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题卷 语文 说明:1.本试卷共8页(试题卷分I、Ⅱ卷,共6页,答题卡2页),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准考证号、姓名、座位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案写在答题 卡相应的区域内,在试题卷上谷题无效。 第I卷(24分) (共12小题,均为选择题,每小题2分) 积累运用(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阴晦(hu)哂笑(shen)绮丽(q1)吹毛求疵(cr) B.阔绰(chuo)差使(cha)滑稽(I)气冲斗牛(dbu) 亢奋(kang)恻隐(ce)门楣(m6i)忍俊不蔡 D.庇荫(p)丫权(cha)请责(1)强聒不舍(9uo)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健忘蓦然娴熟举事无双 B.喧腾信服藉贯鳞次栉比 宽恕蜿延嬉闹无动于衷 D.賽智颓唐隐匿语无伦次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依然任重道远 B.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别提多高兴了。 C.习近平主席命令部队严格训练,打造一支坚不可摧的人民军队。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根深蒂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梧州市各中小学校正在轰轰烈烈地掀起“美丽梧州,清洁校园”的活动。 B.“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将面向中小学生太空授课,展示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 C.腾讯公司已明确表示,微信业务暂不收费,否认收费流言纯属谣传。 D.通过“蛟龙号”对大洋深处的探访,使我们认识了海洋世界的奥秘 5.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著名的剧作《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左,下联居右。 语文试题卷第(共6页)
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 6页) 梧州市 2013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题卷 语 文 说明:1.本试卷共 8 页(试题卷分Ⅰ、Ⅱ卷,共 6 页,答题卡 2 页),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请将准考证号、姓名、座位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案写在答题 卡相应的区域内,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 第Ⅰ卷(24 分) (共 12 小题,均为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一、积累运用(1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阴晦.(huǐ) 哂.笑(shěn) 绮.丽(qí) 吹毛求疵.(cī) B.阔绰.(chuò) 差.使(chā) 滑稽.(jī) 气冲斗.牛(dòu) C.亢.奋(kànɡ) 恻.隐(cè) 门楣.(méi) 忍俊不禁.(jīn) D.庇.荫(pì) 丫杈.(chà) 诘.责 (jí ) 强聒.不舍(ɡuō)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健忘 蓦然 娴熟 举事无双 B.喧腾 信服 藉贯 鳞次栉比 C.宽恕 蜿延 嬉闹 无动于衷 D.睿智 颓唐 隐匿 语无伦次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依然任重道远 ....。 B.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 ....,别提多高兴了。 C.习近平主席命令部队严格训练,打造一支坚不可摧 ....的人民军队。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根深蒂固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梧州市各中小学校正在轰轰烈烈地掀起“美丽梧州,清洁校园”的活动。 B.“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将面向中小学生太空授课,展示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 C.腾讯公司已明确表示,微信业务暂不收费,否认收费流言纯属谣传。 D.通过“蛟龙号”对大洋深处的探访,使我们认识了海洋世界的奥秘。 5.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著名的剧作《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C.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左,下联居右
D.桑梓,古代在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 6.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闻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 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连好几天 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 话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②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④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⑥美丽如醇酒,越久越香浓 ③⑤ C.②③⑥ 二、现代文阅读(一)(6分) ③最近,有关“正能量”的话题着实很热闹、很时髦。作为褒义词,相比“负能量 来说,在如今社会生活工作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毕竟,谁 都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周围,能够多些正能量而少些负能量。 ②何为“正能量”?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对“正能量”一词的定义是 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说白了,正 能量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念力,就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生活态势 ③积蓄正能量能带来快乐。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健康、积极、乐观的人带 有更多的正能量。和这样的人交往,能将正能量传递给你,令你受到那种快乐向上的感 染,让你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因此,我们应该多交一些这样 的朋友和知己,他们可能学识广博,兴趣广泛,阳光健康;他们也可能知足常乐,幽默 睿智,享受人生;他们还可能诚实守信,正直果敢,不走极端…不管怎么说,这些朋 友、知己带给你更多的是乐观向上的力量,而不是低眉苦脸的惆怅。 ④有时,我们也应该释放正能量。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那样带有比 较强的负能量的人:啥东西摆在他面前,总习惯性地只看不足、麻烦和问题,这也不好郛 也不好,这也不对那也不行;本来好好的工作,也常常觉得枯燥乏味这山望着那山高.… 如此这般。这就需要你运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他们,去稀释他们身上的“负能量 面对这些身陷困惑、热衷于争执或态度消极的人,你应当尽力做个智者,尝试着去正面引 领他。或许,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能够帮助别人,原来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⑤其实,人们喜欢光明快乐的人,都乐于和有正能量的人交往。因此我们会觉得自 己那点不开心的事情,原来不过是生命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没什么大不了的,更 无须沉湎其间。装了一半水的杯子,乐观的人看到的是半杯水,悲观的人看到的是半个 语文试题卷第2页(共6页)
语文试题卷第2页(共 6页) D.桑梓,古代在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 6.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 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一连好几天, ,望 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 话: 。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②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④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⑥美丽如醇酒,越久越香浓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一)(6 分) ①最近,有关“正能量”的话题着实很热闹、很时髦。作为褒义词,相比“负能量” 来说,在如今社会生活工作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毕竟,谁 都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周围,能够多些正能量而少些负能量。 ②何为“正能量”?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对“正能量”一词的定义是:一 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说白了,正 能量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念力,就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生活态势。 ③积蓄正能量能带来快乐。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健康、积极、乐观的人带 有更多的正能量。和这样的人交往,能将正能量传递给你,令你受到那种快乐向上的感 染,让你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因此,我们应该多交一些这样 的朋友和知己,他们可能学识广博,兴趣广泛,阳光健康;他们也可能知足常乐,幽默 睿智,享受人生;他们还可能诚实守信,正直果敢,不走极端……不管怎么说,这些朋 友、知己带给你更多的是乐观向上的力量,而不是低眉苦脸的惆怅。 ④有时,我们也应该释放正能量。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那样带有比 较强的负能量的人:啥东西摆在他面前,总习惯性地只看不足、麻烦和问题,这也不好那 也不好,这也不对那也不行;本来好好的工作,也常常觉得枯燥乏味,这山望着那山高…… 如此这般。这就需要你运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他们,去稀释他们身上的“负能量”。 面对这些身陷困惑、热衷于争执或态度消极的人,你应当尽力做个智者,尝试着去正面引 领他。或许,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能够帮助别人,原来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⑤其实,人们喜欢光明快乐的人,都乐于和有正能量的人交往。因此我们会觉得自 己那点不开心的事情,原来不过是生命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没什么大不了的,更 无须沉湎其间。装了一半水的杯子,乐观的人看到的是半杯水,悲观的人看到的是半个
空杯。无论你怎么看,那个杯子都是装了一半的水,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那我们为何 不让自己多一点满足,多一点快乐呢?如果你想生活得更充实、美好,不妨从现在开始 多积蓄点正能量,多释放点正能量,尽情地感受正能量带绐你的快乐 ⑥当然,我们需要“正能量”,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存在 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而是说,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去解 决。相信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愈来愈美好 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A.何为“正能量” B.我们要积蓄正能量。 C.我们要释放正能量 D.我们需要“正能量” 8.下列句子传递出的情怀不属于“正能量”的一项是 A.只悉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所说的“正能量指的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念力,就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生 活态势。 B.文章第④段告诉我们:工作生活中,需要运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那些身 陷困惑、热衷于争执或态度消极的人 C.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对待半杯水的态 度加以比较,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D.本文的论证思路为:引论(①)一本论(②③④⑤)一结论(⑥),其中②③④ 段之间是并列关系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甲乙文段,按要求答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岀淤泥而不染,濯凊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凊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孑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 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 handan)成花,好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 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井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G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 【注】①芙蕖:荷花。②荷钱:指初生的荷叶。③逸致:情趣。④迨:及,等到。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先享无穷逸致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太守谓谁 语文试题卷第页(共6页)
