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凉山州高中阶段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A卷(120分)、B卷(30分),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 A卷(共120分)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答在答题卡上,不能答在试卷上。答卷钱,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或3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褴褛(1)栈(zhan)桥头盔(ku)钟灵毓(su)修 B.祈(q1)祷粗犷( kuang)气氛(fen)味同嚼(jido)蜡 C.酝酿( )尴(gan)尬 谙(an)熟 乳臭(xi)未干 D.唱和(h 恣睢(zui) 肖(xido)像风雪载(zai)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矫健 一代天娇 炫耀 头晕目眩 B.苍茫 沧海桑田 覆盖 重蹈复辙 C.泛滥 粗制烂造 斑纹 班师回朝 D.克扣 刻不容缓 惶恐 张皇失措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有些地方为增产粮食而盲目毁林开荒,结果事与愿违,不仅粮食没增产,还破坏了生态 环境。(适得其反) B.当我国体操健儿在奥运会中取得男子团体冠军的那一刻,鸟巢内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声。(振聋发聩) C.单位给我俩各派重任,我和他在车站挥手告别,然后就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了。(南辕 北辙) D.梭罗的文章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内容,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独 占鳌头) 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A.路人对用粉笔作老虎画的老汉大为赞赏:“能把老虎画得如此惟妙惟肖,确实厉害
2012 年凉山州高中阶段招生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为 A 卷(120 分)、B 卷(30 分),共 10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 钟。 A 卷(共 12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答在答题卡上,不能答在试卷上。答卷钱,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或 3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褴褛.(lǔ) 栈.(zhàn)桥 头盔.(kuī) 钟灵毓.(sù)修 B.祈.(qí)祷 粗犷.(kuǎng) 气氛.(fēn) 味同嚼.(jiáo)蜡 C.酝酿.(niàng) 尴.(gān)尬 谙.(ān)熟 乳臭.(xiù)未干 D.唱和.(hè) 恣睢.(zuī) 肖.(xiào)像 风雪载.(zǎi)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矫健 一代天娇 炫耀 头晕目眩 B.苍茫 沧海桑田 覆盖 重蹈复辙 C.泛滥 粗制烂造 斑纹 班师回朝 D.克扣 刻不容缓 惶恐 张皇失措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有些地方为增产粮食而盲目毁林开荒,结果事与愿违 ....,不仅粮食没增产,还破坏了生态 环境。(适得其反) B.当我国体操健儿在奥运会中取得男子团体冠军的那一刻,鸟巢内爆发出震耳欲聋 ....的欢呼 声。(振聋发聩) C.单位给我俩各派重任,我和他在车站挥手告别,然后就分道扬镳 ....,各奔东西了。(南辕 北辙) D.梭罗的文章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内容,在美国 19 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 ....。(独 占鳌头) 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A.路人对用粉笔作老虎画的老汉大为赞赏:“能把老虎画得如此惟妙惟肖 ....,确实厉害
B.巴金的《家》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这山里的天气一会儿风,一会儿雨的,真是风云突变啊 D.连老师都做不出来的题,这位新同学两分钟就算出来了,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5.选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邛海湿地地修剪和栽种树林也着眼在画意。 B.近年来,凉山火把节已成为国内外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C.我们在中考中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关键在于平时的努力。 为了避免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我州中小学都加大了校园安全工作力度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我……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他问得很突然,我也就随便反问了一句,“你可 是真的没有骗我?” B.高尔基说,小说是“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鉴赏小说要寻味特定时代人物的思考、 憎爱和追求 C.但是每一过程的开始阶段,是否也有矛盾存在呢?是否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具有自始至 终的矛盾运动呢? D.最近,西昌市房交会上展出了不少新的楼盘:海河帝景、河海花园、阳光锦园· 7.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 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这部作品。 B.《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 C.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朱自清的《背影》和魏巍的《我的老师》都 是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散文。 D.《陈涉世家》选自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编年体通史《史记》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疊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巴金的《家》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这山里的天气一会儿风,一会儿雨的,真是风云突 ...变.啊。 D.连老师都做不出来的题,这位新同学两分钟就算出来了,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 5.选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邛海湿地地修剪和栽种树林也着眼在画意。 B.近年来,凉山火把节已成为国内外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C.我们在中考中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关键在于平时的努力。 D.为了避免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我州中小学都加大了校园安全工作力度。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我……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他问得很突然,我也就随便反问了一句,“你可 是真的没有骗我?” B.高尔基说,小说是“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鉴赏小说要寻味特定时代人物的思考、 憎爱和追求。 C.但是每一过程的开始阶段,是否也有矛盾存在呢?是否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具有自始至 终的矛盾运动呢? D.最近,西昌市房交会上展出了不少新的楼盘:海河帝景、河海花园、阳光锦园……。 7.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 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这部作品。 B.《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 C.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朱自清的《背影》和魏巍的《我的老师》都 是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散文。 D.《陈涉世家》选自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编年体通史《史记》。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凊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B.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上 C.其间千二百里 间,相距 D.清荣峻茂荣,茂盛 9.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B.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C.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 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的静景,也描写了“回清倒影”的动 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第四段中写“高猿长啸”突出了秋天三峡的凄冷 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 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凊楚,准考证号前七位填在密封线方框内,末两位填在卷首 框内 2答题时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三、翻译、古诗文积累(9分) 11.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12.根据提示,填写古诗文句子。(6分,每空1分) (1)野芳发而幽香, 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 B.