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案 2008年11月13日 授课题目:心力衰竭 授课教师:苏立副教授 授课对象,2005级影像系、生物程系 时: 3学时 目的要求: 1. 草握心力衰竭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 熟悉心力衰竭的发病原理和洋地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的合理应用及急性左心衰 竭的抢救。 点: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新和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难 点:心功能代偿调节的血流动学变化,舒张性心衰 采用教具及电化器材:多媒体投影仪 主要内容、方法及时间分配:课堂讲授结合见习病例 定义(4分钟8: 8:04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由于心力衰竭时 通常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的被动性充血故又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心功能不全或心功能障碍(cardiac dysfunctin)常用以表明经器械检查如超声 心动图等提示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已不正常,而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状态。 病因(6分钟8:05一8: 10) (一)基本病因 1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 (2)小肌炎和心、肌病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 2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 (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①心脏瓣膜关闭不全:②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 心血管病。③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如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二)、透因常见的有】 L.感染 呼吸道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2.心律失 3.血容量增加 4二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 5。治疗不当 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三、病理生理(18分钟8:118:28) (一)、代偿机制 l、Frank-Starling机制图3-2-1示左心室功能曲线。 2、心肌肥厚,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使心脏功能受损,导致心室扩大或心室肥厚, 在这个过程中,心肌细胞、胞外基质、胶原纤维网等均有相应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心室重构 神经体液的代偿机制包括: (1)、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案 2008 年 11 月 13 日 授课题目:心力衰竭 授课教师:苏立 副教授 授课对象:2005 级影像系、生物工程系 学 时:3学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心力衰竭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 熟悉心力衰竭的发病原理和洋地制剂、利尿剂,血管 扩张剂的合理应用及急性左心衰 竭的抢救。 重 点: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难 点:心功能代偿调节的血流动学变化,舒张性心衰 采用教具及电化器材:多媒体投影仪 主要内容、方法及时间分配:课堂讲授结合见习病例 一 定义(4 分钟 8:00~8:04)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由于心力衰竭时 通常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的被动性充血故又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心功能不全或心功能障碍(cardiac dysfunctin)常用以表明经器械检查如超声 心动图等提示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已不正常,而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状态。 二、病因(6 分钟 8:05~8:10) (-)基本病因 l 原发性心肌损害 (l)缺血性心肌损害 (2)心肌炎和心肌病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 2 心脏负荷过重 (l)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 (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①心脏瓣膜关闭不全;②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 心血管病。③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如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二)、诱因 常见的有: 1.感染 呼吸道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2.心律失常 3.