语文试题卷第3页(共 6页) 空杯。无论你怎么看,那个杯子都是装了一半的水,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那我们为何 不让自己多一点满足,多一点快乐呢?如果你想生活得更充实、美好,不妨从现在开始, 多积蓄点正能量,多释放点正能量,尽情地感受正能量带给你的快乐。 ⑥当然,我们需要“正能量”,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存在 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而是说,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去解 决。相信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愈来愈美好! 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A.何为“正能量”? B.我们要积蓄正能量。 C.我们要释放正能量。 D.我们需要“正能量”。 8.下列句子传递出的情怀不属于“正能量”的一项是 A.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所说的“正能量”指的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念力,就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生 活态势。 B.文章第④段告诉我们:工作生活中,需要运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那些身 陷困惑、热衷于争执或态度消极的人。 C.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对待半杯水的态 度加以比较,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D.本文的论证思路为:引论(①)—本论(②③④⑤)—结论(⑥),其中②③④⑤ 段之间是并列关系。 三、古诗文阅读(16 分) (一)阅读甲乙文段,按要求答题。(12 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芙蕖①自荷钱②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 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③矣。 迨④至菡萏(hàndàn)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 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 【注】①芙蕖:荷花。②荷钱:指初生的荷叶。③逸致:情趣。④迨:及,等到。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先享无穷.逸致矣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太守谓.谁
C.陶后鲜有闻∥余闻之也久 D.是我于花之未开∥问今是何世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 B.孔子云:何陋之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渔人甚异之 1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段都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却不 相同:甲文是因莲花的君子之风,乙文则是为莲花的观赏价值 B.甲文重在托物言志,对莲花本身的描写惜墨如金,把更多的笔墨花在莲花的品 格上;乙文则重在多角度着力写出莲花的功用。 C.甲文运用衬托、比喻的手法,凝练传神地描写了莲的形象;乙文则运用拟人 对偶等修辞手法,具体描绘了荷花由“出水之日”至“结实”的美景 D.甲文由表及里、由形象到主旨,描写了莲花超凡脱俗的君子之德;乙文则主要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了荷花“可目”的特点 第‖卷(96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14.人们爱莲,因为它有很多价值。在观赏价值、实用价值、精神价值中你更看中它的 哪种价值?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品读元曲,按要求答题。(4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 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5.请赏析“峰峦如聚”一句中“聚”字的妙处。(2分) 16.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而“伤心”。(2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7.按要求填空。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4)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江南春》) (6)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7)己所不欲, 。(《论语〉十则》 语文试题卷第顿(共6页)
语文试题卷第4页(共 6页) C.陶后鲜有闻. // 余闻.之也久 D.是.我于花之未开 // 问今是.何世 11.下列句子中的“之”与“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渔人甚异之. 1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段都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却不 相同:甲文是因莲花的君子之风,乙文则是为莲花的观赏价值。 B.甲文重在托物言志,对莲花本身的描写惜墨如金,把更多的笔墨花在莲花的品 格上;乙文则重在多角度着力写出莲花的功用。 C.甲文运用衬托、比喻的手法,凝练传神地描写了莲的形象;乙文则运用拟人、 对偶等修辞手法,具体描绘了荷花由“出水之日” 至“结实”的美景。 D.甲文由表及里、由形象到主旨,描写了莲花超凡脱俗的君子之德;乙文则主要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了荷花“可目”的特点。 第Ⅱ卷(96 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14.人们爱莲,因为它有很多价值。在观赏价值、实用价值、精神价值中你更看中它的 哪种价值?请谈谈你的看法。(2 分) (二)品读元曲,按要求答题。(4 分)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 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5.请赏析“峰峦如聚”一句中“聚”字的妙处。(2 分) 16.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而“伤心”。(2 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 17.按要求填空。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4)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过尽千帆皆不是, 。 (温庭筠《江南春》) (6)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7)己所不欲, 。(《〈论语〉十则》)
