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水平测试 Zhuzhuzhu 15 古诗文积累及语言运用:(10分) 1.默写古诗文。(8分) 恨别鸟惊心。② 孤帆天际看。 ③存者且偷生 ④斯是陋室, ⑤阳春布德泽 ⑥树树皆秋色 ⑦晴川历历汉阳树, ⑧ 端居耻圣明。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能否根治网吧“颀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 B.每一个有志青年都要提高和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修养。 C.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任务 D.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古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5分)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泰山什么样的景象?(2分) 4.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 的登岳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杜甫什么样的情 怀?(3分 (二)比较阅读(16分) 《桃花源记》(节选)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著,悉如外人;A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B 不独子其子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水平测试 Zhuzhuzhu15 一、古诗文积累及语言运用:(10 分) 1.默写古诗文。(8 分) ① ,恨别鸟惊心。② ,孤帆天际看。 ③存者且偷生,___________________。 ④斯是陋室, 。 ⑤阳春布德泽, 。 ⑥树树皆秋色, 。 ⑦晴川历历汉阳树, 。 ⑧。 ,端居耻圣明。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 分) A. 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每一个有志青年都要提高和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修养。 C.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任务。 D.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5 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泰山什么样的景象?(2 分) 4. 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 的登岳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杜甫什么样的情 怀?(3 分) (二)比较阅读(16 分) 《桃花源记》(节选)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著,悉如外人; A ,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B ,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依据原文中默写(2分) A B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3)选贤与能( (4)盗窃乱贼而不作( 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鲜为人知 B、(1)便舍船,从口入(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C、(1)复前行,欲穷其林(2)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D、(1)处处志之 (2)寻向所志 8、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9、简答: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后,源中人“皆叹惋”,你认为他们因何而“感叹惋惜”? (2分) (2)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和“大道之行也”描绘得“大同”社会有何异同之处? 请作简要分析。 同: 异 (三)《核舟记》(14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依据原文中默写(2 分) A B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 (3)选贤与.能( )(4)盗窃乱贼而不作.( ) 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 鲜.为人知 B、(1)便舍.船,从口入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C、(1)复.前行,欲穷其林 (2)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D、(1)处处志.之 (2)寻向所志. 8、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9、简答: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后,源中人“皆叹惋”,你认为他们因何而“感叹惋惜”? (2 分) (2)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和“大道之行也”描绘得“大同”社会有何异同之处? 请作简要分析。 同: 。 异: 。 (三)《核舟记》(14 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其两膝相比者()(2)神情与苏黄不属() (3)其船背稍夷()(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1.请用“P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1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1分) 14.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2分) 15.文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母亲的诗(13分) ①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 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 ②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 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 去。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个寒噤。我赶紧把门撞上,哆哆嗦嗦 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岀来,见我缩头缩尾的样子,瞥我眼,深 情地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 声,房门大开,“走,我们上学去 ③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走到 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采,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 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④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 身上加的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身子热乎乎的。从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学,再不畏惧风霜 雪雨。年年如母亲所说,飞雪送来了春,花朵盼来了夏,绿阴又迎来果实累累的秋
1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其两膝相比.者( )(2)神情与苏黄不属.( ) (3)其船背稍夷.(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1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2 分)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2.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1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1 分) 14.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 的神态看出来。(2 分) 15 . 文 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 ,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2 分) 三、现代文阅读(25 分) (一)母亲的诗(13 分) ①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 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 ②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 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 去。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个寒噤。我赶紧把门撞上,哆哆嗦嗦 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头缩尾的样子,瞥我一眼,深 情地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 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上学去!” ③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走到 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采,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 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④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 身上加的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身子热乎乎的。从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学,再不畏惧风霜 雪雨。年年如母亲所说,飞雪送来了春,花朵盼来了夏,绿阴又迎来果实累累的秋……
