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讲授了解媒介管理必备知识书面报告(期中)能独立进行新媒体管理研究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书面报告(期末)具备企划和运营新媒介的能力工作坊形式,分组创作作业(平时)六、课程成绩评定结合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最终的成绩评定比例为:期中考30%、期末考30%、书面报告20%、平时成绩20%。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楚明钦,《媒介经营与管理》[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参考书:邵培仁《媒介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谢新洲。《媒介经营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八、编制与审核工作内容负责人完成时间卡娜编制(任课教师)2024.6审核(学科、专业负杨孔雨2024.6责人)丁宁2024.6批准(主管院长)20
20 了解媒介管理必备知识 课堂讲授 书面报告(期中) 能独立进行新媒体管理研究 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书面报告(期末) 具备企划和运营新媒介的能力 工作坊形式,分组创作 作业(平时) 六、课程成绩评定 结合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最终的成绩评定比例为:期中考 30%、期末考 30%、书 面报告 20%、平时成绩 20% 。 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议教材:楚明钦.《媒介经营与管理》[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0 参考书:邵培仁.《媒介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谢新洲.《媒介经营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八、编制与审核 工作内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编制(任课教师) 卞娜 2024.6 审核(学科、专业负 责人) 杨孔雨 2024.6 批准(主管院长) 丁宁 2024.6
《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编码JC505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Policy, Regulation and英文名称考核方式口考试口考查Ethics of Journalism andCommunication口公共必修课学分2专业必修课口公共选修课课程性质口专业选修课32 总学时口补修课口其他口本研一体化课程口特色课程口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口全英文授课课程0课程特点实验学时口双语授课课程口案例课程口校企联合课程口其他先修课程(已具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备知识能力)适用学科/专业新闻与传播学位类别(领域)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新闻传播伦理与政策、法规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理论,特别是掌握我国基本的新闻传播政策、法规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对具体新闻传播案例的伦理与法规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强调使学生在理解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观察、分析和解答新闻实践中复杂的新闻伦理法规与职业道德的间题,提高职业水准和专业素养。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系统掌握新闻传播领域的政策法规,深入理解新闻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规范及要求,了解国内外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的发展趋势。2.科研实践能力目标:熟练运用各种文献检索工具,查找与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相21
21 《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 课程编码 JC505 英文名称 Policy, Regulation and Ethics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补修课 □其他_ 学分 2 总学时 32 课程特点 □本研一体化课程 □特色课程 □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全英文授课课程 □双语授课课程 ☑案例课程 □校企联合课程 □其他_ 实验学时 0 先修课程(已具 备知识能力) 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 适用学科/专业 学位类别(领域) 新闻与传播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新闻传播伦理与政策、法规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理论, 特别是掌握我国基本的新闻传播政策、法规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对具体新闻传播案例的伦 理与法规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强调使学生在理解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观察、分析 和解答新闻实践中复杂的新闻伦理法规与职业道德的问题,提高职业水准和专业素养。具体 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系统掌握新闻传播领域的政策法规,深入理解新闻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 规范及要求,了解国内外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的发展趋势。 2.科研实践能力目标:熟练运用各种文献检索工具,查找与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相
关的研究资料,并进行综述和分析:能够分析新闻传播活动中可能涉及的法规与伦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3.创新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分析新闻传播领域的政策、法规与伦理问题,提出新颖、独特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能够结合管理学、法学、伦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领域的间题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探讨;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闻传播实际工作中,推动行业进步和发展。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理论部分序号基本要求学时教学内容提要伦理学体系与新闻传播活动;新闻职业道德理念1新闻传播伦理概述与规范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1发展历程(掌握)伦理与道德;道德和职业道德;新闻职业道德;2伦理学理论与新闻传播传媒行为中的善、恶、应该;新闻传播可运用的伦理学理论和原则(理解)媒体职业伦理与职业道德;道德两难及价值排3媒体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序;悲伤场景及灾难事件的报道问题(理解)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良心和名誉;良心与名誉的4新闻传播伦理评价体系作用、评价依据、真假对错(了解)新闻传播法的概念及渊源:宪法与表达自由;新新闻传播法概述2闻从业者的职业权利(掌握)国家安全和政府信息公开;新闻传播与社会公序36相关信息传播规范良俗;商业信息传播规范(掌握)新闻记者管理规定;报刊、广播电视管理规定;7新闻传播业行政管理2互联网新闻传播规范(了解)新闻传播与司法公开、公正、平衡;审判公开;84新闻传播与司法司法独立;无罪推定:“媒介审判”(理解)侵权法源和侵权构成;新闻传播与名誉权、隐私9新闻传播与人格权4权、肖像权;侵权责任和救济(了解)著作权基本内容;著作权和公共利益平衡;传播103新闻传播与著作权者的权利;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了解)实验部分序号学时必开/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要求及时间安排、仪器要求实验22