(8)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 (9)站在鸳鸯江畔,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 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的美景。 五、名著阅读和综合性学习(10分) 18.名著阅读(4分) 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 一桶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了避暑。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寻思道 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 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众军谢了,先兜两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 瓢。杨志那里肯吃?老都管自先吃一瓢,两个虞候各吃一瓢。众军汉一发上,那桶酒 登时吃尽了。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 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 (1)上文出自《水浒》中的故事 (1分) (2)根据上文分析杨志的性格特点。(1分) (3)下面是《水浒》中的两个故事情节,请指出相关的主要人物。(2分) ①风雪山神庙 ②三打祝家庄( 19.综合性学习(6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据相关报道,我国消费者仅在中等规模以上餐馆的餐饮消费中,倒掉的食 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全国各类的集体食堂每年至少倒掉了可养活3000万人 年的食物;我国个人和家庭每年浪费约110亿斤粮食,相当于1500万人一年的口粮。 材料二:全世界饥饿人口超过10亿,全球平均每年因饥饿死亡的人数达1000万, 每6秒钟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 材料三:最近,梧州市教育局正在全市眢中小学开展“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向中小 学生发出倡议,节约从餐桌开始,从“光盘”开始,要求孩子们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 盘中的最后一叶菜,用实际行动参与到“光盘行动”中来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写出你探究的结果。(2分) (2)阅读材料三,请运用修辞手法为“光盘行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 (3)假如你通到一位同学将吃剩下的馒头扔进垃圾桶,你该如何劝说他她响应“光 盘行动”呢?(2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6分) 曾经的初中,我是她的班主任,而她和我,却对抗了两年,在她黑色封面的日记 语文试题卷第5页(共6页)
语文试题卷第5页(共 6页) (8)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 (9)站在鸳鸯江畔,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 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 五、名著阅读和综合性学习(10 分) 18.名著阅读(4 分) 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 一桶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了避暑。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寻思道: “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 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众军谢了,先兜两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 一瓢。杨志那里肯吃?老都管自先吃一瓢,两个虞候各吃一瓢。众军汉一发上,那桶酒 登时吃尽了。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 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 (1)上文出自《水浒》中的故事 。(1 分) (2)根据上文分析杨志的性格特点。(1 分) (3)下面是《水浒》中的两个故事情节,请指出相关的主要人物。(2 分) ①风雪山神庙( ) ②三打祝家庄( ) 19.综合性学习(6 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据相关报道,我国消费者仅在中等规模以上餐馆的餐饮消费中,倒掉的食 物相当于 2 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全国各类的集体食堂每年至少倒掉了可养活 3000 万人 一年的食物;我国个人和家庭每年浪费约 110 亿斤粮食,相当于 1500 万人一年的口粮。 材料二:全世界饥饿人口超过 10 亿,全球平均每年因饥饿死亡的人数达 1000 万, 每 6 秒钟就有 1 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 材料三:最近,梧州市教育局正在全市各中小学开展“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向中小 学生发出倡议,节约从餐桌开始,从“光盘”开始,要求孩子们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 盘中的最后一叶菜,用实际行动参与到“光盘行动”中来。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写出你探究的结果。(2 分) (2)阅读材料三,请运用修辞手法为“光盘行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 分) (3)假如你遇到一位同学将吃剩下的馒头扔进垃圾桶,你该如何劝说他(她)响应“光 盘行动”呢?(2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6 分) ①曾经的初中,我是她的班主任,而她和我,却对抗了两年,在她黑色封面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