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玉林市崇左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2.第Ⅰ卷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 有一项正确,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选项涂黑。 3.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小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初春时节,旭日初升,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来到别称钱塘湖的西湖游春,登孤山寺, 入贾亭,赏湖水,在白沙堤上漫步赏花。 B.只见早起的莺儿抢占着向阳的树枝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几只刚刚飞来的燕子正在 啄泥衔草建筑新巢,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春天已经重新来到西湖 C.一路走来,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是诗人最爱的西湖景致。这里头上绿树成荫,脚下绿草 茵茵,处处繁花盛开,步行的、骑着马儿的游春的人们穿梭来往 D.苏轼在诗中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白居易这首诗所描绘的刚 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虽是生机盎然,更像是淡妆的西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4题
2017 年玉林市崇左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语文 (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回。 2.第Ⅰ卷选择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 3 分。每小题都给出 A、B、C、D 四个选项,其中只 有一项正确,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选项涂黑。 3.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7 小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 33 分) 一、(15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 1 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初春时节,旭日初升,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来到别称钱塘湖的西湖游春,登孤山寺, 入贾亭,赏湖水,在白沙堤上漫步赏花。 B.只见早起的莺儿抢占着向阳的树枝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几只刚刚飞来的燕子正在 啄泥衔草建筑新巢,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春天已经重新来到西湖。 C.一路走来,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是诗人最爱的西湖景致。这里头上绿树成荫,脚下绿草 茵茵,处处繁花盛开,步行的、骑着马儿的游春的人们穿梭来往。 D.苏轼在诗中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白居易这首诗所描绘的刚 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虽是生机盎然,更像是淡妆的西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2-4 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 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阳之北 河阳:黄河南岸 B.且焉置土石 焉:怎么 C.始龀,跳往助之 始龀:刚刚长满乳牙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即使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小男孩参与搬运土石),从冬天到夏天变换了季节,才出 现回家一次 B.[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和力气,连山上 的一棵草木都清除不掉了,又怎么对付那些沉重的泥土和石头呢?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的思想真是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你 怎么就不能像孤儿寡妇那样开明呢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握着蛇的山神听说智叟都劝说不了愚公, 担心他不停地挖下去,就把愚公移山这件事告知了天帝。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愚公要移山,目的是能到达汉水,通过水路到达更广阔的世界。