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试题(二) 语文试题卷 注意: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作答,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 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考生用 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号的正确答案选项涂黑。 、积累与运用(1~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前后两个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荒芜/妩媚义愤填膺/莺歌燕舞呕心沥血/销声匿迹 B.跋涉/威慑广袤无垠/貌合神离鳞次栉比/炙手可热 C.雾霾/埋汰花团锦簇/相形见绌气冲斗牛/斗鸡走狗 D.干涸/隔阂忧心忡忡/耳聪目明擎天撼地/秦晋之好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瞻望深遂陨落翻来覆去B.疮痍伎俩迁徙沧海桑田 C.嶙峋荒谬涟漪忍俊不禁D.点缀骸骨蓦然天伦之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打老虎”进程的深入,一些腐败高官纷纷落马,他们卑鄙的人格真可谓一文不 名 B.主持人说:“刚才班长的发言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也能畅所欲言,参与到讨论中来。” C.台湾回归、祖国统一,大势所趋。国共两党定会萍水相逢,一笑泯恩仇 D.石头寨的石屋沿着嶙峋的山坡自下而上修建,层层叠叠,鳞次栉比,井然有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B.我无时无刻都听见妈妈在召唤我回去 C.央视“成语大会”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赞誉 D.丢失的包里除了妈妈刚给的100元钱,还有身份证、学生证、手机等其他证件。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都是 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 ②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 ③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④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③④②①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这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来到隆中听到农夫诸葛亮所作 的歌 B.“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三 国演义》中关羽在浔阳楼墙壁上题写的一首诗 C.“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这是《西游记》中唐僧师 徒来到流沙河边看到的流沙河碑文 D.“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是《水 浒传》中白胜挑着白酒走上山岗智取生辰纲时唱的歌
2015 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试题(二) 语文试题卷 注意: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 12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作答,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 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 24 分) 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都给出 A、B、C、D 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考生用 2B 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号的正确答案选项涂黑。 一、积累与运用(1~6 小题,每题 2 分,共 12 分) 1.下列前后两个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荒芜./妩.媚 义愤填膺./莺.歌燕舞 呕心沥.血/销声匿.迹 B.跋涉./威慑. 广袤.无垠/貌.合神离 鳞次栉.比/炙.手可热 C.雾霾./埋.汰 花团锦簇./相形见绌. 气冲斗.牛/斗.鸡走狗 D.干涸./隔阂. 忧心忡忡./耳聪.目明 擎.天撼地/秦.晋之好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瞻望 深遂 陨落 翻来覆去 B.疮痍 伎俩 迁徙 沧海桑田 C.嶙峋 荒谬 涟漪 忍俊不禁 D.点缀 骸骨 蓦然 天伦之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打老虎”进程的深入,一些腐败高官纷纷落马,他们卑鄙的人格真可谓一文不 ... 名.。 B.主持人说:“刚才班长的发言抛砖引玉 ....,希望大家也能畅所欲言,参与到讨论中来。” C.台湾回归、祖国统一,大势所趋。国共两党定会萍水相逢 ....,一笑泯恩仇。 D.石头寨的石屋沿着嶙峋的山坡自下而上修建,层层叠叠,鳞次栉比 ....,井然有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B.我无时无刻都听见妈妈在召唤我回去。 C.央视“成语大会”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赞誉。 D.丢失的包里除了妈妈刚给的 100 元钱,还有身份证、学生证、手机等其他证件。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 ; , ;都是 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 ②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 ③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 ④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这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来到隆中听到农夫诸葛亮所作 的歌。 B.“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三 国演义》中关羽在浔阳楼墙壁上题写的一首诗。 C.“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这是《西游记》中唐僧师 徒来到流沙河边看到的流沙河碑文。 D.“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是《水 浒传》中白胜挑着白酒走上山岗智取生辰纲时唱的歌
