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三)课程类别 公共卫生 (四)修读对象 临床医学七年制及相关专业 (五)总学时与学分 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4学分。 (六)相关课程 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 《预防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卫生课程。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研究对象, 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它以“健康生态学模型”作为其工作方式,强 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并以健康为目的。本课程包括流行病学、环境医 学、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食品安全和食物中毒等社区公共卫生、合理营养指导等临床预防 服务内容。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学会如何了解健康与疾病问题在 人群的分布情况,分析物质、社会环境和人的行为及生物遗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找出 对人群健康影响的主要致病因素,以制订防制对策;并通过临床预防和社区预防服务,达到促进个 体和群体健康、预防疾病、防制伤残和早逝的目的。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等。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学习形式 章节/单元 内容 总学时 讲授 实践 其它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三)课程类别 公共卫生 (四)修读对象 临床医学七年制及相关专业 (五)总学时与学分 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4学分。 (六)相关课程 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 《预防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卫生课程。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研究对象, 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它以“健康生态学模型”作为其工作方式,强 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并以健康为目的。本课程包括流行病学、环境医 学、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食品安全和食物中毒等社区公共卫生、合理营养指导等临床预防 服务内容。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学会如何了解健康与疾病问题在 人群的分布情况,分析物质、社会环境和人的行为及生物遗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找出 对人群健康影响的主要致病因素,以制订防制对策;并通过临床预防和社区预防服务,达到促进个 体和群体健康、预防疾病、防制伤残和早逝的目的。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等。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章/节/单元 内容 总学时 学习形式 讲授 实践 其它
1 绪论 0 3 0 2 流行病学基本概论 3 3 0 3 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与疾病分 3 3 0 布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9 6 3 6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3 3 0 6 环境与人类健康 6 3 3 7 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9 6 3 8 环境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3 0 9 营养素与合理营养 3 3 0 10 合理营养指导 6 3 3 11 食品安全 6 3 3 12 职业病概述 3 3 0 13 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 9 6 3 14 疾病预防与控制 3 3 0 15 临床预防服务 3 3 0 合计 72 54 18 0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 傅华主编,《预防医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 参考书: 1.詹思延主编,《流行病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7月 2.杨克敌主编,《环境卫生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6月 3.孙贵范主编,《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8月 4.孙长灏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8月 五、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主要讲授内容:
1 绪论 3 3 0 2 流行病学基本概论 3 3 0 3 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与疾病分 布 3 3 0 4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9 6 3 5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3 3 0 6 环境与人类健康 6 3 3 7 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9 6 3 8 环境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3 3 0 9 营养素与合理营养 3 3 0 10 合理营养指导 6 3 3 11 食品安全 6 3 3 12 职业病概述 3 3 0 13 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 9 6 3 14 疾病预防与控制 3 3 0 15 临床预防服务 3 3 0 合 计 72 54 18 0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 傅华主编,《预防医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 参考书: 1. 詹思延主编,《流行病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7月 2. 杨克敌主编,《环境卫生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6月 3. 孙贵范主编,《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8月 4. 孙长灏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8月 五、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主要讲授内容:
预防医学的概述:定义、内容、特点和意义。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当代健康观、影响健康的主 要因素、健康决定因素、生态学模型。三级预防策略: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第 一级预防、第二级预防、第三级预防。了解预防医学的价值。 教学时数:3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预防医学的概念及其特点、三级预防中各级预防的内容和要点、疾病预防中高危人群策 略和全人群策略。 难点:健康生态学模型。 思考题或练习题: 1.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2.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侧。 3.举例说明预防医学的经济价值。 第二章流行病学基本概论 主要讲授内容: 流行病学的概念;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流行病学方法的特点;流行病学方法分类和用 途。 教学时数:3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流行病学的概念,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流行病学方法的特点,流行病学方法分 类。 难点: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思考题或练习题: 1.如何理解“流行病学是现代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2.简述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和原理。 3.简述流行病学方法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三章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与疾病分布 主要讲授内容: 健康相关数据资料的来源;健康相关数据资料的测量;疾病三间分布及其作用;疾病流行强度 的术语及地区、时间和人群的特征;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分析方法。 教学时数:3学时