为此,他想别人之未 敢想,干别人之不敢干,终于感天动地,成功移山,造福后人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 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河阳..之北 河阳:黄河南岸 B.且焉.置土石 焉:怎么 C.始龀..,跳往助之 始龀:刚刚长满乳牙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即使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小男孩参与搬运土石),从冬天到夏天变换了季节,才出 现回家一次。 B.[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和力气,连山上 的一棵草木都清除不掉了,又怎么对付那些沉重的泥土和石头呢?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的思想真是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你 怎么就不能像孤儿寡妇那样开明呢。 D.[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握着蛇的山神听说智叟都劝说不了愚公, 担心他不停地挖下去,就把愚公移山这件事告知了天帝。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愚公要移山,目的是能到达汉水,通过水路到达更广阔的世界。为此,他想别人之未 敢想,干别人之不敢干,终于感天动地,成功移山,造福后人
B.愚公提出移山,家人纷纷响应,连妻子也献策支持:邻人踊跃参与,连京城氏的一个 小孩也热心参与其中。可见,得人心之举自然就能一呼百应,老少云集。 C.从人物的名称上看,两个老人,一愚一智,反映了常人的思维习惯和评价标准:而在 作者笔下,愚者大智若愚,智者理屈词穷,褒贬之情分明。这种似褒实贬、似贬实 褒的写法,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印象深刻。 D.交通不便是古代人们经常面临的痛苦,在大自然面前人们总是显得渺小而无力。在人 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历来主张顺应自然,但这篇寓言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及其精神, 则更具有儒家积极有为的处世态度,激励人们不怕困难,积极有为,改造自然,实 现梦想 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第5题。 5.下面依次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3分) A.关云长围曹军于樊城,战庞德左臂中了一箭,水淹樊城后右臂再中一毒箭,毒已入骨, 青肿不能运动。名医华佗闻讯主动前来医治,先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 骨上箭毒,敷上药,再用线缝上刀口。期间血流盈盆,刮骨悉悉有声,见者皆掩面 失色,而关云长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B.武松别了宋江回清河县寻兄,来到阳谷县黄泥冈前一个叫“五碗不过冈”的酒店,共 喝了十五碗酒后不顾酒家和官方的警示勉强过冈,果然遇上一只又饥又渴、曾坏了 三二十条大汉性命的大老虎。那老虎一扑、一掀、一剪,都被武松躲过:武松哨棒 劈,打在了枯树上,哨棒断成了两截。在近身肉搏中,武松凭着神威和武艺,按 住老虎打了五七十拳,最终将这害人的大虫除掉,成为众人敬仰的打虎英雄 C.一座高山上有一个妖精,先变做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再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又 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公公,三次戏弄唐僧,均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骂孙悟空 无故伤人性命:“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倘到城市之中 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 的脱身?”一气之下写了一纸贬书,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D.这日清晨方醒,晴雯和麝月两个人按住雄奴隔肢,笑声不断。林黛玉出来一看,只见 那晴雯骑在雄奴身上,麝月在那里抓雄奴的肋肢,雄奴仰在炕上,两脚乱蹬,笑的 喘不过气来。黛玉忙上前笑说:“两个大的欺负一个小的,等我助力。”也上床来 隔肢晴雯。晴雯触痒,笑的忙丢下雄奴,和黛玉对抓。雄奴趁势又将晴雯按倒,向 他肋下抓动。袭人笑说:“仔细冻着了
