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18)图示摇臂,承受载荷Fi与F2作用。试确定轴销B的直径d。已知载荷Fi=50kN,F2=35.4kN,许用切应力[]=100MPa,许用挤压应力[bs]=240MPa。D-DF1解:摇臂ABC受FI、F2及B点支座反力FB三力作用,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定理知FB的方向ZMc=0,F40/2=F40F = 35.36 kN如图(b)所示。由平衡条件由切应力强度条件EF2≤[t]得d≥15.0mmT=元d?A4由挤压强度条件F=≤[α]得d≥14.7mmC"0.01d故轴销B的直径d=15.0mm第三章轴向拉压变形
2-7(2-18)图示摇臂,承受载荷 F1与 F2作用。试确定轴销 B 的直径 d。已知载荷 F1=50kN, F2=35.4kN,许用切应力[τ]=100MPa,许用挤压应力[σbs]=240MPa。 解:摇臂 ABC 受 F1、F2及 B 点支座反力 FB三力作用,根据三力平衡汇交定理知 FB的方向 如图(b)所示。由平衡条件 由切应力强度条件 由挤压强度条件 故轴销 B 的直径 第 三 章 轴向拉压变形
3-1图示硬铝试样,厚度8=2mm,试验段板宽b=20mm,标距[=70mm。在轴向拉F=6kN的作用下,测得试验段伸长△/=0.15mm,板宽缩短△b=0.014mm。试计算硬铝的弹性模量E与泊松比μ。试验段标距!7b4b2rb=0.327F1FI47eA1 =XE=70GPa1EAA.A解:由胡克定律3-2(3-5)图示架,在节点A处承受载荷F作用。从试验中测得杆1与杆2的纵向正应变分别为e,=4.0×104与ε2=2.0×104。试确定载荷F及其方位角0之值。已知杆1与杆2的横截面面积Ai=A2=200mm2,弹性模量Ei=E2=200GPa。4解:杆1与杆2的轴力(拉力)分别为F=E,e,A,=16kN,F=E,,A=8kN由A点的平衡条件(1)F,=0,Fsin=Fnsin30°-Frmsin300ZF, =0, Fcos8=Fnn cos30°+Fn cos300(2)(1)2+(2)2并开根,便得F=Fm+Fim+2FimFim(cos300-sin30°)=21.2kN式(1):式(2)得Fon sin 300-Fin sin 300tang=Funco 30 + Pm cos 30 = 0.1925, = 10.90
3-1 图示硬铝试样,厚度δ=2mm,试验段板宽 b=20mm,标距 l=70mm。在轴向拉 F=6kN 的作用下,测得试验段伸长Δl=0.15mm,板宽缩短Δb=0.014mm。试计算硬铝的弹性模量 E 与泊松比μ。 解:由胡克定律 3-2(3-5) 图示桁架,在节点A处承受载荷F 作用。从试验中测得杆1与杆 2的纵向正应变分别为ε1=4.0 ×10-4 与ε2=2.0×10-4。试确定载荷 F 及其方位角θ之值。已知杆 1 与杆 2 的横截面面积 A1=A2=200mm2,弹性模量 E1=E2=200GPa。 解:杆 1 与杆 2 的轴力(拉力)分别为 由 A 点的平衡条件 (1)2+(2)2并开根,便得 式(1):式(2)得
3-3(3-6)图示变宽度平板,承受轴向载荷F作用。试计算板的轴向变形。已知板的厚度为8,长为1,左、右端的宽度分别为bl与b2,弹性模量为E。206Ax解:FIFdxFdxA1 =EA(x)b2(b2-b1x+blE8(b2-b)InOE.Tb1J3-43-11)图示刚性横梁AB,由钢丝绳并经无摩擦滑轮所支持。设钢丝绳的轴向刚度(即产生单位轴向变形所需之力)为k,试求当载荷F作用时端点B的铅垂位移。5O解:设钢丝绳的拉力为T,则由横梁AB的平衡条件ZM=0, Ta+T(α+b)=F(2a+b)T=FFAl =k由图(b)可以看出,C点铅垂位移为△1/3,D点铅垂位移为2△1/3,钢丝绳伸长量FAByk_3-5(3-12)试计算图示桁架节点A的水平与铅垂位移。则B点铅垂位移为△1,即设各杆各截面的拉压刚度均为EA
