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igital Media Technology(4学分,60学时)(网路与新媒体专业,四年制)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24210102,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60(40/20),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学分4,开课学期:第2学期。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章次内容实践课时总课时理论课时2学时2学时数字媒体技术概论二4学时2学时2学时数字媒体系统三6学时2学时多媒体美学基础4学时四10学时6学时4学时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五10学时4学时数字音频处理技术6学时六4学时数字视频处理技术12学时8学时七2学时数字动画制作技术2学时八数字媒体数据压缩2学时2学时九12 学时8学时4学时多媒体演示作品创作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到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课程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熟练应用相关数字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课程共包括3个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熟悉计算机多媒体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的对象美学、基础理论、数据压缩算法等知识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4 学分,60 学时) (网路与新媒体专业,四年制)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24210102,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60(40/20),周学时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学分 4,开课学期:第 2 学期。 1.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 适用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教 学 内 容 与 时 间 安 排 表 章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数字媒体技术概论 2 学时 2 学时 二 数字媒体系统 4 学时 2 学时 2 学时 三 多媒体美学基础 6 学时 4 学时 2 学时 四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10 学时 6 学时 4 学时 五 数字音频处理技术 10 学时 6 学时 4 学时 六 数字视频处理技术 12 学时 8 学时 4 学时 七 数字动画制作技术 2 学时 2 学时 八 数字媒体数据压缩 2 学时 2 学时 九 多媒体演示作品创作 12 学时 8 学时 4 学时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到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课程通过理论 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熟练应用相关数字 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课程共包括 3 个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熟悉计算机多媒体系统,掌握数字 媒体技术的对象美学、基础理论、数据压缩算法等知识
(2)能力目标:掌握数字媒介资源的获取技术,熟悉数字媒体的处理软件,具备图像修改、调色及合成,音频录制、降噪及剪辑,视频拍摄、编辑及特效,动画绘制及交互等能力。(3)素质目标:熟悉数字媒体作品的设计、工具、素材开发及交互控制等方法,具有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媒介素养、技术素养,形成主流价值观,能根据毕业要求制作高质量的数字媒体作品。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学生在修完《计算机应用基础》、《新媒体导论》等课程,具备相关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技能和新媒体理论可进行本课程学习。5.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形式: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上环节学时占比40%,线下部分学时占比60%。(2)教学方法:线上教学采用建立任务驱动、知识呈现、习题测验、讨论反思的教学方法,支持学习目标实现。课堂教学采用教师精讲、师生互动、小组协作、成果展示等教学方法,解决课程教学的重难点,将知识内化为能力。(3)教学手段:课程采用超星SPOC网络教学平台和学习通智慧教学工具,以小组教学的形式,实施了“强化优秀、带动一般”的教学策略。6.课程推荐教材:(1)自编教材:吴祥恩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2)参考教材:丁刚毅等.数字媒体技术[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3)参考教材:赵子江等.多媒体技术基础(第二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数字媒体技术概论(2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能够找到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规律。掌握常见多媒体对象的优势与不足,能够为数字媒体作品选择合适的媒体对象。熟悉常见的多媒体技术,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掌握多媒体作品的创作流程,能够根据作品制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工具。2.主要内容第一节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1学时
(2)能力目标:掌握数字媒介资源的获取技术,熟悉数字媒体的处理软件,具备图 像修改、调色及合成,音频录制、降噪及剪辑,视频拍摄、编辑及特效,动画绘制及交互 等能力。 (3)素质目标:熟悉数字媒体作品的设计、工具、素材开发及交互控制等方法,具 有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媒介素养、技术素养,形成主流价值观,能根据毕业要求制作高质量 的数字媒体作品。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学生在修完《计算机应用基础》、《新媒体导论》等课程,具备相关一定的计算机基础 技能和新媒体理论可进行本课程学习。 5.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形式: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上环节学时占比 40%,线下部分学 时占比 60%。 (2)教学方法:线上教学采用建立任务驱动、知识呈现、习题测验、讨论反思的教 学方法,支持学习目标实现。课堂教学采用教师精讲、师生互动、小组协作、成果展示等 教学方法,解决课程教学的重难点,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3)教学手段:课程采用超星 SPOC 网络教学平台和学习通智慧教学工具,以小组教 学的形式,实施了“强化优秀、带动一般”的教学策略。 6.课程推荐教材: (1)自编教材:吴祥恩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年. (2)参考教材:丁刚毅等.数字媒体技术[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年. (3)参考教材:赵子江等.多媒体技术基础(第二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年.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数字媒体技术概论(2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能够找到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规律。掌握常见多媒体 对象的优势与不足,能够为数字媒体作品选择合适的媒体对象。熟悉常见的多媒体技术,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掌握多媒体作品的创作流程,能够根据作品制作需要,选择 合适的技术工具。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 1 学时