二、议论文阅读(7~9小题,每题2分,共6分)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 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 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 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 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 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 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 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 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 的注意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 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 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 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 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 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 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 灵。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据了解,从 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 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而 不可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 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 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作者/刘 戟锋,选自《人民日报》) 7.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谨防数字化痴呆症。B.数字化负面效应 C.数字化信息泛滥。 D.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 8.下列论证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 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 懂纸质地图了”,等等。(举例论证) B.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 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被分 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对比论证) C.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 宁静与本真的生活。(比喻论证) D.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 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引用论证) 9.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论证思路:首先,引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数字化痴呆症的危害:最后,指出
二、议论文阅读(7~9 小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 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 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 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 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 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 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 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 获得应有尽 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 的注意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 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 点事件的全方位报 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 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 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 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 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 灵。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据了解,从 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 活。 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而 不可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 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 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 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作者/刘 戟锋,选自《 人民日报 》) 7.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B.数字化负面效应。 C.数字化信息泛滥。 D.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 8. 下列论证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 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 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 懂纸质地图了”,等等。(举例论证) B.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 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被分 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对比论证) C.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 宁静与本真的生活。(比喻论证) D.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 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引用论证) 9. 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证思路:首先,引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数字化痴呆症的危害;最后,指出
怎样克服数字化痴呆症。 B第③联中画线词语中的“废”字具体指:创造力下降,注意力分散,亲情淡薄等 C.选文是一篇驳论文。 D作者对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的做法认为是种不客观和不理性的 三、古诗文阅读(10~12小题每题2分13~16小题12分共18分 (一)文言文阅读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 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 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 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 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 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 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诏。臣 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0.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诚宜开张圣听 C.不宜妄自菲薄 D.叹息痛恨于桓、灵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悉以咨之水陆草木之花 B.试用于昔日叹息痛恨于桓、灵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塞忠谏之路也D.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人不知而不愠 12.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C.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D.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6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请你根据本文作者的身世经历,在横线上各填写一个成语,使下面这两句构成七言对偶
怎样克服数字化痴呆症。 B.第③段中画线词语中的“废”字具体指:创造力下降,注意力分散,亲情淡薄等。 C.选文是一篇驳论文。 D.作者对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的做法认为是一种不客观和不理性的。 三、古诗文阅读(10~12小题,每题2分;13~16小题12分,共18分) (一)文言文阅读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 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 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 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 任 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 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 之、祎 、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诏。臣 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0. 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诚宜开张..圣听 C.不宜妄自菲薄 .... D.叹息痛恨..于桓、灵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悉以咨之. 水陆草木之.花 B.试用于.昔日 叹息痛恨于.桓、灵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塞忠谏之路也 D.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人不知而.不愠 12.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C.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D.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96 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⑵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请你根据本文作者的身世经历,在横线上各填写一个成语,使下面这两句构成七言对偶
句。(2分) 为报恩 因扶汉 15.学习此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2分) (二)诗歌赏析。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6.(1)诗人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之情。(2分) (2)请你简述这首咏史诗说明的道理。(2分) 四、诗文默写(请用正楷字书写,每空格1分,共10分) 17.根据提示,用诗文原句填空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2)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陋室铭》中描写居室外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5)悠悠中国梦,千古华夏情。在文天祥那里,中国梦是《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 死 的生死无畏;在辛弃疾那里,中国梦是《破阵子》中“ 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建功立业;在杜甫那里,中国梦是《望岳》中“会当凌绝 ”的雄心壮志 五、综合性学习(共10分) 18.阅读下列一则新闻,然后回答问题。 