问也 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丙吉以狱吏出身,修习《诗》《礼》,通晓大义,最终官至丞相。他处理 政务以宽松礼让为怀,三公之府不直接处分属吏,从丙吉开始而形成惯例。 B丙吉的车夫因酒醉而在车上呕吐,西曹主吏报告丙吉并主张赶走车夫,丙 吉认为因醉酒将他赶走,会使他无处容身,于是劝西曹主吏予以容忍。 C.车夫被丙吉的宽容所感动,他主动要求去探听敌虏入寇云中、代郡的消息 并详尽报告丙吉,所以在皇帝召问时,丙吉能从容应对,受到褒奖 D.丙吉观察问题十分细致,长于以小见大。他见到牛近行即喘息吐舌,进而 联想到气候可能出现异常,将产生不利影响,他的下属对此十分佩服 选C(“主动要求去探听”错,是“尝出,适”)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 御史大夫仓促间不能知道详情,因而受到责备;而丙吉被认为能为边务与职守 忧虑,是车夫的功劳。 (2)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 正当春天还不应当很热,害怕牛行走不远却因暑热而喘息,这意味着气候不合 节令,担心会有所伤害。 [参考译文] 丙吉字少卿,是鲁国人。他为人能周密地考虑问题,不外露自己的感情,不夸耀 自己做过的好事。汉宣帝地节三年,立皇太子,丙吉当了太子太傅。过了几个月, 升为御史大夫。五年以后,接替魏相(人名)担任丞相。丙吉本来出身于主管刑 事案件的小官吏,后来学习《诗经》和《周礼》,都能通晓主要内容。到担任丞 相,崇尚宽容大度,喜欢礼仪谦让。部下官员有人犯罪贪污,不称职,总是给这 种人放长假,到底不去审问调查。他的宾客中有人告诉他说,“大人担任汉丞相 那些坏官吏已经形成了贪污事实,为什么一点也不惩办呢?”丙吉说,“在中央
{2}刺取:刺探。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B(的;句中助词。 A 他们的 C 于是 D 用) A.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因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D.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丙吉"为人宽厚"和"于事善分主次"的一组是 D A.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 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 B.公府不案吏,自吉始。 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 C.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 岁竟奏行赏罚而已。 D.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非所当于道路问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丙吉以狱吏出身,修习《诗》《礼》,通晓大义,最终官至丞相。他处理 政务以宽松礼让为怀,三公之府不直接处分属吏,从丙吉开始而形成惯例。 B.丙吉的车夫因酒醉而在车上呕吐,西曹主吏报告丙吉并主张赶走车夫,丙 吉认为因醉酒将他赶走,会使他无处容身,于是劝西曹主吏予以容忍。 C.车夫被丙吉的宽容所感动,他主动要求去探听敌虏入寇云中、代郡的消息, 并详尽报告丙吉,所以在皇帝召问时,丙吉能从容应对,受到褒奖。 D.丙吉观察问题十分细致,长于以小见大。他见到牛近行即喘息吐舌,进而 联想到气候可能出现异常,将产生不利影响,他的下属对此十分佩服。 选 C(“主动要求去探听”错,是“尝出,适”)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 御史大夫仓促间不能知道详情,因而受到责备;而丙吉被认为能为边务与职守 忧虑,是车夫的功劳。 (2)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 正当春天还不应当很热,害怕牛行走不远却因暑热而喘息,这意味着气候不合 节令,担心会有所伤害。 [参考译文] 丙吉字少卿,是鲁国人。他为人能周密地考虑问题,不外露自己的感情,不夸耀 自己做过的好事。汉宣帝地节三年,立皇太子,丙吉当了太子太傅。过了几个月, 升为御史大夫。五年以后,接替魏相(人名)担任丞相。丙吉本来出身于主管刑 事案件的小官吏,后来学习《诗经》和《周礼》,都能通晓主要内容。到担任丞 相,崇尚宽容大度,喜欢礼仪谦让。部下官员有人犯罪贪污,不称职,总是给这 种人放长假,到底不去审问调查。他的宾客中有人告诉他说,“大人担任汉丞相, 那些坏官吏已经形成了贪污事实,为什么一点也不惩办呢?”丙吉说,“在中央