血容量增加 4 二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 5.治疗不当 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三、病理生理(18 分钟 8:11~8:28) (一)、代偿机制 1、Frank-Starling 机制 图 3-2-1 示左心室功能曲线。 2、心肌肥厚,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使心脏功能受损,导致心室扩大或心室肥厚, 在这个过程中,心肌细胞、胞外基质、胶原纤维网等均有相应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心室重构。 3、神经体液的代偿机制包括: (1)、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2)、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 (3)、心钠素(心房肽,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 ANF) (4)、血管加压素(抗利尿激素 vasopressin) (⑤)、缓激肽(bradykinin) 四、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类型(7分钟8:29-8:34) 1、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 2、急性和悒性心衰 3、收缩性和舒张性心衰 五、 心功能的分级(6分钟8:35-8:40)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1928年提出的分级方案:(5分钟8:35-8:40) I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 心绞痛。 1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 可出现疲乏、心悸 呼吸 I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V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总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 加重 199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对此分级方案进行修订时,采用并行的两种分级方案。第一种 即上述的四级方 第二种是客观的评估 即根据客观的检查手段如心电图、负荷试验、X 线、超声心动图等来评估心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分为A,B,C,D四级: A级:无心血管疾病的客观依据。 B级:客观检查示有轻度心血管疾病。 C级:有中度心血管疾病的客观证据。 D级: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表现。 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一)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 1、症状 (1)、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重者可有哮鸣音,称之为“心源性哮喘” 急性肺水肿:是“心源性哮 ”的进一步发展,是左心衰呼吸困难最严重的形式 (见本章第二节急性心力衰竭)。 (②)、咳嗽、咳痰、咯血 (3)、乏力、疲倦、头昏、心慌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 体征 (①)、肺部湿性罗音 (2)、心脏体征: (二)、右心衰竭以体静脉淤血的表现为主
(2)、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 (3)、心钠素(心房肽,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 ANF) (4)、血管加压素(抗利尿激素,vasopressin) (5)、缓激肽(bradykinin) 四、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类型(7 分钟 8:29-8:34) 1、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 2、急性和慢性心衰 3、收缩性和舒张性心衰: 五、心功能的分级(6 分钟 8:35^-8:40)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1928 年提出的分级方案:(5 分钟 8:35-8:40) I 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 心绞痛。 II 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 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III 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 加重。 1994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对此分级方案进行修订时,采用并行的两种分级方案。第一种 即上述的四级方案,第二种是客观的评估,即根据客观的检查手段如心电图、负荷试验、X 线、超声心动图等来评估心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分为 A, B, C, D 四级: A 级:无心血管疾病的客观依据。 B 级:客观检查示有轻度心血管疾病。 C 级:有中度心血管疾病的客观证据。 D 级: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表现。 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 一 流行病学 二 临床表现 (-)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 1、症状 (1)、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重者可有哮鸣音,称之为“心源性哮喘”。 急性肺水肿:是“心源性哮喘”的进一步发展,是左心衰呼吸困难最严重的形式 (见本章第二节急性心力衰竭)。 (2)、咳嗽、咳痰、咯血 (3)、乏力、疲倦、头昏、心慌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 2、体征 (1)、肺部湿性罗音 (2)、心脏体征: (二)、右心衰竭 以体静脉淤血的表现为主
