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专业用) 贵阳医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编 2005年11月
编写说明: 1.环境卫生学教研室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等方面,作出了较大的修改,提出了“单元教学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 大纲就是按照这一改革体系提出来的。在今后的使用当中,还会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2.以往的教学中没有开设预防医学概论课,学生对预防医学缺乏整体概念。若要增 设预防医学概论课,其讲授内容又难免与各专业课重复。为避免此不足,我们采取有合 有分的办法,把环境卫生学绪论课与预防医学概论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大纲中,每个单元包含目的要求、内容与操作程序两部分,后一部分包括时间安 排、教学思路。这样做既能指导上课教师的讲课,又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思想准备,为 教学双方的配合、呼应提供基本条件。 4.本大纲是在2004年修订基础上,按照学院2005年新制订的教学计划再次修订。 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2005年11月1日
《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卫生学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Health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预防医学专业 学时数: 90 授课科室: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编写日期:2005年11月1日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它既是预防医学的 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又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预防、环境、人群的基本观念,能运用环境卫生学 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认识和研究环境因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彭响规律,提出改善和利用 环境有益因素、预防和控制不利因素的原则和措施。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 关系的基本理论,了解环境污染的数量变化和人体负荷变化的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质 量与健康效应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环境决策提供依据。 我院未开设预防医学概论课,有关预防医学的总概念适当纳入环境卫生学课程讲授。 二、课程学时分配 课 时分配表 授课内容 理论教学时数实习教学时数合计教学时数 第一单元绪论 4 2 7 第二单元空气环境与健康 6 12 18 第三单元水环境与健康 21 16 37 第四单元土壤及城市生活环境卫生 5 10 15 第五单元公共场所、化妆品卫生 3 2 5 第六单元环境质量评价 5 3 8 合计 44 46 90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预防医学与环境卫生学绪论 【目的要求】掌握学习预防医学应建立的三个基本观点和一个思考方法。三个基本观点 即预防、人群、环境的观点。一个思考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结合专业内容,就是要学会调查、评价和提出改进措施的一整套工作方法。建 立环境观点就是环境卫生学的绪论。 【教学组织与方法】 理论课讲授4学时,观看教学录像1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作业(自习)4学时。 【教学内容】 1.预防医学的概念、地位及作用。 2.建立预防观点的内容、依据和意义。 3.建立人群观点的内容、依据和意义。 4.建立环境观点的内容、依据和意义: 环境、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概念及特点:健康的概念,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卫 生学的概念:建立环境观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持续发展:21世纪环境卫生学的特点
【实习内容】地方病教学录象 【外文专业术语】 environmental health,environmental pollutant,primary environment,secondary environment, primary pollutant,secondary pollutant,biodiversity,biosphere,ecosystem,ecological equilibrium,food chain,greenhouse effect,dose-effect relationship,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gene polymorphisms,susceptive environmental carcinogen,environmental teratogen,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思考题】 1.如何认识预防医学专业? 2.什么是预防医学的三个基本观点和一个思考方法?有何意义? 3.举例说明你对建立环境观点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单元空气环境与健康 【目的要求】了解空气物理性状的概念及强度单位,掌握其卫生学意义:掌握室内微小 气候的评价指标:了解空气污染物的有在形式、来源、特点及对健康的危害:掌握室内 空气污染的来源、特点和评价指标。学会调查、采样和评价空气污染的主要方法:掌握 卫生标准的概念及其制订原则、依据和主要方法。 【教学组织与方法】 理论课讲授6学时,观看教学录像及讨论6学时,实验课6学时,作业(自习)2学时。 【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空气物理性状 1.空气物理性状是指太阳辐射、气温、气压、气流、气湿和空气离子化。 2.各因素的概念、强度单位及卫生学意义。 3.天气、气候与人体健康、疾病的关系。 4.室内微小气候的评价指标。 第二部分空气的化学性状 1.空气的正常组成。 2.空气污染物存在的形式和浓度表示法。 3.空气污染物的来源、特点及对健康的危害。 4.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特点及评价指标。 第三部分空气污染的调查、评价和卫生标准的制订 1.调查: (1)调查目的:区域性污染调查或点污染源调查: (2)收集资料:了解国内外现状,为调查设计做准备: (3)调查内容:空间范围与人群对象、污染指标、气象因素、人群健康状况及其指标: (4)调查方法:采样仪器、方法,人群流调方法: 2.评价: (1)原则:综合评价,量化指标,主要污染物: (2)方法:指数法,作图法,综合法: 3.环境卫生标准制订:标准与基准 (1)原则:WH0的空气质量四级标准(依据),我国制订和修订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 (2)方法:流行病学研究,嗅觉阈与刺激阈的测定,毒理学试验。 【实习内容】 1、大气及室内空气采样方法 2、大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3、酸雨(教学录象) 4、大气污染(教学录象)
【外文专业术语】 atmospheric sphere,temperature inversion,ultraviolet,infrared,air ions, airpollution,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 (TSP),inhalable particulates (IP), heat island effect,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greenhouse effect,sulfer dioxide,nitrogen oxides,photochemical smog,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dioxins,environmental hormone. 【思考题】 1.试述环境卫生标准的特点及其依据和原则。 2.试述天气、气候与健康的关系。 3.简述影响空气污染物浓度的主要因素 4.简述控制大气污染的措施。 5.简述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评价指标及今后研究的趋向。 6.如何对某一城市的空气质量作出报告。 第三单元 水环境与健康 【目的要求】掌握水体、饮用水、安全饮用水的概念:了解水的卫生学意义,掌握饮用 水的基本卫生要求:了解饮用水的调查与评价:掌握安全饮用水的保证措施:掌握废水 与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教学组织与方法】 理论课讲授21学时,实验课16学时,作业(自习)2学时。 【教学内容】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水的基本概念(7学时) 1.怎样认识水:水体、饮用水、纯净水、矿泉水;安全饮用水。 2.水的卫生学意义: (1)水与个体生命、家庭生活、社会生产的关系: (2)水与水性疾病,水的理化污染与健康危害,水俣病、痛痛病。 3.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防止介水传染病传播)。 (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急、慢性中毒、潜在的远期危害)。 (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4.生活饮用水水质规定 (1)常规检测项目:共34项 感官性状与一般化学指标17项(增加“耗氧量”3mgl,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mg1): 毒理学指标11项:细菌学指标4项(增加粪大肠菌群,并调整检测限值及表示单位): 放射性指标2项。 (2)非常规检测项目:共62项。 第二部分水质调查与评价(2学时)》 1.水质调查: (1)收集资料 (2)调查目的 (3)调查内容:时间、地点、指标、方法 (4)实验室检验: (5)水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原则。 2.水质评价: (1)原则:水源卫生调查、水质检验、人群健康状况与群众反映等全面、综合评价。 (2)指标:有机物污染指标、有毒污染物指标、饮水安全性指标及简易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