官府做丞相而获得审判官吏的名声,我认为是很丟人的。”。以后凡是接替丙吉 做丞相的人,就把这作为老例奉行,三公官府不审判官吏从丙吉开始。他对于本 部门所领导的部下官吏,极力为他们掩饰过错而宣传他们的优点。丙吉的车夫喜 欢喝酒,曾经跟随丙吉外出,喝醉吐在丞相的车上,有关部门(西曹)主管官吏 报告丙吉想开除这个车夫。丙吉说,“为喝醉的缘故就赶走人才,让这个人将再 到什么地方容身?有关部门(西曹)还是容忍他一下吧!这不过是弄脏了丞相专 车上的草席罢了。”就没有驱赶这名车夫。这个车夫家在边城,熟悉了解边城派 出快马报告紧急情况的过程。车夫曾经岀门,恰好边境派骑兵传送紧急文书迅速 来到京城。这个车夫就到骑兵歇息的驿站去打探军事机密,知道匈奴人已经进入 了云中郡和代郡,立即回到丞相府见到丙吉汇报情况。不久,皇帝下诏召见丞相 和御史大夫,询问了匈奴人入侵边郡的主管官吏的出身及能力情况,丙吉能详细 回答,御史大夫仓促之间不能详细了解,因此受到罚责备。而丙吉受到皇帝称 赞,认为他忧思边境操劳防务,这是车夫的力量。丙吉于是感叹说,“人才没有 不可宽容的,人的能力各有所长,假使我没有提前听到车夫的报告,哪里能被皇 帝进行慰劳奖励呢?″部下因此更认为丙吉有才能。丙吉又曾经外出,在清理道 路时遇到群人斗殴,死伤的人横卧在道路上,丙吉经过那里却不过问。有部下 独自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丙吉向前走,遇到人驱赶牛,牛喘气吐出舌头,丙吉让 车队停下,让骑马的官吏询问:“赶牛走了几里路了?部下独自认为丙吉在这 两件事上前后处理的不合适。有人因这事讥笑丙吉,丙吉说,“百姓斗殴互相杀 伤了,应当禁止防备追赶捉拿这是长安令和京兆尹的职权范围。在岁末报告施行 赏罚罢了。宰相不亲自处理小事,所以这不是我应当在道路上审问处理的。正值 春天还不应该太热,担心牛在近处走却因为中暑的缘故喘气,这就是时令节气失
官府做丞相而获得审判官吏的名声,我认为是很丢人的。”。以后凡是接替丙吉 做丞相的人,就把这作为老例奉行,三公官府不审判官吏从丙吉开始。他对于本 部门所领导的部下官吏,极力为他们掩饰过错而宣传他们的优点。丙吉的车夫喜 欢喝酒,曾经跟随丙吉外出,喝醉吐在丞相的车上,有关部门(西曹)主管官吏 报告丙吉想开除这个车夫。丙吉说,“为喝醉的缘故就赶走人才,让这个人将再 到什么地方容身?有关部门(西曹)还是容忍他一下吧!这不过是弄脏了丞相专 车上的草席罢了。”就没有驱赶这名车夫。这个车夫家在边城,熟悉了解边城派 出快马报告紧急情况的过程。车夫曾经出门,恰好边境派骑兵传送紧急文书迅速 来到京城。这个车夫就到骑兵歇息的驿站去打探军事机密,知道匈奴人已经进入 了云中郡和代郡,立即回到丞相府见到丙吉汇报情况。不久,皇帝下诏召见丞相 和御史大夫,询问了匈奴人入侵边郡的主管官吏的出身及能力情况,丙吉能详细 回答,御史大夫仓促之间不能详细了解,因此受到处罚责备。而丙吉受到皇帝称 赞,认为他忧思边境操劳防务,这是车夫的力量。丙吉于是感叹说,“人才没有 不可宽容的,人的能力各有所长,假使我没有提前听到车夫的报告,哪里能被皇 帝进行慰劳奖励呢?”部下因此更认为丙吉有才能。丙吉又曾经外出,在清理道 路时遇到一群人斗殴,死伤的人横卧在道路上,丙吉经过那里却不过问。有部下 独自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丙吉向前走,遇到人驱赶牛,牛喘气吐出舌头,丙吉让 车队停下,让骑马的官吏询问:“赶牛走了几里路了?”部下独自认为丙吉在这 两件事上前后处理的不合适。有人因这事讥笑丙吉,丙吉说,“百姓斗殴互相杀 伤了,应当禁止防备追赶捉拿这是长安令和京兆尹的职权范围。在岁末报告施行 赏罚罢了。宰相不亲自处理小事,所以这不是我应当在道路上审问处理的。正值 春天还不应该太热,担心牛在近处走却因为中暑的缘故喘气,这就是时令节气失
调了。恐怕对百姓生产生活有伤害,因此调查这事。”部下才佩服。认为丙吉顾 全大局,能抓住主要矛盾。五凤三年春,病危,死,谥号为定侯。 四、(北京)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崔杼之于,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 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造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 满婺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 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 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昊。王予之朱方①。荆灵 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 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贵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 重死矣。身为残,支属不可以见,行忮②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 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取 材于《吕氏春秋·慎行》) 注释:①朱方:地名。②忮(zhi):嫉妒、侵害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诛”,讨伐 A.崔杼相之相:辅佐 B.扌豕崔杼之子扌豕:挑拔 C.景公与陈无宇.…诛封诛:杀掉 D.始而相与,久而相信与:结交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庄公死,更立景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得庆封,负之斧质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C.