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及普及二、数字多媒体技术的风靡与展望三、数字媒体对象的种类四、数字媒体技术的介绍第二节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1学时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二、多媒体作品的创作流程三、多媒体作品的标准与能力第二章数字媒体系统(2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多媒体系统的组成,熟悉多媒体硬件设备的指标及使用方法。掌握常见媒介资源的主要文件格式,熟悉文件格式的转换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文件格式转换的定制。能够运用数字媒介资源检索技术,获取常见的媒介资源,能够解决媒介资源获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主要内容1学时第一节数字媒体系统环境一、数字媒体硬件环境二、数字媒体软件基础1学时第二节数字媒介资源的获取一、数字媒介资源文件格式二、数字媒体文件格式转换方法二、数字媒介资源检索技术三、数字媒介资源获取方法第三章多媒体美学基础(4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多媒体美学的价值和表现手段,熟悉多媒体美学的画面构图的特点、规则、方法,能够对数字媒体作品进行初步构图处理。掌握数字多媒体色彩的构成,能够根据数字媒体作品需要,准确运用的色彩要素,进行画面搭配。掌握各类数字多媒体对象美学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数字媒体作品制作的常识。2.主要内容
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及普及 二、数字多媒体技术的风靡与展望 三、数字媒体对象的种类 四、数字媒体技术的介绍 第二节 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 1 学时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 二、多媒体作品的创作流程 三、多媒体作品的标准与能力 第二章 数字媒体系统(2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多媒体系统的组成,熟悉多媒体硬件设备的指标及使用方法。掌握常见媒介资源 的主要文件格式,熟悉文件格式的转换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文件格式转换的定制。 能够运用数字媒介资源检索技术,获取常见的媒介资源,能够解决媒介资源获取过程中存 在的问题。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数字媒体系统环境 1 学时 一、数字媒体硬件环境 二、数字媒体软件基础 第二节 数字媒介资源的获取 1 学时 一、数字媒介资源文件格式 二、数字媒体文件格式转换方法 二、数字媒介资源检索技术 三、数字媒介资源获取方法 第三章 多媒体美学基础(4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多媒体美学的价值和表现手段,熟悉多媒体美学的画面构图的特点、规则、方法, 能够对数字媒体作品进行初步构图处理。掌握数字多媒体色彩的构成,能够根据数字媒体 作品需要,准确运用的色彩要素,进行画面搭配。掌握各类数字多媒体对象美学的基本方 法,初步掌握数字媒体作品制作的常识。 2. 主要内容
1学时第一节多媒体美学的价值一、多媒体美学的概念二、多媒体美学的作用三、多媒体美学的表现手段1学时第二节多媒体平面构图一、平面构图的特点二、平面构图的规则三、平面构图的方法四、平面构图的应用第三节多媒体色彩构成1学时一、三基色原理二、色彩三要素三、色彩搭配1学时第四节多媒体对象美学一、文本美学二、图像美学三、声音美学四、动画美学第四章图像处理技术(6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图像的基本原理和颜色模式,能够将图像基础理论,运用到图像类作品的制作中。掌握各种图像文件格式的特点,能够将PNG格式特征创作多媒体作品。熟悉图像的获取技术,掌握图像的尺寸修改、色彩调整、修补、合成的基本方法,能够为相关数字媒体作品进行图像处理。2.主要内容第一节图像基本原理2学时一、图像的类型二、图像的色彩深度三、图像分辨率四、图像颜色模式2学时第二节图像处理技术
第一节 多媒体美学的价值 1 学时 一、多媒体美学的概念 二、多媒体美学的作用 三、多媒体美学的表现手段 第二节 多媒体平面构图 1 学时 一、平面构图的特点 二、平面构图的规则 三、平面构图的方法 四、平面构图的应用 第三节 多媒体色彩构成 1 学时 一、三基色原理 二、色彩三要素 三、色彩搭配 第四节 多媒体对象美学 1 学时 一、文本美学 二、图像美学 三、声音美学 四、动画美学 第四章 图像处理技术(6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图像的基本原理和颜色模式,能够将图像基础理论,运用到图像类作品的制作中。 掌握各种图像文件格式的特点,能够将 PNG 格式特征创作多媒体作品。熟悉图像的获取技 术,掌握图像的尺寸修改、色彩调整、修补、合成的基本方法,能够为相关数字媒体作品 进行图像处理。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图像基本原理 2 学时 一、图像的类型 二、图像的色彩深度 三、图像分辨率 四、图像颜色模式 第二节 图像处理技术 2 学时
一、图像文件格式二、图像获取技术三、图像处理软件四、图像尺寸修改五、图像选区绘制2学时第三节图像合成技术一、图像色彩调整二、图像修补技术三、图层创建四、图像合成第五章音频处理技术(6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数字音频的构成要素和主要参数,能够理解数字音频处理过程中的核心概念。掌握数字音频的录音方法和文件格式,能够媒体应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文件格式进行保存。掌握数字音频剪辑和合成方法,能够为相关数字媒体作品处理音频2.主要内容第一节数字音频基础2学时一、数字音频的核心概念二、数字音频基本参数三、数字录音技术2学时第二节数字音频剪辑技术一、数字音频文件格式二、数字音频获取方法三、数字音频处理软件四、数字音频剪辑处理五、数字音频特效处理第三节数字音频多轨合成2学时一、创建工程文件二、音频块排列三、音频块编辑四、多轨录音与合成
一、图像文件格式 二、图像获取技术 三、图像处理软件 四、图像尺寸修改 五、 图像选区绘制 第三节 图像合成技术 2 学时 一、图像色彩调整 二、图像修补技术 三、图层创建 四、图像合成 第五章 音频处理技术(6 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数字音频的构成要素和主要参数,能够理解数字音频处理过程中的核心概念。掌 握数字音频的录音方法和文件格式,能够媒体应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文件格式进行保存。 掌握数字音频剪辑和合成方法,能够为相关数字媒体作品处理音频。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数字音频基础 2 学时 一、数字音频的核心概念 二、数字音频基本参数 三、数字录音技术 第二节 数字音频剪辑技术 2 学时 一、数字音频文件格式 二、数字音频获取方法 三、数字音频处理软件 四、数字音频剪辑处理 五、数字音频特效处理 第三节 数字音频多轨合成 2 学时 一、创建工程文件 二、音频块排列 三、音频块编辑 四、多轨录音与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