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分类解析—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2012年高考语文题(大纲版)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 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 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 已;诸军从之, 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 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 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 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 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 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 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 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 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冋,由是与浩意不协,朝 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 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 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 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8.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 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 :停止 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乞:请求 D.时其半度,可击也 时:等候 【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 断,或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还要注意联系课本举一反三 冒:不顾、顶着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
2012 年全国高考试题分类解析---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2012 年高考语文题(大纲版)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 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 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 已;诸军从之, 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 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 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 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 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 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 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 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 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 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 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 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 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8.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 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 己:停止 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乞:请求 D. 时其半度,可击也。 时:等候 【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 断,或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还要注意联系课本举一反三。 冒:不顾、顶着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
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 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⑥浩与吴玠大破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査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此类试题时,一定要 准确理解题干语句的含义,注意满足题干的所有要求,再推敲各选项语句所表达 的内容是否与题干语句契合,要把语句分别放到原文中辨明真相,不能主观臆断。 ①②③为奋勇抗击金人,④为战果,⑤为平乱,⑥为战果。 10.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 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 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 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 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考生分析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 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 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一定要把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看其 中存在哪些异义与分歧。据文意郭、吴产生隔阂在吴举劾之后。 四、(23分)
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 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⑥浩与吴玠大破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此类试题时,一定要 准确理解题干语句的含义,注意满足题干的所有要求,再推敲各选项语句所表达 的内容是否与题干语句契合,要把语句分别放到原文中辨明真相,不能主观臆断。 ①②③为奋勇抗击金人,④为战果,⑤为平乱,⑥为战果。 10.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 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 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 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 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 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 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 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 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 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一定要把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看其 中存在哪些异义与分歧。据文意郭、吴产生隔阂在吴举劾之后。 四、(23 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译文 【答案】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译文 【答案】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将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各地。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实词、 虚词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题注意 实词“盗:侵占”,古今异义“设备:设置守备”的翻译;第(2)题注意实词“辑: 安抚”,“规置:所作所为”,虚词“以:把”的译法。 附译文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父亲曾任三班奉职.徽宗时,郭浩充任环庆路第五 将部将,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国以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 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充任渭州兵马都监。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茸 平寨,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 了它.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 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纔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积功 升任忠州刺史 钦宗即位,郭浩进升为安州团练使。因种师道推荐,被皇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 “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兵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 时,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 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己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 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路,夺取了西 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之地,又全部失去。种师中为河东制置使,徵用郭 浩跟随自己 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 降了金军。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纸率领了二百人,捉到金兵不杀,让 他们返回,说:“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 死战。”金军于是退去。升任本路兵马钤辖、知泾州、代理主管鄘延路经略安抚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译文 【答案】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 防。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译文 【答案】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将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各地。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实词、 虚词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题注意 实词“盗:侵占”,古今异义“ 设备:设置守备”的翻译;第(2)题注意实词“辑: 安抚”,“ 规置:所作所为”,虚词“以:把”的译法。 附译文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父亲曾任三班奉职.徽宗时,郭浩充任环庆路第五 将部将,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国以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 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充任渭州兵马都监。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茸 平寨,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 了它.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 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纔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积功 升任忠州刺史。 钦宗即位,郭浩进升为安州团练使。因种师道推荐,被皇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 “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兵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 时,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 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 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路,夺取了西 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之地,又全部失去。种师中为河东制置使,徵用郭 浩跟随自己。 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 降了金军。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纸率领了二百人,捉到金兵不杀,让 他们返回,说: “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一 死战。”金军于是退去。升任本路兵马钤辖、知泾州、代理主管鄘延路经略安抚 使
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璘 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敷以万计。升任邻州观察使,调任知兴元府。飢民在米 仓山聚结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调任知利州。金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 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吩大败金军。升任彰武军承宣使。吴 蚧査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舆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 吴吩舆郭浩开始不和,朝廷就调仼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户Ⅵ也没有几家,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闢营 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需要朝廷补给,而纸有 郭浩把积馀的十万矫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 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 金人归还了河南的土地,朝廷任命郭浩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充任陕西宣谕 使、知金州。楼炤巡视关中,召用郭浩为枢密院都统制、 十四年,得到 皇上召见,授检校少保,返回镇守,赏赐御府金器、绣鞍,并且授予一于文官资 格,赐田五十顷。郭浩辞谢说:“我父子都是由军人起家,不敢忘本,希望退还 文官。”皇上称许他的想法,另外授与一子阀职。逭年,分利州为东、西两路, 任命郭浩为金、房、开、达四州经略安抚使兼知金州、枢密院都统制,驻屯金州, 仍建置帅府。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追赠检校少师,谧号恭毅。淳熙元 年,朝廷恩赐在金州为他立庙。 2012年语文新课标试题解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髙第。授 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 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 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 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 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之族叔柜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 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 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 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 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 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
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璘 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敷以万计。升任邻州观察使,调任知兴元府。飢民在米 仓山聚结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调任知利州。金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 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吩大败金军。升任彰武军承宣使。吴 蚧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舆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 吴吩舆郭浩开始不和,朝廷就调任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户 VI 也没有几家,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闢营 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需要朝廷补给,而纸有 郭浩把积馀的十万矫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 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 金人归还了河南的土地,朝廷任命郭浩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充任陕西宣谕 使、知金州。楼炤巡视关中,召用郭浩为枢密院都统制、 十四年,得到 皇上召见,授检校少保,返回镇守,赏赐御府金器、绣鞍,并且授予一于文官资 格,赐田五十顷。郭浩辞谢说:“我父子都是由军人起家,不敢忘本,希望退还 文官。”皇上称许他的想法,另外授与一子阀职。逭年,分利州为东、西两路, 任命郭浩为金、房、开、达四州经略安抚使兼知金州、枢密院都统制,驻屯金州, 仍建置帅府。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追赠检校少师,谧号恭毅。淳熙元 年,朝廷恩赐在金州为他立庙。 2012 年语文新课标试题解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 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 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 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 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 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 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 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 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 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 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
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 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 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 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 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②镪: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 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 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 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煕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 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 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 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 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 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②镪: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 分)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 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 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 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 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 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