后世以为法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其始相助,后必相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选A|A项中加点的“更”,都是“又、另”的意思。B项中加点的“之”,前者是代 词,第三人称,指庆封,译为“他”;后者为助词,构成动宾倒装式,宾语前置 的标志,不译。C项中加点的“以”,前者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对 象,可译为“用”或“把”“以为”即“以(之)为”,意为“把(这种做法)当作”; 后者为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D项中加点的“相”,前 者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可译为“做相”;后者为副词,表示动作行为上的关 联,可译为“互相”。1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人)得庆封,负之斧质B.齐人以为让(鲁) C.(卢满婺)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D.(庆封)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 AA项“(齐人)”应为“(楚灵王)”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不义之人没有好结果的一组是B
调了。恐怕对百姓生产生活有伤害,因此调查这事。”部下才佩服。认为丙吉顾 全大局,能抓住主要矛盾。五凤三年春,病危,死,谥号为定侯。 四、(北京)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 崔杼之于,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 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造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 满嫳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 "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 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昊。王予之朱方①。荆灵 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 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贵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 重死矣。身为残,支属不可以见,行忮②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 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取 材于《吕氏春秋•慎行》) 注释:①朱方:地名。②忮(zhì):嫉妒、侵害。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诛”,讨伐] A.崔杼相之 相:辅佐 B.扌豕 崔杼之子 扌豕 :挑拔 C.景公与 陈无宇……诛封 诛:杀掉 D.始而相与,久而相信 与:结交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庄公死,更立景公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得庆封,负之斧质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C.后世以为法程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选 A [A 项中加点的“更”,都是“又、另”的意思。 B 项中加点的“之”,前者是代 词,第三人称,指庆封,译为“他”;后者为助词,构成动宾倒装式,宾语前置 的标志,不译。 C 项中加点的“以”,前者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对 象,可译为“用”或“把” “以为”即“以(之)为”,意为“把(这种做法)当作”; 后者为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D 项中加点的“相”,前 者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可译为“做相”;后者为副词,表示动作行为上的关 联,可译为“互相”。]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人)得庆封,负之斧质 B.齐人以为让(鲁) C.(卢满嫳)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 D.(庆封)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 A[A 项“(齐人)”应为“(楚灵王)” ]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不义之人没有好结果的一组是 B