广西日报北京电(记者黄维国)由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的以“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与发展”为主题的2015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将于5月29-31日在 桂林举办。据悉,2015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将打造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交流的国际性知 名展会,搭建具有区域特色、面向全球开放的旅游合作平台,通过旅游合作强化中国与东盟 经贸投资对接,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目前,各项筹备工 作进展顺利,各国参展参会企业正积极踊跃报名 (1)请你用最简洁的一句话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2分) (2)填空:新闻最重要的属性是 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体有 。(2分) 19.中央电视台201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于去年9月底录制完成 10名少年获评2014年度“最美孝心少年”。下列是其中两位获评少年感人事迹的简介材料 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一)向娜出生的当天,妈妈不幸去世,为了一家生计,爸爸不得不外出打工,家里只 剩下向娜和爷爷两个人。三年前,爷爷不幸被査出患有心脏病,从此,照顾家庭的重担就落 到了小姑娘一人身上。向娜说,爷爷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抚养她长大,教会了她做人的 道理,现在爷爷病了、老了,她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爷爷过好晚年的生活。 (二)16岁本该是花一样的年华,可是梁维月却早早的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正在读初 的她,每天除了上学之外,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爸爸、患有脑血栓的奶奶和聋哑的弟弟。而 这样忙碌的生活,小维月已经整整坚持了八年。 (1)请你紧扣材料,用恰当的词语评价向娜、梁维月这两位少年。(2分) (2)因父母外出务工,姜小伟同学随爷爷奶奶生活。十年来,他平时不但不主动关照爷爷 奶奶、帮助做家务,还常常旷课上网吧。请你用几句贴切的话,劝劝姜小伟同学。(2 分) (3)简述一下你阅读了材料(二)之后的感受。(2分) 六、现代文阅读(20~24小题,共14分) 故乡犬吠 (1)暮色像一只大鸟张开了翅膀,在田间劳作的人抬头望天,陆续拖车走回村子
句。(2分) 为报恩 , 因扶汉 。 15.学习此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2分) (二)诗歌赏析。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6.(1)诗人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之情。(2 分) (2)请你简述这首咏史诗说明的道理。(2 分) 四、诗文默写(请用正楷字书写,每空格 1 分,共 10 分) 17.根据提示,用诗文原句填空。 ⑴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杜牧《泊秦淮》) ⑵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⑶《陋室铭》中描写居室外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⑷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⑸悠悠中国梦,千古华夏情。在文天祥那里,中国梦是《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 死, ”的生死无畏;在辛弃疾那里,中国梦是《破阵子》中“ , 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建功立业;在杜甫那里,中国梦是《望岳》中“会当凌绝 顶, ”的雄心壮志。 五、综合性学习(共 10 分) 18.阅读下列一则新闻,然后回答问题。 广西日报北京电 (记者黄维国) 由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的以“21 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与发展”为主题的 2015 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将于 5 月 29-31 日在 桂林举办。据悉,2015 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将打造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交流的国际性知 名展会,搭建具有区域特色、面向全球开放的旅游合作平台,通过旅游合作强化中国与东盟 经贸投资对接,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目前,各项筹备工 作进展顺利,各国参展参会企业正积极踊跃报名。 (1)请你用最简洁的一句话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 字以内)(2 分) (2)填空:新闻最重要的属性是 ;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体有 。(2 分) 19.中央电视台 201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于去年 9 月底录制完成, 10 名少年获评 2014 年度“最美孝心少年”。下列是其中两位获评少年感人事迹的简介材料, 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一)向娜出生的当天,妈妈不幸去世,为了一家生计,爸爸不得不外出打工,家里只 剩下向娜和爷爷两个人。三年前,爷爷不幸被查出患有心脏病,从此,照顾家庭的重担就落 到了小姑娘一人身上。向娜说,爷爷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抚养她长大,教会了她做人的 道理,现在爷爷病了、老了,她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爷爷过好晚年的生活。 (二)16 岁本该是花一样的年华,可是梁维月却早早的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正在读初三 的她,每天除了上学之外,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爸爸、患有脑血栓的奶奶和聋哑的弟弟。而 这样忙碌的生活,小维月已经整整坚持了八年。 (1)请你紧扣材料,用恰当的词语评价向娜、梁维月这两位少年。(2 分) (2)因父母外出务工,姜小伟同学随爷爷奶奶生活。十年来,他平时不但不主动关照爷爷 奶奶、帮助做家务,还常常旷课上网吧。请你用几句贴切的话,劝劝姜小伟同学。(2 分) (3)简述一下你阅读了材料(二)之后的感受。(2 分) 六、现代文阅读(20~24 小题,共 14 分) 故乡犬吠 ⑴暮色像一只大鸟张开了翅膀,在田间劳作的人抬头望天,陆续拖车走回村子
