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文献阅读与学术写作》课程教学大纲.《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新媒体研究》课程教学大纲.13《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18《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课程教学大纲.21..25《新闻传播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29《数字媒介文化研究》课程教学大纲《新媒体视听节目研究》课程教学大纲...35..38《数字媒体创意与策划》课程教学大纲《数字影像制作训练营》课程教学大纲42《品牌创新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45《AI媒体创意工作坊》课程教学大纲.48《跨文化传播》课程教学大纲51《舆论学研究》课程教学大纲...55《舆情大数据分析》课程教学大纲..59《网络舆情分析实践》课程教学大纲..63《全球传播与舆情实务》课程教学大纲...69《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课程教学大纲..73《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课程教学大纲77《数字治理与政务新媒体》课程教学大纲.81.86《数字化公共服务与公共传播》课程教学大纲《新闻传播行业前沿》课程教学大纲90《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93《专业实践》教学大纲..95《文献总结及开题报告》教学大纲97《学位论文》教学大纲99
目 录 《文献阅读与学术写作》课程教学大纲.1 《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5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9 《新媒体研究》课程教学大纲.13 《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18 《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课程教学大纲. 21 《新闻传播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25 《数字媒介文化研究》课程教学大纲.29 《新媒体视听节目研究》课程教学大纲.35 《数字媒体创意与策划》课程教学大纲.38 《数字影像制作训练营》课程教学大纲.42 《品牌创新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45 《AI 媒体创意工作坊》课程教学大纲. 48 《跨文化传播》课程教学大纲.51 《舆论学研究》课程教学大纲.55 《舆情大数据分析》课程教学大纲.59 《网络舆情分析实践》课程教学大纲.63 《全球传播与舆情实务》课程教学大纲.69 《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课程教学大纲.73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课程教学大纲.77 《数字治理与政务新媒体》课程教学大纲.81 《数字化公共服务与公共传播》课程教学大纲. 86 《新闻传播行业前沿》课程教学大纲.90 《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93 《专业实践》教学大纲.95 《文献总结及开题报告》教学大纲.97 《学位论文》教学大纲.99
《文献阅读与学术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编码JC500文献阅读与学术写作Literature reading and英文名称考核方式口考试口考查Academicwriting公共必修课学分1专业必修课口公共选修课课程性质口专业选修课24总学时口补修课口其他口本研一体化课程口特色课程口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口全英文授课课程0课程特点实验学时口双语授课课程口案例课程口校企联合课程口其他先修课程(已具备知识能力)适用学科/专业新闻与传播学位类别(领域)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深化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对本领域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升其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学生的学习目标包含:1.专业知识掌握与扩展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广泛阅读和深入分析本专业中英文的经典与前沿文献,全面了解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发展、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实际应用。此外,本课程还将帮助学生理解学科内的多元观点和学术争鸣,为其后续的学术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2.科研实践能力培育学生将学习如何从一个初始的研究想法发展到完成一篇学术论文的全过程。这包括识别和定义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有效地搜集和分析数据,并能够独立进行学术论文1
1 《文献阅读与学术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文献阅读与学术写作 课程编码 JC500 英文名称 Literature reading and Academic writing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补修课 □其他_ 学分 1 总学时 24 课程特点 本研一体化课程 □特色课程 □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全英文授课课程 □双语授课课程 ☑案例课程 □校企联合课程 □其他_ 实验学时 0 先修课程(已具 备知识能力) 适用学科/专业 学位类别(领域) 新闻与传播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深化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对本领域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升其科研实 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学生的学习目标包含: 1.专业知识掌握与扩展 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广泛阅读和深入分析本专业中英文的经典与前沿文献,全面了 解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发展、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实际应用。此外,本课程还将帮助学生 理解学科内的多元观点和学术争鸣,为其后续的学术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科研实践能力培育 学生将学习如何从一个初始的研究想法发展到完成一篇学术论文的全过程。这包括识别 和定义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有效地搜集和分析数据,并能够独立进行学术论文
的撰写与修订。课程中将特别强调文献综述的撰写技巧,研究方法的适应性选择以及数据分析的精确性。3.创新能力提升通过对学术写作过程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掌握如何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或理论,促进思维的原创性和批判性。课程将鼓励学生在学术写作中寻找创新点,提高其学术论文的独创性和说服力。4.学术交流与合作能力构建本课程还将通过小组讨论,学术报告和同行评审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术沟通能力。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如何在学术界内外建立专业的交流和合作关系。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理论部分序号学时教学内容提要基本要求新闻传播学论文结构和基本要求学生通过教师讲解,了解本专业论文写作的-格式基本规范,包括结构上的规范和格式上的规范等要求学生了解如何从一个现实间题入手,经过概2选题由来与问题意识的培养4念化和抽象化提出一个合格的研究问题要求学生了解:1)本专业核心文献的搜索方法、文献搜索、阅读与文献综述路径,如中英文数据库的使用、媒体数据库的使3写作用等;2)培养快速阅读中英文文献的能力和技巧;3)在此基础上,学习撰写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的选择及相应的研要求学生在间题意识的指引下选择合适的研究44究设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设计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其中包含数54数据处理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方法4撰写研究报告要求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和报告的撰写方法实验部分实验学实验内容、要求及时间安排、仪器要必开/序号实验项目名称求时选开类型无2