①吾已诛之矣②(崔杼)无归,因而自绞也③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 吴 ④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⑤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 ⑥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杼与庆封的交往是小人之间的勾结和利用 B.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 C.崔杼因家破人亡而自杀身死 D.按照大义行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友谊 B[由“齐人以为让”可知,鲁国赶走了庆封,是因为受到齐国的责备。1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仙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景胜绝/又 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 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文言文参考译文 崔杼和庆封合谋杀死了齐庄公。庄公死后,二人另立景公为君,由崔杼给他做相。 庆封又想杀掉崔杼,自己代他为相 于是就挑拔崔杼的儿子们,让他们争夺做后嗣的资格。崔杼的儿孑们私自争斗起 来。崔杼去见庆封,告诉他这件事。庆封对崔杼说:“你姑且留在这里,我将派 兵去把他们杀掉。”于是派了卢满逼鸨去诛杀他们。卢满卑汛掼痰钠薅老小以及 宗族亲属全部杀光,烧了他的房屋住宅,回报崔杼说:“我已经把他们杀死了。 崔杼回去,已经无家可归,因而自缢而死 庆封做了齐景公的相,景公深以为苦。庆封外岀打猎,景公乘机与陈无宇、公孙 灶、公孙虿起兵讨伐庆封。庆封率领自己的家丁同景公交战,未能取胜,就逃到 鲁国。齐国就这件事责怪鲁国。庆封又离开鲁国去吴国,吴王把朱方邑封给了他。 楚灵王听说了,就率领诸侯进攻吴国,包围朱方,攻占了它。吴王俘获了庆封, 让他背着斧@在诸侯军中巡行示众,并让她喊道:“不要像气国庆封那样,杀害 他的君主,欺凌丧父的新君,强迫大夫盟誓!"然后才杀死了他。黄帝那样尊贵, 最后也要死亡;尧舜那样圣贤,最后也要死亡;孟贲那样勇武,最后也要死亡;
①吾已诛之矣 ②(崔杼)无归,因而自绞也 ③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 吴 ④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 ⑤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 ⑥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杼与庆封的交往是小人之间的勾结和利用 B.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 C.崔杼因家破人亡而自杀身死。 D. 按照大义行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友谊。 B[由“齐人以为让”可知,鲁国赶走了庆封,是因为受到齐国的责备。]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 分)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景胜绝/又 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 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文言文参考译文 崔杼和庆封合谋杀死了齐庄公。庄公死后,二人另立景公为君,由崔杼给他做相。 庆封又想杀掉崔杼,自己代他为相。 于是就挑拨崔杼的儿子们,让他们争夺做后嗣的资格。崔杼的儿子们私自争斗起 来。崔杼去见庆封,告诉他这件事。庆封对崔杼说:“你姑且留在这里,我将派 兵去把他们杀掉。”于是派了卢满逼鸨去诛杀他们。卢满卑汛掼痰钠薅老小以及 宗族亲属全部杀光,烧了他的房屋住宅,回报崔杼说:“我已经把他们杀死了。” 崔杼回去,已经无家可归,因而自缢而死。 庆封做了齐景公的相,景公深以为苦。庆封外出打猎,景公乘机与陈无宇、公孙 灶、公孙虿起兵讨伐庆封。庆封率领自己的家丁同景公交战,未能取胜,就逃到 鲁国。齐国就这件事责怪鲁国。庆封又离开鲁国去吴国,吴王把朱方邑封给了他。 楚灵王听说了,就率领诸侯进攻吴国,包围朱方,攻占了它。吴王俘获了庆封, 让他背着斧@在诸侯军中巡行示众,并让她喊道:“不要像气国庆封那样,杀害 他的君主,欺凌丧父的新君,强迫大夫盟誓!”然后才杀死了他。黄帝那样尊贵, 最后也要死亡;尧舜那样圣贤,最后也要死亡;孟贲那样勇武,最后也要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