B.愚公提出移山,家人纷纷响应,连妻子也献策支持:邻人踊跃参与,连京城氏的一个 小孩也热心参与其中。可见,得人心之举自然就能一呼百应,老少云集。 C.从人物的名称上看,两个老人,一愚一智,反映了常人的思维习惯和评价标准;而在 作者笔下,愚者大智若愚,智者理屈词穷,褒贬之情分明。这种似褒实贬、似贬实 褒的写法,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印象深刻。 D.交通不便是古代人们经常面临的痛苦,在大自然面前人们总是显得渺小而无力。在人 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历来主张顺应自然,但这篇寓言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及其精神, 则更具有儒家积极有为的处世态度,激励人们不怕困难,积极有为,改造自然,实 现梦想。 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第 5 题。 5.下面依次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3 分) A.关云长围曹军于樊城,战庞德左臂中了一箭,水淹樊城后右臂再中一毒箭,毒已入骨, 青肿不能运动。名医华佗闻讯主动前来医治,先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 骨上箭毒,敷上药,再用线缝上刀口。期间血流盈盆,刮骨悉悉有声,见者皆掩面 失色,而关云长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B.武松别了宋江回清河县寻兄,来到阳谷县黄泥冈前一个叫“五碗不过冈”的酒店,共 喝了十五碗酒后不顾酒家和官方的警示勉强过冈,果然遇上一只又饥又渴、曾坏了 三二十条大汉性命的大老虎。那老虎一扑、一掀、一剪,都被武松躲过:武松哨棒 一劈,打在了枯树上,哨棒断成了两截。在近身肉搏中,武松凭着神威和武艺,按 住老虎打了五七十拳,最终将这害人的大虫除掉,成为众人敬仰的打虎英雄。 C.一座高山上有一个妖精,先变做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再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又 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公公,三次戏弄唐僧,均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骂孙悟空 无故伤人性命:“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倘到城市之中, 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 的脱身?”一气之下写了一纸贬书,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D.这日清晨方醒,晴雯和麝月两个人按住雄奴隔肢,笑声不断。林黛玉出来一看,只见 那晴雯骑在雄奴身上,麝月在那里抓雄奴的肋肢,雄奴仰在炕上,两脚乱蹬,笑的 喘不过气来。黛玉忙上前笑说:“两个大的欺负一个小的,等我助力。”也上床来 隔肢晴雯。晴雯触痒,笑的忙丢下雄奴,和黛玉对抓。雄奴趁势又将晴雯按倒,向 他肋下抓动。袭人笑说:“仔细冻着了
(9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6-8题。 机场的拥抱 肖复兴 (1)在南京机场候机回北京,来得很早,时间充裕,坐在候机大厅无所事事,看人来 人往。到底是南京,比北京要暖,离立夏还有多日,姑娘们都已经迫不及待地穿上短裙和凉 鞋了。坐在我对面的女人,看年纪有三十多了,也像个小姑娘一样,穿着一条齐膝短裙,在 和节气,也和年龄赛跑①。 (2)来了一对年老的夫妇,坐在我身边的空座位上。听他们一口纯正的北京话,就知 道是老北京人。他们说话的声音有些大,显然是丈夫的耳朵有些背了,年龄不饶人。但看他 们的年龄,其实也就七十上下,并不太大。听他们讲话,是在苏州无锡镇江转了一圈,从南 京乘飞机回北京 (3)忽然,我发现他们的声音变得小了下来。这样小的声音,妻子听得见,丈夫却听 不清楚了。但是,妻子依然压低了嗓音在说话,只不过嘴巴尽量贴在了丈夫的耳边。我隐隐 约约地听到的话,是“真像!”“太像了!”他们反复说了几遍,不尽的感叹都在里面了。 (4)声音可以压低,像把皮球压进水底,目光却把心思泄露出来。顺着这对老夫妇的 目光,我发现他们的目光如鸟一样,双双都落在对面坐的这个女人的身上 (5)我才仔细地看了看这个女人,发现她的黑色短裙和天蓝色长袖体恤,还有脚上的 ˉ双白色耐克运动鞋,很搭。还有她的清汤挂面的齐耳短发,也很搭。当然,和她清秀的身 材更搭。很像一位运动员。刚才只看到她的短裙,其实,短裙并不适合所有的女人。在她的 身上,短裙却画龙点睛,让一双长腿格外秀美。 (6)很像,这个女人很像谁呢?心里便猜,大概是像这对老夫妇的女儿了吧?天底下 能够遇到很相像的一对人的概率,并不高。刚看完电视剧《酷爸俏妈》,都说里面的演员高 露长得极像高圆圆。这个女人,一定让这对老夫妇想起了自己的什么亲人。否则,他们不会 这样悄悄地议论,声音很低,却有些动情。能够让人动情的,不是自己的亲人,又会是谁呢? (7)我看见,妻子忽然掩嘴“扑哧”一笑③,丈夫跟着也笑了起来。我猜想,笑肯定 和对面这个女人有关,只是并没有惊动这个女人,她依然翘着秀美的腿,在看手机,嘴角弯 弯的也在笑,但她的笑和这对老夫妇无关,大概是手机上的微信或朋友圈有了什么好玩的段 子或信息。 (8)“要不你去跟她说一下?”“你去说吧,我一个老头子,怪不好意思的……”我
二、(9 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 6-8 题。 机场的拥抱 肖复兴 (1)在南京机场候机回北京,来得很早,时间充裕,坐在候机大厅无所事事,看人来 人往。到底是南京,比北京要暖,离立夏还有多日,姑娘们都已经迫不及待地穿上短裙和凉 鞋了。坐在我对面的女人,看年纪有三十多了,也像个小姑娘一样,穿着一条齐膝短裙,在 和节气,也和年龄赛跑①。 (2)来了一对年老的夫妇,坐在我身边的空座位上。听他们一口纯正的北京话,就知 道是老北京人。他们说话的声音有些大,显然是丈夫的耳朵有些背了,年龄不饶人。但看他 们的年龄,其实也就七十上下,并不太大。听他们讲话,是在苏州无锡镇江转了一圈,从南 京乘飞机回北京。 (3)忽然,我发现他们的声音变得小了下来。这样小的声音,妻子听得见,丈夫却听 不清楚了。但是,妻子依然压低了嗓音在说话,只不过嘴巴尽量贴在了丈夫的耳边。我隐隐 约约地听到的话,是“真像!”“太像了!”他们反复说了几遍,不尽的感叹都在里面了。 (4)声音可以压低,像把皮球压进水底,目光却把心思泄露出来。