2 的撰写与修订。课程中将特别强调文献综述的撰写技巧,研究方法的适应性选择以及数据分 析的精确性。 3.创新能力提升 通过对学术写作过程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掌握如何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 见解或理论,促进思维的原创性和批判性。课程将鼓励学生在学术写作中寻找创新点,提高 其学术论文的独创性和说服力。 4.学术交流与合作能力构建 本课程还将通过小组讨论、学术报告和同行评审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术沟通能力。 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如何在学术界内外建立专业的交流和合作 关系。 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 新闻传播学论文结构和基本 格式 要求学生通过教师讲解,了解本专业论文写作的 基本规范,包括结构上的规范和格式上的规范等 4 2 选题由来与问题意识的培养 要求学生了解如何从一个现实问题入手,经过概 念化和抽象化提出一个合格的研究问题 4 3 文献搜索、阅读与文献综述 写作 要求学生了解:1)本专业核心文献的搜索方法、 路径,如中英文数据库的使用、媒体数据库的使 用等;2)培养快速阅读中英文文献的能力和技 巧;3)在此基础上,学习撰写文献综述 4 4 研究方法的选择及相应的研 究设计 要求学生在问题意识的指引下选择合适的研究 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设计 4 5 数据处理 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其中包含数 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方法 4 6 撰写研究报告 要求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和报告的撰写方法 4 实验部分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 时 实验内容、要求及时间安排、仪器要 求 必开/ 选开 实验 类型 无
三、教学方法以任课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课堂展示和讨论为辅,同时辅以课下一对一的写作交流。四、课程思政内容本课程所选择的文献尽量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以中国理论为出发点或强调国际理论的在地化和本土化;第二,在中外比较中寻求中外差异并理解各自理论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在指导学生进行选题写作时,尽量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从中国现实出发,着力寻找中国社会存在的真问题;第二,理论结合实际,以解决中国间题为主要诉求,力图实现理论与现实的对照。以此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将课程与对国家、对人民、对集体、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情感培育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为中国梦的实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树立贡献力量。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1.通过带领学生每周阅读本专业中英文经典文献和前沿文献达成,达成情况通过每周课堂展示和讨论来评价;2.通过指导学生确定选题、文献阅读以及文献综述写作、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等步骤达成,达成情况通过课程期中作业文献综述的写作以及期未作业研究计划的撰写来评价。六、课程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包含出勤、课堂表现,占20%;期中作业:要求撰写一份文献综述,占30%;期末考核:要求撰写一份研究计划,占50%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第十一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年。参考书:[1]美国心理学协会,席仲恩译:《APA格式:国际社会科学学术写作规范手册》,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2】周翔:《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3]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4】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5]周葆华,梁海主编:《大数据时代的计算奥论学:理论、方法与案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3
3 三、教学方法 以任课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课堂展示和讨论为辅,同时辅以课下一对一的写作交流。 四、课程思政内容 本课程所选择的文献尽量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以中国理论为出发点或强调国际理论的 在地化和本土化;第二,在中外比较中寻求中外差异并理解各自理论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在 指导学生进行选题写作时,尽量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从中国现实出发,着力寻找中国社会 存在的真问题;第二,理论结合实际,以解决中国问题为主要诉求,力图实现理论与现实的 对照。以此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将课程与对国家、对人民、对集体、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 的情感培育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 为中国梦的实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树立贡献力量。 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 1. 通过带领学生每周阅读本专业中英文经典文献和前沿文献达成,达成情况通过每周课堂 展示和讨论来评价; 2. 通过指导学生确定选题、文献阅读以及文献综述写作、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等步骤达成, 达成情况通过课程期中作业文献综述的写作以及期末作业研究计划的撰写来评价。 六、课程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包含出勤、课堂表现,占 20%;期中作业:要求撰写一份文献综述,占 30%; 期末考核:要求撰写一份研究计划,占 50%。 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议教材: 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第十一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年。 参考书: [1] 美国心理学协会,席仲恩译:《APA 格式:国际社会科学学术写作规范手册》,重庆:重 庆大学出版社,2011 年。 [2] 周翔:《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年。 [3] 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年。 [4]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周葆华,梁海主编:《大数据时代的计算舆论学:理论、方法与案例》,上海:复旦大学 出版社,2022 年
八、编制与审核负责人工作内容完成时间编制(任课教师)江苏佳2024.6审核(学科、专业负杨孔雨2024.6责人)丁宁批准(主管院长)2024.64
4 八、编制与审核 工作内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编制(任课教师) 江苏佳 2024.6 审核(学科、专业负 责人) 杨孔雨 2024.6 批准(主管院长) 丁宁 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