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上 C.其间千..二百里 间,相距 D.清荣.峻茂 荣,茂盛 9.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B.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C.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 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的静景,也描写了“回清倒影”的动 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第四段中写“高猿长啸”突出了秋天三峡的凄冷。 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 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9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准考证号前七位填在密封线方框内,末两位填在卷首 框内。 2.答题时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三、翻译、古诗文积累(9 分) 11.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 分)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12.根据提示,填写古诗文句子。(6 分,每空 1 分) (1)野芳发而幽香, , , , 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有约不来过半夜, 。(南宋赵师秀《约客》) (3)在《论语十则》里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仿的句子是 四、现代文阅读(21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3-18题。 (一)生命之芯 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橫橫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 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 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 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 像梦的碎片一样。 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 让人感觉到了新天的爽朗和清新。 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 飘飘扬扬地掉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 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 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 就又落下了 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 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 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 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 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 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2)有约不来过半夜, 。(南宋赵师秀《约客》) (3)在《论语十则》里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仿的句子是: , 。 四、现代文阅读(21 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 13-18 题。 (一)生命之芯 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 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 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 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 像梦的碎片一样。 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 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 飘飘扬扬地掉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 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 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 就又落下了。 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 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 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 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 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 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 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 走了。 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 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天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天折了 旦果实天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 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 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坐在静静葡萄架下,仰望着那-簇簇摇曳的绿叶,我对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 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13.文章标题“生命之芯”具体指的是什么?有何寓意?(4分) 14.文章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写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3 分)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6分) 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 飘飘扬扬地掉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 (二)你相信“2012末世论”吗? ①目前有一种“2012末世论”的观点,说的是2012年12月21日是人类这个物种的 终结,没有人能够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②“近年来地震频发”,是持“2012末世论”的有力证据。但这种观点只对了 半,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实际上,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全球每 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天有1万多次,只不过绝大多数不被人所察觉,只能被地 震仪记录下来;而因为人口在地表分布得极端不均,只有少数带来巨大损失的地震会让我们 记忆深刻。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青海昆仑的8.1级地震,是中国近半个世纪来震级最 高的一次,但是因为它发生的地点和带来的损失都不够引人注目,所以很少被大众提及
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 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 走了。 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 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 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 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 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坐在静静葡萄架下,仰望着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 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13.文章标题“生命之芯”具体指的是什么?有何寓意?(4 分) 14.文章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写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3 分)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6 分) 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 飘飘扬扬地掉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 (二)你相信“2012 末世论”吗? ①目前有一种“2012 末世论”的观点,说的是 2012 年 12 月 21 日是人类这个物种的 终结,没有人能够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②“近年来地震频发”,是持“2012 末世论”的有力证据。但这种观点只对了一 半,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实际上,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全球每 年发生约 500 万次地震,平均每天有 1 万多次,只不过绝大多数不被人所察觉,只能被地 震仪记录下来;而因为人口在地表分布得极端不均,只有少数带来巨大损失的地震会让我们 记忆深刻。2001 年 11 月 14 日发生在青海昆仑的 8.1 级地震,是中国近半个世纪来震级最 高的一次,但是因为它发生的地点和带来的损失都不够引人注目,所以很少被大众提及