⑤岁月如流,人生如流,转眼十余年过去。我从大学毕业了,正赶上就业艰难,许多单 位下岗分流。毫无门路的我,只得像一只无头小鸟似的在人才交流中心乱闯,结果半年过去 后,依然没有找到份工作。 ⑥那天,我又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出人才交流中心。抬头望,天空灰蒙蒙,弄得我 的心情更加灰黯。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于是,我搭上一辆便车,当天傍 晚就来到乡下。 ⑦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我独立门前,仰望长空, 星星闪烁。可在我看来,那些星星却像在对我眨着嘲笑的眼。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 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地撞上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 ⑧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星星生厌 吗?不,黑夜的门就是星星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 们看星星去 ⑨坐在满天星斗的院坝,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都和门有关。天快 亮的时候,母亲有关人生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星星把黑夜的门 推开了/黑夜把坚韧的门推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成功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⑩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 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 怎样去做。 16、文章两处写了母亲给我”以力量,请分别写出是在什么时候给的。(4分) 17、“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 用?(3分)
⑤岁月如流,人生如流,转眼十余年过去。我从大学毕业了,正赶上就业艰难,许多单 位下岗分流。毫无门路的我,只得像一只无头小鸟似的在人才交流中心乱闯,结果半年过去 后,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工作。 ⑥那天,我又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出人才交流中心。抬头望,天空灰蒙蒙,弄得我 的心情更加灰黯。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于是,我搭上一辆便车,当天傍 晚就来到乡下。 ⑦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我独立门前,仰望长空, 星星闪烁。可在我看来,那些星星却像在对我眨着嘲笑的眼。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 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地撞上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 ⑧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星星生厌 吗?不,黑夜的门就是星星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 们看星星去。” ⑨坐在满天星斗的院坝,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都和门有关。天快 亮的时候,母亲有关人生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星星把黑夜的门 推开了/黑夜把坚韧的门推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成功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⑩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 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 怎样去做。 16、文章两处写了母亲给“我”以力量,请分别写出是在什么时候给的。(4 分) 第一次: 第二次: 17、“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 用?(3 分)
18、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 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句子的深刻含义。 (2分) 19、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写出四点}(4分) (二)青虫之爱(有删节)(12分)毕淑敏 我有一位好友,从小怕虫子。不论什么虫子都怕。大家不止一次地想办法治她这毛病, 那么大的人了,看到一条小小虫子,大呼小叫的,多丢人啊!一次,男生把一条青虫偷偷夹 在她的书页里。她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孑底下了。 从此再不敢锻炼她 许多年过去了,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做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 忙。择青椒的时候,我突然看见-条青虫从一只青椒蒂旁钻岀,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 黑刺,好条险恶的虫子。我下意识地将那个青椒扔出老远。 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地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我比刚才 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你居然不怕虫子了?那你又是怎样重塑金身的呢?我追问 女友说 慢慢道来。有一天,我抱着刚学讲话的女儿上公园,我们在林阴路上走 着,突然她说,妈妈……头上…有…….她说着,把-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 功般地给我看。 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 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不能倒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我不 但不曾昏过去,神志也是从没有过的清醒。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大叫一声。但我立即 想到,万万叫不得,一叫,就会吓坏了孩子。于是我硬把喷到舌尖的喊叫咽了下去
18、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 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句子的深刻含义。 (2 分) 19、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写出四点}(4 分) (二)青虫之爱(有删节) (12 分)毕淑敏 我有一位好友,从小怕虫子。不论什么虫子都怕。大家不止一次地想办法治她这毛病, 那么大的人了,看到一条小小虫子,大呼小叫的,多丢人啊!一次,男生把一条青虫偷偷夹 在她的书页里。她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 从此再不敢锻炼她。 许多年过去了,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做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 忙。择青椒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一条青虫从一只青椒蒂旁钻出,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 黑刺,好一条险恶的虫子。我下意识地将那个青椒扔出老远。 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地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我比刚才 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你居然不怕虫子了?那你又是怎样重塑金身的呢?我追问。 女友说,听我慢慢道来。有一天,我抱着刚学讲话的女儿上公园,我们在林阴路上走 着,突然她说,妈妈……头上……有……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 功般地给我看。 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 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不能倒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我不 但不曾昏过去,神志也是从没有过的清醒。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大叫一声。但我立即 想到,万万叫不得,一叫,就会吓坏了孩子。于是我硬把喷到舌尖的喊叫咽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