22 关的研究资料,并进行综述和分析;能够分析新闻传播活动中可能涉及的法规与伦理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创新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分析新闻传播领域的政策、法规与伦 理问题,提出新颖、独特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能够结合管理学、法学、伦理学等其他学科的 知识和方法对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领域的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探讨;能够在实践 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闻传播实际工作中,推动行业进步和发展。 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 新闻传播伦理概述 伦理学体系与新闻传播活动;新闻职业道德理念 与规范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 发展历程(掌握) 2 2 伦理学理论与新闻传播 伦理与道德;道德和职业道德;新闻职业道德; 传媒行为中的善、恶、应该;新闻传播可运用的 伦理学理论和原则(理解) 4 3 媒体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 媒体职业伦理与职业道德;道德两难及价值排 序;悲伤场景及灾难事件的报道问题(理解) 4 4 新闻传播伦理评价体系 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良心和名誉;良心与名誉的 作用、评价依据、真假对错(了解) 4 5 新闻传播法概述 新闻传播法的概念及渊源;宪法与表达自由;新 闻从业者的职业权利(掌握) 2 6 相关信息传播规范 国家安全和政府信息公开;新闻传播与社会公序 良俗;商业信息传播规范(掌握) 3 7 新闻传播业行政管理 新闻记者管理规定;报刊、广播电视管理规定; 互联网新闻传播规范(了解) 2 8 新闻传播与司法 新闻传播与司法公开、公正、平衡;审判公开; 司法独立;无罪推定;“媒介审判”(理解) 4 9 新闻传播与人格权 侵权法源和侵权构成;新闻传播与名誉权、隐私 权、肖像权;侵权责任和救济(了解) 4 10 新闻传播与著作权 著作权基本内容;著作权和公共利益平衡;传播 者的权利;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了解) 3 实验部分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内容、要求及时间安排、仪器要求 必开/ 实验
选开类型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以研讨式互动教学和案例教学为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参考教材基础上,由任课教师撰写讲义,讲授主要理论和逻辑脉络,组织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科研实践,关注学科前沿的理论发展和业界实践,尤其是智能媒体传播的政策、法规与传播伦理间题,研读相关科研论文、研究报告,发现和提出间题,结合新闻传播实践中大量鲜活的案例展分析和研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术潜力。四、课程思政内容本课程以树立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课程思政的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融入课程思政,将使命感培育和塑造植入专业课程,着力实现在价值传递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培养出合格的党的新闻工作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不断发展的新闻传播实践,及时回应学生在媒介使用、新闻事件、媒介发展中遇到的困惑,通过研讨解疑释惑。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1.教学目标知识获得通过课堂教学达成;达成情况通过课堂测验(课堂提问/专题讨论)、课后作业、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评价;2.教学目标科研实践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科研项目达成,达成情况通过科研报告、科研实践活动、科研专题讨论等方式评价:3.教学目标创新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活动达成,达成情况通过布置创新性课程作业、创新性案例分析研讨、学术论坛参与等方式评价。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在知识获得、科研实践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实现教学自标的有效达成和科学评价。同时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及评价方式。六、课程成绩评定成绩组成:出勤率+课堂测验+平时作业+期末大作业成绩评定方法:出勤率占比10%,授课老师根据出勤情况评定课堂测验占比10%,授课老师根据学生课堂参与讨论、回答问题情况评定成绩;平时作业占比30%,作业为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科研报告/小论文等形式,由授课教师23
23 选开 类型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以研讨式互动教学和案例教学为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参 考教材基础上,由任课教师撰写讲义,讲授主要理论和逻辑脉络,组织学生参与案例教学、 科研实践,关注学科前沿的理论发展和业界实践,尤其是智能媒体传播的政策、法规与传播 伦理问题,研读相关科研论文、研究报告,发现和提出问题,结合新闻传播实践中大量鲜活 的案例展分析和研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术潜力。 四、课程思政内容 本课程以树立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为课程思政的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融入课程思政, 将使命感培育和塑造植入专业课程,着力实现在价值传递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 调价值引领,培养出合格的党的新闻工作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不断发展的新闻传播 实践,及时回应学生在媒介使用、新闻事件、媒介发展中遇到的困惑,通过研讨解疑释惑。 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 1.教学目标知识获得通过课堂教学达成;达成情况通过课堂测验(课堂提问/专题讨论)、 课后作业、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评价; 2.教学目标科研实践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科研项目达成,达成情况通过科研报告、 科研实践活动、科研专题讨论等方式评价; 3.教学目标创新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活动达成,达成情况通过布置创新性课程作业、 创新性案例分析研讨、学术论坛参与等方式评价。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在知识获得、科研实践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实现教学目 标的有效达成和科学评价。同时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和 方法及评价方式。 六、课程成绩评定 成绩组成:出勤率+课堂测验+平时作业+期末大作业 成绩评定方法: 出勤率占比 10%,授课老师根据出勤情况评定; 课堂测验占比 10%,授课老师根据学生课堂参与讨论、回答问题情况评定成绩; 平时作业占比 30%,作业为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科研报告/小论文等形式,由授课教师
评定成绩;期末大作业占比50%,作业为结课论文/创新性作业/创新性案例分析报告,由授课教师评定成绩。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1.《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牛静,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52.《媒介伦理学:间题与案例》(第八版),菲利普·帕特森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1参考书:1.《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陈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42.《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53.《媒体道德与伦理案例教学》,展江、彭桂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94.《媒介伦理案例与道德推理》(第九版),克利福德·G·克里斯琴斯等,2014.1八、编制与审核工作内容负责人完成时间牛新权2024.6编制(任课教师)审核(学科、专业负杨孔雨2024.6责人)丁宁批准(主管院长)2024.624
24 评定成绩; 期末大作业占比 50%,作业为结课论文/创新性作业/创新性案例分析报告,由授课教师 评定成绩。 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议教材: 1.《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牛静,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5 2.《媒介伦理学:问题与案例》(第八版),菲利普·帕特森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18.1 参考书: 1.《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陈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4 2.《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5 3.《媒体道德与伦理案例教学》,展江、彭桂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9 4.《媒介伦理案例与道德推理》(第九版),克利福德·G·克里斯琴斯等,2014.1 八、编制与审核 工作内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编制(任课教师) 牛新权 2024.6 审核(学科、专业负 责人) 杨孔雨 2024.6 批准(主管院长) 丁宁 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