1、症状 (1)、消化道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是右心衰最常见的症状 力性呼吸困难继发 左心衰的有 衰呼吸困难业己存在,单纯性右心衰为分流性 先天性心脏病或肺部疾患所致,也均有明显的呼吸困难。 2、体征 (1)、水肿,胸腔积液 (2)、预静脉征 (③)、肝大持续慢性右心衰可致心源性肝硬化,晚期可出现黄疽及大量腹水 (④)、心脏体征除基础心脏病的相应体征之外,右心衰时可因右心室显著扩大而出现三尖 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 (三)、全心衰竭 三实验室检查 1. 及外形为心脏病的病因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根据心脏扩大的程度和 动态改变也间接反映心脏功能状态。 2.肺淤血的有无及其程度直接反映心功能状态 (二)、超声心动图 1.比X线更准确地提供各心腔大小变化及心瓣膜结构及功能情况。 2. 估计心脏 能 (1)、收缩功能:射血分数(F值),正常>50%,运动时至少增加5%。 (②)、舒张功能:E/A正常人不应小于1.2,中青年应更大。舒张功能不全时,E峰下 降,A峰增高,E/A比值降低。如同时记录心音图则可测定心室等容舒张期时间 (C-D值),它反映心室主动的舒张功能,见图3-2-3。 (三)、放射性按素检查 (四)、心·肺吸氧运动试验 1、最大耗氧量V02max,单位:mi/(min.kg) 2、无氧阙值:心功能正常时此值>l4ml/(min.kg)。 (五)、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正常时CI>2.5L/(min·m2):PCWP<12mmg。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心力衰竭的诊断是综合病因、症状、体征及客观检查而作出的。 (二)、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自源性哮喘”应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 2.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同样可以引起肝大、下胺浮肿等现, 3.肝硬化腹水伴下肢浮肿应与慢性右心衰竭鉴别, 五 一)病因治疗 1.基本病因的治疗 2.消除诱因 (一)减轻心,脏负指 1休自 2。控制钠盐摄人 3。利尿剂的应用常用的利尿剂有: (1)噻嗪类利尿剂 (2)袢利尿剂:以呋塞米(速尿)为代表
1、症状 (1)、消化道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是右心衰最常见的症状。 (2)、劳力性呼吸困难继发于左心衰的右心衰呼吸困难业已存在,单纯性右心衰为分流性 先天性心脏病或肺部疾患所致,也均有明显的呼吸困难。 2、体征 (1)、水肿,胸腔积液 (2)、颈静脉征 (3)、肝大持续慢性右心衰可致心源性肝硬化,晚期可出现黄疽及大量腹水。 (4)、心脏体征除基础心脏病的相应体征之外,右心衰时可因右心室显著扩大而出现三尖 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 (三)、全心衰竭 三实验室检查 (一)、x 线检查 1.心影大小及外形为心脏病的病因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根据心脏扩大的程度和 动态改变也间接反映心脏功能状态。 2.肺淤血的有无及其程度直接反映心功能状态 (二)、超声心动图 1.比 X 线更准确地提供各心腔大小变化及心瓣膜结构及功能情况。 2.估计心脏功能 (1)、收缩功能:射血分数(EF 值),正常>50%,运动时至少增加 5%。 (2)、舒张功能:E/A 正常人不应小于 1.2,中青年应更大。舒张功能不全时,E 峰下 降,A 峰增高,E/A 比值降低。如同时记录心音图则可测定心室等容舒张期时间 (C-D 值),它反映心室主动的舒张功能,见图 3-2-3。 (三)、放射性按素检查 (四)、心·肺吸氧运动试验 1、最大耗氧量[V02max,单位:mi/(min·kg)] 2、无氧阈值:心功能正常时此值>14m1/(min.kg)。 (五)、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正常时 CI>2. 5L/(min·m2);PCWP< 12mmHg。 四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心力衰竭的诊断是综合病因、症状、体征及客观检查而作出的。 (二)、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自源性哮喘”应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 2.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由于腔静脉回流受阻同样可以引起肝大、下肢浮肿等表现, 3.肝硬化腹水伴下肢浮肿应与慢性右心衰竭鉴别, 五 治疗 (一)病因治疗 1.基本病因的治疗 2.消除诱因 (二)减轻心脏负荷 1.休息 2.控制钠盐摄人 3.利尿剂的应用常用的利尿剂有: (1)噻嗪类利尿剂 (2)袢利尿剂:以呋塞米(速尿)为代表