预防医学的概述:定义、内容、特点和意义。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当代健康观、影响健康的主 要因素、健康决定因素、生态学模型。三级预防策略: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第 一级预防、第二级预防、第三级预防。了解预防医学的价值。 教学时数:3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预防医学的概念及其特点、三级预防中各级预防的内容和要点、疾病预防中高危人群策 略和全人群策略。 难点:健康生态学模型。 思考题或练习题: 1. 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2. 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3. 举例说明预防医学的经济价值。 第二章 流行病学基本概论 主要讲授内容: 流行病学的概念;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流行病学方法的特点;流行病学方法分类和用 途。 教学时数:3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流行病学的概念,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流行病学方法的特点,流行病学方法分 类。 难点: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思考题或练习题: 1. 如何理解“流行病学是现代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2. 简述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和原理。 3. 简述流行病学方法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三章 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与疾病分布 主要讲授内容: 健康相关数据资料的来源;健康相关数据资料的测量;疾病三间分布及其作用;疾病流行强度 的术语及地区、时间和人群的特征;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分析方法。 教学时数:3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健康相关数据资料的测量,常用测量指标,疾病三间分布,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难点:定义常用测量指标、疾病的年龄分析方法。 思考题或练习题: 1.影响患病率升高、降低的因素有哪些? 2.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 3.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周期间隔时间长短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章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主要讲授内容: 流行病学方法分类及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描述流行病学:描述流行病学的概念;现况研究的 概念、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抽样方法及样本含量的估计。分析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的概念 及分类;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研究对象的选择、样本含量的估计及资料的统计分析、优点和局限 性;队列研究的概念、用途、种类、研究对象的选择、样本含量的估计、资料分析、优点及局限 性。实验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基本特征、分类;临床试验的概念及设计。 教学时数:6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现况研究的概念;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及资料的整理分析;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对象的 选择;队列研究的概念及资料整理分析;队列研究的优缺点及与病例对照研究的区别;实验流行病 学的概念;临床试验的概念及设计。 难点: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临床试验中的不依从的处理和分 析方法。 思考题或练习题: 1.简述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2.简述现况研究的用途。 3.简述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4.简述病例对照研究中如何选择病例。 5.在临床试验中,选择观察结局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6.简述临床不依从的表现、原因及后果。 第五章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主要讲授内容:
重点与难点: 重点:健康相关数据资料的测量,常用测量指标,疾病三间分布,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难点:定义常用测量指标、疾病的年龄分析方法。 思考题或练习题: 1.影响患病率升高、降低的因素有哪些? 2. 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 3. 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周期间隔时间长短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章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主要讲授内容: 流行病学方法分类及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描述流行病学:描述流行病学的概念;现况研究的 概念、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抽样方法及样本含量的估计。分析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的概念 及分类;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研究对象的选择、样本含量的估计及资料的统计分析、优点和局限 性;队列研究的概念、用途、种类、研究对象的选择、样本含量的估计、资料分析、优点及局限 性。实验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基本特征、分类;临床试验的概念及设计。 教学时数:6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现况研究的概念;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及资料的整理分析;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对象的 选择;队列研究的概念及资料整理分析;队列研究的优缺点及与病例对照研究的区别;实验流行病 学的概念;临床试验的概念及设计。 难点: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临床试验中的不依从的处理和分 析方法。 思考题或练习题: 1. 简述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2. 简述现况研究的用途。 3. 简述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4. 简述病例对照研究中如何选择病例。 5. 在临床试验中,选择观察结局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6. 简述临床不依从的表现、原因及后果。 第五章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主要讲授内容: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概念、目的、应用原则及区别。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 指标;确定试验判断标准。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 教学时数:3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概念和应用原侧;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 确定试验判断标准。 难点:确定试验判断标准。 思考题或练习题: 1.简述试验评价的基本步骤。 2.简述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区别。 3.何谓阳性结果的截断值?简述确定其的原则。 第六章环境与人类健康 主要讲授内容: 环境卫生的概念;食物链和生物放大作用在环境污染及在健康危害中的作用及意义;环境有害 因素及其来源。 教学时数:3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食物链和生物放大作用在环境污染及在健康危害中的作用及意义。 难点:生物标志物的确定。 思考题或练习题: 1.简述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的特点。 2.简述选择生物标志物的原则。 第七章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主要讲授内容: 环境有害因素的接触途径;环境致病因素的健康效应;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环境污染物的 危害度评价;一些“公害事件”的危害。 教学时数:6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环境致病因素的健康效应;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环境污染物的危害度评价。 难点:环境污染物的危害度评价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概念、目的、应用原则及区别。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 指标;确定试验判断标准。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 教学时数:3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概念和应用原则;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 确定试验判断标准。 难点:确定试验判断标准。 思考题或练习题: 1. 简述试验评价的基本步骤。 2. 简述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区别。 3. 何谓阳性结果的截断值?简述确定其的原则。 第六章 环境与人类健康 主要讲授内容: 环境卫生的概念;食物链和生物放大作用在环境污染及在健康危害中的作用及意义;环境有害 因素及其来源。 教学时数:3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食物链和生物放大作用在环境污染及在健康危害中的作用及意义。 难点:生物标志物的确定。 思考题或练习题: 1. 简述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的特点。 2. 简述选择生物标志物的原则。 第七章 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主要讲授内容: 环境有害因素的接触途径;环境致病因素的健康效应;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环境污染物的 危害度评价;一些“公害事件”的危害。 教学时数:6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环境致病因素的健康效应;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环境污染物的危害度评价。 难点:环境污染物的危害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