(2)暮色越来越重,村头的苦柚树在晩风中摇曳着满树叶子。远远的,我便能闻到叶脉上 的淡淡清香。窗前的空地上,一方石磨墩立在地上,缝隙间满是青苔。此刻,上方正站着一 只大黄犬,它伸长脖子,朝向山边的落日放声狂吠 (3)吠声袅袅,落日被黄犬牵回了坳口。田埂上落满金色阳光,大黄狗依然向着山边的落 日狂吠,顽强而固执。我知道,它的叫声不是愤怒,而是寂寞。那犬吠声明快而悠远,如同 一支黄昏的恋曲。而那落日,在黄犬的召唤下摇摇欲坠,向着山涧沉落。 (4)落日时分,黄狗的吠声总是让我心生感慨。在暗黄的暮色下,天空隐约映现点点星辰 轮弦月挂在屋檐上,将一片片月光抖落在屋前的谷垛上。 (5)入夜时分,我喜欢独自到村边走走,脚上踏着薄露,听远处村子传来声声犬吠。我甚 至这么认为,寂静的村庄因为有了犬吠声才显得安宁,村庄的夜晚才如此静穆、祥和 ⑥6)吃过晚饭,村民们不约而同地围着火塘交谈。这个时候,每个人的神情都是凝重的,他 们在想今年的收成或农事,偶尔会提及一些过去年月的人和事。此时,黄犬就蹲伏在人们脚边, 耷拉着长耳聆听人们的话语。火塘里不时爆出阵阵轻微的“噼啪”声,蹿起的火苗星子舔着柴 火,将火光映照在众人的脸颊上,光影分明 ()暮眼昏沉的老人吧嗒吧嗒吐着烟圈,低声说着话。晚辈则端坐在近旁,神情庄重, 一些老旧的故事经由老人沉郁的语调传递开来,便都有了宿命的味道,如同火塘里蹿出的袅 袅烟火,总是熏得人们泪眼酸痛。 (8)在我们村上,似乎每户人家屋后都种有一片小竹林或是苦楝树。这个时候,树的枝叶 已经繁茂得很,轻风拂过时,叶子的沙沙声便响成一片。每当这时,总会引来几声警觉的犬 吠,衬托出村庄无比的寂静。 (9)平日里,如果村中哪家来了客人,往往没等到主人跨出门去,那犬的吠声早已迎出门 去,它摇晃着尾巴,跑在主人前头,为主人迎回来访的客人。转入厅堂,木桌子上菜肴齐备 自酿的土酒醇香溢淸,那豪情和酒盅总是盛得淸满。 ⑩0若是在深夜,那河岸有人连夜赶渡,手上握着灯笼或者手电筒,只要隔着宽阔的河面 轻轻摇晃一下,便可听到沿岸传来“汪”的一声犬吠。不多时,河那边悠然地点亮一盏如豆 灯火,一个佝偻的背影摸索着来到河边。“哗啦啦 阵清脆的渡船锁链声从水面传来 至今,那清越的声响还在小小的渡船上颤悠着。 αD如今,我告别村庄多年,像一只鸟在城市的狭缝里觅食。那些被楼群分割得有棱有角 的天空,让我感到惶恐和迷惑。站在这座城市的高高的额头上,我拉长目光远眺故乡,那些 堆得高高的柴火、稻垛、泥墙黑瓦,以及黄昏时分黄犬迎接落日的声声吠叫,正将一个异乡 人瞳孔里的苍茫放大。(作者/费城) 20.作者以犬吠声为线索,细描了故乡的四幅美景。理清文脉,补全这四幅美景:犬吠声中 看落日→犬吠声中→犬吠声中 犬吠声中迎客人。(2分) 21.品味词句。 (1)说说第(⑨)段“自酿的土酒醇香溢满,那豪情和酒盅总是盛得满满。”一句中 “盛”字的妙处。(2分) (2)说说第(7)段划线句子的含义。(3分) 22.仔细阅读第①D段,简析“让我感到到惶恐和迷惑”的原因。(3分) 23.文章第(1)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24.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七、写作(50分) 25请从下面的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一】父母的叹息与唠叨,或许是因为你的过失而使他们未能心悦:父母的教诲与训 导,一定是指望你能学有所成而使他们释怀;父母的微笑与爽朗,当然是因为你的积极进取 而使他们看到了希望!请以“父辈的期望”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通顺,中心突出。②内容生动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 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整洁。⑤不准抄袭本试卷上的材料内容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⑵暮色越来越重,村头的苦柚树在晚风中摇曳着满树叶子。远远的,我便能闻到叶脉上 的淡淡清香。窗前的空地上,一方石磨墩立在地上,缝隙间满是青苔。此刻,上方正站着一 只大黄犬,它伸长脖子,朝向山边的落日放声狂吠。 ⑶吠声袅袅,落日被黄犬牵回了坳口。田埂上落满金色阳光,大黄狗依然向着山边的落 日狂吠,顽强而固执。我知道,它的叫声不是愤怒,而是寂寞。那犬吠声明快而悠远,如同 一支黄昏的恋曲。而那落日,在黄犬的召唤下摇摇欲坠,向着山涧沉落。 ⑷落日时分,黄狗的吠声总是让我心生感慨。在暗黄的暮色下,天空隐约映现点点星辰, 一轮弦月挂在屋檐上,将一片片月光抖落在屋前的谷垛上。 ⑸入夜时分,我喜欢独自到村边走走,脚上踏着薄露,听远处村子传来声声犬吠。我甚 至这么认为,寂静的村庄因为有了犬吠声才显得安宁,村庄的夜晚才如此静穆、祥和。 ⑹吃过晚饭,村民们不约而同地围着火塘交谈。这个时候,每个人的神情都是凝重的,他 们在想今年的收成或农事,偶尔会提及一些过去年月的人和事。此时,黄犬就蹲伏在人们脚边, 耷拉着长耳聆听人们的话语。火塘里不时爆出阵阵轻微的“噼啪”声,蹿起的火苗星子舔着柴 火,将火光映照在众人的脸颊上,光影分明。 ⑺暮眼昏沉的老人吧嗒吧嗒吐着烟圈,低声说着话。晚辈则端坐在近旁,神情庄重。 一些老旧的故事经由老人沉郁的语调传递开来,便都有了宿命的味道,如同火塘里蹿出的袅 袅烟火,总是熏得人们泪眼酸痛。 ⑻在我们村上,似乎每户人家屋后都种有一片小竹林或是苦楝树。这个时候,树的枝叶 已经繁茂得很,轻风拂过时,叶子的沙沙声便响成一片。每当这时,总会引来几声警觉的犬 吠,衬托出村庄无比的寂静。 ⑼平日里,如果村中哪家来了客人,往往没等到主人跨出门去,那犬的吠声早已迎出门 去,它摇晃着尾巴,跑在主人前头,为主人迎回来访的客人。转入厅堂,木桌子上菜肴齐备, 自酿的土酒醇香溢满,那豪情和酒盅总是盛得满满。 ⑽若是在深夜,那河岸有人连夜赶渡,手上握着灯笼或者手电筒,只要隔着宽阔的河面 轻轻摇晃一下,便可听到沿岸传来“汪”的一声犬吠。不多时,河那边悠然地点亮一盏如豆 灯火,一个佝偻的背影摸索着来到河边。“哗啦啦”,一阵清脆的渡船锁链声从水面传来。 至今,那清越的声响还在小小的渡船上颤悠着。 ⑾如今,我告别村庄多年,像一只鸟在城市的狭缝里觅食。那些被楼群分割得有棱有角 的天空,让我感到惶恐和迷惑。站在这座城市的高高的额头上,我拉长目光远眺故乡,那些 堆得高高的柴火、稻垛、泥墙黑瓦,以及黄昏时分黄犬迎接落日的声声吠叫,正将一个异乡 人瞳孔里的苍茫放大。(作者/费城) 20.作者以犬吠声为线索,细描了故乡的四幅美景。理清文脉,补全这四幅美景:犬吠声中 看落日→犬吠声中____→犬吠声中____→犬吠声中迎客人。(2 分) 21.品味词句。 (1)说说第⑼段“自酿的土酒醇香溢满,那豪情和酒盅总是盛.得满满。”一句中 “盛”字的妙处。(2 分) (2)说说第⑺段划线句子的含义。(3 分) 22.仔细阅读第⑾段,简析“让我感到到惶恐和迷惑”的原因。(3 分) 23.文章第⑴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 分) 24.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七、写作(50 分) 25.请从下面的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一】父母的叹息与唠叨,或许是因为你的过失而使他们未能心悦;父母的教诲与训 导,一定是指望你能学有所成而使他们释怀;父母的微笑与爽朗,当然是因为你的积极进取 而使他们看到了希望!请以“父辈的期望”为题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通顺,中心突出。 ②内容生动具体,有 真情实感。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 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整洁。⑤不准抄袭本试卷上的材料内容。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