(3)保钾利尿剂:常用的有: ①螺内酯(安体纤桶 ②氨苯蝶睫 ③阿米诺利 (amiloride):作用机制与氨苯蝶啶相似。 4.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1)小静脉扩张剂:单纯扩张小静脉的药不多,临床上以硝酸盐制剂为主。 (2)小动脉扩张剂:扩张小动脉的药物很多,如1受体阻断剂[呱唑嗪、乌拉地尔 (urapidil)等)、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的制剂[双肼屈嗪(dihydralazine)、硝酸盐制剂 钙通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等。 (三)增加心排血量 1,洋地黄类药物 (1)药理作用 1)正性肌力作用 2)电生理作用 3)迷走神经兴奋作用 (2)地黄制剂的选择: 1)地高辛: 2)洋地黄毒式:故临床上己少用。 3)毛花武丙 4)毒毛花武K: 亦为快速作用类,静脉注射后5分钟起作用,0.5一1小时达高蜂 (3)应用洋地黄的适应证: (4)洋地黄中毒及其处理:在住院病人中洋地黄中毒的发生率约为10%一20%。 1)影响洋地黄中毒的因素: 洋地黄中毒表现:各类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以及中枢神经的症状 测定血 药浓度有助 黄中每的珍 在治疗剂量下,地高辛血浓度为1.0-2,0ng m1,但这种测定需结合临床表现来确定其意义 3)洋地黄中毒的处理:立即停药。对快速性心律失常者,如血钾浓度低则可用静脉补钾 如血钾不低可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电复律一般禁用,因易致心室颤动。有传导阻滞及缓 慢性心律失常者可用阿托品0.5~.0mg皮下或静脉注射,一般不需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 非洋地黄米正 (1)肾上腺能受体兴奋剂: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均只能短期静脉应用 (2)磷酸二醋酶抑制剂:临床应用的制剂有氨力农(amrinone)和米力农(milrinone),仅 限于短期应用。 (四)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相关药物的应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主要作用机制为:①扩血管作用:②抑制醛固酮:③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④可改善心室及 血管的重构。 2.抗醛固酮制剂的应用:小剂量(亚利尿剂量,20mg,1~2次/日)的螺内酯对抑制 心血管的重构、改善慢性心力衰喝的远期预后有很好的作用 (五)B受体阻滞剂 从传统的观念来看B受体阻滞剂以其负性肌力作用而禁用于心力衰 竭。但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D心)应用美托洛 1 扩张型心肌病 与对照组相比其结果证实患者不仅可以耐受用药,还可降低致残率、住院率,提高远 动耐量。其他相关试验也有类似结果。 (六)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3)保钾利尿剂:常用的有: ①螺内酯(安体舒通) ②氨苯蝶睫 ③阿米诺利(amiloride):作用机制与氨苯蝶啶相似。 4.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1)小静脉扩张剂:单纯扩张小静脉的药不多,临床上以硝酸盐制剂为主。 (2)小动脉扩张剂:扩张小动脉的药物很多,如 a1 受体阻断剂[呱唑嗪、乌拉地尔 (urapidil)等)、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的制剂[双肼屈嗪(dihydralazine))、硝酸盐制剂、 钙通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等。 (三)增加心排血量 1.洋地黄类药物 (1)药理作用 1)正性肌力作用: 2)电生理作用: 3)迷走神经兴奋作用 (2)地黄制剂的选择: 1)地高辛: 2)洋地黄毒甙:故临床上己少用。 3)毛花甙丙: 4)毒毛花甙 K:亦为快速作用类,静脉注射后 5 分钟起作用,0.5 一 1 小时达高峰, (3)应用洋地黄的适应证: (4)洋地黄中毒及其处理:在住院病人中洋地黄中毒的发生率约为 10%一 20%。 l)影响洋地黄中毒的因素: 2)洋地黄中毒表现:各类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以及中枢神经的症状, 测定血药浓度有助于洋地黄中毒的诊断,在治疗剂量下,地高辛血浓度为 1.0-2.0ng/ ml,但这种测定需结合临床表现来确定其意义。 3)洋地黄中毒的处理:立即停药。对快速性心律失常者,如血钾浓度低则可用静脉补钾, 如血钾不低可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电复律一般禁用,因易致心室颤动。有传导阻滞及缓 慢性心律失常者可用阿托品 0.5~1.0mg 皮下或静脉注射,一般不需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 2.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 (l)肾上腺能受体兴奋剂: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均只能短期静脉应用。 (2)磷酸二醋酶抑制剂:临床应用的制剂有氨力农(amrinone)和米力农(milrinone),仅 限于短期应用。 (四)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相关药物的应用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主要作用机制为:①扩血管作用;②抑制醛固酮;③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④可改善心室及 血管的重构。 2.抗醛固酮制剂的应用:小剂量(亚利尿剂量,20mg,1~2次/日)的螺内酯对抑制 心血管的重构、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远期预后有很好的作用。 (五)β受体阻滞剂 从传统的观念来看β受体阻滞剂以其负性肌力作用而禁用于心力衰 竭。但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MDC)应用美托洛尔(metaprolol)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 与对照组相比其结果证实患者不仅可以耐受用药,还可降低致残率、住院率,提高运 动耐量。其他相关试验也有类似结果。 (六)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1.阝受体阻滞剂改善心肌顺应性使心室的容量一压力曲线下移,表明舒张功能改善。 2.钙通道阻滞剂降低心肌细胞内钙浓度,改善心肌主动舒张功能, ACE抑制剂 有效控制高血压,从长远来看改善心肌及小血管重构,有利于改善舒 功能,最适用于高血压心脏病及冠心病。 4.尽量维持窦性心律,保持房室顺序传导,保证心室舒张期充分的容量。 5.对肺淤血症状较明显者,可适量应用静潮脉扩张剂(硝酸盐制剂或利尿剂,但不宜过度。 6.在无收缩功能障碍的情况下,禁用正性肌力药物。 (七)“顽固性心力衰竭”及不可逆心力衰竭的治疗 第二节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 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 临床上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急性右心衰主要为大块肺梗死引起,即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较少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常见的病因有: 1.与冠心病有关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乳头肌梗死断裂、室间隔破裂穿孔等。 2.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瓣膜穿孔、键索断裂所致瓣膜性急性反流。 3其他 如高血压心脏病血压急剧升高,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快速性心律失常或 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 输液过多过快等 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要与支气管哮喘和其他原因所致休克进行鉴别。 四 治疗 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2. 吸氧 足吗啡 5 10mg静脉缓注,必要时每间隔15分钟重复一次,共2~3次。 5.快速利尿吠塞米20-40mg静注,于2分钟内推完, 6.血管扩张剂以硝普纳、硝酸甘油或酚妥拉明(利其丁)静脉滴注。 (1)硝普钠:为动、静脉血管扩张剂,静注后2~5分钟起效,一般剂量为12 -25ug/min滴人,根据血压调整用量。 (②)硝酸甘油:扩张小静脉,降低回心血量,使LVEDP及肺血管压降低。 (③)酚妥拉明:为a受体阻断剂,以扩张小动脉为主。静脉用药以0.lg/min开始 每5-10分钟调整一次,最大可增至1.5一2.0mg/min,监测血压同前。 7.洋地黄类药物 8.氨茶碱 可解除支气管痉李,并有一定的正性肌力及扩血管利尿作用 9. 四肢轮 流三肢结扎法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待急性症状缓解后,应着手对诱因及基本病因进行治疗
1.β受体阻滞剂 改善心肌顺应性使心室的容量一压力曲线下移,表明舒张功能改善。 2.钙通道阻滞剂 降低心肌细胞内钙浓度,改善心肌主动舒张功能,。 3. ACE 抑制剂 有效控制高血压,从长远来看改善心肌及小血管重构,有利于改善舒张 功能,最适用于高血压心脏病及冠心病。 4.尽量维持窦性心律,保持房室顺序传导,保证心室舒张期充分的容量。 5.对肺淤血症状较明显者,可适量应用静脉扩张剂(硝酸盐制剂)或利尿剂,但不宜过度。 6.在无收缩功能障碍的情况下,禁用正性肌力药物。 (七)“顽固性心力衰竭”及不可逆心力衰竭的治疗 第二节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 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临床上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急性右心衰主要为大块肺梗死引起,即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较少见。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常见的病因有: 1.与冠心病有关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乳头肌梗死断裂、室间隔破裂穿孔等。 2.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瓣膜穿孔、键索断裂所致瓣膜性急性反流。 3.其他,如高血压心脏病血压急剧升高,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快速性心律失常或 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输液过多过快等。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要与支气管哮喘和其他原因所致休克进行鉴别。 四 治疗 1.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2.吸氧 4.吗啡 5~l0mg 静脉缓注,必要时每间隔 15 分钟重复一次,共 2~3 次。 5.快速利尿吠塞米 20-40mg 静注,于 2 分钟内推完, 6.血管扩张剂以硝普纳、硝酸甘油或酚妥拉明(利其丁)静脉滴注。 (1)硝普钠:为动、静脉血管扩张剂,静注后 2~5 分钟起效,一般剂量为 12. 5-25ug/min 滴人,根据血压调整用量。 (2)硝酸甘油:扩张小静脉,降低回心血量,使 LVEDP 及肺血管压降低。 (3)酚妥拉明:为 a 受体阻断剂,以扩张小动脉为主。静脉用药以 0. lmg/min 开始, 每 5-10 分钟调整一次,最大可增至 1.5 一 2.0mg/min,监测血压同前。 7.洋地黄类药物 8.氨茶碱 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并有一定的正性肌力及扩血管利尿作用 9.其他 四肢轮流三肢结扎法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待急性症状缓解后,应着手对诱因及基本病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