顺着这对老夫妇的 目光,我发现他们的目光如鸟一样,双双都落在对面坐的这个女人的身上②。 (5)我才仔细地看了看这个女人,发现她的黑色短裙和天蓝色长袖体恤,还有脚上的 一双白色耐克运动鞋,很搭。还有她的清汤挂面的齐耳短发,也很搭。当然,和她清秀的身 材更搭。很像一位运动员。刚才只看到她的短裙,其实,短裙并不适合所有的女人。在她的 身上,短裙却画龙点睛,让一双长腿格外秀美。 (6)很像,这个女人很像谁呢?心里便猜,大概是像这对老夫妇的女儿了吧?天底下, 能够遇到很相像的一对人的概率,并不高。刚看完电视剧《酷爸俏妈》,都说里面的演员高 露长得极像高圆圆。这个女人,一定让这对老夫妇想起了自己的什么亲人。否则,他们不会 这样悄悄地议论,声音很低,却有些动情。能够让人动情的,不是自己的亲人,又会是谁呢? (7)我看见,妻子忽然掩嘴“扑哧”一笑③,丈夫跟着也笑了起来。我猜想,笑肯定 和对面这个女人有关,只是并没有惊动这个女人,她依然翘着秀美的腿,在看手机,嘴角弯 弯的也在笑,但她的笑和这对老夫妇无关,大概是手机上的微信或朋友圈有了什么好玩的段 子或信息。 (8)“要不你去跟她说一下?”“你去说吧,我一个老头子,怪不好意思的……”我
听见老夫妇的对话,看着妻子站起身来,回过头冲着丈夫说了句:“什么事都是让我冲锋在 前头!”便走到对面的女人的身前,说了句:“姑娘,打搅你一下!”那女人放下手机,很 礼貌地立刻站起来,问道:“阿姨,您有什么事吗?”“是这样的,你长得特别像我们的女 儿。”说着,妻子打开自己的手机给这个女人看,大概是找到自己的女儿的照片,这个女人 禁不住叫了起来:“实在是太像了!怎么能这样像呢!” (9)我忍不住看了一眼身边的这位丈夫,他一直笑吟吟地望着这女人 (10)“我们想和你一起照张相,不知道可以不可以?”妻子客气地说 (11)“太可以了!待会儿我还得请您把您女儿的照片发我手机上呢!” (12)丈夫站了起来,走到这个女人的身边,妻子冲我说道:麻烦你帮我们照张相!把 手机递在我的手中。我没有看到手机上的照片,不知道他们的女儿和他们身边的这个女人到 底有多像,但从他们的交谈中知道女儿十多年前去美国留学,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工作忙, 孩子又刚读小学离不开人,已经有五年没有回家了。思念,让身边的这个女人像女儿的指数 平添了分值④。 (13)照完了相,我把手机递给了妻子的时候,听见丈夫对这个女人说了句:孩子,我 能抱你一下吗?女人伸出双臂紧紧地拥抱住了他。我看见,他的眼角淌出了泪花。我没有想 到的是,那一刻,这个女人也流出了眼泪 (选自《广州日报》2015-06-23) 6.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写这个女人的穿着打扮赶在节气之前又在年龄之后,从中可见“我”对这个不合 时宜赶时髦的女人的初步印象并不太好 B.②句把这对老夫妇的目光投向比作鸟儿双落,巧妙地写出了老夫妇和谐默契的关系和 行为,表明思念女儿是夫妇俩的共同心境 C.③句妻子之所以忽然掩嘴“扑哧”一笑,是因为她突然惊喜地发现这个女人很像自己 几年不见的女儿 D.④句的意思是,这个女人跟自己的女儿本来就比较相像,因为思女心切,觉得她很像 女儿以致有后面的“拥抱”就很正常合理了 7.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我”在机场看到一对老年夫妇因思念几年不见的女儿而与一位跟自己女儿很 相像的年轻女子拍照留念以至互相拥抱的情景 B.小说写了四个人物。“我”在文中是起到线索作用的人物,“老年夫妇”是常年见不
听见老夫妇的对话,看着妻子站起身来,回过头冲着丈夫说了句:“什么事都是让我冲锋在 前头!”便走到对面的女人的身前,说了句:“姑娘,打搅你一下!”那女人放下手机,很 礼貌地立刻站起来,问道:“阿姨,您有什么事吗?”“是这样的,你长得特别像我们的女 儿。”说着,妻子打开自己的手机给这个女人看,大概是找到自己的女儿的照片,这个女人 禁不住叫了起来:“实在是太像了!怎么能这样像呢!” (9)我忍不住看了一眼身边的这位丈夫,他一直笑吟吟地望着这女人。 (10)“我们想和你一起照张相,不知道可以不可以?”妻子客气地说。 (11)“太可以了!待会儿我还得请您把您女儿的照片发我手机上呢!” (12)丈夫站了起来,走到这个女人的身边,妻子冲我说道:麻烦你帮我们照张相!把 手机递在我的手中。我没有看到手机上的照片,不知道他们的女儿和他们身边的这个女人到 底有多像,但从他们的交谈中知道女儿十多年前去美国留学,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工作忙, 孩子又刚读小学离不开人,已经有五年没有回家了。思念,让身边的这个女人像女儿的指数 平添了分值④。 (13)照完了相,我把手机递给了妻子的时候,听见丈夫对这个女人说了句:孩子,我 能抱你一下吗?女人伸出双臂紧紧地拥抱住了他。我看见,他的眼角淌出了泪花。我没有想 到的是,那一刻,这个女人也流出了眼泪。 (选自《广州日报》2015-06-23) 6.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①句写这个女人的穿着打扮赶在节气之前又在年龄之后,从中可见“我”对这个不合 时宜赶时髦的女人的初步印象并不太好。 B.②句把这对老夫妇的目光投向比作鸟儿双落,巧妙地写出了老夫妇和谐默契的关系和 行为,表明思念女儿是夫妇俩的共同心境。 C.③句妻子之所以忽然掩嘴“扑哧”一笑,是因为她突然惊喜地发现这个女人很像自己 几年不见的女儿。 D.④句的意思是,这个女人跟自己的女儿本来就比较相像,因为思女心切,觉得她很像 女儿以致有后面的“拥抱”就很正常合理了。 7.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写“我”在机场看到一对老年夫妇因思念几年不见的女儿而与一位跟自己女儿很 相像的年轻女子拍照留念以至互相拥抱的情景。 B.小说写了四个人物。“我”在文中是起到线索作用的人物,“老年夫妇”是常年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