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静电学的基本规律 研究问题 从基本的静电现象出发,讨论静电场的描写方法和基本规律, 进而建立静电场的基本方程式。 重点要求: (1)了解静电理论的基础是库仑定律、叠加原理和电荷守恒定律; 掌握描述静电场分布的两个基本物理量——电场强和电势的定义 及物理意义;熟练掌握某些典型带电体系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计算 方法; (2)熟练掌握反映静电场性质的两条基本定理—一高斯定理和环 流定理,明确其数学表述及物理意义,能够应用髙斯定理求解具 有一定对称性的电场。 (3)了解电场强度和电势梯度的关系
第一章 静电学的基本规律 研究问题: 从基本的静电现象出发,讨论静电场的描写方法和基本规律, 进而建立静电场的基本方程式。 重点要求: (1)了解静电理论的基础是库仑定律、叠加原理和电荷守恒定律; 掌握描述静电场分布的两个基本物理量——电场强和电势的定义 及物理意义;熟练掌握某些典型带电体系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计算 方法; (2)熟练掌握反映静电场性质的两条基本定理——高斯定理和环 流定理,明确其数学表述及物理意义,能够应用高斯定理求解具 有一定对称性的电场。 (3)了解电场强度和电势梯度的关系
第一章静电学的基本规律 §1.1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定律 §12库仑定律 §1.3电场和电场强度 §1.4电势 §1.5高斯定理 §1.6静电场的基本方程式 §1.7静电能
第一章 静电学的基本规律 • §1.1 物质的电结构 电荷守恒定律 • §1.2 库仑定律 • §1.3 电场和电场强度 • §1.4 电势 • §1.5 高斯定理 • §1.6 静电场的基本方程式 • §1.7 静电能
§1.1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 物质的电结构 电荷守恒定律 导体和绝缘体 例题和习题
§1.1 物质的电结构 电荷守恒定律 • 电荷 • 物质的电结构 • 电荷守恒定律 • 导体和绝缘体 • 例题和习题
电荷 材料经摩擦后具有吸引轻小物体能力,称之为“带 电”。 2、自然界只存在两类电荷。(富兰克林命名) 3、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同类相斥,异类相吸。 4、物体带电的过程: (1)摩擦起电——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静电感应——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共同点:出现的正负电荷数量一定相等
电 荷 • 1、材料经摩擦后具有吸引轻小物体能力, 称之为“带 电” 。 • 2、自然界只存在两类电荷。(富兰克林命名) • 3、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同类相斥,异类相吸。 • 4、物体带电的过程: • (1)摩擦起电——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 (2)静电感应——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 共同点:出现的正负电荷数量一定相等
物质的电结构 基本粒子: 电子—电量e=-1.6×101C,质量m=9.11×103kg 质子电量e=1.6×10-C,质量m=1.67×1027kg 夸克一组成核子(质子和中子)的微粒。 电荷的量子化: 电荷是不连续的,它由不可分割的基本单元—基本电荷e 所组成。一切物体所带电荷的数量都是基本电荷的整数倍 原子结构: (1)实验和理论:1911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提出原子 的核模型。玻耳和索末菲又提岀电子绕原子核转动的模型 (2)原子结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 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直径约为108cm,原子核的直径约为 10-12cm。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于原子核中 原子核结构 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带正电的质子 和不带电的中子依靠短程、强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
基本粒子: 电子——电量e=-1.6×10-19C, 质量m=9.11×10-31kg 质子——电量e=1.6×10-19C, 质量m=1.67×10-27kg 夸克―组成核子(质子和中子)的微粒。 电荷的量子化: 电荷是不连续的,它由不可分割的基本单元——基本电荷e 所组成。一切物体所带电荷的数量都是基本电荷的整数倍。 原子结构: (1)实验和理论:1911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提出原子 的核模型。玻耳和索末菲又提出电子绕原子核转动的模型。 (2)原子结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 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直径约为10-8cm,原子核的直径约为 10-12cm。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于原子核中。 原子核结构: 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带正电的质子 和不带电的中子依靠短程、强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 物质的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