3-3(3-6) 图示变宽度平板,承受轴向载荷 F 作用。试计算板的轴向变形。已知板的厚度为δ, 长为 l,左、右端的宽度分别为 b1与 b2,弹性模量为 E。 解: 3-4(3-11) 图示刚性横梁 AB,由钢丝绳并经无摩擦滑轮所支持。设钢丝绳的轴向刚度(即 产生单位轴向变形所需之力)为 k,试求当载荷 F 作用时端点 B 的铅垂位移。 解:设钢丝绳的拉力为 T,则由横梁 AB 的平衡条件 钢丝绳伸长量 由图(b)可以看出,C 点铅垂位移为Δl/3,D 点铅垂位移为 2Δl/3, 则 B 点铅垂位移为Δl,即 3-5(3-12) 试计算图示桁架节点 A 的水平与铅垂位移。 设各杆各截面的拉压刚度均为 EA
C3CF(b)(a)各杆轴力及伸长缩短量)分别为解:C(a)Fn4 = -~/2 FFm = Fn2 =F, Fns =0,F(伸长),2F1(缩短)A14A, = N ==0,EAEA因为3杆不变形,故A点水平位移为零,铅垂位移等于B点铅垂位移加2杆的伸长量,即AAx = 0FI4 = B, + Al, = 2(1 + /2),(山)EA(b)各杆轴力及伸长分别为Fn2 =0Fn=F,FIA, :A,= 0EAA点的水平与铅垂位移分别为(注意AC杆轴力虽然为零,但对A位移有约束)FIF1)AAx =A, :AAy =AlEAEA3-6(3-14)图a所示桁架,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可用方程α"=Bε表示(图b),其中n和B为由实验测定的已知常数。试求节点C的铅垂位移。设各杆的横截面面积均为A。an-Bec(a)(b)
解 : (a) 各 杆 轴 力 及 伸 长 ( 缩 短 量 ) 分 别 为 因为 3 杆不变形,故 A 点水平位移 为 零 , 铅 垂 位 移 等 于 B 点 铅 垂 位 移 加 2 杆 的 伸 长 量 , 即 (b) 各 杆 轴 力 及 伸 长 分 别 为 A 点的水平与铅垂位移分别为(注意 AC 杆轴力虽然为零,但对 A 位移 有约束) 3-6(3-14) 图 a 所示桁架,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可用方程σn=Bε表示(图 b), 其中 n 和 B 为由实验测定的已知常数。试求节点 C 的铅垂位移。设各杆的横截面 面积均为 A。 (a) (b)
FFN2cosa解:2根杆的轴力都为2根杆的伸长量都为FF"!o"广2 coso.Al =I8=1BBA2"A"Bcos"α则节点C的铅垂位移F"1A(l)Ac2"ABcos"αcosα3-7(3-16)图示结构,梁BD为刚体,杆1、杆2与杆3的横截面面积与材料均相同。在梁的中点C承受集中载荷F作用。试计算该点的水平与铅垂位移。已知载荷F=20kN,各杆的横截面面积均为A=100mm2,弹性模量E=200GPa,梁长/=1000mm。45CBD1/21/23FFn2 = 0Fn = Fs =2'F1N2=0A = /3=2EA'解:各杆轴力及变形分别为梁BD作刚体平动,其上B、C、FI=0.5mmAc=Acy= l=2EAD三点位移相等3-8(3-17)图示桁架,在节点B和C作用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载荷F。设各杆各截面的拉压刚度均为EA,试计算节点B和C间的相对位移4BIC
解:2 根杆的轴力都为 2 根杆的伸长量都为 则节点 C 的铅垂位移 3-7(3-16) 图示结构,梁 BD 为刚体,杆 1、杆 2 与杆 3 的横截面面积与材料均相同。在梁的 中点 C 承受集中载荷 F 作用。试计算该点的水平与铅垂位移。已知载荷 F=20kN,各杆的横 截面面积均为 A=100mm2,弹性模量 E=200GPa,梁长 l=1000mm。 解:各杆轴力及变形分别为 梁 BD 作刚体平动,其上 B、C、 D 三点位移相等 3-8(3-17) 图示桁架,在节点 B 和 C 作用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载荷 F。设各杆各截面的拉压刚度均为 EA,试计算 节点 B 和 C 间的相对位移Δ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